

象雄天珠与天珠区别往往在于质地颜色,材质,透明度。
天珠是我国西藏民族发展历史长河中的既古老又神圣的瑰宝,它的存在和出现充分丰富了西藏历史,西藏文化,西藏佛教的历史见证和发展轨迹。
象雄天珠珠体表面润滑,玉质感强,有滑落感,强光下不透明,珠体不规则,多呈扁形、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椭圆形,一般珠体肥大,珠体色泽呈棕色、褐色、咖啡色绿色、浅绿色、深绿色,尤其深绿色为象雄天珠的极品。

新天珠的材料是玛瑙,仿天珠的主要材料是陶瓷。最早的天然天珠是由海螺化石打磨而成,后来由于化石的稀缺,古西藏人开始采用一种含玉质及玛瑙成分的沉积岩打磨天珠,天然形成的规则图案,以眼球为主,辅以三角形、四边形等,在藏族传统文化中有招财纳吉的寓意。除了化石和玛瑙两种材料的天珠,从民国开始就有用陶瓷仿制天珠的工艺,因此流传到现在,市面上大部分天珠都是经过仿造加工的产物。
天珠也叫天降石,因为在藏族传统文化中被当作是上天赐予的神石而得名。最早的天珠为象雄天珠,象雄天珠诞生于古代横跨中亚及青藏高原最强大的文明古国——古象雄王国,它是雍仲本教的圣物,是藏族七宝之首”。象雄天珠由大成就者和高僧大德供奉加持装藏供佛或者伏藏传世而来,现存世(老)天珠皆为古人遗存,无比珍稀罕见。象雄天珠是目前有实物见证的最古老、至纯的天珠,是极为稀有难得的珍宝。 象雄天珠是古象雄文明时期的产物。
如果问许多藏族群众天珠来自哪里,他们讲述着同一个古老的神话:在古代,天珠是神仙佩戴的装饰物,每当珠子破损或稍有损坏,神仙就把他们抛洒下生物的化石,与鹦鹉螺、三叶虫处于同一时代。在喜马拉雅定日一带、藏北无人区化石山上都有人曾捡到过海螺化石天珠。
唐代以前是海洋化石打磨的天珠为主,也就是远古生物化石打磨出来的称为至纯天珠,后来因为资源的枯竭唐宋元明时期使用九眼页岩代替了化石天珠,九眼页岩也就是玛瑙,其温润的材质从品相上超出了至纯天珠,后来人们也认同了玛瑙天珠。到了清民时期九眼页岩也渐渐出现了资源枯竭,清中期就开始利用普通玛瑙加工打磨然后加上高温着色呈现了带眼的天珠,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有了一眼、两眼天珠,其图像更加丰富,线条更加规整,惹人喜爱,到了民国时期就开始利用白瓷做天珠了,那工艺就胜出了玛瑙高温烤色工艺,和做旧工艺。
因此现在能见到的天珠大部分都是仿品,真正的天珠即使是品质一般的都在十万元起,而至纯的老天珠更是千万级别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