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蚯蚓的方法和技术 蚯蚓最怕的三样东西

饲养蚯蚓的详细方法

饲养蚯蚓的最适温度为20-27℃,与蚕的温度相同。冬季桑园加厚至40-50厘米,饵料用麦秸或稻草覆盖。冬季也可以将枯叶和剪下的桑枝加厚铺开,然后用塑料布覆盖保温保湿。冬季温室;

清除蚯蚓粪,取蚯蚓茧或将饲养床倒过来,结合饲养,每月2-3次,每次10厘米厚,使粪料新鲜透气,减少因粪料堆积过多而不及时清除蚯蚓粪而感染蚯蚓的几率,为蚯蚓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蚯蚓饲养可分为种子组、繁殖组和生产组,细饲、勤翻,一个月饲养两次,每次饲养厚度10厘米。分阶段投喂不仅有利于蛆虫的日常管理,也有利于蚯蚓的繁殖生长和病虫害的防治。

扩展信息:

蚯蚓在5-30℃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温度约为20-27℃,这也是蚯蚓茧卵的最适温度。32℃以上时停止生长,40℃以上死亡。

蚯蚓用皮肤呼吸,所以身体必须保持湿润,体内的水分占体重的75%以上。防止特定水分的流失是蚯蚓存活的关键,因此饲料的湿度应保持在70%左右。

蚯蚓靠从大气扩散到土壤中的氧气呼吸。土壤通风越好,其新陈代谢越旺盛,不仅结茧多,而且成熟期缩短。

参考:百度百科-蚯蚓

养殖蚯蚓的方法和技术 蚯蚓最怕的三样东西

黑蚯蚓养殖技术

蚯蚓为杂食性动物,各种家禽粪便、牲畜粪便、瓜果皮、菜叶、刷锅水、无毒生活垃圾均可作为蚯蚓饲料。

如果是小规模养殖钓鱼,找个容器就行,最好是木箱,透气。放入3/4的肥土,洒水湿润土壤,放入几片菜叶、瓜果皮,再放入几条蚯蚓,盖上湿布,保持土壤湿润。所以可以养蚯蚓。

如果要大规模饲养蚯蚓,最好采用室外饲养方式,设备简单,管理方便,成本低。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各种家禽粪便、牲畜粪便、瓜果皮、菜叶、树叶、无毒的生活垃圾都可以作为蚯蚓饲料。这些饲料最好提前发酵,做到无异味、无酸味、分解彻底、外观呈褐色。室外养殖的具体方法:选择高爽地形、排水良好、通风温暖、无污染、无干扰的地方,用铲子挖一个宽约1米、深25厘米、长短适宜的浅坑,坑底要平整。挖好后,在坑底和坑壁上砌砖,防止蚯蚓逃跑。然后把饲料铺5厘米左右,再把蚯蚓放进去。蚯蚓不耐高温(35℃以上),也不耐低温(0℃以下),所以夏天要在养殖坑上方搭棚遮阳。冬季要在养殖坑上方搭建简易塑料棚,提高坑温,保护蚯蚓安全越冬。此外,还要做好防护,防止老鼠、青蛙、蛇等。

以上仅为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如何饲养蚯蚓

蚯蚓养殖可分为室内养殖和田间养殖。

1.蚯蚓的室内培养:

1.箱式培养法:

盒子、篮子、罐子、桶等。可用于饲养赤子爱胜蚓,如从日本引进的赤子爱胜蚓、大平2号、北星2号等。该属蚯蚓喜欢生活在烂草、堆肥、牛马粪、烂树叶、烂蔬菜、瓜果以及造纸、纤维和食品加工厂的废渣和生活垃圾中。当然,上述有机物、垃圾或马粪必须堆起来发酵,才能在气温下降后作为饲养蚯蚓的基础材料。

将基料放入木箱、竹篮、瓷罐或砖池中,然后放生蚯蚓繁殖。繁殖期经常喷水保持湿度在60-70%,用草席、草帘、旧麻袋遮荫,在13-28℃的温度下能正常生长。

2.窖池培养法:

坑、砖池、旧猪圈、屋檐下、墙脚、墙角可用砖石砌成养殖池。除了爱胜蚓,也适合养青蚯蚓。坑或砖池的深度一般为50-60厘米,面积视需要而定。发酵饲料分层次加入坑或池中。先在底层加15-20厘米厚的基料,上面铺一层10厘米厚的土,就可以引入蚯蚓养殖了。

如果蚯蚓多,可以在土上加一层10厘米的饲料,盖上10厘米肥沃的土。绿蚯蚓需要保持30%左右的土壤湿度。也可以把旧猪圈改成放养的养殖池。

2.蚯蚓的野外放养

1.桑园栽培方法:

一般选择地势平坦、有排灌的桑园,沿桑树行挖宽40厘米、深20-25厘米的沟,并添加初步腐熟的有机肥,如马粪、秸秆、杂草等。行间可种绿肥或青饲料,每隔5行开一条排水沟。含水量在30%左右。

2.饲料田栽培:

可在种植聚合草、蚕豆等多年生青饲料的地区种植。养殖时应选择地势平坦的饲料田,每隔10行开一条灌排沟。在聚合草行之间开15-20厘米宽、15-20厘米深的凹槽,在凹槽内施入有机饲料,并覆盖10厘米左右的土壤,以便将绿色蚯蚓放入凹槽内进行养殖。经常注意灌溉或排水,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30%左右。

3.菜园栽培法:

菜园水肥条件充足,管理精细,最有利于蚯蚓的生长繁殖。养殖蚯蚓的菜园,每亩施优质有机肥或腐熟蔬菜、垃圾7500 ~ 10000公斤。菜苗出土后,放入蚯蚓种子进行繁殖。菜园栽培应减少化学氮肥和部分农药的施用。成虫可结合蔬菜管理分期采收。

4.果园栽培方法:

利用果树下的空地养殖蚯蚓,既充分利用了土地,又促进了果树的生产。比如养青蚯蚓的方法,就和养桑葚差不多。如果养殖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在果树下堆宽1.5-2m、高0.4m的腐熟牛、马、猪粪作为蚯蚓繁殖床,每个繁殖床之间留有走道,每两个繁殖床开一条排水沟。用稻草或麦秸覆盖培养床的饲料表面。保持湿度在60 ~ 70%。下雨天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雨水浸泡。

扩展信息:

蚯蚓的生活习性——六大快乐:

1.他们喜欢黑暗:

蚯蚓是夜间活动的动物。它们白天住在泥洞里,晚上出门,一般是夏秋两季晚上8点至第二天凌晨4点左右。

2.比如湿度:

天然陆生蚯蚓一般喜欢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尤其喜欢生活在肥沃的花园、菜园、耕地、沟渠、河流、池塘、沟渠、下水道、垃圾场以及食堂附近的水箱下。

3.西京:

蚯蚓喜欢安静的环境。工矿区周围的蚯蚓往往生长不良或逃逸。

4.喜欢温暖:

虽然蚯蚓分布在世界各地,但它们喜欢更高的温度。低于8℃,生长发育就会停止。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2 ~ 26℃。

5.爱情酸甜:

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它们吃除玻璃、塑料、橡胶以外的腐殖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真菌及其分解产物。蚯蚓味觉敏锐,喜欢甜食和酸味。讨厌苦涩。我喜欢又热又软的饲料,特别贪吃动物性食物。我每天吃和我体重一样多的东西。食物经过消化道,约有一半以粪便的形式排出。

6.喜欢独居:

蚯蚓有母子不愿意住在一起的习惯。尤其是在密度高的情况下,小的繁殖更多,老的就会跑掉搬家。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蚯蚓

如何饲养蚯蚓

饲养蚯蚓的方法

1.种子

将腐熟的饲料调好湿度后,沿桑园挖槽铺10厘米,然后摊平。养殖密度可控制在2-2只。5公斤/平方米或1-15000件/平方米。原则上前期可以略高,后期逐渐降低。

2.遮阳防护网

蚯蚓种子放好后,要先在沟上盖一层塑料蚊帐,再用塑料薄膜、泡沫板等防雨材料覆盖。既能防鼠、防蛙等危害,又能防雨防潮。

3.温度和湿度的调节

蚯蚓养殖的最适温度为20-27℃,与家蚕相同。

冬季桑园加厚至40-50厘米,饵料用麦秸或稻草覆盖。也可以在冬季将枯叶和剪下的桑枝加厚压平,然后用塑料布覆盖保温保湿。在冬季,当加热温室和蚕房时,需要注意的是,炉子必须用烟管通风,

防止蛆虫称煤气中毒。另外,空气的相对湿度要保持在70%至80%,每天通风3-14次,每次30分钟。夏天结合通风,每天浇一次水降温。一般一周浇一次水即可。

4.努力移除和喂食

清除蚯蚓粪,取蚯蚓茧或将饲养床倒过来,结合饲养,每月2-3次,每次10厘米厚,使粪料新鲜透气,减少蚯蚓因粪便堆积过多而易患疾病的概率,为蚯蚓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5.分阶段饲养

蚯蚓饲养可分为种子组、繁殖组和生产组,细饲、勤翻,一个月饲养两次,每次饲养厚度10厘米。分阶段投喂不仅有利于蛆虫的日常管理,也有利于蚯蚓的繁殖生长和病虫害的防治。

6.蚯蚓茧和种茧的处理

经过20天的饲养,蚯蚓已经通过交叉交配产生了大量的蚯蚓茧。这时,他们可以将蚯蚓茧分离孵化出来,将分离出来的蚯蚓茧、粪便、蚯蚓粪混合物堆成新的培养堆,并保持温度和湿度良好。

当50%的蚯蚓茧孵化时,可覆盖10厘米的粪便,20天左右即可完全孵化。此时孵化堆内密度很高,每1 m2可孵化5-6万个茧。要及时分堆,分2-3份喂新粪,常规管理40天左右即可全部长大。

把从蚯蚓身上分离出来的物种名称重新混合,用新的粪便喂养,20天后再次繁殖。

7.及时收获

蚯蚓采收时期:一般应在熟带明显、生长发育缓慢、饲料利用率降低时进行,夏季每月采收一次,春秋两季每年1、5月各采收一次,采收后及时补充。

扩展信息:

疾病预防

1.饲料中毒

蚯蚓被发现部分甚至完全瘫痪,背部排出黄色或草状体液,导致大面积死亡。这是因为新添加的饲料含有毒素或有毒气体。

此时应迅速将床体减薄,清除有毒饲料,疏松床体底料,加入蚯蚓粪吸收有毒气体,使蚯蚓潜入水底休息,逐渐能适应。

2.蛋白质中毒

如果发现蚯蚓身体部分烧焦,一端萎缩或另一端肿胀死亡,不死蚯蚓拒绝进食,使其感到完全恐惧,明显消瘦。

这是由于饲养过程中饲料成分搭配不当造成的蛋白质中毒。

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不能太高(制作基料时粪肥不能超标),因为蛋白质饲料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氨气、恶臭等有毒气体会使蚯蚓蛋白中毒。

发现蛋白质中毒后,要迅速清除不当饲料,喷清水,勾饲料床或加缓冲带,才能解毒。

3.低氧

如果发现蚯蚓呈深褐色,身体虚弱,行动迟缓,则是氧气不足所致。

原因有:①粪便发酵不完全,产生过量的氨、烷烃等有害气体;(2)环境过干或过湿,堵塞了蚯蚓表皮的气孔;(3)、蚯蚓床盖太严,空气不通。

这时候就要及时找出原因,进行处理。如果去除了基础材料,继续发酵并添加缓冲区。

喷水或排水,使基土湿度保持在30-40%左右。中午暖和的时候,开门开窗通风或者揭开盖子,装个排气扇,这样这个病就解决了。

4.胃酸过多

在发现蚯蚓的痉挛性结节、红肿的环带、身体增厚变短后,全身分泌出较多的粘液,在饲养床上转圈爬行,或爬到床底不进食,最后全身变白而死,有的病虫死前折断其体节。

这说明蚯蚓饲料中淀粉、碳水化合物或盐分过多,被细菌酸化,导致蚯蚓胃酸过多。处理方法是掀开盖子给蚯蚓床通风,喷碱性药物如苏打水或石膏粉中和。

5.水肿

如果发现蚯蚓身体肿胀、发呆,或拼命爬出,体液从后孔涌出,食滞后就会死亡,甚至会造成蚯蚓茧破裂或使刚产出的蚯蚓茧两端无法合拢,产生霉变。

这是蚯蚓床湿度过大,饲料PH值过高造成的。此时应降低湿度,将爬到表面的蚯蚓清理到另一个水池中。

在原基料中加入过磷酸钙粉或醋渣、酒精渣中和pH值,一段时间后再尝试喂蚯蚓。

蚯蚓体出现痉挛性结节,变粗变短,环节红肿,全身粘液分泌增多,蚯蚓变白死亡。

原因是蚯蚓吃了有毒的饲料,例如在牲畜粪堆附近喷洒农药,在蚯蚓床上倾倒污染的水,在蚯蚓的临时饲养地堆放化肥和农药,运输蚯蚓的容器接触了有毒物质,

而且暂养蚯蚓放在膜上不漏水,饲料太潮湿,蚯蚓生活在过度潮湿的环境中,温度高时出现。

如果因中毒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多次喷水,用水冲洗有害物质,还应经常添加浓缩饲料米糠和麸皮。如果在室内临时饲养蚯蚓,应该把它们搬走。

若蚯蚓体因湿度过大而变白,可加入发酵的动物干粪或浓缩饲料,与原湿料和蚯蚓粪混合,取出薄膜。如果发现少数人死亡,就把他们搬进蚯蚓床喂养,让活跃的蚯蚓恢复健康。

参考:百度百科-蚯蚓

THE END

如果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点击页面右侧的“ ”加入交流群和群友一起讨论。如果你想请站长喝咖啡,点击打赏按钮扫码赞赏。

文章标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