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药大黄
问题1:中药大黄指的是哪种大黄?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人用大黄应来自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 .和唐古特大黄。不能是大黄,大黄有毒,有的换成商陆。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问题2:大黄有什么功效和作用?大黄的功效: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化瘀通经。大黄的作用:大黄能增加肠道蠕动,抑制肠道水分吸收,促进排便;大黄具有抗感染作用,它能抑制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其中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最敏感,其次是白喉、伤寒和副伤寒、肺炎球菌和志贺氏菌。对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因为丹宁,腹泻后出现便秘;对胆胃有益;此外,还具有止血、保肝、降血压、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大黄的应用:1。停滞便秘。本品泻下作用强,能清胃,推陈出新,是治疗便秘的重要药物。因其味苦性寒,善释热,故实热便秘者尤宜。常与芒硝、厚朴、枳实同用,以增强泻下和积聚之功。它是一种紧急泻药,用于治疗阳明腑实证,如大承气汤(伤寒论)。若大黄用量较轻,与火麻仁、杏仁、蜂蜜等润肠药物合用,泻力会有所缓解,如《伤寒论》麻子仁丸。内热气虚者,宜与补药同用,标本兼治。如热郁、气血不足,用人参、当归等药,如黄龙汤(伤寒六书);对于热致津液停滞的患者,麦冬、生地、玄参等。可用作增液承气汤(《温病论》);若脾阳不足,寒积便秘,宜与附子、干姜同用,如温脾汤(千金方)。2、血热呕吐,目赤喉肿。本品味苦,泻下,能泄上炎之火,有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功。常与黄连、黄芩同用,治血热吐血、鼻衄、咯血,如泻心汤(《金匮要略》)。现代临床上,单用大黄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若与黄芩、栀子等药同用,还可治火邪引起的目赤咽痛、牙龈肿痛等症,如葛亮散(和剂局方)。3、热疮、烫伤。这种产品既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内服可清热解毒,凭借其泻下作用,排出热毒。治热毒痈疖,常与金银花、蒲公英、连翘同用。治肠痈腹痛,可与牡丹皮、桃仁、芒硝同用,如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外用本品可泻火解毒,凉血消肿,治热毒痈肿疖。若用于治疗乳疖,可用粉草研末,酒煎成糊状(女子良方);为了治疗口疮糜烂,通常用干明矾擦患处(盛慧芳)。治疗烧烫伤,可单独用散,或与地榆粉混合,用香油涂抹患处。4.血瘀证。本品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功效,既能化瘀,又能清瘀清热,是治疗血瘀证的常用药物。对于产后腹痛恶露不绝的妇女,常与桃仁、土鳖虫同用,如下:瘀血汤(《金匮要略》);对于血瘀闭经的女性,可配伍桃核、桂枝,如桃核承气汤(《伤寒论》);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常与当归、红花、穿山甲同用,如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5、湿热痢疾、黄疸、淋病。本品有导泻、泻下之功,故可用于治疗湿热蕴结。治疗湿热蕴结于肠道的痢疾,单用大黄即可有效(苏文病机齐一包姬寿),或与黄连、黄芩、白芍等同用;湿热黄疸,常与茵陈、栀子同用,如茵陈汤(《伤寒论》);用于湿热淋证,木通、车前子、栀子等。往往是合在一起的,如八正散(合剂方)。此外,大黄还能破痰、疏通脏腑、燥湿化浊。用于年老痰阻、呼吸困难、便秘者,如胡氏滚痰丸(养生主论)。
问题三:大黄是什么?【大黄】是蓼科大黄属多种多年生植物的统称,也是中草药的名称。在我国的文献中,大黄常指大黄。在中国,大黄主要入药,但在欧洲和中东,他们的大黄往往是指其他几个食用大黄品种,茎红,清香,味苦微涩,牙黏,有砂粒感。茎和叶在深秋枯萎或在第二年春天发芽前被挖掘。去掉细根,刮去外皮,切成花瓣或段,串绳晾干或直接晾干& # 12539;中药大黄具有攻郁、清湿热、泻火、凉血、化瘀、解毒的功效。
问题4:大黄有什么功效和作用?大黄俗称马蹄大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大黄具有清湿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保健作用。很多人不太了解大黄的功效和作用。大黄味香苦微涩。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大黄常见的功效和作用主要有攻泻、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化瘀通经等。大黄具有促进胃肠蠕动、抑制肠道水分吸收和促进排便、抗感染、抑制流感病毒、止血、保肝、降血压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点击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中药【功能主治】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化瘀通经的作用。可用于实热便秘、腹痛泄泻、湿热黄疸、血热呕吐、目赤咽喉肿痛、肠痈腹痛、疔疮、瘀血闭经、跌打损伤、水火烫伤外治、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好清化,上焦和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牙龈肿。熟大黄有缓泻、泻火、解毒之功。用于治疗火疮。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血瘀,出血不止的患者。大黄的功效和作用有很多。了解了上面提到的常见效果就够了。平时很多上班族熬夜加班都会生气。可以服用一些大黄制剂,既清热,又保肝降胆固醇。相关阅读:荸荠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生大黄在中药中的别名是什么
生大黄在中药中又叫蜀军,也叫炮制大黄。
也就是原药材的饮片。其主要功能为攻积、导滞、泻下、通便,用于胃肠实热积聚、便秘。功能主治:化瘀止血。适应症:急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出血。【处方组成】生大黄粉,每次3g(或相当于3g生大黄),每日3次。临床疗效治疗1055例,止血有效率达96.68%,平均止血时间2.2天。【处方来源】上海市象山中医院焦东海。按照焦的意见,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的患者,只有在下列情况下才适合止血:(1)溃疡合并胃炎出血,尤其是大便呈黑色,出血量小于500 ml者;(2)中风并发胃、十二指肠溃疡及出血患者不宜使用凝血药物,尤其是舌苔黄腻、便秘、吸热者;(3)其他止血药物无效,不宜手术治疗者。实验表明,用西药或中药止血,如果加入大黄,可以缩短止血时间。功效:化瘀止血。适应症:急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出血。药是苦的;因月经、胃寒;大肠;肝脏;脾经可攻郁;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功效分类泻下
知道大黄为什么叫大黄吗
大黄入药,根茎肥壮,萝卜状,表面褐色,内部黄色,故名大黄。
大黄是中国四大中药之一。据史料记载,中国早在公元前270年就开始使用大黄,公元前144年大黄被运往国外。几百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大黄的主要出口国。青海产大黄是我国大黄的优良品种。其生产历史悠久,以其品质好、产量高、疗效好而享誉国内外。最高年出口量为50万公斤。历史上,西宁长期是青海省大黄的集散地,所以青海大黄又叫西宁大黄。大黄为蓼科高大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火参、金木、破门红、棉粒。藏语叫君木扎。青大黄生长在海拔2000-3500米的高山地带。常见于高山灌木和山坡草地,喜凉爽湿润的气候和疏松肥沃的土壤。茎直立中空,节膨大,光滑无毛,叶似蓖麻。它四月发芽,六月发芽,七月开花,九月结籽。青海的大黄有7种,其中最珍贵的一种产量极高:一种是棕榈状叶,茎高105-3米的大黄,夏季开绿色和白色的小花,排列成圆锥花序;另一种是唐古特大黄,是掌叶大黄的变种。它的叶子深深地分为鸡爪,也叫鸡爪大黄,它的花是淡黄色的。这两种大黄广泛分布于果洛、玉树、海南、海北和
黄南,50年代最高年产量80万斤。目前,果洛州种植大黄面积已达4万亩,年产量50万公斤。在许多其他地方也有栽培。
大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也是藏医蒙医的常用药。大黄以其根茎入药,根茎肥壮,萝卜状,表面褐色,内部黄色,故名大黄。大黄味苦寒,药性凶猛,故有将军之称。大黄含有两种相反的成分——蒽醌衍生物的苷类、鞣酸及相关物质。前者能刺激肠道蠕动,引起腹泻,后者有收敛作用,能止泻。生用、量大、煎短者有泻下性能,加工用、量小、煎久者泻下性能减弱,同时出现止泻性能。药理实验表明,大黄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泻火凉血、利胆退黄、化瘀降压、止血的功效。大黄还可以作为染料、香料和酿酒工业的配料。人工种植大黄具有用工少、投资少、收益大、无需精细管理等优点。可种植在林缘脚下、闲置荒地、房前屋后、田边角落。青海地广人稀,日照强烈,气候特别适合种植大黄,潜力巨大。
将军药-大黄
如果说中医理论是世界医学宝库中瑰丽的瑰宝,那么中药材就是这财富中闪闪发光的钻石。应许多读者朋友的要求,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介绍一些目前广泛使用的中草药。现在,让我们的专家带领你进入这个神奇的中草药世界。
大黄在中药中的应用由来已久,最早发表在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故因其色黄而得名。历代本草有收:方称大黄为金文大黄;乌普本草称大黄为黄亮、火神、茹茹;李当之医录称其为将军;中草药的手册叫川军。
指示
大黄具有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化瘀、清湿热的作用。广泛用于治疗便秘、痈肿疔疮、目赤、腮腺炎、喉炎、牙龈肿痛、各种出血、瘀血闭经、产后腹痛、跌打损伤、湿热泄泻、黄疸、水肿、中风、痰浊等。,具有清洁胃肠道、促进创新、镇静五脏的作用。
在复方中成药中,大黄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含大黄的国家标准复方中成药有801种。其临床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多种疾病,是一种多才多艺的常用中药。现代临床报道表明,大黄可用于治疗急腹症、消化道溃疡、胃炎和急性细菌性痢疾、肠炎、中毒性肠麻痹、肠伤寒、术后腹胀、急性肝炎、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血脂异常、肥胖、各种出血、扁桃体炎、腮腺炎、乳腺炎、闭经、排卵障碍、外阴溃疡、宫颈糜烂、烧伤、冻伤、带状疱疹、改善。
副作用
俗话说,药有三毒,大黄也不例外。其主要副作用是恶心、呕吐、头晕、腹胀、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一般停药后即可缓解。另外,大黄含有蒽醌,会引起腹泻,长期服用会导致继发性便秘。
兼容性特征
如何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大黄,中医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用大黄治疗便秘,在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不同类型的便秘可以通过不同的配伍来治疗,比如与人参、黄芪等同用,可以治疗气虚型便秘;可与当归、白芍配伍,用于治疗血虚型便秘。可与麦冬、芦笋同用,治疗阴虚便秘。可与附子、干姜同用,治疗阳虚便秘。可与木香、槟榔配伍,用于治疗消化不良、气滞便秘。
增效减毒是中药配伍的精髓,最早发表于《伤寒论》的马人丸就应用了这一中医理论精髓。马人丸是由大黄、枳实、厚朴、芍药、杏仁、萱草根组成的复方泻药。是治疗热滞津液、肠燥便秘的首选。使用了2000多年,其长寿证明大黄是常用中药中的璀璨明珠之一。
禁忌人群
大黄性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此外,大黄有性沉淀,善于活血化瘀,所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也要慎用。
大黄治病方二则
配方一:大黄牡丹皮汤(选自《金匮要略》)
药方:大黄10克,冬瓜籽6克,牡丹皮2.5克,芒硝7克,桃仁2.5克。
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常用于湿热蕴结型急性阑尾炎的治疗,也可用于治疗女性附件炎、盆腔炎、输卵管结扎术后感染等热郁证。
配方二:调经止渴方
处方:黄芩10g,大黄3g。
用法:水煎为茶。
适应症:女性在月经来潮前后或经期口干咽燥,或饮水解渴无力,经清洗后逐渐缓解者,称为经期口渴。此方简单易操作,适用于胃热伤渴的女性。
大黄的正确读音
正确读音是后面da的第四个音,三聚氰胺的正确读音是请按三聚化。央视的主持人一开始也念错了。我参考的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七年制教材中的发音,应该是比较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