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的危害症状、特性及防治方法

柑橘蚜虫危害大、繁殖快,如何快速杀灭蚜虫、白粉虱等?

天天学农为你解答!

柑橘树蚜虫危害大、繁殖快,如何快速杀灭蚜虫、白粉虱等害虫?

春季柑橘树春梢萌发生长时,正是蚜虫、白粉虱危害的高峰期。这个时期,果农朋友们应抓住关键时间段,正确采取药剂进行防治,效果又快又好!

第一步,柑橘树发芽前防治。

在初春时候,对柑橘园全面清园,清除所有枯枝落叶,杂草杂物,修剪树体,清除所有潜藏的寄主,并且使用3~4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者5%柴油乳剂杀灭越冬卵。

第二步,柑橘树开花前防治。

气温刚刚回升,蚜卵孵化还没有大量繁殖,柑橘树叶片还没有开始卷叶时,可以使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3500倍溶液叶面均匀喷雾;还可以使用50%抗蚜威2500~3500倍溶液叶面均匀喷雾。

第三步,柑橘树开花后防治。

柑橘花快凋谢完后,蚜虫在园中树上,以点片零星状态危害时,是果农防治蚜虫的又一个好机会,可以抓住这一段时间进行有效防治。一般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0倍溶液,或者使用10%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溶液,或者还可以使用20%氰戊菊酯乳油1000倍溶液,或者使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000倍溶液,叶面均匀喷雾。防治蚜虫第一次用药剂量偏少,蚜虫易产生抗药性,就要更换其它药剂继续防治,直到灭尽为止。

适合防治蚜虫和白粉虱的药剂还有很多,可根据实际选用,如噻嗪酮、噻虫嗪、吡蚜酮、溴氰菊酯、灭幼脲等等药剂。

学习是一件稳赚不亏的事……

获取更多柑橘种植知识,敬请关注天天学农官方头条号!

雅乐之舞长黑色蚜虫怎么办?

在小麦在抽穗期时,可以使用化学农药防治麦蚜,比如用可湿性粉剂1500-3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加水50-60公斤进行喷雾。但是要注意,不要将药液碰到对药物敏感的作物上,通过药剂的内吸作不仅可以用来控制苗期蚜虫,而且还可以防止蚜虫传播黄矮病。

一、黑蚜虫用什么药怎么治

1、可以用可湿性粉剂1500-3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加水50-60公斤进行喷雾。

2、在黄矮病发生时,可以用75%甲拌磷乳油100毫升加上清水3-5公斤,然后再拌麦种50公斤,边喷药边搅拌,然后堆闷6-12个小时就可以了。

3、在第一次用药剂时,一定要注意,使用的农药一定要在第一次就可以杀死蚜虫,否则蚜虫就会产生抗药性。

二、黑蚜虫对植物的危害

1、蔬菜蚜虫主要是在菜叶的背面或者嫩叶上面,它会导致叶片出现畸形、蜷曲、整株偏小的现象,如果是结球类蔬菜的话,还会严重影响包心,使蔬菜出现减产、减损现象。

2、蚜虫会汲取小麦叶片、茎秆、嫩麦穗上面的汁液,会对小麦形成一定的枯斑,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汲取了小麦的汁液以后,小麦的光合作用就会减弱,会出现大面积枯黄的现象。

3、蚜虫在危害小麦的正常生长时,又会给小麦传播一定的毒病,带来的危害会更大,可能会出现成片减产或者倒伏现象。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如何防治蚜虫对马铃薯的危害?

马铃薯上的蚜虫种类很多,主要是桃蚜,萝卜蚜等,它的繁殖力太强,不几天的时间就会布满叶片,使叶片严重失水和营养不良,造成叶片卷曲发黄,不但影响产量,还会传播病毒,马铃薯一旦感染病毒病,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所以一定要防治好马铃薯的蚜虫。

对于马铃薯蚜虫的防治,可以利用自然条件来防治,可以利用栽培方法来防治,但最多采用的是药物防治的方法,重点介绍一下药物防治马铃薯蚜虫。

在马铃薯上传播病毒病的主要是有翅蚜虫,用化学药品要重点防治此类蚜虫。

此外,无翅蚜虫由于其爬迁距离不足2米,化学防治可以用10%的吡虫啉乳油4000倍液,或者是5%的吡虫啉乳油2000倍液,或者是50%的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者是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者是20%的氰戊菊酯3000–4000倍液,或者是10%的氯氰菊酯2000–3000倍液,或者是啶虫脒,螺虫乙酯等。以上药剂要交替使用,避免蚜虫产生抗性。

总之,防治马铃薯的蚜虫,无论你使用何种药剂,都应该本着提早防治的原则。

种植户遇到蚜虫该用什么药?怎么治?

蚜虫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刺吸式害虫,那么如何防治蚜虫?下面我进行简单讲解!

蚜虫防治

物理防治:可以利用蚜虫的趋黄性,进行黄板诱捕蚜虫!

生物防治:蚜虫的天敌有瓢虫、食蚜蝇、蜘蛛、蚜茧蜂等,利用这些天敌消灭蚜虫!

化学防治:

低抗性地区推荐用药:10%吡虫啉2000倍,25%噻虫嗪2000倍,10%啶虫咪2000倍等等这些常规药最好不单用,可以配合溴氰菊酯(速效)或者吡蚜酮、吡丙醚(杀卵)进行使。

高抗性地区推荐用药:可以使用46%氟啶虫酰胺•啶虫咪(黄蚜特效)1500倍、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剂10000倍液、75%螺虫·吡蚜酮水分散剂4000倍液等喷施防治、80%烯啶吡蚜酮1500倍液喷雾,这些产品都可以配合吡虫啉以及噻虫嗪使用,即提高药效,又能减缓抗性的产生!

种植的花生有蚜虫,要如何防治?

蚜虫,俗称腻虫或蜜虫等。花生蚜虫即 豆蚜,也称槐蚜、花生蚜、苜蓿蚜,属同翅目、蚜虫科,是危害花

生的重要害虫之一。在我国各花生产区均有发生,但各地为害程度 不同。受害花生一般减产20%〜30%,严重田块减产50%以上, 甚至绝收。

花生从播种出苗到收获期,各生长阶段均可受到蚜虫危

害,但以初花期前后受害最为严重。

(1)危害特点花生出土时,蚜虫就从土缝钻入,为害幼茎、 嫩芽,花生出土后,成虫和若虫就会群集在花生顶端心叶及嫩叶背

面吸取汁液,开花后为害花萼管、果针,致使花生植株矮小,叶片 卷缩,影响花芽形成,同时也影响开花下针和荚果正常发育。

蚜虫 猖獗时,排出的大量“蜜露”黏附在花生植株上,引起霉菌寄生,使茎叶发黑“淌油”,甚至整株枯萎死亡。 因此,花生蚜虫除直接

为害外,还是多种花生病毒病最重要的传播介体,造成花生病毒病 的迅速蔓延,使花生严重减产;蚜虫严重发生时,排出的蜜露有利 于多种真菌的寄生,往往加重茎、叶腐烂。

(2) 识别要点花生蚜分成蚜、若蚜和卵3种虫态。成蚜分有

翅胎生雌蚜、无翅胎生雌蚜;若蚜又分有翅胎生若芽和无翅胎生若 蚜。

(3) 发生规律花生蚜年发生世代多,世代重叠,一年可发生

20〜30代。

主要以无翅卵胎生雌蚜和无翅卵生若蚜在背风向阳的 山坡、沟边、路旁的荠菜等十字花科植物上越冬,部分地区以卵在 寄主作物和杂草上越冬。在华南各省能在豆科植物上继续繁殖,无

越冬现象。北方于翌春气温回升到l〇°C时开始活动,3月上中旬即 繁殖为害。

先在越冬寄主上繁殖几代后,开始产生有翅蚜,迁移到 附近的荠菜、刺儿菜等杂草及豌豆、刺槐、国槐等中间寄主植物上

为害,形成春季第一次迁飞高峰。5月份,花生出苗后,中间寄主 上产生大量的有翅蚜,即迁入花生田为害,形成第二次扩散高峰。

5月底至6月下旬花生开花结荚期是该蚜虫为害盛期,花生蚜虫进

入第三次迁飞扩散高峰,在花生田内、外扩大为害。 7〜8月份的 高温多雨季节,又产生大量的有翅蚜飞向菜豆、刺槐、紫穗槐等阴 凉处繁殖为害。

秋播花生出苗后又迁入花生田为害,一直到晚秋产生有翅蚜交尾产卵越冬。在广东蚜虫无越冬现象。每年以5〜6月

份和10〜11月份发生较多,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24〜26°C,相 对湿度60%〜70%),花生蚜繁殖力强,4〜6天可完成1代,每头 无翅胎生雌蚜可产若蚜1〇〇多头,因此极易造成严重为害。

春末夏初,气候温暖、雨量适中或偏早,有利于花生蚜发生。 平均气温15〜23°C为花生蚜繁殖的适温,其中19〜22°C最适。大

气湿度和降雨是决定共生蚜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在适宜温度 范围内(16〜25°C),相对湿度50%〜80%有利于繁殖为害,相对 湿度低于50%,特别是高于80%,其繁殖受到明显的抑制。

一般

旱地、坡地和生长茂密的地块发生较重。用地膜覆盖的比不用地膜' 覆盖的地块虫口密度小,受害轻。露栽花生早播、长势好的比晚 播、长势差的蚜虫密度大,危害也重。

(4) 防治方法

① 农业防治避免连作,合理轮作。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

清除田间杂草和杂物,减少虫源。 要消灭越冬寄主,铲除杂草等越 冬寄主,摘除被害叶片深埋,减少越冬虫量,减少虫源。蚜虫喜食 碳水化合物,在栽培过程中,要多用腐熟的农家肥。

不能一次性施

肥太多,尤其是氮肥。

②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进行花生蚜虫的防治是一种有效

和无公害的方法。花生蚜虫的天敌种类多,控制效果比较明显,合 理保护和利用当地蚜虫的天敌,当花生蚜虫天敌占一定比例时,不 必施药,完全可以通过天敌来控制蚜虫的为害。

如在蚜虫发生时,

以1 : 20或1 : 30释放食蚜癭蚊,12天后防效可达88%〜91%; 每平方米释放烟蚜茧蜂415头,防效可达90%〜95%;每隔一定 距离投放1条草蛉卵箔条,有长久的防治效果;每平方米释放3〜

115头七星瓢虫类捕食瓢虫,防效长久且稳定。

在使 用药剂防治蚜虫时应避免在天敌高峰期使用,同时要选用对天敌杀 伤力小的农药品种,以保护天敌。

喷毒力虫霉菌200倍液,防效可达95%以上;用0。6%苦参碱 内酯1〇〇〇倍液叶面喷洒,可兼治红蜘蛛。

③ 物理防治利用蚜虫趋向黄色的特性,田间设置用深黄色调和漆涂抹的黄板,形状不拘,板面抹一层机油(黏合剂),一般

直径40厘米左右,悬挂高度1米左右,每隔30〜50米1个,诱蚜 效果较好。

也可以放置黄皿诱杀。苗期具有明显的反光驱蚜作用, 特别是使用银灰膜覆盖可以有效地减轻花生苗期蚜虫的发生与

为害。

④ 化学防治花生苗期蚜虫的防治,既要考虑到蚜虫对花生

的直接为害,更要考虑到防治蚜虫对花生病毒病的影响,所以防治 宜早不宜晚。

花生播种后每亩用2千克48%毒死蜱颗粒缓释剂 盖种。

花生生长前期防治蚜虫,应选用高效、低毒、持效期较长的农 药品种,可选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10%高效吡

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或20%阿维•辛乳油2500倍 液,或3%啶虫脒乳油2500〜3000倍液,或50%抗蚜威2000倍 液,或50%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

等叶面喷雾,防效期达10〜20天。

花生中后期伏蚜的防治,应看天气而定,如果预报有10天以 上的连阴雨,使平均气温降到24〜27°C,最高气温不超过31°C,

即可在伏蚜始盛期用药防治。如24〜27°C的天气不超过5〜7天, 通过高温就可控制花生蚜为害,不需用药防治。

中后期的伏蚜,可 选用低毒、高效、速效性农药防治,如25%氰戊•辛硫磷乳剂、

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50%辛硫磷乳油等,使用浓度为2000倍 液,对花生基部喷雾防治。

也可在开花下针期用农药熏蒸。

即在花生进入开花下针期,发 生蚜虫为害时,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75〜100克,加细土

25千 克,顺花生垄沟撒施。在高温条件下,敌敌畏挥发熏蒸花生植株, 杀死蚜虫防效可达90%。亩用药液量为30〜40千克。

雨后初晴温湿适宜,十分有利于蚜虫的发生。 因此,抓住雨后 初晴进行防治,效果显著。

柑橘蚜虫危害大、繁殖快,如何快速杀灭蚜虫、白粉虱等

THE END

如果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点击页面右侧的“ ”加入交流群和群友一起讨论。如果你想请站长喝咖啡,点击打赏按钮扫码赞赏。

文章标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