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和西施的结局好吗,西施和范蠡的故事唯美名字?
范蠡按照越王勾践的要求,在民间寻觅美女。担任这个历史重要任务的美女,不仅要美丽过人,而且要胆量过人,要机智过人。经过千挑万选,范蠡选定了西施和郑旦。当时范蠡和西施一见面,西施的美貌与纯真便打动了范蠡,而西施的心里对这位年少英雄、气度不凡的将军也是一见倾心。范蠡向西施说明了选美的原委,西施被范蠡的那份爱国热情感染了,表示愿意担此重任。勾践亲自接见她们,并让人教习歌舞、化妆和礼仪,让人为她们讲解历史、时局和权谋。勾践还亲自给西施面授机宜。勾践把神圣的政治任务交给她们,交待了三件大事:沉溺夫差于酒色之中,荒其国政;怂恿夫差对外用兵,耗其国力;离间夫差和伍子胥,去其忠臣。过了3年,西施拿到“公关专业毕业证”,于是范蠡将西施等送往吴国,两个相爱的人终于有机会在一起了。一路上二人备尝爱的滋味,由于难分难舍,范蠡有意拖延,送亲竟然送了一年多。等他们走到嘉兴县南一百里的时候,西施生的儿子已经能牙牙学语了。后人在这里建造了一个“语儿亭”,用来纪念西施与范蠡的爱情结晶。这在唐陆广微《吴地记》里有记载,并谓此地“县南一百里有语儿亭”,是西施入吴之前与私生子说话的地方。从感情上来说,范蠡是对不住西施的,范蠡是为事业牺牲了爱情,让自己心爱的女人充当越国复仇的工具。但为了国家利益,为了自己的爱人,西施愿意做出牺牲。范蠡和她约定,吴国灭亡后,自己定要娶她为妻,白头偕老。
西施的结局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她感觉已为国尽忠,但夫差对她百般疼爱确实出自真心,在与他相处的日子里,西施越来越感觉他的好,到完成任务的时候,她发觉自己已真正地爱上了夫差,而战争又让她失去了夫差。回到范蠡身边,她已不爱范蠡了,也无颜见范蠡,同时深感对不起夫差,于是投湖自尽;一是范蠡找到了她,两人泛舟五湖,成了一对神仙眷侣。在《吴地记》中记述有关范蠡与西施在越国破吴后破镜重圆、泛湖而去以及其他有关他们的结局的不同说法。相传范蠡、西施曾寓居宜兴,今天的蠡墅就是他们当年居住过的地方,而江苏一些地方的“施荡桥”、“西施荡”等名称也都与西施有关。
历史上四大美人结局最为悲惨的是哪一位?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合称为我国古代四大美人。自古以来,人们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分别形容西施、王昭君、貂蝉与杨贵妃的美艳,这种形容给人无尽的遐想。其实四大美人之一的貂蝉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她是罗贯中先生虚构出来的小说人物。其他三位都是历史真实人物。
拥有倾国倾城之美貌的四大美人,她们有着怎样的人生结局呢?她们能打破“自古红颜多薄命”的历史魔咒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四大美人的人生结局。
一、西施——沉鱼之容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罗隐西施,古代四大美人之首。其实正史中关于西施的记载并不多,多见于民间史书对她的记载。西施是越国人,她是吴越战争中的关键人物,越王勾践将西施进献给吴王,吴王政权逐渐被腐蚀瓦解,最终被越王打败。西施就成为了为越国而慷慨献身的侠女。
史书中关于西施最终的结局有两种说法,但都是民间史书所记载。其一是西施追随越国谋士范蠡隐居于五湖之中,这便是“欲把西湖比西子”的出处。其二是西施被越国沉入江底,只是因为“红颜祸水”。第一种说法显然是后世对美女西施结局的美好向往,而第二种说法应该是西施的最终归宿,越国为了避免红颜祸水而将她沉江。正如罗隐所质疑的:越国即使沉了西施,去了祸根,还不是亡了吗?
二、王昭君——落雁之容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曹雪芹王昭君,西汉南郡人,历史上有“落雁”之美誉。王昭君作为候补宫女,被汉元帝赐婚给匈奴单于呼韩邪,架起了汉匈之间友谊的桥梁。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生有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来呼韩邪单于去世,其长子复株累即位。按匈奴习俗新单于应娶王昭君为妻,昭君忍辱顺从,两人共同生活十一年,并育有二女。两年后,王昭君病逝(有说是服药自尽)。
关于王昭君,还有一则有趣的民间故事。话说王昭君本是宫女,汉元帝通过宫女画像遴选佳丽,王昭君因贫寒,无钱贿赂画工,于是画工故意将昭君画丑,使她落选。后来汉元帝将王昭君赐婚给匈奴单于,便发现了她的美貌。后来这个欺君的画工被斩首,这个故事在正史里并无记载。
三、貂蝉——闭月之貌谷口谁家住,云扃锁竹泉。主人何处去,萝薜换貂蝉;籍在金闺内,班排玉扆前。诚知忆山水,归得是何年。——白居易貂蝉,为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在演义中,貂蝉为了报答义父司徒王允的养育之恩,甘当连环计的主角,使董卓与吕布为了争夺她而反目成仇,最终达到以吕布除掉董贼的目的。关于貂蝉的最终结局,罗贯中在演义中并没有交代。只有模棱两可的一句话“貂蝉已随清风去”。
但民间戏曲中讲述了貂蝉的最终结局,貂蝉向关羽倾诉内心的屈辱后,赢得了关羽的尊重。但关羽最终并没有与貂蝉走到一起,貂蝉以自刎来证高洁。这些都是民间对演义的解读,但貂蝉的最终结局只有罗贯中知道。
四、杨贵妃——羞花之貌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杨贵妃,为唐明皇李隆基妃子,因为其高贵的身份及众多文人的书写,她的故事比前三位美人要显得荡气回肠些。说起杨贵妃,人们就不可避免联系到“安史之乱”与“马嵬坡兵变”。虽然安史之乱并非杨贵妃所导致,但与杨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携杨贵妃仓皇出逃,逃至马嵬驿时,遭遇禁军兵变,要求唐玄宗诛杀杨国忠及杨贵妃。其实马嵬兵变是宦官高力士与杨国忠之间的恩怨所导致,杨贵妃只是附属品而已。关于杨贵妃的死,有被赐死、吞金而死、死于乱军及死于佛堂等等各种说法,但结果都是难逃死亡。至于杨贵妃东渡日本一说,这只不过是后人的一种美好愿望而已。
四大美人结局总结除去貂蝉为虚构人物外,西施助越灭吴,最终被越国沉江,以身报国;王昭君献身于汉匈和亲,也算是一生善终;杨玉环承担了安史之乱的所有责任,某种意义上是为大唐基业而献身,但结局却是悲惨。
古代四大美人的结局悲惨的应是西施和杨贵妃,如果非要选出最惨的,那么我认为应该是杨贵妃,在马嵬坡由贵妃瞬间沦落为刀下鬼,惨!
范蠡与西施最后在一起了吗?
在一起了,助勾践打败夫差之后,范蠡就带着西施私奔了,后来经商成了一代财神。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分别是: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玉环。
我们经常说某一女子长得漂亮,都会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其实这句话最早是用来形容“四大美女”的。
“沉鱼”说的是“西施浣纱”的故事,据说西施长得很漂亮,有一次他去河边洗纱,河里的鱼看到她映在水中的影子,鱼儿感叹太美了,由于走神竟忘记了游水,鱼儿沉到了河底。
“落雁”说的是“昭君出塞”的故事。王昭君奉皇上旨意去匈奴和亲,在边境时,一队南飞的大雁看到了王昭君,感叹太美了,大雁一走神竟忘了煽动翅膀飞行,直接从天上掉了下来。
“闭月”说的是“貂蝉拜月”的故事。八月十五,貂蝉在后花园拜月。就在此时,一阵风刮来一片浮云遮住了月亮,义父王允看到后,感叹自己的女儿太美了,连月亮都害羞用云彩遮住了脸,从此这话越穿越广。
“羞花”指的是“贵妃醉酒”观花的故事。有一次杨贵妃喝高了,到后花园去观花,此时贵妃脸上白中透红,红中透粉,别提多漂亮了。
牡丹花看到羞得低下了头,心说,我是一朵美丽的花,可与贵妃笑眸如花的粉脸相比我就是个屁。
古语云:“漂亮的女子都没有好下场”,这是历史规律使然,也是“红颜薄命”的真实写照,那么,四大美女谁的下场稍微好一点呢?
下面咱就说说“四位美女”各自的经历和结局吧。一
西施是春秋时期吴越国人,标准的南方美女,据说她是楚国人、号称陶朱公——范蠡的情人。
当时楚国人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是勾践的第一谋士。
就在前些时,越王勾践攻打吴国夫差失败了,整日闷闷不乐。范蠡了解君王的心情,于是献出情人西施,想用“美人计”祸害吴王夫差。
西施听从了范蠡的劝说,毅然答应前往吴国完成颠覆吴国的使命。
经过范蠡的短暂培训,西施很快学会了“魅惑”男人的本领,加上她长得天生丽质,任何一个男人都无法抵御她“肉弹”的攻击。
西施被巧妙的送到了夫差面前,夫差惊为天人,很快把西施“金屋藏娇”,接下来西施使出浑身解数,把夫差玩弄于石榴裙下,夫差成了西施的“性奴隶”。
西施把诱惑发挥到了极致,夫差爱美人不爱江山,忠臣离他而去,国家武备废驰。这情景相当于妲己祸害商纣王一样。
经过西施不懈的努力,吴国终于衰败了。越王勾践乘机灭了吴国,西施圆满完成了任务。
对于西施的归宿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吴国灭亡后,她和情人范蠡驾舟泛五湖而去,最后隐居江湖成为了神仙眷侣,这是好的结局。
另一说法是:吴国灭亡后,吴国人民恨透了这个祸国殃民的女人,都说女人是弱者,这tm的都灭国了,这要是让她活着,说不定还会害人,“女人是祸水”!吴国百姓把西施捆起来沉到了扬子江。
据说江中有种“西施鱼”,说是西施死后幻化而成,“西施鱼”味道鲜美,女人吃了漂亮,男人吃了壮阳。
二
王昭君是西汉美女,原来是一个农家女,后被汉元帝选美入宫。
当时美女忒多了,汉元帝都是看画像精选。入选的美女为了上位,纷纷行贿画家把自己画的美些,好让皇帝看中自己。
王昭君没有钱来行贿,画家毛延寿一怒之下故意丑画昭君。漂亮的昭君没能成为皇帝的妃子,最后做了一个普通的宫女。
过了几年后,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向汉朝求亲,汉元帝就凭画像把昭君赐给了匈奴单于。
当汉元帝见到昭君本人时,惊的眼珠子差点掉出来,这么漂亮的女人怎么我就没发现呢?
他对照画像,这才明白是画家毛延寿故意丑画了昭君,汉元帝气得差点背过气去。
但是做为一国之君,把昭君赐给了匈奴单于,现在反悔会被世人耻笑,汉元帝只好忍痛割爱。
据说昭君和匈奴一上路,汉元帝就把毛延寿砍了。
昭君到了匈奴后,被单于封为宁胡閼氏(yan zhi),过了三年,生下了一个儿子。
第四年丈夫去世,按照胡人的风俗,昭君改嫁给了丈夫和其他女人生的大儿子,从此和继子共同生活了11年,先后为他生下了两个女儿,到后来,昭君33岁时因病去世。
三
貂蝉是三国时期的美女,是汉朝大司徒王允的养女。董卓进京后独断朝纲,汉室名存实亡。
王允为了汉朝江山,决定用“美人计”除掉董卓。当时吕布是董卓的义子,王允想用貂蝉挑拨董卓和吕布之间的关系。
他先把貂蝉送给董卓当小妾,然后又把貂蝉许给吕布为妻。“一女许两家”,这样一来就使吕布和董卓之间产生了矛盾。
随着矛盾的加深,再加上貂蝉从中挑拨。最后吕布一怒之下,把董卓杀死点了天灯。
董卓死后,貂蝉做了吕布的小妾。
n年后,曹操击败了吕布并杀死了他,随后貂蝉的归宿有了如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曹操霸占了貂蝉,从此貂蝉衣食无忧。
第二种说法,曹操把貂蝉赐给了关羽,关羽把她纳为了小妾,据说关羽的老家有貂蝉的坟墓。
第三种说法,曹操把貂蝉赐给了关羽,关羽月下斩了貂蝉。原来关羽害怕貂蝉魅惑人心。关羽心想:既然能把吕布诱惑消磨的没有了斗志,我关羽不想步吕布后尘,再说我也不会要这种二手货,这就是关羽斩貂蝉的具体原因。
四
杨玉环就是杨贵妃,她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是一个集万千宠爱为一身的贵妃。
“回眸一笑百媚生,华清池温水洗凝脂”,她享尽了一个女人的极致,为了吃上新鲜可口的荔枝,唐玄宗竟为她修了一条专用“荔枝道”,朝发夕至。
有道是“乐极生悲,否极泰来”,就在杨贵妃享受人生的时候,暗恋他的安禄山发动了“安史之变”。
鉴于乱局,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太子和皇室子孙,在龙虎大将军陈玄礼及3000御林军的保护下逃亡蜀地。
就在一行人走到马嵬坡的死后,由于御林军多日没吃一点东西,心生恨意,“假如不是奸相杨国忠逼迫安禄山,安禄山能造反吗?”现在这个局面,都是杨国忠一手造成的。
就在士兵怨声载道时,恰好杨国忠从此经过,不知谁喊了一嗓子,“杨国忠造反了。”愤怒的士兵不分散青红皂白,上去就把杨国忠乱刀砍死。
杀死杨国忠以后,因为杨国忠是杨贵妃的族兄,害怕杨贵妃以后为杨国忠报仇。为了防止杨贵妃秋后算账,士兵们逼迫唐玄宗赐死杨贵妃,否则就会造反。
唐玄宗为了自己的安全,迫于无奈下旨赐死杨贵妃,杨贵妃在马嵬坡一棵桃树下自缢而亡。
有关杨贵妃的结局有两种说法。其一,有的说杨贵妃并没上吊自杀,而是被高力士“偷梁换柱”。真正上吊的是和杨贵妃长的模样差不多的一个宫女。杨贵妃“金蝉脱壳”坐船去了日本,据说日本影星山口百惠就是杨贵妃的后代。
另一种说法,说杨贵妃确实上吊而死,事后唐玄宗隆重迁葬杨贵妃,打开棺木后,不见杨贵妃的尸体,却只有一双绣花鞋在里面。
综上所述,按照最坏的结局来看,王昭君的结局最好,这里的最好是相对其他三位美女来说的,其实昭君命运也很悲摧。昭君为了国家边境的安全稳定,牺牲了小我的婚姻,千里迢迢嫁给了一个野蛮民族的首领为妻,最后又不得不违背多年接受的儒家思想,违心嫁给了继子为妻。昭君之所以30多岁就去世了,应该是内心的熬煎所致,总而言之,漂亮的女人不是很坏就是很惨!
文/秉烛读春秋
古代四大美女的最终归宿是什么?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古至今,莫不如是。虽然古代美女我们如今根本无法见到,但正因如此反而给了人们无尽的遐想空间,而在古代的众多美女之中,又尤以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美誉的四大美女最为出名。然而,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虽然有着人人都羡慕的美貌,可她们每个人的结局,却实在算不上太好。
西施:除与范蠡隐居传说之外,大部分说法皆认为灭吴后被杀西施,子姓施氏,春秋时期越国人,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诸暨苎萝山村。传说西施天生丽质、婀娜迷人,在浣纱时有鱼见其美貌而忘记有水,渐渐沉于水底,故誉其有“沉鱼”之美。因其被誉为为古今美人第一,因而西施一词便成为了美女的代称。
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夫差在夫椒大败越国,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在吴军的围攻之下,被迫向吴国求和后入吴为质。勾践“卧薪尝胆”两年,被吴王释放归国后,针对吴王淫而好色的弱点,大夫文种献灭吴七策,其中便包含了美人计。
于是,范蠡遍访国中美色,“得诸暨苎萝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又饰以罗榖,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最终于三年后将两位美女送给了吴王夫差。吴王夫差见之大喜,就此沉迷女色而日渐荒废朝政,亲佞臣而远贤良,终落得个众叛亲离、国破身亡的下场。
越王勾践攻灭吴国后,西施随军返回越国,但关于西施的结局,目前主要有六种说法:一是因觉得对不起吴王夫差自缢身亡;二是与范蠡同泛五湖而去;三是越王勾践想要将西施留在身边,范蠡未免误国将其沉于太湖;四是吴国被灭后被吴人沉于扬子江;五是被越王勾践沉于江中;六是越王勾践想将西施收入后宫,结果被越后沉江。
以上六种说法中,尤以与范蠡逃出越国这种说法流传最广,但这或许更多是文人墨客的想法罢了,例如苏东坡便曾写道,“五湖问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而除了这种说法外,在大部分传说或文学戏剧作品,西施的结局其实都不好。
王昭君:昭君出塞远嫁西域,十余年后于西域病逝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甘露二年(前52年)生于南郡秭归。传说王昭君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辞别故土出塞而去,于坐骑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王昭君后,竟然因忘记摆动翅膀而从空中跌落,故而王昭君又有“落雁”之称。
建昭元年(前38年),汉元帝下诏遍选秀女,王昭君以民女身份被选入掖庭,因未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导致未被选入汉元帝后宫。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南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请为婿,皇帝遂以五位女子赐之,王昭君也位列其中。呼韩邪临辞,皇帝召五女以示之,见昭君有风华绝代之容,倾国倾城之貌,虽然心中懊悔,但还是将其交给了呼韩邪,单于非常高兴,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
王昭君抵达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与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了三年,育有一子,即右日逐王伊屠智伢师。建始二年(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王昭君向朝廷上书求归,汉成帝命其“从胡俗”,王昭君遂又嫁给了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两人共同生活十一年,育有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
鸿嘉元年(前20年),复株累单于去世,且糜胥继任为搜谐若鞮单于,不到两年之后,王昭君病逝,年仅33岁。昭君出塞可以说是大家早已耳熟能详的故事,王昭君嫁给南匈奴单于,可以说对汉朝分化匈奴,稳定西域边境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貂蝉:王允定计智取董卓,吕布死后下落不明貂蝉,又称刁蝉,是“四大美女”中唯一一个虚构人物,在关汉卿的剧本中名为任红昌,乃东汉末年司徒王允家的歌伎,后被收为义女。相传貂蝉在后花园拜月时,一阵清风吹来,浮云便将那明月给遮住了,王允瞧见之后,便对外宣扬自己的义女长的如何漂亮,就连月亮都自惭形秽的躲在了云彩后面,因而貂蝉便有了“闭月”的称号。
时值东汉末年,“十常侍之乱”后董卓率军入京,操控了东汉大权。为了诛除权臣董卓,王允遂设连环计,以义女貂蝉挑拨董卓、吕布父子关系,先是暗中将貂蝉许配给吕布,却又明里将貂蝉献给了董卓。貂蝉周旋于董卓、吕布之间,送吕布以秋波,报董卓以妩媚,将二人迷的神魂颠倒。
吕布自董卓将貂蝉收入府中后便心怀不满,后在王允的建议下,下定决心铲除董卓夺取美人,于是便有了“吕布刺董卓”,董卓死后貂蝉便跟随了吕布。不过,正史关于这段记载极为模糊,只提到吕布刺杀董卓的原因之一,乃是吕布与董卓的侍婢私通,却并未提到侍婢的姓名。
此后貂蝉跟随吕布四处征战,直到兵败下邳,吕布被曹军围困,最终命殒白门楼,貂蝉则跟随吕布的家眷迁往许昌,此后事迹不明。
杨玉环:先嫁寿王后封贵妃,马嵬驿兵变中疑似被杀杨玉环,号太真,于开元七年(719念)生于官宦之家,高祖父杨汪乃是隋朝上国柱、吏部尚书,其父杨玄琰曾任数周司户,叔父杨玄璬曾任河南府土曹。传说,杨玉环一次和宫女们赏花,无意中碰到含羞草,草的叶子便卷了起来,宫女们便说这是花草见到杨玉环美貌后,羞的抬不起头来,于是杨玉环便有了“羞花”的雅称。
杨玉环性格婉顺,姿质丰艳,擅长歌舞,通晓音律,父亲去世后被寄养于洛阳的三叔杨玄璬家,后因参加咸宜公主的婚礼而被寿王李瑁看中,遂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被纳为寿王妃,两人婚后极为恩爱。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因宠妃武惠妃去世而郁郁寡欢,后宫竟然无一无可意者,有人进言杨玉环“姿质天挺,宜充掖廷”,于是唐玄宗将杨氏召入后宫之中,一见之下果然满意,遂以为母亲祈福为名令其出家,并于五年后将其正式纳入宫中封为贵妃。杨玉环入宫之后深得唐玄宗宠幸,唐玄宗对其简直有求必应,其父兄均因此得以权倾天下。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于天宝十五年(756年)带杨贵妃等逃离长安,行至马嵬驿时发生兵变,称因杨国忠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稳军心,遂杀杨国忠,军队仍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不过,根据《旧唐书》的记载来看,杨贵妃是否真的被杀,仍有疑点。此外,有说法认为原本的四大美女本是西施、王昭君、赵飞燕和杨玉环,直到明清时期赵飞燕才被貂蝉所取代。这个说法其实也有一定道理,毕竟“四大美女”中三位都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只有貂蝉属于虚构,看上去的确有些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