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草莓立体种植槽 自制最实惠立体草莓种植槽

草莓立体栽培槽。传统框架

最传统的框架是3-4层分层框架,上面放置栽培容器进行种植,南北向排放,保证采光要求。这种培养罐一般用PVC制作,操作方便,可以提高产量。

第二,改进的货架

改进后的货架主要分为移动式立体栽培和开合式立体栽培。这两种方法的结构是不同的。前者可以通过滑轮使其左右水平移动,后者可以使搁板垂直折叠。采用这种栽培技术,草莓可以充分接受阳光照射,减少占地面积。

第三,架空栽培

这项技术主要是在高架栽培床上栽培草莓。通过水培和基质栽培,有很多优点,产量高,产品质量有保证。这种技术培育出来之后,就可以用来观光了。

第四,墙壁栽培

这项技术利用一些设备来保证栽培能够贴墙、护墙、利用空间、充分接触阳光。

五.圆柱形刻板印象

这项技术是由柱子支撑的。栽培碗的内部是中空的,由PVC材料制成。注意每隔一段时间旋转一下,保证受光均匀。

大棚草莓立体种植槽 自制最实惠立体草莓种植槽

大棚草莓的立体种植方式有哪些

首先是传统的框架栽培技术

该技术是采用3-4层分层框架,在框架上放置栽培容器,在容器内种植草莓的栽培技术。这种分层框架主要分为两种:A型和阶梯式。栽培架应南北向排放。为保证光照条件,减少遮光,出料时应选择合适的栽培架间距。架式栽培包括基质栽培和水培两种形式。

以A型栽培架的栽培为例。A型栽培架主架为钢结构,左右栽培架上分别安装3-4排栽培槽,层间距40cm,距地面5m,最高点m,栽培架宽度约m;培养罐一般用PVC材料制作,直径20cm;竖架南北方向摆放,每排栽培架间距70cm。这种形式操作简单,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单位面积货架上栽培的草莓数量是平地栽培的两倍,产量是原来的两倍。

二。改进的货架栽培技术

1.草莓移动立体栽培技术

移动式立体栽培装置主要包括栽培架、栽培罐、导轨、两端带滚轮的支撑轴和传动机构。栽培槽固定在栽培架的两侧,两根导轨固定在温室地面上,两根支撑轴安装在栽培架的下方,滚轮与导轨配合并在导轨上运动,传动机构带动支撑轴转动。支架由600mm× 400mm的方钢焊接而成,呈长方形,每个栽培架上安装2-4排直径为25cm的栽培槽。通过滑轮,栽培架左右平行移动,留出人行通道。该装置不仅能使草莓植株充分接受阳光,还能提高果实品质;还能充分利用温室空间,大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草莓开闭式立体栽培技术

开合式立体栽培装置包括支架、栽培架、种植槽旋转主轴、减速电机和曲柄连杆机构。支架用于将整个立体栽培装置支撑在地面上,支架上端通过滑动轴承与栽培架铰接,栽培架上安装种植槽,支架上安装旋转主轴和减速电机,曲柄连杆机构一端与旋转主轴连接,另一端与栽培架铰接。草莓植株正常生长时,栽培架处于倾斜展开状态,倾斜角度为55-65度;管理采摘时,通过调节栽培架角度,使栽培架处于垂直折叠状态。采用该装置,草莓植株既能充分采光,又能充分利用温室栽培空间,从而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三、高架栽培床技术

草莓高架栽培技术是指通过水培、基质栽培等方式,在现代化温室的高架栽培床上栽培草莓。具有高投入高产出、果实品质优良、食用安全性好的特点,适合观光农业园区的应用和规模化生产。近年来,在日本、荷兰、美国等国家得到了发展和应用,尤其是在日本。下面是两种架空栽培模式:

1.日本枥木模式

培养罐的宽度为30cm,内罐的深度为15cm,外罐的深度为25cm。内层为无纺布凹槽,中间层为吸水布,外层为防水膜。单槽2排,排间距为(15 ~ 20) cm× 20 cm。果实向外生长。种植方式有单槽行和双槽行两种。为了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利用率,通常采用双槽行植法。行间操作通道的宽度为80-90厘米。养殖架一般用镀锌管制作,床面高80-110cm。

2.日本长崎模式

养殖槽由泡沫塑料制成,外宽50厘米,内宽40厘米,深12厘米,长1米。培养槽底部有一个排水口。罐体内侧依次铺设两层防水黑膜和无纺布。养殖支架以镀锌管为主,床面高度可自由调节,一般为80cm。单槽2行种子,间距19- 20cm,密度70000株/hm & # 65533;0�5。果实向外生长。草莓架空栽培是一种省力的栽培方式。在这种栽培模式下,草莓植株距离地面1 m左右,使生产管理人员能够直立工作,大大降低了生产者的劳动强度。草莓果实悬浮在半空中,减少了与灌溉水的接触,大大减少了湿度过大带来的病害。草莓采用高架栽培,花序授粉饱满,果实发育正常,果形端正,色泽鲜艳,提高了优质果的比例。

四。墙体栽培技术

墙体栽培是利用特定的栽培设备附着在建筑物的墙面上,不仅不影响墙体的牢固性,还能起到一定的保护墙体的作用,有效利用空间,节约土地,实现较大的单位面积产出比。日光温室的后壁上设有长栽培管,根据后壁的高度可排列3-4排。后壁管道采光条件好,可以充分利用阳光,有利于草莓植株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提高。

五、柱状立体栽培技术

柱状立体栽培是用柱子支撑固定栽培盆和滴斗,柱子使栽培盆贯通。立柱由水泥墩和钢管组成,水泥墩的横截面积为15cm2,中间留有直径30mm、深10mm的圆孔,用于插入钢管;钢管长约2米,直径20-25毫米。在地面上南北方向成排固定立柱,立柱间距不小于m,排间距可为m,栽培盆为空心、四瓣或六瓣,材质为PVC材料,栽培盆在立柱上交错排列。因为栽培柱南面可以看到直射光,北面只能看到散射光,所以光照的差异会导致草莓植株生长不一致。因此,需要每3-4天轮换一次栽培柱,以保证植株生长整齐,开花结果一致。

柱状立体栽培可以提高土地面积利用率。采用传统的平畦栽培方式,以畦宽1 m,垄宽m为例,13m的地块上实际栽培面积为10m。但采用立柱栽培法,以直径5 m、高出地面5m的栽培柱为例,每根栽培柱的种植表面积为1m,在长宽约13m的地块上可放置20根栽培柱,种植面积20m,土地利用率比传统平畦提高一倍。在栽培柱中,苗木根系相对集中,相当于浇水施肥时直接作用于根系,肥料流失少,见效快,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同时栽培柱相互独立,也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种植一亩立体栽培草莓的成本是多少

种植一亩立体栽培草莓的成本是10万。x0dx0ax0dx0a立体栽培也叫垂直栽培,是立体无土栽培。这种栽培在不影响平面栽培的情况下,通过四周竖立的圆柱形栽培或棚架、悬挂等形式的垂直梯度分层栽培向空间发展,充分利用温室空间和太阳能,提高土地利用率3-5次栽培,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3倍。x0dx0ax0dx0a无土栽培基质轻,营养液供应系统易于自动化,最适合立体栽培。近年来,利用无土栽培技术进行立体栽培主要有四种形式。x0dx0a1。袋式:将塑料薄膜做成桶状,用热封机封口,填充岩棉,挂在温室或大棚内,种上果蔬苗。x0dx0a2。挂槽式:在温室空间内沿畦边悬挂木质栽培槽种植作物。x0dx0a3。三层槽式:三层木槽设置在空中一定距离,营养液顺着槽的方向逆着水层流动。x0dx0a4。柱式:多根立柱固定,立柱周围种植蔬菜,营养液自上而下渗透或流动。墙体栽培是利用专门的栽培设备附着在建筑物的墙面上,不仅会影响墙体的牢固程度,还能起到一定的保护墙体的作用。实现植物立体种植,有效利用空间,节约土地,实现更大的单位面积产出比。墙面上种植的植物比普通平面上种植的植物采光更好,所以太阳能利用率更高。适合墙体栽培的蔬菜有:生菜、芹菜、草莓、空心菜、甜菜、木耳、韭菜、韭菜、油菜、苦菜等。

如何制作草莓立体种植罐

1。选择土地

草莓地要选地势稍高,平地,成排的。以前的作物是蔬菜、豆类、瓜类和小麦。

草莓种植前,应彻底清除杂草,并施用腐熟的农家肥。一般每亩施有机肥5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氯化钾50公斤作为基肥,均匀施入后,翻耕土壤30-40厘米,促进土壤熟化。土地平整后,边界要宽100厘米,宽80厘米。

2.种植

种植的好坏对草莓的生长和以后的管理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种植上要用心。种植草莓时,要注意定向移栽,苗弓要转向通道的一侧,使花序同向种植,种植株数为一穴一株。种植深度以上不宜埋心,下方不宜露根。

合理密植:草莓的种植密度与种植水平有很大关系。苗弱、播种晚、缺肥的田地要密植,种植密度每亩8000株左右。反之,壮苗、早栽、全施肥、地膜覆盖技术,宜稀植,每亩6000株,行距50 cm× 20 cm。

3.浇水

栽植后要浇一次水,栽植后一周内早晚各浇一次水,并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便成活。

种植槽立体栽培的优势:

1.方便生产操作,降低劳动强度

草莓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去老叶、疏花疏果、摘果。在传统的平面栽培模式下,人们需要弯腰重复生产作业,容易造成疲劳,效率低下。在立体栽培中,人们可以站立或轻微弯腰进行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

2.避免土壤连作,减少土壤病害

种植罐立体栽培所用的基质是红壤、泥炭土和谷壳的混合物,使用成本低,生产管理中省肥省水。基质灭菌简单易行,可有效解决草莓栽培中的连作问题。

3.有效提高品质,适合发展观光农业

立体栽培层层利用空间,植物光照充足,生长健壮,果实着色均匀,商品果率可达93%以上。草莓全部生长挂在种植槽外,整齐美观。草莓种植在距离地面0.6米和1.2米高的种植槽中,不需要弯腰就可以采摘草莓。草莓立体栽培色泽鲜艳,口感好,干净卫生,采摘方便,适合发展观光农业。

THE END

如果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点击页面右侧的“ ”加入交流群和群友一起讨论。如果你想请站长喝咖啡,点击打赏按钮扫码赞赏。

文章标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