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麦黑脚病,小麦全蚀病怎么治

小麦全蚀病怎么治?

小麦全蚀病,一种真菌性病害,在小麦生长过程中,比较常见,它分布广泛,在小麦种植区域基本都有发生,主要危害小麦根部或者茎基部,给小麦的正常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小麦在整个生育期都有可能感染全蚀病(从苗期开始一直到收获前),而全蚀病的危害又比较大,据一些农户反应,感染全蚀病的麦田,轻则能造成10%左右的减产,重则能达到一半以上,所以,正确认识全蚀病,做好预防和防治工作,对最终的增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小麦感染纹枯病的症状比较容易分辨,因为是根部病害(有些地方又称全蚀病为黑脚病),所以观察小麦根,会发生变成黑色或灰黑色,地上叶片部分,在苗期时,会出现发黄现象,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分蘖少等,如果是中后期出穗以后,还有可能导致白穗,而以上所有症状,最具有特征性的还是根部的症状。

小麦全蚀病的病菌来源主要有3种途径:

1、种子自身携带

小麦播种时,种子已携带病菌,比如自留种,有可能是自留种的麦田,已发生纹枯病,收获后,病菌随种子一起存贮,等到第二年播种时,随着适宜的外界条件,开始繁殖爆发,进行危害;如果是购买的小麦种子,同样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2、病残体传染

当感染过全蚀病的麦田,在小麦收获后,田间会掉落茎杆、病根等病残体,经过整地后,这些病残体被翻入土壤中,给了病菌生存的场所,然后在这些病残体中越冬、越夏,等到下次种植小麦时,继续危害。

3、土壤中传染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土传病害,病菌会在土壤中进行传播危害,而感染过全蚀病的麦田,病菌会存在于土壤中生存,而未感染过全蚀病的地块,也有可能被临近感染过的地块所传染。

以上是比较常见的3种传播途径,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全蚀病的发生程度有轻有重,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有4点,接着看。

1、重茬种植

如果是多年来重茬种植的地块,发生小麦全蚀病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一方面是田间的病菌越积越多,危害越来越大,二是抗性增强,农户所使用的预防和防治措施,效果越来越小,最终影响的是小麦的正常生长。

2、湿度大

小麦种植到年后4-5月份时,雨水较多,如果有些地方遇到了长时间的连阴雨天气,而田间的积水又没有及时排水,导致田间湿度过大,小麦发生全蚀病的几率和严重程度,也会变大。

3、肥料施用不合理

小麦种植中,氮、磷、钾以及其他一些中微量元素要合理使用,不能过度的单一使用某一种,导致营养比例失调,比如,一些农户为了追求小麦的长势,过度使用氮肥,小麦出现旺长,植株弱小,抵抗力减弱,全蚀病发生情况就可能会加重。

4、播种过早或过晚

一些农户反应,播种时间对于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播种过早,小麦生长过快,出现旺长情况,如果播种过晚,小麦在越冬期来临时,植株矮小,分蘖少,根系不牢固,以上都会导致小麦自身的抵抗力减弱。

了解了小麦全蚀病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下面就说说种植户该如何提前预防以及发生后该如何防治的问题,先说预防措施,主要有4点:

1、轮作倒茬

轮作倒茬种植是预防小麦全蚀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不仅是全蚀病,对于纹枯病、根腐病等,都有很好的效果,比如与棉花、蔬菜等作物进行轮作,全蚀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年限可适当增加,比如3年以上,全蚀病发生不太严重的地块,1-2年即可,会发现全蚀病有明显的减少。

2、合理使用肥料

从播种前的底肥就要注意,氮磷钾的使用按照一定的比例使用,一般情况下,使用复合肥居多,一亩地100斤-120斤,随后到了追肥时(返青期前后),主要是氮肥,而磷肥和钾肥有条件的也可以一起补充,再往后,小麦进行“一喷三防”时,加入叶面肥,补充中微量元素。

3、整地管理

整地管理包含两个方面,其一在小麦收获后,对于发生全蚀病的地块,要及时把病残体清理出田外,比如麦秸、杂草等,其二在小麦播种前,建议进行深耕处理,地表的土翻到地下,地下的土翻到地上,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4、播前拌种

小麦在播种前进行拌种,对于预防全蚀病有很好的效果,目前市面上的拌种剂有很多,可选择苯醚甲环唑或者是硅噻菌胺进行拌种,除了能预防全蚀病外, 纹枯病、根腐病也可以一起预防。

以上4点预防措施,大家可多种方法结合使用,效果会更好,不过,一旦田间发生了全蚀病,要及时用药防治,越早越好,如果未发病,也可以打药提前预防,打药不能保证100%治愈,能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药剂可选择苯醚甲环唑、三唑酮等,根据发病情况,可多次使用。

最后,再提醒一点,小麦全蚀病已预防为主,一旦发病后,不容易防治,或者说不能完全治愈,所以,了解了以上所有的内容,做好预防措施,避免因全蚀病造成小麦减产。

关于小麦全蚀病的内容,小帮手就说这么多,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或者是更好的预防办法,欢迎在下面评论中留言,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小麦散黑穗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防治?

小麦散黑穗病,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是真菌中的黑粉菌引起的,它是小麦穗期发生比较严重的病害之一,据观察,目前在部分冬小麦种植区,黑穗病的发生有上升的趋势,不仅降低产量,对于品质也有不小的影响。

散黑穗病主要危害小麦穗部,患病后的麦穗,刚开始表面会有一层灰色的薄膜,随着时间推移,成熟后会破裂,散出黑色的粉末,等这些黑色的粉末吹散后,只残留裸露的穗轴。

散黑穗病不仅危害小麦的主茎,分蘖的茎杆也会被危害(据观察,有些品种是危害主茎,不危害分蘖),严重的情况下,整片麦田看过去,地里黑压压的一片,减产是肯定的,绝收也有可能。

散黑穗病的传播途径主要靠种子,也就是播种时,小麦种子携带有病菌,这些病菌在种子中以菌丝潜伏,播种下去之后,随着温度、湿度、水分等条件适宜后,开始慢慢显现,等小麦到达孕穗时,迅速危害,最终导致的结果,正常的麦穗变成了黑粉,这里需要注意一点,患有散黑穗病的小麦,人畜都不宜食用。

当小麦处于扬花抽穗期时,如果连阴雨天多,田间湿度过大,散黑穗病发生的几率也会增加,因为这种环境下,更加有利于病菌孢子的萌发。

目前针对小麦散黑穗病,一旦发病后,没有特别好的防治办法,只能通过播前拌种提前预防,也是针对散黑穗病最有效的途径,可用拌种剂有苯醚甲环唑、戊唑醇、萎锈·福美双、苯醚·咯菌腈、咯菌·戊唑醇、苯醚·咯菌腈等,大家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拌种预防。

关于小麦散黑穗病的介绍和预防办法,小帮手就说这么多,希望大家看完后,能够正确认识散黑穗病,以后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做好预防措施。

最后,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在下面评论中留言,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这两年有很多小麦没到收获的季节,直接死掉了,从根部干了是怎么回事?

小麦没到收获季节,直接从根部干枯死掉了——这种情况,主要是“茎基腐病”造成的。

可以说,这么多年的秸秆还田,虽然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利于小麦和下茬庄稼的持续增产【可以说,这些年的“连年增产”和小麦玉米的秸秆还田有巨大关系】。没有这些年的“秸秆还田”,就不会有当前的粮食产量水平。

但是,有一利就有一弊:多年的秸秆还田,导致了土壤病原菌的积累加重了病害【虽然最早的感病可能来自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以及感病的小麦品种(携带病菌的种子到了你们村)】。

小麦茎基腐病在土壤中可以存活2年以上,而且有多种病原菌侵染【请注意:下茬玉米也会加重“玉米茎腐病”的发生】,地势低洼,黏土地,品种的抗耐能力偏弱,病害十分严重【请注意:小麦或玉米必须“青枝绿叶,活秆成熟”的才算的上真正的抗病品种——因为,如果品种不抗病,是等不到“活秆成熟”的】。

从预防的方法上讲,建议如下:

1,选择抗耐能力相对较强的小麦品种,而且,发病严重的地块,下茬玉米必须也选择【青枝绿叶,活秆成熟】的品种。

2,播种前必须采取2—3种杀菌剂进行种子处理。

3,小麦返青到抜节期可选择【基本型“一喷八防”5组合——含有2种杀菌剂】或者【高档型“一喷八防”8组合——含有4-5种杀菌剂】喷施1—2次。重点喷施根茎部,尽量多用药液才能提高效果【请注意:药液少,杀菌剂少,抜节后喷药,都会影响效果】。

小麦苗叶发黄根发黑怎么回事?

你好,我是江苏植保农药籽种门市部的。

以后种小麦或者其他农作物种子最好不要随便使用二代种子,你的情况可能是早期的小麦纹枯病现象。

幼鸽黑脚是什么原因?

鸽子生病初期,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双脚无力,这是很多疾病都会有的症状,所以最关键的就是要确定鸽子到底得了哪种疾病: 例如:软脚病,初期羽毛粗糙,脚软弱无力,后仰坐地,继而腿、翅、颈部痉挛,病鸽以飞节和尾部着地,头向后仰,呈"观星"姿势。有时倒地侧卧,头向后仰。成年鸽发病较慢,步态不稳,进行性瘫痪。毛滴虫病,幼鸽往往表现羽毛松乱,消化紊乱,腹泻和消瘦,食欲减退,饮水增加,口腔分泌物增多且黏稠,呈浅黄色。患病的信鸽会出现呼吸障碍,有轻微的"咕噜咕噜"声,精神萎靡,不爱飞动,消瘦。如果病情严重,信鸽在4-8天内就会死亡。腺病毒感染,患病的赛鸽往往具有以下特征:离群、羽毛蓬松、重复呕食、发热、口渴、下痢、脱水、体重减轻等症状。病情较轻者仍有觅食现象,但积食、消化慢,排黄粘便、绿色水便,重者2~3天死亡。 鸽子生病是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据有关记载不完全统计,约有50余种疾病可以在禽类与人类之间相互传染,即常称的人畜(禽)共患疾病。其中可以由鸽子传染给人的也有20余种疾病。如常见的新城疫(俗称鸽瘟)、沙门氏菌病(含鸽(禽)伤寒,鸽(禽)副伤寒)、丹毒、鸽结核(禽结核)、李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链球菌病、念珠菌病(鹅口疮)、曲霉菌病、鸟疫(鹦鹉热)、禽(鸽)冠癣(含头癣、黄癣)、弓形虫病、鸽螨、鸽虱及支原体病,还有森林脑炎、圣路易脑炎、西尼罗热、辛德毕斯病、伪狂犬病、耶尔森氏菌病、隐球菌等。

小麦全蚀病怎么治

THE END

如果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点击页面右侧的“ ”加入交流群和群友一起讨论。如果你想请站长喝咖啡,点击打赏按钮扫码赞赏。

文章标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