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种植蘑菇
蘑菇种植技术:
第一,耕作季节
渭北蘑菇干旱带地区,温差大,空气湿度小,季节变化快,可提前种植,时间安排在8月中旬至9月初。关中平原安排在8月底至9月中旬。当然,有洞穴和果坑的菇农可以在收获后将麦秸堆起来发酵,7月底播种,8月下旬收获。玉米秸秆收割后,待玉米秸秆干透,即可进行第二轮播种,使用切割后的玉米秸秆和牛粪,12-1月播种,越冬,春季3月开始结果,5月底前结束。产量和质量与麦草相似。
二、原料准备
双孢菇栽培的主要配料:小麦秸秆、玉米秸秆、牛粪。配件;油渣、磷肥、石灰、石膏、尿素。6月份开始麦收,麦秸收起来,要堆在远离播种大棚的空地上。堆放时无需粉碎:收集玉米秸秆时,可在11月干燥、无绿色时粉碎使用,也可切成两段发酵;牛粪要提前拉回凉半干捣碎,然后堆成宽2米,高1.5米,长度不限,自然发酵,温度升至75℃。15天翻一次堆,内外调换位置,让其自然发酵。牛粪也可以晒干,捣碎,储存备用。
此外,还可以加入鸡粪、猪粪进行培养。你不能把土块混在粪肥里。
油渣:植物油渣最好,棉油渣也可以。
豆秸:发酵料中加入少量的豆秸是最好的。
要准备好磷肥、尿素、石膏、石灰。
1.预湿在建桩之前,在麦秸堆上撒一层石灰粉,用水管将麦秸打湿,让它软化三天,或者直接在上面浇石灰水。
1.建桩建桩时,将称好的所有辅料拉到桩前,先在地上撒一层石灰,表面铺一层干草,厚约30厘米,宽2.3米,长28米,即1亩地料。叠放5-6层,一层25-30cm的麦秸,一层石灰,一层牛粪,一层油渣,磷肥,石膏(1/2量),尿素分别在上面两层,混合辅料,分6份每层铺一点,然后铺料。建一堆这样一层草料一层辅料。洒完后开始浇水,材料表面浇一次水。材料的外围要垂直整齐。用同样的方法堆成一堆,总高1.5米,顶部为龟背形。用薄膜覆盖发酵。
13.第一次翻桩施工6天后,桩内温度达到70-7℃,稳定后即可翻桩。翻堆的方法是:从堆的一侧开始,着重在另一侧再建一个新堆,插上木棍或竹竿,即翻堆。翻堆时,应将堆的顶层料放在一边,然后夹在中间,外层料放在内层,内层料放在外层,下层料叠放在上层。翻边时要把培养料抖松,培养料要搅拌均匀,排除料中废气,增加新鲜空气。将剩余的石灰和石膏分层喷洒。当物质呈干黄色和白色时,说明水分不足。在堆放材料时洒水,以补充水分。每隔50厘米竖立一根木棍。把棍子叠起来后,摇一摇,抽出来,就是加了很多气孔。隔天揭膜排出废气,也有利于温度上升。3天左右,温度可升至70℃以上,保持2天,第二次翻面。
2.第二次翻堆第一次调水,加辅料,加通气孔后,物料温度迅速上升,翻堆大概需要5-6天。用同样的方法把纸堆翻过来。此时从一端翻堆,排列木棒留透气孔,然后盖上薄膜。五天后用同样的方法翻堆第三次,翻完后在周围喷洒三氯杀螨醇。
⒌第四次翻动纸堆后
三次后,材料已经腐烂,成熟后的标准是棕红色的麦秸,一拉就会碎,所以材料不会碰到手。此时第四次翻堆是在材料表面上缘喷洒除臭剂或甲醛、杀螨剂。查pH值,PH值8-8.5。翻完之后,过两天就可以准备播种的冷料了。
[6]卸料第四次翻堆后何时可以播种,关键是要认清材料的成熟度。堆肥应腐熟均匀,颜色棕红色,秸秆柔软有弹性,无氨味、臭味、发粘、松散。PH值为7-8。不能有原料,否则培养时会有幽灵般的真菌。
具体措施:将料堆摊开,废气排出,可以开在寒冷的室外,也可以直接开入棚内。根据开放的要求,不同的大棚,不同的场地,排数,距离,厚废都不一样。
三。配料和堆肥
培养基配方:每亩用量1。麦秸5000公斤,硼肥200公斤,鲜牛粪10立方米,尿素40公斤,棉籽壳500公斤,油渣200公斤,石灰250公斤。
1玉米秸秆2500公斤,小麦秸秆2500公斤,新鲜牛粪6立方米,棉籽壳500公斤,油渣200公斤,磷肥200公斤,石膏200公斤,尿素40公斤,石灰250公斤。
13。堆积:根据自身的地理环境,无论是温室、大棚、田间还是洞穴栽培,堆积发酵都建在栽培地附近的饲养场所,水电方便。
建堆发酵步骤为预湿-建堆-第一次翻堆-第二次翻堆-第三次翻堆-第四次翻堆-除堆,共计28天左右。上面已经描述过了。
4.温室和空地的选择和边界开放
现有的大棚、大弓棚、中小棚都可以栽培蘑菇。如果要搭棚子,在已经收割小麦的地里,弓棚南北走向,大棚东西走向。温室用旧膜或黑膜,加草帘。一般棚长30-50米。
1打开棚子的方法是
①直边:棚内一般是三排料两车道(4米棚),或者四排料三走道。放线铺砌两边60 cm,中间1.2 m,过道70 cm。
②水平边框:在棚中央留一条70cm宽的沟作为水平边框,每条边框80cm-1m,边框间距40cm。在这之后,计算棚子可以做多少个边框。不管用哪种方法开畦,都要提前把畦整平,拔掉杂草,铺前每天给棚里的土浇一次水,湿度适宜,让棚里的土用手挤成块,一拖就散,然后就可以进行铺播了,每亩地可以撒25公斤石灰。
1露地开沟的方法是直开沟,宽1m,直宽70cm(两侧10cm为取土)。犁沟深20cm,为地下犁沟,犁沟高出地面20cm。把土灌满水,然后铺好线,铺好,冷却,排出废气。
五、撒播
撒播应在晴天和阴天进行,不能在雨天进行,因为物料被雨水淋湿后,会增加含水量,容易感染杂菌。中午阳光充足,阳光强烈的时候不宜播种,以免杀死菌株。
1摊放:将发酵好的堆肥从堆肥堆中取出,放在洒有新鲜石灰的床上,让其冷却到30℃以下,然后将堆肥摇匀,用龟背摊放在床上。堆肥厚度约20 cm,堆肥厚度均匀。一边撒播材料一边播种。
1播种方式有播种、穴播、层播。无论温室栽培还是露地栽培,小麦种子都要分层播种。
每平方米要用1.5-2瓶种子,菌丝要厚白,健壮,无黄水,无萎缩,无杂菌,无螨虫。首先将菌种瓶在0.2%的高锰酸钾水溶液中洗净,使用前表面消毒,将菌种瓶打碎,将种块放入干净的盆中,用手打碎,取三分之二的菌种,撒在料面上,然后用叉子或手抓住培养料,让菌种块落入料层,将料面整平,再将剩余三分之一的菌种均匀撒在料面上,最后用木板或盆。厚度在4厘米左右。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播种时面积不能太大,要盖多少土。另外,大棚播种7天后可以覆土。
不及物动词覆盖和管理1。播种后立即覆土,有利于保温保湿生长,还能提早出菇。一般蘑菇播种后25天左右开始生长。如果材料水分潮湿,播种7天后可以覆土,这样一方面可以蒸发水分,另一方面可以看到菌种块的菌丝生长。播种后可用薄膜或草帘覆盖。
1双孢菇必须覆土栽培,不覆土就长不出蘑菇。大棚和露地栽培均匀,直接从过道取土。先把走道挖掉的部分打碎,撒一点磷肥、炉渣、石灰粉在上面,搅拌均匀。土壤颗粒最大不超过2 cm,土壤水分用手捏成扁状,搓成球状,不粘手。播种时覆盖土壤。如果在露地播种,可以直接盖上一层塑料薄膜和草帘。边框要呈龟形,料面周围的土要盖紧,厚度均匀在4厘米左右。对了,在走道上形成了一条沟,可以放水、加湿、通风、保湿。
13。地膜覆盖后温室播种的管理。覆土后,材料表面可以不用草帘覆盖。为了防止土壤表面快速失水,可以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前三天不要揭膜,以后每天揭一次,每次通风30分钟,增加菌床新鲜空气。如果土壤表面干燥发白,可以用喷雾器喷洒。如果膜下菌丝已在土壤上15天左右,可揭膜增加湿度,使气生菌丝倒伏变粗,呈直线状水平生长,使土壤中的菌丝因土层干燥而上不了土壤表面,可根据土壤情况灵活管理。菌丝距离表层土壤1厘米,20天左右所有材料都变白。可以进入蘑菇生产期管理。
七。蘑菇生产管理
当气温降到20℃以下,并保持在13℃以上时,充满物质的菌丝很快就会出菇。这个时候,关键是要保持土壤水分。检查土层内菌丝是否离地表1 cm左右,菌丝边缘低,出菇慢,菌丝在表层,出菇密集小,容易成为薄皮菇,产量低。
1促菇是诱导菌丝扭结形成原基。蘑菇推广的方法主要是用水,这种喷水叫蘑菇水。菌丝长到离土面1厘米时,喷一次重水,每平方米1.5-2.5公斤水。可根据土壤的干湿程度喷水,棚温在20℃以下时应在上午或下午喷水。喷水后要加大通风量。棚子两边要开风眼,两头不盖,每天1-2次,每次30分钟。喷水后,如果温度适宜,土壤中会形成大量的原基小白点。此时不能再用喷水,以免原基死亡,要注意保温保湿管理。
1喷水后形成的原基会在2-3天后分化成蘑菇芽。长到黄豆大小时,喷一次重水,增加土壤湿度,满足子实体生长所需水分。这一次,水被称为蘑菇水。喷水取决于天气、土壤湿度和蘑菇芽的大小和数量。晴天,土壤干白,蘑菇多,蘑菇芽大,喷水量要大。用喷雾器喷水,或者用喷壶倒水。雨天和阴天,土壤湿润,蘑菇少,蘑菇芽小,所以少喷水或不喷水。当蘑菇表面光滑、白色、无鳞时,说明水分不足,需要及时喷水增加湿度。出菇土壤湿度还能挤平搓圆不粘手,菇盖5厘米左右就能收割。
八。收获和管理1。采收当菇蕾长到帽径3-5,膜未破,褶未露时,应采收。一般在适宜的温度下,5-7天即可采收。采收时,挑大的留小的,轮换采摘,注意不要伤到周围的幼菇。对于丛生的蘑菇,用刀切开大蘑菇,留下小蘑菇生长。梗1cm,切口要光滑,不能断。切根时,把开菇和畸形菇放在一起,把标准菇放在一起,小心放在塑料筐或桶里。在收获的同时,将菇床上的死菇和病菇清理干净,并将菇脚坑用土填满。
1潮汐管理每批蘑菇采收后,彻底清理并清除篦床上的残根和死菇,修复覆土,填平菇足坑,喷杀虫剂、氯氰菊酯、杀螨剂各一次,再喷重水一次,称为潮汐轮换。3-5天后,下一波蘑菇又形成了。有的菇床连续出菇,一般4-5潮菇,营养基本耗尽。春节冻前,如果早播,9月初播种,12月前可以种2-3茬,晚种只种一茬,春季3月后再种3茬。关中地区气候干燥,人工管理程度高,菇潮次数明显。在南方潮湿地区,蘑菇源源不断地产生,没有明显的潮汐。秋菇的质量比春菇好。
九。越冬管理
当温度低于10℃时,很少蘑菇会生长。此时停止喷水,做好越冬管理。它的做法是:在床上盖一层草帘或薄膜,保温保湿,每周揭开一两次,通风1小时。如果床上有蘑菇,及时收割,检查床上的土壤不能太干,保持土壤处于微湿状态。
十.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
在磨菇的生长过程中,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宜,或者缺少发酵培养料,或者采菇后没有及时清理,都会发生病虫害。要求每个管理人员严格、卫生、足量地完成每一项操作。棚子里的田里经常撒石灰,材料一定要彻底煮熟,拌好。一旦有苍蝇和线虫,用蘑菇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或盐水喷洒,蘑菇上表面出现斑点,要多通风少浇水,喷洒康宁或百菌清克霉灵,做到早防早治,这样就可以完全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XI。蘑菇追肥有窍门
一般来说。及时追肥蘑菇可以增加蘑菇的产量。蘑菇在大棚内播种时,要把大棚内的温度调到20℃以下,保持在13℃以上,很快就会长出充满料的菌丝。农业人员应该保持土壤层的水分。据了解,蘑菇一般要勤浇水,小水勤浇。一般每批蘑菇每亩要追肥2-3次。同时要用水追肥,每平方米用量为250-500毫升。蘑菇施肥后,应施清水一次,及时洗掉蘑菇上的肥液,可及时避免蘑菇斑、黄斑的发生。肥料溶液和水的施用可以使蘑菇被充分吸收。
为了有效提高蘑菇的产量,应及时施肥,以促进蘑菇的生长发育。农业人员加强菇房管理,选用尿素150克或氨水250毫升,加水50公斤,融化后均匀喷洒,可使菇体变粗;可选用1∶1000倍的绿博康溶液,在蘑菇子实体发育过程中,每隔5-7天均匀喷施一次,直至蘑菇黄豆大小,可及时避免畸形菇和病害的发生,有效提高蘑菇产量20-30%。蘑菇喷洒植物生素水,用植物生素金都1号粉(每平方米2克,水1000毫升)稀释1000倍进行喷洒。每个蘑菇后喷一次。能促进蘑菇的肥大和出菇,增加蘑菇的货架期,一般增产20-30%。同时,还可以在蘑菇中加入优质的腐熟的人粪和人尿,用10-20倍的水喷洒人粪和人尿。喷完后可以用清水喷一次,促进蘑菇正常生长。
蘑菇种植技术
1。在大棚水田里选地方种蘑菇,就是在水稻收获后,在闲置的冬季水田里种蘑菇。当水稻种子撒播后,稻田水被排干,并开始整地。分格为:2沟3格,中格1.5米,侧格1米,格沟宽0.3米,深0.3米,长10-15米;3沟两厢型,宽1.5米,宽0.3米。做盒子的时候,把沟里的田挖出来,垒在盒子的边上,形成一个垄,挡住培养料。隔间沟也用作操作人员的走道和排水沟。车面上搭了一个人字棚,人字棚中间用竹子或木棍支撑,形成棚的中柱,高2.4米。柱子用大竹竿连接起来形成顶梁。用塑料薄膜覆盖顶梁,两边拉直成自然三角形。然后把薄薄的稻麦秸秆夹在重型的大发扇里,放在顶梁上遮光。也可以用黑色塑料薄膜,穿过顶梁后,向两边拉伸,形成人字形三角棚,不用发扇遮阳。人字棚两端用草帘遮挡。棚周围的排水沟要做好。2。发酵培养基的配方与室内蘑菇栽培相同。可以采用一次发酵和二次发酵。室外二次发酵法利用初秋的自然高温,达到二次发酵的效果,无需燃料加热,降低了生产成本。方法是用砖块和石头做垫墩,高20厘米左右。在热墩上放一根木棍,在木棍上放上竹片,特别像床架一样,做一个宽1.5米,长度不定的底座。用手将预发酵料堆调至5-6滴水,再用石灰粉将pH值调至7.8-8。然后将培养物堆在底座上,预设木棒或竹子形成气孔。物料堆高0.8~1 m,排气孔做成T型。材料堆放时,将木棒或竹子抽出,自然会成为空腔,作为材料内部空气交换的通道。用0.5%敌敌畏或三氯杀螨醇喷洒在堆体表面杀虫。然后在堆的周围用竹子搭建一个简易的框架,距离堆20厘米左右,防止塑料薄膜直接粘在培养料上影响发酵。最后用薄膜覆盖。充分利用白天的阳光和堆内积累的发酵热,使堆内温度迅速升高到62℃以上。高温结束后,每天降温1~2℃,通风3~4次,每次30分钟。当温度控制在50℃左右时,6~7天发酵完毕,最后温度降至45℃以下,即可将物料移入人字棚。
3。撒播。材料进棚前两天,在栽培床上喷洒0.5%敌敌畏杀虫,为进棚栽培材料做准备。培养料铺在棚内床面上时,料的含水量应控制在63%~65%,用手捏1滴水为宜。材料的pH值为7~7.5,无氨味。摊铺厚度为13~17厘米,摊铺和搅拌均匀。材料铺设后,应使用温度计测量材料的温度。如果物料温度低于28℃,则应谨慎播种。轮班多播种,每瓶可播种0.7~0.8平方米。播种前,操作人员用0.1%的高锰酸钾对手、工具和菌种瓶进行消毒。播种时,用2/3的菌种铺在培养料表面,然后用手翻动,再将剩余的1/3菌种铺在料表面,用干净的木板轻轻压实。
4。产卵和结果的管理。播种后3天内,人字形棚要封闭严密,棚的两端要用草帘盖紧,保持温暖湿润,以促进菌种的萌发和取食。3天后,晚上可以适当打开棚的两头进行通风。15天后,料内菌丝基本饱满,可以覆土。用混有谷壳的湿土覆盖。分几次将粗土和细土均匀覆盖在材料表面。当菌丝长在土裂缝上时,喷一次重水,促进蘑菇快速生长。在整个蘑菇生长期间,通过轻喷和频繁喷洒来管理水,以保持覆盖土壤的湿度。立春后,气温上升。注意增加喷水量,力争多产春菇。4月份,整个稻田的蘑菇种植结束,可以拆除人字棚,在稻田里撒蘑菇渣,667平方米的蘑菇渣可以撒2700~3300平方米。蘑菇渣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可以增加水稻产量,减少化肥的施用量。稻田种蘑菇是开发稻田资源,引导农民致富的好办法。
种植蘑菇时,应提前准备好菇房,一般在平坦、开阔、地势较高的地方。棚子要用光散射材料,地面要用水泥修补。蘑菇房也要配一个蘑菇床,可以是木头的,也可以是砖的。另外,准备窗户或者卷帘。
营养素的主要成分有麸皮、秸秆、畜禽粪便、玉米秸秆等。,而且营养成分一般都堆在7月份左右。先把粪便晒干,切掉其他营养成分,混合适量石膏泡水,然后堆一层营养一层粪便发酵,每三四天翻一次,大概半个月左右。
要彻底消毒菇房,把营养物质搬进菇房,做好菇床,关好门窗,室内温度控制在60度左右,三个小时后再降温到50度,持续一周左右,让营养物质完全发酵。在发酵过程中,还可以对营养成分进行消毒,使营养成分全部留有有益微生物,从而促进蘑菇更好的生长。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蘑菇
蘑菇种植方法
1。预润湿
堆放前3天预湿玉米芯和干牛粪。在干净整洁的水泥地面底层铺上玉米芯,上面覆盖一层干牛粪,堆成1米高,不限长度的一堆,每天浇pH8.5的石灰水,直到底部有水溢出,使物料充分浸透[3]。
2.堆一堆
选择地势高、靠近水源、靠近菇房、地面硬化的场地,修建一个不限长、宽2.0m、高1.5m的发酵堆。将料和牛粪尽量混合均匀,料干后加水,盖上草垫保温保湿(雨天用塑料薄膜覆盖),第二天。
3.翻堆
成桩后5-6天,当桩温开始下降时,进行第一次翻桩。先在外层物料上喷水,然后上下交替翻动物料,同时将尿素、过磷酸钙、石膏粉、石灰粉全部撒入物料中,搅拌均匀。翻堆后重建桩,宽度1.7m,高度不变。在施工桩的中心线上,每隔0.5m钻一个直径为2~3cm的孔..
扩展信息:
蘑菇害虫保护:
一是料源要新鲜干燥,含氮量高的辅料如牛粪、饼肥等要粉碎后均匀撒在料中,防止结块和生绿霉。二是营养配比合理,以饲草为主培养料,控制辅料过量使用。三是调节堆肥的温度和湿度,增加透气性,促进嗜热放线菌的生长。第四,控制菌丝生长期菇房的温度,防止高温灼烧导致的青霉菌生长。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