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方法,茯苓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方法

茯苓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方法,人工种植茯苓叶子是什么样子的?

土茯苓的叶子叶片为薄革质,形状为椭圆形或者卵形,一般长6-12cm,宽1-4cm。叶片尖端呈尖形,颜色一般为绿色。叶柄长5-15cm,旁边有细细的卷须2条。 市面上也会有些不良的商家卖假的土茯苓,真的表面是棕色的,凹凸不平,质地比较坚硬,很难折断,断面的是白色和淡红棕色,你能看到上面有一些束状纤维管,还有一些小亮点,气味比较轻微,尝起来有些微涩,我们要注意辨别

茯苓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方法

杉木可以种茯苓吗?

可以,但是产量不高。茯苓的菌种分为四种,即高温型、中温型、低温型和广温型。 海拔在700米以上的购买中温型和低温型的菌种,海拔在700米以下的购买高温型和广温型的。 段木栽培茯苓以松木为主。主要采用的松树品种有马尾松、黄山松、云南松、赤松、红松、黑松等,也可用杉树和枫香树栽培茯苓,但产量低。

松树最好选择生长10~15年左右或者树干直径为10~40cm的松树。

苓莳怎样种植高产?

茯苓的栽培条件

1、营养:茯苓菌丝的纯培养过程中常用土豆汁、松木屑、松木片作综合营养源,或使用葡萄糖、蔗糖、米糠等作碳源,氨基酸、蛋白胨等作氮源,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硝酸镁、硝酸铵、熟石膏等作矿物质来源,为保证茯苓菌丝对各种矿质元素的需要,配制培养基时使用天然水而不使用蒸馏水。

2、温度:菌丝体在10~35℃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23~28℃。高于35℃,菌丝体易老化,持续时间较长或温度过高,则引起死亡,20℃以下生长缓慢,0~4℃的低温可保藏菌种。

3、湿度:菌丝体及菌核生长发育要求土壤含水量20%左右,子实体的形成需要空气相对湿度70~85%的环境。

4、ph值:茯苓生长的土壤ph3~7,栽培中土壤ph4~6为好。

茯苓的栽培准备

1、栽培场地:茯苓栽培场地宜选海拔600~900米的山坡,坡高15~30度,要求背风向阳、土质偏沙、中性及微酸性、排水良好的地块。清除草根、树根、石块等杂物,然后顺坡挖窖,窖深60~80厘米,长和宽据木段多少及长短而定,一般长90厘米,窖间距为20~30厘米,四周开好排水沟。

2、栽培备料:备料于头年秋冬,砍伐马尾松,砍后剃枝并依松木大小将树皮相间纵削3~10条,削面宽3厘米,深入木质部0.5厘米,使松木易于干燥并流出松脂。削好的松木就地架起,使其充分干燥,当松木断口停止排脂、敲着有清脆响声时,再锯成65~80厘米长的木段,置通风透光处备用。约至6月份把木段排入窖内,每窖排三到段,粗细搭配,分层放置,准备接种。

茯苓的菌种准备

1、菌丝引:菌丝引是经人工纯培养的茯苓菌丝,菌丝母种用组织分离法分得,但最好用茯苓孢子制种,方法是应用8~9千克的鲜菌核置盛水容器上,离水约2厘米,室温24~26℃,空气湿度85%以上,光线明亮,仅1天后菌核近水面就出现白色蜂窝状子实体。20天后子实体可大量弹射孢子,此时即可无菌操作。

2、肉引:肉引为新鲜茯苓的切片,选用新挖的个体、中等大小、每个250~1000克、浆汁足的茯苓为好。

3、水引:水引指肉引接种的木料,即带有菌丝的木段,5月上旬,选取质地泡松、直径9~10厘米的干松树,剥皮留筋后锯成50厘米长的木段。接种用新挖的鲜苓,一般10千克木段的窖用鲜苓0.5~0.7千克。用头引法接种,即把苓种片贴在木段上端靠皮处,覆土3厘米,至8月上旬就可挖出。选黄白色,筋皮下有明显菌丝,具茯苓香气者作木引种。

茯苓的接种管理

1、菌丝引:菌丝引接种选晴天,将窖内中、细木段的上端削尖,然后将栽培种瓶或袋倒插在尖端。接种后及时覆土3厘米。也可把栽培种从瓶中或袋中倒出,集中接在木段上端锯口处,加盖1层木片及树叶,覆土。

2、肉引:肉引接种据木段粗细采取上二下三或上一下二分层放置。接种时用干净刀剖开冬种,将苓肉面紧贴木段,苓皮朝外,边接边剖。接种量另据地区、气候等条件而定,一般50千克木段用250~l000千克种苓。

3、木引:木引接种将选作种用的木段挖出锯成2节,一般窖用水引1~2节。接种时把木引和木段头对头接拢即可。接种季节随地区而异,气温高的地区4月上旬进行,气温低则可于5月上旬至6月接种。接菌后3~5天菌丝萌发生长,蔓延开要10天。此期要特别防治白蚁为害。接种后3~4个月可结苓,结苓时不要撬动木段,以防折断菌丝。结苓期茯苓生长快,地面常出现裂缝,应及时补上填缝并除去杂草。

茯苓菌种培养基主要有几种?

(1)肉引 即新鲜茯苓菌核的切片为种子。种苓要选皮色紫红,内白色,浆汁足,个体结实,近圆形,有裂纹,重2千克左右的壮苓。

(2)木引 指肉引接种的木料。它可节约鲜茯苓用量。5月上旬,选质地松泡的幼树干,剥皮留筋锯成50厘米长段木,或用4厘米粗松枝。接种要用新挖出的鲜苓。1千克肉引可接15千克松木料。将苓种肉引片紧贴木料,再覆土3厘米厚,到8月木料就可长成木引。挖出选黄白色,筋皮下有明显菌丝,具有茯苓香气的为好。木引栽培茯苓产量低,但可达到复壮引种目的。老产区仍在用。

(3)菌丝引 是经人工纯培养的茯苓菌丝。由选好的新鲜种苓用清水冲洗去泥沙,用纱布擦去水分,以75%酒精进行表面灭菌,无菌刀切开种苓,由其中挑取内部约黄豆大一块苓肉,放在备好的斜面PDA培养基上,22~25℃培养,苓肉周围可出现白色绒状菌丝,7~10天可长满斜面。选择生长旺盛无杂菌的试管作母种。母种可用来扩繁原种。

原种培养基配方有两种:

一号配方:

松木屑75%

米糖(或麦麸)22%

石膏粉1%

蔗糖 2%

二号配方基本同上,只是把松木屑改为松木丁(大小1厘米见方)和松木屑两种。松木丁可占60%,松木屑为15%,其他不变。制备时先将除蔗糖以外的其他物料混和拌匀。蔗糖溶于适量水中,再以蔗糖水拌混合料,以手握料指缝可有水渗出但不滴下为度。装广口瓶或塑料袋及消毒同灵芝。

栽培种培养基配方基本同原种,原种也可作栽培种用。但现在栽培种多为木片种。培养料为:

松木片 12×2×1(厘米)66%

松木屑 10%

细糠或麦麸 21%

石膏粉 1%

蔗糖2%

制作时,先用适量水溶化蔗糖,再用蔗糖水煮松木片半小时,使干木片吸足水分。松木屑、细糠和石膏粉也事先拌匀,然后和煮过的木片再拌和在一起,使含水量在65%左右,拌好的料装入0.5千克装的广口瓶中。加棉塞,包牛皮纸、消毒等程序同前。

接种培养:原种及栽培种培养基经消毒后降温到30℃以下,即可用母种接原种,每支母种可接3~4瓶原种瓶。栽培种用长好菌丝的木丁5~6块接入培养。同法可依次无菌操作接多瓶。完成接种后,将其放25~28℃条件下培养,原种瓶经20~25天,栽培种瓶经25~30天菌丝可长好。瓶壁可见旺盛爬壁的白菌丝。菌丝布满木片。木片断面微黄易折断。如断面棕黄,可能菌种衰老影响生活力。因此菌种培养好后应及时用,否则要低温存放防老化。

茯苓种植前景如何?

茯苓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被誉为中国传统药物的“白银”。长期以来,茯苓产区均采用“段木窖栽”种茯苓,要耗费大量松树全国每年生产2万吨茯苓,年耗松材千万立方米以上,致使松木资源日渐枯竭,菌材矛盾突出。茯苓产区生态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茯苓产业因此被当地政府限制发展,实行封山育林,用于培植茯苓的松木原料严重不足,导致茯苓产量锐减。实践证明,利用松树蔸种植茯苓,树蔸不用挖起,直接在树蔸上接种,栽管容易,产量稳定,省时、省力、省菌种,可以节约松木,既得昂贵的药材茯苓帮助农民致富,又可变废物松树蔸为肥料,充分利用土地和森林资源,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林产品开发项目,因此利用松树蔸种茯苓“钱”景广阔,可显著地增加山区农民经济收入。

1.效益分析:(以种植2000蔸直径为20厘米的松树蔸为例)投入:购松树蔸专用生产菌种800袋×3元/袋=2400元,购覆盖茯苓菌种的塑料薄膜200元,购灭杀白蚁药粉克蚁新星400元,合计3000元。收入:宁都县茯苓开发研究所连续3年多的种植观察,一般一蔸直径20厘米松树蔸,栽培7~12个月后,如果完全采收,平均每蔸可收鲜茯苓8千克左右,树蔸直径越大,产量越高,利润也就越大。按目前合格鲜湿茯苓市场最低价格为1.6元/千克计算,收人为:2000蔸×8千克/蔸×1.6元/千克=25600元。毛利:25600元~3000元=22600元。

2.栽培技术要点:①松树蔸的选择。每年春季至冬季砍伐的生长在不积水、含沙多的土壤上且直径在15厘米以上的松树蔸都可用来种植茯苓。

②种前树蔸处理。在生鲜油脂多的树蔸上用刀削去外粗皮,让太阳曝晒加速松树蔸干燥。

③种植季节。根据茯苓生理要求和气候特点,茯苓种植在每年的3~8月晴天时均可种植。

④茯苓菌种选购。菌种质量的优劣是关系到种植成败、产量高低的关键。实践证明,松树蔸原地简易高产栽培茯苓,可选用新型树蔸专用品种“宁研1号”,因其不“跑苓”,松根不用斩断,易种、省工、产量高、效益好而深受苓农欢迎。

⑤接种。将七八成干的松树蔸用斧头在其锯断面上将松脂等杂物除净,砍成新口,然后将不脱袋茯苓菌种300克左右贴接在新砍口处,其上用塑料薄膜覆盖,薄膜上再覆土,厚度达7~10厘米即可。树蔸越大,接种量相应增加。

⑥管理。茯苓菌种种植后80天左右于树根处开始结茯苓,见茯苓出土应挖土覆盖。若遇大雨,应检查覆土是否被雨水冲掉及周围是否积水,并及时排除积水,以免腐烂发病。

⑦白蚁防治。白蚁侵袭树蔸是造成茯苓减产的主要原因。种植前应用高效诱集剂灭杀白蚁群巢穴,以后发现白蚁为害应及时用高效灭白蚁生物有机农药克蚁新星扑杀。

⑧采收销售。种后7~12个月即可采挖鲜苓。采收茯苓时要轻挖细收,防止挖破茯苓,以免影响产品加工等级和鲜苓售价。

茯苓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方法

THE END

如果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点击页面右侧的“ ”加入交流群和群友一起讨论。如果你想请站长喝咖啡,点击打赏按钮扫码赞赏。

文章标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