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和菖蒲的区别
菖蒲和菖蒲在以下几点是不同的:
1.来源不同:菖蒲为毛茛科,菖蒲为天南星科。
2.功效不同:石菖蒲具有开窍祛湿、和胃安神、益智的功效,而石菖蒲具有理气活血、祛湿的功效。
3.不同的收获季节:菖蒲春季收获,菖蒲秋冬季收获。
4.外观不同:菖蒲多为纺成,长一至四厘米,直径约0.5厘米。表面棕黄色,质脆,切面扁平。石菖蒲扁圆弯曲,表面有许多分枝,长度在三至二十厘米之间。
5.药用成分不同:菖蒲富含棕榈酸、谷甾醇、白头翁素和天然皂苷。石菖蒲含有天然细辛脑。
总之,菖蒲和菖蒲都是中药材,但在来源、功效、采收季节、外观、药用成分等方面都有区别,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石菖蒲和香茅的区别
石菖蒲:
石菖蒲(拉丁名:Acorus tatarinowii)为天南星科、菖蒲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有气味。叶子全缘,排成两排,有穗状(佛焰),绿色花梗,叶状佛焰。根茎经常被用作药。它生长在海拔20米至260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山涧的水与石头之间或山谷的流水与砾石之间的缝隙中(有时也生长在水面之外)。开花结果期为2-6月。分布于亚洲,包括印度东北部、泰国北部、中国等国家。
香茅:
香茅,别名宝茂。属于禾本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喜欢生长在高温多雨,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里。香茅是一种生长在亚热带的茅草香料,天然含有柠檬香味,具有通胃、醒神、壮阳的功效。因为它的柠檬香味,它也被称为柠檬草。
石菖蒲和菖蒲的区别
石菖蒲和菖蒲的区别如下:
1.不同的图像特征:
菖蒲厚2-5毫米,外部浅褐色,节间长3-5毫米,基部两侧有肉质根和膜。叶深绿色,线形,长20-30(50)厘米。
石菖蒲,根茎芳香,厚2-5毫米,外层浅褐色,节间长3- 5毫米,肉质根,须根多,上部根茎分枝浓密,故植株丛生,分枝通常需在叶基部宿存。
叶无柄,薄,基部两侧膜质叶鞘宽度可达5毫米,在叶中部逐渐变窄后脱落。叶片深绿色,线形,长20- 30(50)厘米,基部折叠,中部以上展开,宽7-13毫米,先端渐尖,无中脉,多平行脉,稍高。
2.不同的分布范围:
菖蒲生于海拔1200-1800m m的山谷或灌木丛中,分布于山西南部、陕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北部。
石菖蒲喜欢潮湿的环境,能在茂密的树下生长。但它不耐阳光,否则叶子会变黄。不能抗旱。稍耐寒,能在长江流域露头生长。常见于海拔20-2600米的密林中,生长在溪流旁的岩石上。黄河以南的一个产煤省。也见于印度东北部和泰国北部。
3.区分横截面:
在荧光灯下观察菖蒲的横切面,呈现蓝色荧光。取1滴2%兔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玻璃,显微镜下观察。滴1%炉甘石生理盐水使其与红细胞接触,红细胞会迅速溶解。
石菖蒲表皮细胞方形,外壁增厚,叶脉维管束有限且坚韧,束鞘纤维发达。内皮层的凯氏带很明显。在柱状哈希中,维管束主要是周皮,周皮圈排列紧密。周皮环主要是周皮,周皮圈排列紧密,有少数有限的外部坚韧维管束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菖蒲(毛茛科)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石菖蒲
石菖蒲和菖蒲是。石菖蒲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中草药,对记忆力不好和风湿性疾病的人很有帮助。
石菖蒲味温、辛、苦,有祛湿开胃、开窍化痰、醒神益智的作用。可用于饥饿、腹泻、癫痫、健忘、耳聋等疾病。
石菖蒲是天南星科石菖蒲的干燥根茎。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高30-40厘米。全株芳香,叶薄,无中脉,多平行脉,稍隆起。
人们在端午节使用的菖蒲是菖蒲。菖蒲与菖蒲的主要形态差异是:菖蒲矮小,而菖蒲非常挺拔,叶片剑形,长90~150厘米,中脉两侧明显隆起,又称水剑、大叶菖蒲。
人们在端午节使用的菖蒲是菖蒲。菖蒲与菖蒲的主要形态差异是:菖蒲矮小,而菖蒲非常挺拔,叶片剑形,长90~150厘米,中脉两侧明显隆起,又称水剑、大叶菖蒲。
菖蒲性温,味辛苦,入心、肝、胃经。具有化痰开窍、除湿健胃、杀虫止痒的功效。主要用于端午节时治痰。为了辟邪,以前人们用菖蒲当剑,艾蒿当虎。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五月五日下午,石天手持菖蒲剑骑着艾虎,蛇虫重返冥界。菖蒲是多年生水生湿地植物,因其生长季节和形态,被认为能感受到百阴之气。其刃为剑形,象征不祥之剑可除,插在门口辟邪。人们通常称之为普健,意思是可以消除邪灵。新鲜菖蒲的茎叶有一种奇特的刺鼻香气,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可以祛秽辟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