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害虫图片大全 玉米甲虫图片大全大图

有这种斑点的玉米是什么害虫?可以查一下海南新种的玉米。

1.玉米蓟马

玉米有两代,孤雌生殖,主要是成虫取食玉米所致。在北京,危害期在6月中旬左右,此时正是小麦收获季节,容易被忽视,造成严重危害。黄胸蓟马主要危害苗期,玉米黄胸蓟马在苗期和心期数量较多,此后数量逐渐减少。当春玉米和中熟玉米在6月下旬已过心叶期或心叶末期时,蓟马在苗期转向夏播玉米和高粱为害。

形态特征

雌性成虫可分为长翅型、半翅型和短翅型。小,暗黄色,胸部有暗灰色斑点。前翅灰黄色,狭长,翅缘有少量但显著的叶脉和长毛。半长翅的长度最多只有腹部的第五节,短翅略呈长三角的花蕾状。蛋肾形,乳白色至乳黄色。如果昆虫体色为乳蓝色或乳黄色,体表有横向隆起的颗粒。蛹或预蛹(即三龄昆虫)淡黄色,翅芽白色,蛹片羽化时呈褐色。

控制策略

农业防治:合理密植,及时浇水,及时清除杂草,有效减少蓟马的危害。

药物防治:蓟马危害严重时,应及时喷洒药剂进行防治。可使用2000倍的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的22%毒死蜱吡虫啉EC或3000倍的20%氰戊菊酯EC进行喷雾。

人工防治:对于鞭状的玉米苗,可从鞭状叶基部插入锥子,从中间撑开心叶,恢复正常生长,使用沃野套装叶面肥,提供营养和健康。

2.车前草粉蚧

车前草粉蚧的危害症状

危害:主要危害玉米根系。

控制方法:

对若虫期的防治效果,可采用4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500 ~ 2000倍液喷施玉米苗基部或灌根。

3.玉米粘虫

玉米粘虫是玉米作物中常见的主要害虫之一。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又称行军虫,体长17-20毫米,浅灰褐色或黄褐色,雄蛾颜色较深。幼虫过食玉米叶片,严重时会在短时间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一年可发生三代,二代主要危害夏玉米。天敌主要有走钉、青蛙、鸟类、寄生蜂、寄生蝇等。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17毫米,翅展36-40毫米..头部和胸部呈灰褐色,腹部呈深褐色。前翅灰黄色、黄色或橙色,变化很大;内横线上往往只有几个黑点。环和肾线呈棕黄色,边界不显著。肾线后端有一个白斑,两侧各有一个黑点。外侧横线是一排黑点;次边缘线从顶角向内倾斜到MZ;边缘线是一排黑点。后翅为深棕色,向基部逐渐变淡。卵长约0.5mm,半球形,初生白色逐渐变黄,有光泽。鸡蛋在单层中按行和块排列。成熟幼虫体长38毫米。头部红褐色,颅骨呈网状,前额扁平,两侧有粗大的褐色纵条纹,略呈八字形,外侧有褐色网状。体色变化较大,由淡绿色变为浓黑色;发生时,背部常呈黑色,腹面淡而脏,背中线为白色,瓣上线之间的亚背线略呈蓝色,瓣线和瓣下线呈粉红色至灰白色。腹足外侧有一条深褐色宽纵带,足尖有半圆形深褐色趾钩。蛹约19mm龙;红棕色;第5-7腹节背部前缘有一排齿状点;臀棘上有4根刺,中间2根粗,两侧短刺略弯。

防控策略

成虫防治要利用粘虫成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采用糖醋液、性诱、杀虫灯等无公害防治技术诱杀成虫,减少成虫产卵量和田间种群密度。全省大部分地区幼虫防治时间为9月上旬,防治目标田为中晚熟夏玉米田,防治指标为玉米田每百株30头的种群密度。防治时,用50%辛硫磷乳油75-100克、40%毒死蜱乳油75-100克或20%除虫脲3号悬浮剂500-1000倍,均匀喷洒40公斤水。

4.亚洲玉米螟

亚洲玉米螟俗称箭虫、玉米螟,属于鳞翅目螟虫科。玉米螟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危害150多种寄主,其中玉米危害最大。它每年会造成5-15%的产量损失。

危险特性

成虫:亚洲玉米螟成虫体长13-15mm,黄色(雌)或黄褐色(雄)前翅上有暗褐色波状内横线,暗褐色锯齿状外横线。

卵:玉米螟的卵由20 ~ 60个卵排列成不规则的鱼鳞状,单卵椭圆形,扁平。生产出来的时候是乳白色的(像蜡滴一样),逐渐变成淡黄色。孵化前的蛋中央有黑点(俗称黑蛋)。

幼虫:亚洲玉米螟幼虫初孵时体长1.5毫米,头壳黑色,身体乳白色半透明。成熟幼虫体长20-30毫米,头壳棕黑色,体脏白色,背毛明显。

蛹:亚洲玉米螟蛹15-19毫米,纺锤形,黄褐色,背部有细波状横皱,臀棘暗褐色,末端有5-8根向上弯曲的刚毛。

控制策略

在越冬幼虫羽化前,对玉米、高粱、棉花等越冬寄主的茎秆进行处理,消灭越冬幼虫,减少越冬虫源基数,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在第三代发生区,应尽可能扩大夏玉米播种面积,压缩玉米、高粱、谷子等寄主作物春播面积,减少第一代玉米螟的食源和孳生地,以控制第二、三代的发生,减轻对夏玉米的危害。

5.蝗虫

蝗虫属于蝗总科和直翅目。俗称蚂蚱,种类很多,全世界有一万多种。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热带和温带草原和沙漠地区。

形态特征

口器坚硬,前翅窄而坚韧,后翅薄,适于飞行,后腿发达,善于跳跃。

防控策略

农业防治:兴修水利,旱涝无灾;大面积开垦荒地,改变蝗虫栖息地,减少发生基地面积;植树造林,改变蝗区小气候,减少蝗虫产卵繁殖的适宜场所;改进耕作栽培技术控制蝗卵,因地制宜,改变作物布局,减少蝗虫危害。

生物防治:在蝗灾地区,使用高效低毒的农业和生物农药,保护蝗灾地区的捕食性天敌。蝗虫微孢子虫的大规模应用。

化学防治:在大面积使用化学药剂防治蝗虫时,蝗虫应在三龄前掌握。超低量或低量喷洒75%马拉硫磷乳油。飞机防治每亩60 ~ 70克;地面喷洒:每亩75克,或超低量喷洒45%马拉硫磷乳油,每亩75-100克,或20%敌马合剂,每亩100克或1.5%林丹粉剂,每亩1.5-2公斤。

6.玉米蚜虫

玉米蚜虫是一种害虫,可以危害玉米、水稻和多种禾本科杂草。苗期成蚜和若虫蚜群集于心叶,抽穗后为害穗,吸汁,阻碍生长,传播多种禾本科谷类病毒。天敌包括异色瓢虫、七星瓢虫、日本异色瓢虫、食蚜蝇科、草蛉和寄生蜂。

玉米害虫图片大全 玉米甲虫图片大全大图

什么是主要的玉米害虫,如何控制它们

主要的玉米害虫有螟虫、蛴螬、蛴螬、地老虎、蚜虫等。玉米螟的防治可喷洒1000-1500倍的千虫克溶液。防治蛴螬可以用1000克液体1500倍灌根。防治蚜虫,可以用优乐2000倍液喷洒;用米糠、花生麸或豆饼粉碎炒香,拌入5%敌百虫供地老虎食用,防治效果明显。

1.玉米的主要害虫是什么

1.玉米螟又称螟虫,常钻入幼嫩的茎叶中取食,破坏茎叶组织,阻碍养分和水分的运输,影响玉米生长。

2.蝼蛄成虫和若虫啃咬近地表的玉米幼苗,危害玉米的正常生长。还需要在土壤表面挖沟,咬断玉米幼苗的主根,导致玉米幼苗死亡。

3.蛴螬咬断植物幼苗和根茎,导致玉米幼苗黄化和死亡。

4.地老虎通常在白天躲在土壤表面下。当它早晨带着露水出来时,会咬掉离地面3-4厘米的玉米秆,然后拉进洞里觅食。

5.蚜虫也叫棉蚜。成蚜在玉米叶片背面和嫩茎上吸汁,受害瓜株叶片萎缩,导致瓜苗萎蔫甚至死亡。

2.如何防治玉米害虫

1.选择2000倍液的莫朗、1000-1500倍液的千虫克、1000倍液的金世吉进行心灌或喷雾,玉米螟防治效果明显。

2.用1500倍的千虫克溶液、2000倍的沙可克溶液和800倍的敌百虫溶液灌根可控制蛴螬。

3.吸虫2000倍液、敌百虫800倍液、钱虫克1500倍液灌根防治蛴螬效果较好。

4.防治地老虎,可用米糠、花生麸或豆饼粉碎炒5%敌百虫,黄昏时每亩撒10堆半斤,覆盖鲜嫩草,地老虎食后可死亡,防治效果好且迅速。

5.可以选择优乐2000倍液、阿克泰7500-10000倍液、吡虫啉2000倍液、千虫克1000-1500倍液、金世纪1500-2000倍液防治蚜虫,防治效果显著。

请问专家老师这种危害玉米的害虫叫什么名字,怎么防治?

图为粘虫

利用粘虫成虫产卵习性的趋光性,稻草秸秆,糖醋液,杀虫灯等。用于诱捕和捕杀成虫,以减少成虫产卵量,降低田间种群密度。

幼虫期可喷洒4000倍的5%多菌灵乳油、500-1000倍的灭蚁灵1号、灭蚁灵2号或灭蚁灵3号防治粘虫幼虫,防治效果好,不杀死天敌。

40%辛硫磷乳油75-100克加适量水,混有40-50公斤沙子撒在玉米心叶,保护天敌,防治玉米螟。

玉米田种群密度达到100株30头时,可将50%辛硫磷EC、80%敌敌畏EC、40%毒死蜱EC加水50公斤或20%灭蚁灵3号悬浮剂或25%氯氰菊酯EC加水20-3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加水50毫升,加水30公斤均匀。或用5%甲氰菊酯乳油、5%氰戊菊酯乳油、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40%氧化乐果1500-2000倍等。

供参考

玉米田常见的害虫有哪些

地老虎是夜蛾科的幼虫或毛虫,危害烟草的地下或地上茎。地老虎是杂食动物,食量很大,危害除木本植物以外的任何植物。主要在苗床期、移栽期和移栽后不久切断烟苗的茎,直接造成烟苗倒伏或间接使茎变弱。斜纹夜蛾幼虫也大量取食幼苗的叶片,只留下中脉。

地老虎通常通过接触杀虫剂来控制,这些杀虫剂被施用在烟草植物基部的土壤中或者与肥料的广泛施用相结合。

蚜虫分为有翅和无翅两种,体色为黑色。成虫蚜虫或荇菜群集于西葫芦的叶背、嫩茎、生长点和花上,用针状的吮吸口器吮吸植物的汁液,使细胞遭到破坏,生长失去平衡,叶片卷曲缩向背面,心叶在阴凉处生长。在严重的情况下,植物停止生长,甚至整个植物枯萎。蚜虫为害时,排出大量水分和蜜露,滴在下部叶片上,引起霉菌病,阻碍叶片的生理功能,减少干物质的积累。

当发现大量蚜虫时,应及时隔离,并立即用药物或土法消灭害虫。具体措施如下:

1.按1:15的比例配制烟叶水,浸泡4小时后喷洒。

2.将洗衣粉、尿素和水按1:4:400的比例配制成溶液进行喷洒。

3.喷洒1000倍的10%氧化乐果乳剂或1000 ~ 1500倍的马拉硫乳剂或1000倍的敌敌畏乳油。

4.涂抹任何药物时,都要在被蜡粉覆盖的桃蚜上加1‰的中性肥皂水或洗衣粉。

蓟马:由于该目多种昆虫常栖息于大蓟、大蓟等植物的花中,故名蓟马。体型小,行动迅速,善于飞跳,生活在植物花中以花粉和花蜜为食,或以植物的嫩芽、叶片和果实为食,已成为农作物、花卉和林果的危害。

控制:

①前期使用药物防治蓟马。每亩喷洒40%乐果乳油60毫升水;50%甲萘威可湿性粉剂800 ~ 1200倍;每亩喷洒90%敌百虫粉50克水,75公斤水;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20-30克;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每亩2g。

②利用天敌,如蜘蛛、捕食性蓟马等来控制蓟马。

③选育抗虫品种。

棉铃虫

夜蛾科的一种。它是棉铃蕾期的一大害虫。分布在南纬50度到北纬50度之间。在我国各棉区均有分布,尤其是华北、新疆、云南等棉区。成年体长15 ~ 17毫米。翅展开30 ~ 38 mm .前翅青灰色、灰褐色或赤褐色,纹线呈深褐色,不甚清晰;肾线前有黑褐色线;后翅灰白色,末端区域有一条深棕色宽带,外缘有两个相连的白斑。幼虫的体色变化很大,如绿色、黄色、淡红色等。,并且体表有棕灰色的尖刺;腹面有黑色或暗褐色的小刺;蛹由绿色变成棕色。

控制:

已知有寄生性天敌,如赤眼蜂、仿刺蛾和苍蝇,以及捕食性天敌,如草蛉、黄蜂和臭虫。除了化学防治,还可以对树枝进行诱杀,建立玉米诱捕区进行诱杀。

THE END

如果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点击页面右侧的“ ”加入交流群和群友一起讨论。如果你想请站长喝咖啡,点击打赏按钮扫码赞赏。

文章标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