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培肥技术概念?
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
(一)根据土壤特性培肥
在农作物种植之前,要对种植地区的土壤进行深翻处理,确保土壤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和透气性,保证土壤条件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此外,还要对土壤进行化验,并根据化验结果分析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含量,再根据作物自身生长情况适量施肥,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有效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二)培肥方式的合理利用
不同的培肥方式产生的效果不同,所以需要针对不同的培肥方式进行相关试验,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培肥时间和培肥方式。此外,还需要深入了解不同的培肥方式,根据其特性进行有效施肥,进而提高农作物的生产质量。比如,植物培肥可以与动物培肥方式有效结合,矿物质培肥方式对其他培肥方式有较大的补充作用。不同的培肥方式交叉使用是后期农作物施肥较为重要的方式。
(三)轮作、轮耕技术
实施轮作、轮耕,可有效降低土壤耕地负荷,提高土壤质量,即提升耕种质量。此外,采用轮作、轮耕方式,可使土壤得到有效休整,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健康生长。
茶树栽培,如何确定测土施肥配方,肥料如何组合?
茶树具有宠大根系,因而对养分吸收能力较强,茶树施肥应以根部施肥为主,茶树的叶片也具有吸收养分的能力,并且茶树叶面施肥可促进和加强根系的吸收能力,在茶叶基地施肥中除了进行根部施肥外,还可以进行叶面施肥,尤其是出现土壤干旱,湿害和根病等情況下,叶面施肥更显必要,另外还有些微量元素须在根部施肥的基础上配合叶面施用才可获良好效果,但由于茶树叶片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进行光合和呼吸作用,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和数量都远不及根系,叶面施肥不能代替根部施肥,要以根部施肥为主,适时辅以叶面施肥,相互配合以发挥各自的效应。
施肥还要根据茶树品种特点,生长情况茶叶基地类型,生态条件以及所采用的其他农艺措施。总之茶叶基地施肥并非一项孤立的农业技术措施,它受到各种因孑的影响,所以施肥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灵活掌握的基本原则,推行植株营养诊断,测土配方施肥,因缺补缺使氮、磷、钾及其他营养元素相互平衡,进行土壤与叶面施肥相结合,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点和长处,提高施肥效果,茶叶基地平衡施肥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创造营养物质合理循环条件,使茶叶加工制做达到高产、优质和高效。
如何科学施肥规避元素“打架”的风险?
你所说的"打架"其实就是肥料之间的拮抗作用,所谓拮抗就是指作物根系吸收养份,受土壤溶液中各种养分相互作用的影响,某一养分的存在抑制另一养分的吸收,就叫拮抗作用。如磷和锌元素之间就互有不良影响。
科学合理施肥,要遵循有机无机相结合,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实行氮磷钾及微肥等配合施用,掌握天气情况,土壤的的性质,作物的生长状况,根据肥料的性质等各因子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做到经济合理的施肥。我只重点说一下肥料与有机肥的混施问题。
在漫长的施肥过程中,有机与无机肥料的混施效果非常好,它可以改善养分的供应状况,单独施用化肥,有些养分在土壤中易被固定或流失或产生拮抗,也就是你说的"打架",但是同有机肥混用,就可以减少化肥同土壤的接触,有机肥还具有保存化肥的能力,就能减少或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都是有机肥做基肥,化肥主要做追肥,二者相互配合施用,可以取长补短,缓急相济,有节奏地供应各种养分,逐步改良土壤,提高地力,而且还可以相互补进,增加肥效,节约化肥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是各"仇家养分"之间的调合剂,充当"调解员"的作用,是养分和谐的"调解委员"!
好了,不知道我的回答您是否满意,欢迎指正!
配方施肥究竟靠不靠谱?原理是什么?
配方施肥本身是很科学的东西不过执行中很多企业出现偏差了!
首先,谈测土配方施肥中的几个问题,我们需要明白什么是测土配方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种、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通过概念我们不难发现:测土配方施肥包括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我们俗称的3414试验),目前我们部分大中型肥料企业通过购买或者技术合作等模式,具备了土壤养分监测能力和条件,部分技术力量比较好的肥料企业配备了田间土壤养分速测的设备,整体上讲具备土壤测试的企业和单位越来越多,测土不再是一个高不可攀或者听得到摸不见的东西,已经实实在在让大家体会到了测土的乐趣。但是我们很多企业做的第二步——配方是否合理这个有待考证。 测土配方的配方是否正确有待考证和验证。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种、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那么测土对了,配方对吗?我认为不见得。有以下三种原因: 1、我们绝大部分企业没有开展过肥料的3414试验,甚至很多企业没有接触当地3414试验的数据(而且部分小作物和特色作物就没有做过基本的3414试验,甚至需肥规律都不清楚),没有当地的3414数据,具体作物在当地土壤气候条件下的需肥规律做出来的配方有多大意义?比如,你拿着东北玉米的需肥规律和3414结果指导新疆玉米生产的意义在哪里? 2、我们的现在的灌溉和施肥模式与当时做试验时候有多少差异。比如2008年前新疆玉米的3414试验都是基于常规灌溉下作的,现在滴灌水肥一体化,这个水肥规律和养分利用率有多少变化?作物产量有多少变化是否考虑? 3、栽培模式的不一样是否考虑?在水肥一体化条件下,肥料随同灌溉水顺管道经滴头进入作物根区,直接滴入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在作物根区形成一个椭球形或球形湿润体;但是株行距和滴灌带配置模式不同氮磷钾的运移距离和分布规律也不同,那么栽培模式变化后你的施肥配方是否需要变化?对于新疆滴灌玉米的答案是肯定的,本人连续7年玉米水肥试验研究表明,不同株行距玉米的水肥规律和需要的配方存在差异。 当然不排除部分企业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打着测土配方施肥的口号,做着过量施肥和不合理施肥的勾当! 其次,我们谈谈如何测土?测土包括哪些环节,每个环节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 土壤养分含量的测量,对土壤的各项指标的认识和进行合理施肥都有相当大的作用。目前耕地地力评价过程中耕地养分采集与养分含量计算的主要过程如下:1、将采样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性状要尽可能均匀一致;2、大田作物平均每个采样单元为100~200亩,采样集中在位于每个采样单元相对中心位置的典型地块,采样地块面积为1~10亩,采用GPS定位;3、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线路,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利用采用“S”形或者“梅花”形布点采样;4、每个采样分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保持一致,土样上层与下层的比例要相同,滴灌要避开滴灌头湿润区;5、测试耕地地力样品中养分含量;6、通过加权计算法确定耕地地力综合指数。 这六步骤,我们简单的可以概括为:取土——测土——算土。每个环节都影响测土配方施肥的准确性。第三,取土和算土的问题与对策
根据滴灌施肥的养分分布特征和耕地地力评价的需求,对滴灌施肥条件下收货季节耕地养分含量的计算提出一下几点思考:1、根据滴灌带距离,分空间位点及深度取样;即选择一个滴灌施肥造成的空间变异区,然后将空间变异区根据其水肥运移特征,分为若干个区域(一般滴头左右15cm、中间无灌溉的空地、剩余部分),如1膜1管2行30+90cm模式种植的玉米农田耕地,可以将滴灌带左右15cm的取样划分为高养分区,两条滴灌带中间50cm空间划分为低养分区,剩余的两侧各20cm的相夹的空间划分为中养分区;然后在三个区域中心分层次取样。2、由于目前滴灌施肥普遍采用的是线型滴灌,水肥均是按照以滴灌带为核心向两侧变化;同时作物播种的时候也是线型播种,而且当遇到作物连坐是我们要避开上一个耕作季的播种行,一般采用播种在50cm的低养分区,因此在为下一个耕作季评估土壤养分提供量时,建议采用低养分区的养分含量进行评估。3、由于滴灌施肥水肥均呈椭球形分布,因此在加权计算法确定耕地地力综合指数时,建议先按照多位点和多深度的养分含量,做垂直刨面的养分曲线分布图,然后加权计算耕层的平均土壤养分含量,最后根据各个养分的系数计算耕地地力综合指标。果树与此类似。
上述的一段话简单概括为:在果园和滴灌施肥农田取样时候,一定要分层,分位点取样,然后分别测土,按照比例计算土壤整体养分状况或者按照比例混合后在测土计算。举一个简单例子:大家都知道葡萄园,也都知道葡萄地分葡萄种植行和宽行,葡萄根系附近根系多,养分高,经常灌溉;而宽行正好相反。如果我们在葡萄种植行取了土壤化验了它的养分含量,这个含量如果乘以667平米是否就是这个葡萄地的养分状况?显然这个结果是错的,数据肯定是大了很多,如果按照这个配方施肥,葡萄的养分肯定是不够的!那么,如果在宽行取土呢?这样葡萄地的养分算少了,给的养分就多了! 因此,测土配方施肥不应该只是部分企业营销的一个概念,而应该正在承担起国家肥料减肥增效的企业责任。那么,在测土配方施肥执行中,首先要考虑农田施肥状况及可能的养分分布状况,设计取样位点和取样路线;然后按照栽培模式、施肥模式等综合因素,合理分析土壤养分计算土壤养分含量;最后选择当地或者类似区域的相近栽培模式的3414结果和需肥规律,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种、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作者:新疆农垦科学院梁飞副研究员,其他平台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
节选自本人(新疆农垦科学院梁飞)今日头条号,青云计划文章,原文“滴灌与果树中应用测土配方的误区及对策 新疆农垦科”
土壤测土配方仪器使用方法?
1. 方法原理
用浸提剂浸提土壤中的有效硅,浸出的硅酸在一定的酸度条件下与钼试剂反应生成硅钼酸,用掩蔽剂去除磷的干扰后,硅钼酸可被还原剂还原为硅钼蓝,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蓝色深浅与硅含量成正比,可进行比色测定。
2. 需用户自配试剂
(1) 土壤有效硅浸提剂:取一袋土壤有效硅浸提剂(固体),以适量水溶解并转入500mL容量瓶中,以蒸馏水定容,摇匀。
(2) 土壤有效硅标准液:吸取土壤有效硅储备液1.00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以土壤有效硅浸提剂定容,摇匀,即为含硅(SiOB2B)3.00ppm的标准溶液。
3. 操作步骤
(1) 土壤滤液的制备
称取1.0g 风干土样或1.0×(1+含水量)g的新鲜土样,于一500mL塑料瓶中,加入25mL土壤有效硅浸提剂,摇匀,在80℃热水(最好使用水浴锅)中静置10分钟(尽量不要摇动),稍冷却后,用定量滤纸快速过滤(瓶子不干时,可将最初滤液弃去),滤液即为土壤有效硅待测液。
(2) 土壤有效硅的测定
分别吸取空白(浸提剂)、标准液各2mL、滤液各0.5mL+1.5mL浸提剂,置于三个小塑料反应瓶中,分别加入下述各种药品:
土壤有效硅1号试剂4滴
土壤有效硅2号试剂4滴
土壤有效硅3号试剂1滴(每加一种药品需摇匀后再加另外一种)
摇匀,25℃左右,静置10分钟后摇匀,转移到三只洁净的比色皿中,上机测定:
点击屏幕 “土壤有效硅”检测
将空白液置于第一通道中,标准液置于第二通道中,待测液置于除第一、第二通道外的其他通道中,点击检测按钮,对应待测液通道显示数值即为土壤中有效硅含量(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