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一共有多少个国家,五代十国一共有多少个国家

五代十国一共有多少个国家,五代十国分别是那几个国家?

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依次更替的中原王朝,时间从907年朱温篡唐起,到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止;十国指中原王朝周边先后出现的诸多小国及藩镇割据政权,包括前蜀、吴、楚、南平、吴越、南汉、闽、南唐、后蜀、北汉。这个时期藩镇割据、人人称王,战乱频发、民不聊生,与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并称我国历史上的三大乱世。

说是十国,不过是取个整数而已,五代时的割据政权远不止十个,如:河西走廊的金山国、关中的李茂贞岐国、北京的刘守光燕国、镇州的王镕赵国、易州定州的王处直北平国等。另外,还有众多割据自立的藩镇,只不过没有公开称王罢了,如宁夏的李氏定难军、河北恒州冀州的王氏成德军、湖南的周氏武平军、福建漳州泉州的清源军、越南的曲氏静海军等。宁夏李氏世袭定难军节度使,后来建立西夏国。越南人曲承裕夺占静海军节度使,越南从此走上独立道路,摆脱了长达千年中国最南端省份的地位,被越南人尊为“民族独立奠基人”。

十国早于五代,其历史要从唐朝末期算起。那时候藩镇割据,各地节度使纷纷自立,不受中央政府控制,俨然独立王国。以吴国为例:895年杨行密受封弘农王,吴国政权已成型,但吴国没有称帝而是继续使用唐朝年号,直到唐朝灭亡十多年后才使用吴国年号。前蜀、楚、闽、吴越等国都和吴国类似,被唐朝封王,唐朝灭亡后又接受后梁或后唐册封。

907年朱温篡唐建梁时,李克用晋国、李茂贞岐国、王建蜀国、杨行密吴国均不予承认,纷纷独立;刘守光燕国、王镕赵国、王处直北平国、马殷楚国、王审知闽国、钱镠吴越国、刘隐南汉虽然也建国,但接受后梁的册封。后唐取代后梁,攻灭燕、赵、北平、岐、前蜀五国,疆域达到最大,但后期内乱导致孟知祥后蜀趁机独立。

后晋取代后唐,勾结契丹欺压藩镇,被后汉取代,徐知诰趁中原大乱无暇南顾之机,篡吴建立南唐,攻灭闽、楚两国,使南唐成为十国中实力最强、疆域最大的割据政权。后周取代后汉,后汉残余实力北逃依附辽国建立北汉,后周世宗柴荣通过改革,国富兵强,西灭后蜀、南攻南唐、北逐契丹,可惜英年早逝,未能完成统一大业,这项任务只好留给篡周建宋的赵匡胤兄弟了。

五代中,从疆域看,后唐最大,后周仅比后唐小一点点,而后梁最小;从国力看,后周最强、其次后唐,后晋最弱。十国中,初期以前蜀、吴、楚最强,中后期南唐则是当之无愧的最强者,已经能和后梁、后晋、后汉这样的中原王朝平起平坐了。

五代十国一共有多少个国家

隋唐五代十国的历史划分?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基本实现了南方的统一。

唐朝灭亡后出现的五代十国分别是什么?

在历史的浩渺烟波中,有风雷激荡,有春风荡漾;有一统天下的欢歌,也有分分合合的离殇。

安史之乱让大唐帝国变成了步履蹒跚的迟暮英雄。在经历了无限辉煌之后,李唐陷入混乱的泥潭。此后的一百年间,政权林立,军阀割据,天下混乱,动荡不安。

五代十国是对那个时期的总称,大意是指十五个有较大影响力的政权,其中有的是横向之间互相攻伐,有的是纵向之间相互更迭,这些纷杂的势力之间关系非常混乱难以理清,今天我们就说说到底是哪五代与哪十国。

文德元年(888)唐昭宗继位,交到他手上的是一堆理不清的乱麻。为了能够提振一下萎靡的精神,唐昭宗组建了十万人的军队,开始讨伐西川的割据势力。同时,派朱温讨伐盘踞于河东的李克用。西线战事顺利,而东线却陷入了僵持之中,于是唐昭宗下令西线兵力增援东线。

此时,西征军的高层将领王建抗命不遵,依靠早已在军中培植以来的羽翼,起兵造反,割据一方,西川又一次从大唐身上割离出去。后来,这个政权改国号为蜀,史称前蜀,这就是十国中的第一个国。

在王建彻底控制西川的第二年,割据江淮的杨行密被昭宗任命为淮南节度使,后来又被封为吴王,这个政权即被称为吴国。

一年后,流寇出身的王潮也利用自己培养多年的流寇势力控制了福建全境,朝廷无可奈何只能将其招安,并任命他为福建观察使。不久,王潮的弟弟被封为闽王,其政权也被称作闽国。

与此同时,钱镠因为举兵抵抗黄巢乱军,势力逐渐强大,朝廷不得不承认其对浙西的统治,封其为吴越王,该政权即为吴越国。

孙儒残部的马殷在其主将死后,纠集余下的兵力,逐渐占据了湖南全境,此时的朝廷已经习惯了地方势力的崛起,自然而然的承认了马殷对湖南的统治,马殷被封为楚王,这就是第五国楚国的由来。

九年后,刘隐接过了父亲在岭南经营多年的势力。几年后,又被封为清海节度使。该政权自立为汉,史称南汉。

这些势力都是南方的小势力,而真正主流势力还是在北方。北方的四个主要军阀正在争夺大唐的衣钵,其中有晋王李克用、梁王朱温、歧王李茂贞、燕王刘仁恭。

武德元年(907),朱温篡唐,逼迫唐皇禅位,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这也是五代的第一代。很多史学家习惯于将这一年视作五代十国正式的开端。

朱温称帝的同一年,他派遣部将高季兴出任只有一座江陵城的荆南节度使。后来,他自称荆南,这是第七国。

朱温的后梁并没有存续多长时间,短十六年后,李存勖就消灭了后梁,登基称帝,建立了后唐,这是五代中的第二代。

李存勖在南下消灭前蜀后,派孟知祥上任西川节度使一职。但天成元年(926)后唐发生叛乱,李存勖死于乱军,国内一片混乱,孟知祥趁机脱离朝廷控制,割据蜀地并称帝立国号为蜀,史称后蜀。

李存勖死后十年,石敬瑭联合契丹人夺过了后唐的统治,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晋,史称后晋,这是第三代。

在南唐升元元年(937),吴国的权臣李昪发动政变,先改国号为齐,后来又改为唐,史称南唐。为人们普遍熟知的南唐后主李煜就是李昪的孙子,这也是十国中的第九国。

后晋的新帝与契丹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最终爆发战争,后晋被契丹所灭。烧杀劫掠的契丹人遭到中原百姓的殊死反抗,最后也无可奈何撤离中原。而此时,盘踞在太原的刘知远趁机称帝,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这是第四代。

可是,后汉政权仅存在四年就被郭威的政变掀翻,郭威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这是五代中的最后一代。

不久,后汉的残余势力在太原一带建立了新的政权,沿用后汉国号,史称北汉。这也是十国中的最后一国。

郭威的养子柴荣将国内局势逐渐稳定下来后,出师北伐契丹,兵威势不可挡,打得契丹人节节败退。可惜,三十九岁的柴荣突然染病,英年早逝。

宋建隆元年(960),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迫使柴荣之子退位,改国号为宋。

赵匡胤逐步统一天下。宋建隆四年(963),荆南,武平节度使归降;两年后后蜀被灭;五年后南汉被灭;又五年南唐被灭,闽国归降;三年后吴越归降;次年北汉被灭;至此,五代十国宣告结束,破碎的大地重新弥合。在老百姓的期待中,宋迎来了上百年的富饶,繁荣与安定。

五代十国中原王朝哪些地方?

五代十国时期是历史上一个非常混乱的阶段,时间之短,国家之多,让人眼花缭乱,难以记住。

五代相对清晰,就是中原一带前后相继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五代的开始时间是公元907年四月,结束时间是公元960年正月,前后共五十三年,上承唐朝,下接宋朝。

五代各朝的都城也相对清楚,不是开封就是洛阳。后梁一开始以开封为都,后迁都洛阳,最后又以开封为都。后唐以洛阳为都。后晋先都洛阳,后迁开封。后汉、后周均以开封为都。

十国就比较复杂了。十国是中原以外的十个国家,即南吴、南唐、前蜀、后蜀、吴越、闽国、南楚、荆南、南汉与北汉。五代开始时,这些国家还没有正式建立。五代结束前,四个国家(南吴、前蜀、闽国、南楚)已经灭亡,另六个国家(南唐、后蜀、吴越、荆南、南汉、北汉)还与宋朝并存一段时间。

要想大致知道这十个国家在哪里,不妨了解其都城,毕竟都城是这些国家主要活动中心。

南吴(公元919年四月—公元937年十月)的都城在江都府,也就是今天的江苏省扬州市。公元919年四月,吴王杨隆演改元“武义”,升扬州为江都府。称帝或改元,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正式建立。

南唐(公元937年十月—公元975年十一月)的都城在江宁府,也就是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府之前称昇州、金陵府,公元937年正月开始,称江宁府。公元937年十月,南吴最后一位皇帝杨溥禅位给徐知诰,徐知诰在江宁府登基,改元“升元”,定国号为唐,史称南唐。徐知诰更名李昪,传子李璟,到孙李煜后,国亡。

前蜀(公元907年九月—公元925年十一月)都城在成都府,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省成都市。公元907年九月,即五代开始的五个月后,前蜀的开创者王建在成都称帝、改元,前蜀正式建立。

后蜀(公元934年闰正月—公元965年正月)都城在成都府,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省成都市。公元934年闰正月,孟知祥称帝、改元,建立后蜀。

吴越(公元908年—公元978年)都城在杭州,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吴越国君王一直没有称帝,但开创者钱镠曾在境内悄悄改元,首次改元便是在公元908年。

闽国(公元933年正月—公元945年八月)都城长乐府,也就是今天的福建省福州市。公元933年正月,王延钧称帝、改元,升福州为长乐府,作为都城,闽国正式建立。

南楚(公元927年八月—公元951年十月)都城长沙府,也就是今天的湖南省长沙市。927年八月,后唐明宗李嗣源封马殷为楚国王,马殷设置左右丞相等百官,升潭州为长沙府,标志南楚正式建立。严格意义上讲,南楚各位君王都没有称帝,也没有改元,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荆南(公元924年三月—公元963年二月)都城江陵府,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江陵县。荆南各位君王向中原国家称臣,使用中原国家年号,中途也曾向他国短暂称臣。荆南没有称帝没有改元,建国的时间无法确定。有人认为,924年三月,后唐庄宗李存勖封高季昌为南平王,算是荆南建国开始。严格意义上讲,荆南更不能算是一个国家,只是一个藩镇而已。

南汉(公元917年八月—971年二月)都城兴王府,也就是今天的广东省广州市。公元917年八月,刘岩称帝、改元,升广州为兴王府,南汉正式建立。

北汉(公元951年正月—公元979年五月)都城太原府,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公元951年正月,沙陀族人刘崇称帝、改元,北汉正式建立。

总的来看,五代各朝都城为两处,一个是开封,一个是洛阳。十国都城为九处(前蜀、后蜀都城均为成都),即江都府(江苏扬州)、江宁府(江苏南京)、成都府(四川成都)、杭州(浙江杭州)、长乐府(福建福州)、长沙府(湖南长沙)、江陵府(湖北江陵)、兴王府(广东广州)、太原府(山西太原

五代十国分别指哪些国家?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时期之一,几十年间,诸候林立,皇帝象走马灯一样上位,人民生活困苦。五代十国包括后梁,后唐,后汉,后晋,后周等五个国家。同一时期,南方地区还包括前蜀,后蜀,南吴,闽,南唐,吴越,楚,南汉,南平(荆南)和北方的北汉等割据政权,史称五代十国(公元907一公元979年)时期,最终北宋结束中国历史上又一分裂割据局面。

唐朝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地方开始出现藩镇割握局面。地方节度使拥有地方军政财大权,职务由儿子和部将继位,皇帝无权干涉。黄巢起义扫荡了唐朝中央世族和地方势力。各地节度使权力做大,唐朝失去对地方控制,成为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公元907年,梁王朱全忠废掉唐朝皇帝,建立梁朝,定都开封,史称后梁。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各开国君主几乎都是出身于唐朝的节度使,在政权形式等方面仍沿习唐朝制度。这一时期,唐定难军节度使(西夏)和静海军节度使(交趾)也独立出去。

后梁建立者朱温原先是唐朝宣武节度使(黄巢部将),投唐后赐名朱全忠,封爵梁王。朱温并没有忠于唐朝,他以徐州为中心,经过一番努力统一黄河流域,取唐而代之,成为中原正统。

朱温晚年被儿子杀死,唐唐存在十六年。公元923年,唐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灭后梁,建立唐,史称后唐,定都洛阳。后唐存在十四年,被后晋取代。

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塘同后唐皇帝反目,他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联合契丹国皇帝耶律德光灭后唐,建立晋,史称后晋,定都洛阳。

后晋十二年,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建立国号汉,史称后汉,定都开封。后汉仅存在四年便亡国了。后汉天雄节度使郭威位高权重,遭到猜忌。郭威领兵在外时,妻子被后汉皇帝杀害。公元951年,郭威灭后汉称帝,国号周,史称后周,定都开封。

陈桥兵变后,赵匡胤建立的宋取而代辶。郭威灭后汉后,后汉高祖弟刘崇在晋阳(太原)称帝,国号汉,史称北汉,公元979年,北宋灭亡了北汉。

五代存在的同时,南方还存在几个地方割据政权。吴国建立者是杨行密,原是唐朝淮南节度使。公元902年,唐昭宗晋封杨行密为吴王,定都扬州。吴国末期大权旁落,宰相徐温取得大权。徐温养子徐知诰在公元937年称帝,国号唐,史称南唐,定都金陵(南京),改名李昪。

唐朝壁州(四川导江)刺史王建,逐步兼并东川,西川和汉中地区,唐亡后,王建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前蜀后期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公元925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兴兵灭前蜀,孟知祥为剑南节度副使。公元934年,孟知祥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公元965年,新兴的北宋灭了后蜀。

吴越国主钱镠,原是唐朝镇海,镇东两地的节度使,拥两浙之地。907年,后梁封钱缪为吴越王,定都杭州。公元978年,钱镠投降北宋,任天下兵马大元帅。

公元907年,后梁封割据湖南的马殷为楚王,定都潭州(长沙),公元951年,南唐举兵灭楚。公元909年,后梁封原唐朝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为闽王,定都福州,公元945年,南唐兴兵灭闽。

公元905年,唐朝封刘隐为静海军节度使,公元917年,刘隐的弟弟刘龙称帝,定都广州,国号汉,史称南汉。南汉是历史上有名的太监国家。公元936年,吴权叛汉,交趾才脱离中华独立。北宋兴起兵,派兵灭了南汉。

公元907年,后梁封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924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封高季兴为南平王,定都江陵,公元963年,北宋灭南平。五代十国时期的开国君主大部分是唐及以后割据政权的节度使,拥兵自重始得天下。赵匡胤建立北宋后,深知拥有兵权的地方节度使的历害。赵匡胤采纳宰相赵朴建议,用杯酒释兵权的手段削夺禁军将领和地方节度使兵权。采用文官统兵制度,中国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五代十国一共有多少个国家

THE END

如果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点击页面右侧的“ ”加入交流群和群友一起讨论。如果你想请站长喝咖啡,点击打赏按钮扫码赞赏。

文章标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