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演变过程 地球生物演变经历的五个阶段

地球上生命的进化过程是怎样的?前生命史

宇宙形成之初,碳、氢、氧、氮、硫、磷等构成生命的主要元素都是通过大爆炸产生的。生物单分子包括氨基酸、脂肪酸、单糖、嘌呤-嘧啶、单核苷酸、卟啉、ATP等高能化合物。生物聚合物是指蛋白质、核酸和高分子量碳氢化合物,是由生物单分子聚合形成的多分子体系。

2.地质学和生物学

自地球形成以来,地质历史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朦胧期(45-38亿年前)、太古代(38-25亿年前)、元古代(25-57亿年前)和古生代(5770万年前)。

3.人类

人类的形成是地球事件发展的第二个转折点;从无机物中诞生生命是第一个大的转折点。第一次转折之后,各种生物的进化是在通过基因突变(自然选择)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实现的,即通过遗传因素适应环境。

总结我的感受

因为人类具有完全改变环境的独特能力,可以很好地应对周围环境,而不会发生生理突变。生活在北极离不开皮毛,生活在沙漠需要水,生活在水中靠鳍。这些都可以通过人类创造的文化,也就是通过新的非生物方式来解决。

灵感智商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自然选择)。科学的发展来源于前人的积累,有目的的实验,合作交流的体系,灵感和智商,无目的的生产实践。语言源于灵感智商,发展产生实践、灵感和智商,完善并融于科学。

生物演变过程 地球生物演变经历的五个阶段

生物是从哪里开始进化的

看下面的地质年,两列是当时有代表性的生物。

地质年代表

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根据其自然形成的顺序将地层分为4代、14代和12代。即早期显生宙、太古宙和元古代,后期显生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分为六个时期: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共三期;新生代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共三个时期。每个地质年代单位都是多少年前开始的,多少年前结束的,这样我们就可以算出持续了多少年。比如中生代开始于2.3亿年前,结束于6700万年前,持续了1.2亿年。

在不同时期的地层中,大多保存着古动植物的标准化石。各种动植物化石早晚按一定顺序出现。越低越早出现,越高越晚出现。

地球诞生于大约46亿年前,当时地球上还没有生命。

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生物化石是与现在的细菌相似的单细胞生物化石,其地质年龄约为36亿年前。属于元古代。

直到大约2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始藻类,出现了游离氧。它们是地球上所有植物的祖先。其他单细胞生物并没有进化出光合作用的能力,其中一些成为了现在所有动物的祖先。它们仍然是单细胞生物。

大约12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多细胞生物,主要是海洋中的多细胞藻类植物和多细胞动物,类似于海绵和腔肠动物。

大约6亿年前,地球进入古生代,在古生代的震旦纪,海洋中出现了大量的藻类植物。进入寒武纪后,由于地球上氧气含量急剧增加,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出现了以三叶虫为代表的海洋节肢动物,还有鹦鹉螺、菊石、海百合等。这个时代是无脊椎动物的时代。

在距今4亿多年前的古生代奥陶纪和志留纪,藻类开始进入陆地,进化为原始陆生植物,即苔藓植物。在志留纪,出现了原始脊椎动物。它们是各种各样的原始鱼类,但海洋节肢动物仍然占主导地位,并开始随植物迁移到陆地上。

在4.05亿年至3.5亿年前的泥盆纪期间,低矮的苔藓植物已经进化成高大的蕨类植物,并形成了茂密的森林。动物中出现了大量的陆生节肢动物。海洋中出现了珊瑚、菊石、节肢动物和大量的鱼类,使得泥盆纪成为鱼类的时代,并开始尝试登陆。到了泥盆纪晚期,最早的两栖动物出现了。

石炭纪随之而来。石炭纪从3.55亿年前到2.95亿年前,历时6500万年。石炭纪,陆地面积不断增加,陆生生物空前发达。当时气候温暖湿润,到处都是沼泽。大陆上出现了大面积的森林,为煤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陆生脊椎动物进一步繁荣,两栖动物占主导地位。生活在陆地上的昆虫,如蟑螂、蜻蜓,是在石炭纪突然兴起的一种陆生动物。它们的出现与当时茂密的森林密切相关。有些蜻蜓非常巨大,它们的翅膀可以长达70厘米。巨型马陆和巨型蜘蛛也出现在这个时期。

石炭纪之后是二叠纪。二叠纪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时期,也是一个重要的成煤期。二叠纪始于约2.99亿年前,延续至2.5亿年,历时4500万年。植物仍以蕨类、石松属、真蕨类和种子蕨类为主。二叠纪晚期,银杏、苏铁、松柏等裸子植物出现,开始呈现中生代的面貌。在动物中,鱼类继续发展;两栖动物进一步繁荣。爬行动物在二叠纪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一种类似哺乳动物的有孔虫爬行动物。二叠纪晚期发生了二叠纪大灭绝,这是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大灭绝事件。据估计,地球上90%的物种灭绝了,其中包括96%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生脊椎动物。这时候三叶虫彻底灭绝了。于是,地球进入了中生代。

中生代(约2.5亿年至6500万年前)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总的来说,整个中生代都是爬行动物的时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海里的鱼龙,天上的翼龙,陆地上的各种恐龙。因此,也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

中生代,真正的蕨类和裸子植物最为繁盛。到中生代末期,被子植物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而裸子植物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动物中,除了爬行动物,一些逃过二叠纪灭绝的两栖动物仍然存在;哺乳动物出现;鸟类也进化了。

到了6500万年前,按照最通俗的说法,随着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地球生态发生巨变,包括恐龙在内的所有大型爬行动物全部灭绝,为哺乳动物的进化腾出了空间。

新生代(6500万年前)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地质时代。随着恐龙的灭绝,中生代结束,新生代开始。新生代分为三个时期: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它包括七个时代: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和全新世。

新生代的特征是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开花植物)的高度繁荣。因为生物界逐渐呈现出现代面貌,所以命名为新生代,即现代生物学时代。新生代,地球的面貌逐渐接近现代,植被带的分化日益明显。哺乳动物、鸟类、硬骨鱼和昆虫一起统治着地球。

新生代的第四纪(可分为更新世和全新世)大约始于两三百万年前,具体时间尚未确定。现在还是第四纪。第四纪有两大事件,一是大规模冰期,二是人类和现代动物的出现。到了全新世,人类成为了地球的主人。

什么是生物的进化过程

进化过程如下:

一、无脊椎动物的进化过程。

地球上最早的动物是单细胞原生动物。

多细胞动物是由原始单细胞动物进化而来的。一般认为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原始鞭毛虫,因为其中许多物种表现出向多细胞状态发展的趋势,如草菇、气单胞菌等。

第二,脊椎动物的进化。

脊椎动物的进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水中的进化、从水中到陆地的进化、两栖爬行动物的进化、鸟类和哺乳动物的进化。

1.鱼类的起源和进化。

原始类可以分为两个分支。一个相对原始的、无颚的群体,如古奥陶纪甲龙,在志留纪和泥盆纪繁盛,它们的身体上覆盖着厚重的骨壳,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很快就被淘汰了。存活下来的鳗鱼很少,比如七鳃鳗鱼和盲鳗。因为它们没有下颚,所以不得不过着半寄生的生活。另一个分支产生了上下颌,能够主动生活,成为鱼类的祖先。

2.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起源和进化。

从水生生物到陆生生物,由于古代总鳍鱼类的内鼻孔,侧鳍的结构与五趾肢相似,后由于环境的变化逐渐成为原始两栖动物。蚯蚓是现代无尾目动物的祖先,而另一种甲壳类的两栖动物则进化成了现代无尾目动物和安足目动物。

爬行动物是由石炭纪末的古齿龙属的始祖鸟两栖动物发展而来的。蜥蜴(或称Simonosaurus)具有古代两栖动物的许多特征,如颈部不明显,但其枕髁、棘和附肢与爬行动物相似,可视为介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之间的一种类型。杯龙似乎是爬行动物祖先的脊梁,所以各种爬行动物都是杯龙的直接或间接后代。

3.鸟类和哺乳动物的起源和进化

鸟类和爬行动物在形态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皮肤干燥,缺少腺体,羽毛和鳞片同源,头骨有一个枕髁,这些都可以解释它们的亲缘关系。

哺乳动物起源早于鸟类,由古生代的原始爬行动物进化而来。

生物的进化过程是怎样的

地球上的生命从最原始的无细胞结构状态进化到有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从原核生物进化到真核单细胞生物,然后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出现了真菌、植物和动物。

从藻类到裸子植物再到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终于出现了被子植物。

动物界从原始鞭毛虫进化到多细胞动物,从原始多细胞动物进化到脊索动物,再进化到更高级的脊索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的鱼进化成两栖动物,然后是爬行动物,从中分化出哺乳动物和鸟类,其中一种哺乳动物进一步发展成更高智能的生物,就是人。

扩展信息:

生物进化差异的原因:

多细胞生物同时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化。而一个个体的细胞数量大大增加的同时,分化的程度也越来越复杂,细胞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大。而且同一个体的细胞,由于位置不同,细胞之间有功能的分工,头尾、背腹、内外等不同空间的细胞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胚胎发育不仅需要将分裂产生的细胞分化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特定细胞类型,还需要将一些细胞组合成具有不同功能和形状的组织和器官,最终形成具有表型特征的个体。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生物进化

THE END

如果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点击页面右侧的“ ”加入交流群和群友一起讨论。如果你想请站长喝咖啡,点击打赏按钮扫码赞赏。

文章标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