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皇帝极其宠爱的董鄂妃到底是不是秦淮八艳中的董小宛?
清末,董小宛入宫为妃而受宠幸的说法的确很流行。民国初年,这种说法更是京剧舞台上备受欢迎的一出好戏。
这出戏的精彩八卦程度丝毫不亚于现如今的清宫传奇剧,戏的内容是:清军南侵,秦淮名妓董小宛和她的如意郎君、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失散。降清的洪承畴得到董小宛后,为泄私愤,伪称董小宛是清董鄂王之女,送入宫中。清世祖顺治帝极其宠爱,董小宛不久被封为贵妃。
之后就传奇了。
冒辟疆苦思佳人,当得知董小宛已入清宫后,他买通太监,混入宫中,与董小宛终于有情人相见。两人幽会被皇太后、皇后发觉后,董小宛被赐死。
顺治帝因此看破红尘,上了五台山,入了佛门。
不仅供大家娱乐的戏文上这么说,民国初年的有些个文化学着也这么说,其中王梦阮就是代表。他在《红楼梦索引提要》中说,董小宛就是董鄂妃,一部《红楼梦》全为清世祖和董鄂妃而作,兼及当时诸名王奇女。他还说,董小宛此事虽没有明确记载,但冒辟疆诗文中关于董小宛结局的欲言又止、含糊其辞,其实已经表明了另有隐情。
怎么评价这种说法呢?
戏文要的是迎合大众心理,大众在看戏时图个乐,自然不会深究其中的破绽——你当清宫是哪家宅子的后花园呀,一个陌生男人使两个钱就能混进去了,完了还能肆无忌惮地约会,单这一点就完全经不起推敲。
至于民初的有些文化学者,跟现如今没两样,标新立异,博大众眼球罢了。
最易流行的八卦都是有巧合可以发挥,有悬疑可以利用的。清末民初之所以有董小宛就是董鄂妃这种说法,一来是因为两女人都姓一个“董”字,另一个就是由秦淮名妓到清宫贵妃,这戏码太传奇,太符合大众胃口了。
上世纪30年代,冒辟疆的后人冒广生曾力辩绝无此事。史学家孟森在《董小宛考》中也明确指出,董小宛死的时候,顺治才十四岁,董小宛大他十几岁,此事绝不可能。
根据清宫档案,董鄂妃确有其人但不是董小宛,她原是顺治帝的弟媳,与顺治爱恋、病死后,顺治因怀念她,抑郁而死。
这种说法之所以流行,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咱们上面说的有可以利用的悬疑。董小宛的最终结局,怎么死的,确实没有准确说法。
一种说法是清军南侵后,冒辟疆携家自如皋往浙江海宁逃难,中途多次遇险,董小宛落入乱兵之手,受辱而死或下落不明了,也有的说,董小宛受辱后,冒辟疆又寻到了她。
作为当时的名士,董小宛若是受辱而死或者下落不明,冒辟疆自然不好明说,只能用诗文幽幽地点到为止。
若是受辱后又寻到了,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名士的女人失节是大事,非羞愧病死不可。
冒辟疆本人就是这么说的,二十七岁的董小宛是病死在如皋家中的,根本没来得及逃难就死了。
但是,后来发掘如皋董小宛墓时,墓穴中却只有随葬物品,却并无尸骨。
这说明,董小宛病死在如皋很可能是不实之言。
林林总总地看,董小宛很可能是逃难过程中遇到了乱兵,奇祸是遇到了,传说中的入宫传奇则绝不可能。
《康熙王朝》里,董鄂妃去世后,顺治真就此心灰意冷,出家去当和尚了吗?
就《康熙王朝》这部戏是的,因为他两个人是真爱,皇上好像什么人都不喜欢,独宠董鄂妃一个人,当时董鄂妃得了天花,就是脸已经长了很多斑点,特别丑。
女子,容貌最重要,特别是古代女子,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那当然是容貌这些外表的东西,还有血统的东西最重要,可是,董鄂妃不肯转过脸去,因为怕自己的容貌太丑,吓到了皇上,但是,顺治居然对病重的董鄂妃不离不弃。
剧情有时看了,挺寒心的,当时顺治的儿子,康熙也得了天花,可顺治他没有心疼儿子的,反正就叫一堆和尚去到大殿去了,为董鄂妃念经祈福。
看起来就是为了这份爱情已经疯魔了吧,这点还挺有皇太极,他那个意味。遗传真厉害。
因为之前皇太极对海兰珠也是这样,他觉得女人都敬他是皇上,而唯有海兰珠,她是单纯当皇太极是一个丈夫的角色,这份爱就显得与众不同了。
而顺治与董鄂妃之间的爱情好像也是这么个道理,至于是死了还是出家了。
其实这个挺矛盾的,这出戏里肯定是写他出家当和尚了,但是在另外一部戏里就是宁静演《孝庄秘史》里的呢,那出戏里的确是得天花死了。
所以怎么说呢,编剧有个金手指,他想让谁死,谁就得死,他想让人不死,仅仅是出家,就仅仅是出家吧。
其实历史都是先人写的,有时候有多个版本,那编剧就得结合自己的判断还有进行一些必要的考证,做出相应的调整,拍出这部戏。
作为观众的我们,除非你自己是研究历史的,不然就看看就好了吧。
顺治帝为何会情迷董鄂妃?
顺治帝是一位至情至性的皇帝。可以说,皇帝生下来是不能自己选择自己的命运的。顺治帝是清代入关的第一位皇帝。他可以说,他对政治并无太多热情,但是一位女人却燃起了他生命的激情。这位,就是,董鄂妃。
一位女人让皇帝如此痴情,万千宠爱,可以说其性格和美貌是起决定作用的。据史料记载,她天生美貌,性情温顺,天性仁德,对皇帝既依随又崇拜,两个人在一起,是非常的知心,甚至能够忘掉世俗社会加于他们的身份和限制。董鄂妃年龄稍大,对皇帝非常宠溺,据说,并不恃宠而骄——这一点非常难得。处处为人着想,顾全大局,有一种内在的心灵美。
据载,她照顾顺治,时时像春风拂面。顺治的所有工作,饮食起居,她都亲自服侍左右——这些特点有一条就够皇帝安心开心了,何况董鄂妃集于一身。所以,她被皇帝一回回加封,其实对于爱情满足的男女来说,这也仅仅是形式而已。所以,有记载,她长跪拒绝加封。——爱情,这皇宫里最奢侈的奢侈品果然是令人匪夷所思的结局,两人先后过早离世。虽然人们编造了各种传说,说顺治出家等等。总是,不能将这种残缺抹去。
董鄂妃的真实历史故事相关了解点第9点
历史上董鄂妃是在爱子夭折之后受到打击病死的
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董鄂妃在怀着孩子的时候就有病在身,后来好不容易生下了儿子,也因此损伤了身体的元气。顺治帝对这个孩子的到来自然是欣喜不已,为了庆贺他跟董鄂妃终于有了爱情的结晶,在皇四子出生后顺治帝大赦天下。然而顺治帝的做法却并没有能够给这个孩子带来福报,皇四子出生后不足百日就夭折了,连名字都没有来得及起。董鄂妃原本就有病在身,生孩子的时候又受了不少的折腾,结果辛辛苦苦生下来的孩子也没有能够保得住,这接二连三的打击彻底摧垮了董鄂妃的身体。此后董鄂妃就是疾病缠身,身子骨越来越虚弱,最终没有能够熬得过三年就病故了,年仅22岁。
顺治真的送了弟弟襄亲王一顶“绿帽子”吗?
向敬之
所谓顺治给弟弟博穆博果尔一顶绿帽子,是传闻他宠冠后宫的董鄂妃,是从皇十一弟博穆博果尔那里抢来的弟媳妇。
正史不说此事,或为尊者讳,或为乌有事。之所以有此传闻,乃是因为顺治帝纳董鄂妃,不但在兄弟中,将未立寸功的博穆博果尔晋升和硕襄亲王(老五硕塞曾在顺治五年封为亲王、八年晋升和硕亲王,靠的是军功),还花费重金为之修王府,而自己修葺乾清宫却很俭朴,貌似抢了弟媳妇而对幼弟进行弥补。
董鄂妃于顺治十三年上半年,以十八岁的大龄入侍,深得顺治宠爱,八月封贤妃,一月后晋升皇贵妃,仅次于皇后。顺治要第二次废后,改立董鄂妃为后,若非遭到皇太后及两黄旗大臣的集体反对,顺治必然崇隆董鄂妃入主中宫。董鄂妃生皇四子,顺治帝视为第一子,命人告祭天坛、地坛、太庙和社稷坛,有立储的征兆。董鄂妃病逝,顺治追谥孝献皇后。这些,强化了后世对顺治与董鄂妃之间的情爱进行研究。
董鄂妃大龄入侍,有种种关于前身的猜疑,如为武将命妇,如为皇弟媳妇,或者把早逝的反清名妓董小宛也弄成了顺治帝的爱妃。
董鄂妃是博穆博果尔的媳妇一说,至少有三种事实是不支持的:
一、顺治十三年,董鄂妃十八岁,而生于崇德七年的博穆博果尔则为十五岁。董鄂妃的父亲鄂硕不过一普通内大臣,家世不显赫。难道皇家为了联姻这个小官员,不惜让天潢贵胄娶一个年长三岁的大龄女?
二、依顺治十二年二月封博穆博果尔为和硕亲王,为顺治的弥补来看,顺治在此前就看上所谓弟媳妇。应该是迫使他们分开后,才进行补偿,为何博穆博果尔一年半后,即董鄂妃正式入宫之际,才遽然而逝?
三、《爱新觉罗宗谱》记载:博穆博果尔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为顺治娘舅、蒙古和硕达尔汗巴图鲁亲王满朱锡礼之女,没有侧福晋。难道顺治为了遮掩强娶弟媳,而给弟弟塞了一个蒙古表妹?或者说,博穆博果尔小小年龄,已是妻妾成群,作为侧福晋的董鄂氏被隐去?这都是存疑的。
至于顺治帝封弟为和硕亲王,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即他们兄弟十一人,只有顺治帝和博穆博果尔,以及早逝的太宗皇八子,为崇德五妃所生,生母地位要高于其他兄弟生母,这可能是多尔衮曾封王立有战功的硕塞为亲王时强调的亲疏有别所致。
董鄂妃归顺治时,有可能曾为他人妇,但并无实据指向其丈夫为博穆博果尔,也就是说,顺治帝并没有给幼弟襄亲王一顶绿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