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解释扫地僧身份,金庸大侠里面排名前三位的是?
金庸笔下高手如云,8901人当中,不乏绝顶高手,而十五部作品当中,武功前三位的分别是达摩祖师、独孤求败、扫地僧。-
首先我们分析达摩祖师,少林达摩祖师来自天竺,他也是契丹人,武功精妙绝伦,纵观金庸武侠,无人能够超越达摩祖师,因为他身兼少林七十二绝技。正所谓天下武功出少林,达摩祖师的江湖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天龙八部中,扫地僧也曾谈起达摩祖师精通少林七十二绝技,而且是百年第一人,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书中原文:但听他继续说道:“我少林寺建刹千年,古往今来,唯有达摩祖师一人身兼诸门绝技,此后更无一位高僧能并通诸般武功,却是何故?除了达摩祖师之外,玄澄也精通诸多绝技,可是最终筋脉尽断,从此沦为废人。达摩祖师之所以能够身兼少林七十二绝技,完全是由佛法化解,心怀慈悲之心,方才大成。
扫地僧也是金庸笔下绝顶高手之一,他在藏经阁四十余年,精通各种武学,许多人说扫地僧在藏经阁这么久?
那老僧屈指计算,过了好一会儿,摇了摇头,脸上现出歉然之色,道:“我……我记不清楚了,不知是四十二年,还是四十三年。从侧面描写,扫地僧极有可能练成易筋经,当初扫地僧与鸠摩智对话,他能够从症状判断鸠摩智强练易筋经,若非修炼易筋经,扫地僧从何而知呢?并且说的穴道丝毫不差,从这里可以看出扫地僧和易筋经的联系。
纵观金庸武侠,能够扛住降龙十八掌的,只有扫地僧一人。扫地僧曾经在藏经阁展示自己强大的武学,秒杀慕容博和萧远山便是最好的证明,须知这二人都是绝顶高手,但是扫地僧能够在片刻之间秒杀二人,这足以说明一切。并且他的疗伤手法,也是无人能及的,达到“起死回生”的效果。
扫地僧不仅武功强悍,还拥有一颗慈悲之心,这也正是他武功超越众人的地方。如果扫地僧没有慈悲之心,他的武功不会到达如此高度,当参悟佛法之后,他叫武功融合进去,才成为绝顶高手。
那老僧道:“本派武功传自达摩老祖。佛门子弟学武,乃在强身健体,护法伏魔。修习任何武功之时,总是心存慈悲仁善之念。倘若不以佛学为基,则练武之时,必定伤及自身。扫地僧武功位列前三,也正是因为佛法,这和鸠摩智形成强烈反差,我们都知道鸠摩智练成少林七十二绝技,并且以小无相功推动,表面威力无穷,实则自伤其身,类似崆峒派的七伤拳,伤人先伤己,但是扫地僧却能巧妙化解,这正是一代宗师风范。
最后我们分析剑魔独孤求败,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能够无招胜有招,无剑胜有剑,一生从未落败,由此可见独孤求败的剑法可谓无人能及。
杨过从剑冢得到玄铁重剑,便已经无敌天下,成为神雕大侠,而玄铁重剑是独孤求败四十岁所用,而后悟出更深的剑道,草木竹石,皆可为剑,整个金庸武侠江湖里,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剑法能够超越独孤求败,无论是杨过、令狐冲还是风清扬都是如此,独孤求败是剑术高手,自然无可争议。
天龙八部中的逍遥子到底有多厉害?
肯定是扫地僧啊。
一个是终日在少林藏经阁上自习的自习党。
一个是娶妻生子琴棋书画占卜星象爱好一大堆的风流客。
谁更厉害?
你看萧远山和慕容博,只是到藏经阁借阅就那么厉害,扫地僧天天在那上自习,那还不得逆天?
扫地僧除了自习之外,就只是打扫卫生,扫个地,至于他念不念经没人管,毕竟少林寺那么多人,连鸠摩智跑来撒野也不管他的事,他就站一边看热闹。
无崖子就倒霉了,除了之前跟李秋水生活生娃外,还要管教徒弟,还要关心门派传承,心里还想着李秋水的小妹,还要画画。。。
一个人,要是把心力分给很多方面,那么他肯定就无法专注于一件事情。
扫地僧是真正意义上的无欲无求,就凭这一点,比无崖子高出很多。
无崖子有欲望,对李秋水小妹的思慕,对李秋水的愧,想杀丁春秋的心,想传承逍遥派的愿,还有他放不下的皮囊。
甚至选择传承者时,无崖子还嫌弃虚竹相貌。
扫地僧只做两件事:扫地,上自习。
他没想着把少林武功发扬光大,也不想谈情说爱,更没有那么多责任让他去替少林寺着想。
如果不是出家人慈悲为怀,他估计都懒得出来管萧远山和慕容博的事。
专心做一件事,把它做好。
这是扫地僧教给我们的。
就像古龙小说里提到的阿飞的剑和李寻欢的飞刀,孙小红说:
他快,只因为他比别人专心,小李飞刀也一样,他若是练了别的武功,反而会分心,也许就不能这么快了。
-------丸-------
文:祁门小谢
扫地僧隐居少林?
扫地僧隐藏少林藏经阁,足有四十二载,身份到底是什么,原著中已然点明。须知这位年迈的老僧,居然能抵挡住乔峰的降龙十八掌,且面对慕容复的斗转星移,亦是巧妙化解。此等功力,委实霸道绝伦,在江湖中,能同时化解这两大神功的,恐怕除了扫地僧之外,再无人能与之抗衡。按照功力和年龄剖析,扫地僧的身份,其实就是逍遥子。
逍遥子是无崖子的师父,亦属逍遥派创始人,武功绝非凡品。然而在原著中,作者金庸先生寥寥数笔,便将其一带而过,许多读者纷纷猜测,逍遥子到底去了哪里?扫地僧隐居藏经阁,已经是四十二年,此前在江湖中,想必也是豪气盖天。而藏经阁是少林禁地,若非少林高僧,便不可闯入经阁中,以免有人盗取经书。少林高僧按照辈分排列,分别是灵玄慧虚,天山童姥坦言和灵门大师论交。她的年龄已有九十六岁,足见灵字辈的高僧,几乎已有百岁。或许当年少林遭遇变故,灵字辈的高僧相请扫地僧出手相助,唯有这样,才能说明为何扫地僧久居少林。
且此事极为隐秘,即便是玄字辈的高僧,也不得而知。倘若扫地僧是奸诈之徒,少林藏经阁的经书,恐怕早已盗走。事实证明,扫地僧是绝顶高手,作为逍遥派创始人,定然不会垂涎少林绝技。鸠摩智盗取易筋经,强练七十二绝技,这些事均让扫地僧看穿。最为关键的地方,便是扫地僧说出小无相功,这套武功乃是逍遥派绝学,早在当年,逍遥派如日中天,出了许多绝顶高手。但江湖上却没有他们的名号,只因这个门派颇为神秘,纵使外人得知,也会被追杀至天涯海角。而扫地僧非但知晓小无相功,貌似已经练成易筋经,种种迹象表明,扫地僧和逍遥子紧密相连。
当初交手的时候,扫地僧袖袍一挥,就击退武功卓绝的鸠摩智。这一点许多人颇感疑问,毕竟鸠摩智武功绝非等闲,扫地僧随手一挥,就有如此劲道,足见实力之强。若扫地僧是逍遥子,定然熟知逍遥派武学,假设鸠摩智是小无相功起手,岂非是班门弄斧,故而扫地僧轻而易举地将其击退。作为天龙时期绝顶高手之一,鸠摩智有着不俗的实力,内力和招式,都已渐入化境。然而遇到扫地僧,却如此不堪一击,点明扫地僧对于逍遥派武学,已然烂熟于心。普天之下能有此修为的,恐怕除了逍遥子之外,再无第二人选。
降龙十八掌何等霸道,斗转星移亦是不遑多让,皆是武林中的绝学。但这两大神功并运而出,扫地僧居然顷刻间化解,这三尺气墙的武功,更是世所罕见。它既非少林之功,亦非丐帮绝学,但有此神效,确实匪夷所思。须知乔峰是少林俗家弟子,师承玄苦大师,若扫地僧施展少林绝学,乔峰岂能不知。慕容复是武学名家,精通天下绝学,然而扫地僧的三尺气墙,究竟是何种绝学,这两大高手,亦是从未见过。
扫地僧的真实身份,便是绝迹江湖的逍遥子。唯有逍遥派武学,外人尚未窥探,若是成名已久的绝技,以这两位高手的修为,定然曾经亲眼目睹。当初扫地僧掌击萧远山和慕容博,居然不费吹灰之力,这两大高手在他面前,可谓毫无还手之力。且将其二人打至龟息状态,这更是难于登天,须知乔峰连催数招,抵挡扫地僧的攻势,但却未见成效。身中降龙十八掌,居然只是口吐鲜血,还能手提萧远山和慕容博空中疾飞,此等内功造诣,纵观整个江湖,亦是无人企及。
疗伤手法精妙绝伦,让萧远山和慕容博由生到死,且祛除这二人的旧患。倘若并非是逍遥子,为何会有如此医术,众所周知,逍遥派的医术相当精妙,虚竹给阿紫换眼,虽不说轻车熟路,亦是有惊无险。扫地僧的疗伤手法,能至此境界,说明他的真实身份,已经昭然若揭。
当初乔峰的降龙十八掌,打在扫地僧的身上,为何会只断肋骨,而未有性命之忧。只因逍遥派的北冥真气,在体内窜动不息,形成一种内劲防御,故而乔峰掌力虽强,可却未能击散扫地僧的真气。从这些细节剖析,都在侧面说明扫地僧的身份,若非是逍遥子,试问谁还能有此修为。毕竟掌管藏经阁绝非儿戏,灵字辈高僧必然不会轻视,当年能担当此任的,恐怕只有逍遥子。轻功、疗伤、内力、阅历,皆证明扫地僧的真实身份,就是无崖子的师父逍遥子。
金庸剧中最厉害的人物有说是石破天?
我不这么认为!
明明东方不败第一,你说这两家伙?
石破天那叫吹破天。
石破天这狗杂种其实是个傻子,碰巧破了蝌蚪文,练就一身惊天武功。他的武功是好,可是为人愚钝,生性耿直,不聪明,缺智谋,很容易被别人利用。
扫地僧的武功也是排在前几位,也是个耿直之人。
但要说到厉害,独服东方不败!
什么叫厉害?
除了武功,还有智谋!
石破天和扫地僧的武功是好,智谋不足。
要做到天下第一,必须智勇双全!
智,智慧,计谋。
勇,武功。
武功好,并不代表最厉害。
武功和智谋并重,那才叫厉害。
“你的武功再高再厉害,只要别人抓住你的家人威胁你,又有什么用呢?”
这句话是风清扬说的。
他的独孤九剑天下无敌,也只能无奈地叹息。
日月神教能够威震武林,教主任我行的武功与智谋那是一等一的高,东方不败能篡夺他的教主之位,智谋更是在他之上,连他自己都说自己最佩服的人唯有东方不败。
石破天和扫地僧跟东方不败比起来,也许武功方面会高过东方不败,但是智谋方面与东方不败比起来,就是两个三岁的孩童,东方不败要收拾他们两个,略施小计即可!
要说金剧中最厉害的人物,非东方不败不可!
天龙八部中少林寺一战为什么要安排一个扫地僧?
《天龙八部》中少林寺大战,突然出来一个扫地僧,简单几招就扭转乾坤,为何会出现扫地僧这样的角色呢?
金庸的武侠小说最初发表时,大多是在报纸上的连载,后来才汇总出书出版。连载型的小说,作者往往会根据读者的反映进行再构思创作,这样,在情节上为了追求“高潮”,作者必须给人惊喜,突然出现的扫地僧就是这样的功能,让面对困境的情节,延伸下去,更吸引读者。
实际上,在金庸的小说中,类似扫地僧的世外高人比比皆是,如《倚天屠龙记》里也是打得不分胜负时,出现了两个古墓派的黄衣姑娘等也是这种情况。
严格地说,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讲,情节中“凭空”突然出现的人物,是写作不成熟的表现,因为作者在谋篇布局时,很多人物没有想好怎么写,只能边写边说。当情节进行不下去时,就突然出现一个绝杀型的人物,再使情节延展下去,严肃类的文学作品,几乎没有这样的处理手法。
早年,王朔曾批金庸小说为”一俗“,其中一条就是指其构思并不严密,往往是突然出现很多影响全局的人物,而这些人物之前却没有一点线索出现过,令人不解。
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一种通俗读物,从文学价值上讲,只能以平常心对之,情节上的漏洞也不必要于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