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水稻苗期的分蘖率呢?
水稻的分蘖,是保证有效穗数的关键,也是保证产量的一个重要产量因子。那么,怎么提高分蘖率呢?
1、育壮秧。壮秧是提高分蘖率的基本条件。在我们东北地区,一般都是用秧龄3.5叶左右的机插中苗,这就要求稀播、合理通风、科学的管理肥水,达到根系发达、扁蒲粗壮、株型老健的壮秧标准。只有壮秧,才能在稀植的基础上早分蘖、多分蘖的目的。
2、适时移栽。水稻的移栽时间也是比较关键的。移栽过早,秧龄小、返青慢,并且植株高度小,第一片叶很容易因为水的浸泡而腐烂,造成第一片叶同伸分蘖的损失,减少一个分蘖;移栽过晚,第一片叶因为苗床植株间的相互竞争以及苗床养分供给的原因,第一片叶会在苗床上逐渐的黄化,使得第一片叶黄化、失去功能,还是会造成第一片叶同伸分蘖的损失。所以,在最适宜移栽的秧龄进行移栽是很有必要的。
3、施足底肥和及时追施孽肥。底肥是满足水稻秧苗移栽后返青、分蘖直至孕穗期之前的阶段。底肥施的少,也会造成水稻秧苗的分蘖晚、分蘖少的情况;孽肥,则是给分蘖期让水稻吃饱分蘖所需的“饭”,孽肥要早施、施足,最大程度的满足水稻分蘖对养分的需求。孽肥施的晚,也会造成水稻分蘖过迟、过晚的情况发生。
4、浅水灌溉。水稻种植中,浅水灌溉以及适度的晒田也是促进水稻分蘖的一个重要措施。大水淹灌,会影响根系的生长。同时,也会对地上部的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地上部徒长、无效分蘖过多的情况发生。
总之,水稻的分蘖率和很多的因素有关联。为了保证有效穗数,要坚持壮秧稀植、弱苗密植、合理施肥以及合理水层管理等多方面协作才能达到提高分蘖率的目的。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水稻多少叶算一个分蘖?
水稻三片叶子以后就可以产生分孽。
水稻生长至4片叶时进入分蘖期。
水稻四片叶后可以产生分蘖。
水稻分蘖规律是N-3,所以第四节位开始生长分蘖。
水稻分蘖期一般30天左右。分蘖期又可以分为返青期、有效分蘖期和无效分蘖期,
1、水稻分蘖期是确定有效分蘖的关键时期,是获得高产的基础,管理技术的重点是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土质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全苗、壮苗,前期以促为主,促进前期有效分蘖增多,分蘖后期以控为主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确保穗多粒大;
2、科学管水移栽成活期应保持田水3至4厘米,使田间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保温、保湿环境,促进新根发生、迅速返青活棵,返青后,秧苗进入分蘖期,应进行浅水灌溉,一般保持2至3厘米水层,当水稻分蘖达到预计产量要求的分蘖数量时,要排水晒田,可控制无效分蘖的产生,增强抗倒伏和抗病虫害的能力;
3、早施分蘖肥水稻返青后需肥量逐渐增加,施肥方法为一是要早施分蘖肥,一般返青后立即施用,二是看苗施肥长势好的地方少施,长势差的地方多施。
水稻分蘖期喷杀菌药吗?
水稻分蘖期使用杀虫剂,杀菌剂不会影响正常分蘖,但如果在分蘖期使用多效唑用量过大,会影响正常分蘖,造成葱管苗,分蘖期使用 二氯喹啉酸也会影响水稻正常分蘖。
水稻如何高产,怎么样让水稻籽粒饱满、促分蘖、返青快,防坐蔸?
要想水稻高产,返青快且籽粒饱满首先要选购优质高产的杂交水稻品种。并做好杂交水稻的育苗、大田移栽及水肥和病虫害的防治等配套的生产措施。
一、
要想水稻高产必须要有全苗和壮苗。1.要想保证全苗和壮苗,就要对水稻进行两段育秧:
1).清明过后把买回的优质稻种晾晒后,用清水浸泡二十个小时左右后控干,然后均匀的撒在事先做好的塑料拱棚里的畦子里。之后把四周的薄膜压紧就可以了。这就是水稻种植中最重要的一步~育苗。2).秧苗经过十天左右的生长,就可以移栽到秧底里。这是水稻的第一次锻根。这一次断根,可以锻炼秧苗的根系发育组织,增加分蘖率。为秧苗向大田里移栽培育壮苗。
二、
水稻的大田移栽。1.整田施肥。
1).秧苗在秧底里经过28天左右的生长后,就可以往大田里移栽了。这也是秧苗的第二次断根。为了能合理的利用肥料,使水稻在生长时期既不缺肥又不倒伏。根据田底的肥力,一般一亩田施含钾量较高的复合肥,100斤左右比较适宜。
2)整田的时候要把田整平整,使在插秧苗时,田里的水位不要相差太大。避免一块田内有的秧苗淹死了,有的秧苗干死了。
2.水稻大田移栽。
水稻在移栽的时候,要根据每株秧苗的分蘖情况,可一颗或两颗一栽。要合理密植,密度不要栽的太稠。行距保持30厘米左右,株距保持在28厘米左右为宜。
如果栽的过稠,将来秧苗长大后,不透风再加上影响光照容易倒伏。反而会影响产量。三、
水稻的田间管理。水稻在移栽到大田后的前一个星期左右,是比较脆弱的。水不要关的太深,似水非水的就可以。这样就不会使秧根漂泘,容易扎根。过了三四天之后,待秧苗扎下根了再稍为多加点水。
秧苗栽了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撒除草剂了。为了使秧苗快返青,在撒除草剂的时候,每亩可掺15斤左右的尿素,一起均匀的撒到田里。
决定稻子籽粒饱满和高产的最关键时期,就是水稻打萢抽穗的时期。这个时期水稻一定不能缺水,并且还要防治病虫害的发生。稻子在抽穗杨花的时候,也是决定水稻产量的关键时期。除了人为的水肥因素外,天气的自然变化也是影响水稻产量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如果水稻在杨花灌浆的二十多天里,风和日丽,艳阳高照。今年的水稻一定是个大丰收。水稻分蘖过多影响产量,应如何控制?
水稻分蘗过多,对产量影响很大,所以在水稻插下去的30天内,我们一定要控制好大田的有效分蘗数。但是水稻分蘗的多少除了品种本身发蘗多不多,还跟水田的土质、天气状况及人为的施肥有关。那么作为农民要怎样才能把自家水稻的分蘗控制在最佳的蘗数,从而才有利稳产、高产呢?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水稻正常的分蘗数是多少?水稻有早中晚稻,并且品种各异,所以它的正常分蘗数也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如果母株少,分蘗可以多一些,如果母株多,分蘗可以少一些;如果密植的分蘗可少一些,稀植的分蘗可多一些,但是正常的有效蘗最好控制在15-18蘗之间最好。
那么我们要如何控制好分蘗数呢?很明显与品种、栽培的密度及田间的肥力有很大的关系,具体要怎样把分蘗数控制在15-18蘗之间的方法如下:
【1】对于土壤肥力偏上的肥田,那么我们在插秧的时候可以不事先撒底肥,待秧苗插下去10-15天,观察秧苗长势好不好,新生分蘗正不正常,如果正常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暂时不施分蘗肥,等在25-30天的分蘗末期才观察秧苗的长势和分蘗的情况,如果还是和先前一样,长势和分蘗都很好,那么说分蘗正常,这个时候就不要施分蘗肥,待后面拔节后再看苗施肥。
为什么肥力偏上的肥田在秧苗长势和分蘗很好的情况下不用追肥了,因为你再追肥不就是在犯错嘛,会导致肥料充足后,引起分蘗过盛,从而引起后面出现毛蔸的等情况的发生,直接影响后期产量嘛。但是又因为肥力偏上的肥田我们前面没有给他进行施肥,那在分蘗的时候,如果长势不好,当然就要进行追肥了,追肥才能是分蘗好。这个时候追肥不能一次追多了,要以薄肥勤施的原则进行,一般以每亩施10-15公斤尿素为宜。
【2】对于肥力一般及中等偏下的水田,我们在移栽前就要每亩先施30-35公斤氮肥做底肥,然后再移栽秧苗。当秧苗栽下后的30天内,同上面肥田的田间管理方法一样,做到看苗施肥,保证田间分蘗的正常进行。
另外,当秧苗栽下去后,如果当年的雨水过多,很容易造成营养过剩的情况,导致分蘗大量发生的情况时有发生,那么我们就要采取挖缺放水晒田的措施,来抑制秧苗的分蘗,从而促进一些弱蘗、新蘗衰竭而亡,最终把有效蘗控制在15-18蘗之间。
对于一些品种适合密植的大田,那么分蘗数可以在这个基础上适当少一些,对于些品种适合稀植的大田,那么分蘗数就可适当多一些。因此对于栽培水稻,分蘗过多过少都不好,因此我们要灵活根据水稻的生长特性、需肥规律、天气状况、土壤的质地来控制水稻的有效分蘗数。这个不是死板硬套,这个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个要农民根据以往的栽培经验和一些科学的田间管理技术才能把水稻的分蘗数控制在15-18蘗之间,从而有利水稻的稳产、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