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芦笋变瘦时,您是否要切它?
吃的时候一般会去掉表皮,所以细丝会和芦笋皮一起去掉,所以芦笋长出来的细丝需要剪掉。
芦笋每年长出2-3次或更多的新茎。一般春天发芽的嫩茎是用来食用的,它们的生长依赖于前一年根部储存的养分供应。嫩茎的生长和产量的形成与前一年的成熟茎数和枝叶繁茂程度呈正相关。随着植株年龄的增长,嫩茎数和产量逐年增加。
随着根茎的不断分枝,株丛的发育趋于衰退,地上茎越来越小,嫩茎的产量和质量逐渐下降。一般定殖后4 ~ 10年为产草期。
生长环境:
芦笋对温度的适应性很强,从亚寒带到亚热带都可以栽培。但最适合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的温带栽培。在寒带,气温-33℃,冻土厚度达到1米时,仍能安全过冬。虽然产量低,但质量好。
芦笋种子的初始发芽温度为5℃,最适温度为25 ~ 30℃。当温度高于30℃时,发芽率和发芽势明显下降。用种子繁殖可以持续生长10年以上。冬季寒冷地区地上部分枯萎,根茎和肉质根进入休眠越冬;在冬季温暖地区,休眠期不明显。
休眠期极耐低温。春季地温升高5℃以上时,鳞芽开始萌发;嫩茎在10℃以上开始伸长;15 ~ 17℃最适合芽的形成;25℃以上,芽薄,鳞散,组织老化。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芦笋
新芦笋刚长出来要不要剪掉
新芦笋刚长出来的时候,不需要马上剪掉。新种植的芦笋通常需要在第二年或第三年进行第一次收获,以便它们能够建立健康的根和强壮的茎。在种植的早期,芦笋茎是用来养根的,所以切掉它们会削弱植物。然而,有些人选择在第一年切芦笋,以帮助根部建立更强大的系统。看个人喜好和种植目标。
是否要切掉所有的芦笋叶
不能全部切掉。
当新的芦笋苗长到1米时,要进行截顶,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发芽。
苗木管理
①幼苗展开叶片一周左右时,每穴两苗时,应拔一苗。缺株的洞口要不时用拔下的苗补植,或用事先准备好的苗补植。
②分苗移栽,种子一般种植在保护区内,播种后要保持种子温暖湿润,温度保持在20℃以上。发芽出苗后要注意通风,白天温度不要超过30℃,勤浇水,避免土壤干燥。移栽展叶苗时,应控制水分,通过降温锻炼幼苗,有利于移栽苗的生根和成活。一般白天15℃左右,晚上10℃左右。移栽苗木应在田间湿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分苗后应立即浇水。移植前,如遇强烈阳光,应用芦苇帘或黑色遮阳网遮光1周左右。
③中耕除草芦笋苗生长缓慢,但行距较大,容易滋生杂草,需要经常除草或喷洒除草剂控制。苗地一般每公顷用除草剂利妥隆1500克,水1500公斤,播种后3-5天喷施畦面和畦面,但2个月后仍需人工除草。
④肥水管理间苗或分苗移栽后,浇一次稀粪水,每公顷10500-15000公斤。20天左右,再追沃野水溶肥。之后7-8月追施秋肥,每公顷施复合肥300公斤左右。如果此时幼苗长势旺盛,可以少施或不施。为了避免施肥过多,茎叶生长过快,倒伏,通风透光差,容易诱发茎枯病和褐斑病。
除了在种子播种后和幼苗移栽的缓苗期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外,在生长期如遇干旱天气,也要经常浇水,避免干旱伤害,促进幼苗生长。一般需要浇水5 ~ 7天,保持土壤干湿。但要在霜冻前一个月控水,抑制地上部分生长,将养分转移到地下根系储存。雨季要注意开沟排水,不要在田间积水,否则不仅不利于根系发育,还容易诱发病害。
第一年要不要割芦笋苗?
芦笋需要修剪,但不需要修剪太多。只需在新苗生长时修剪即可,可促进发芽。
种芦笋快一周了,要做好间苗工作,每个穴留一株就行,缺苗就要补苗。当它生长时,周围容易出现杂草,发现后应立即拔除。
芦笋对温度适应性强,既耐寒又耐热,从亚寒带到亚热带均可栽培。但最适合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的温带栽培。在高寒地区,气温-33℃,冻土厚度达到1米时,仍能安全越冬。
扩展资料:芦笋适合有机质丰富的砂壤土,在土质疏松、土层深厚、保肥保水、透气性好的肥沃土壤中生长良好。
芦笋能耐受轻度盐碱,但当土壤含盐量超过0.2%时,植株发育明显受影响,吸收根萎缩,茎叶瘦弱,逐渐死亡。芦笋对土壤pH适应性强,在pH 5.5-7.8之间的任何土壤中均可栽培。而pH 6 ~ 6.7最合适。
芦笋蒸腾量小,根系发达,相对耐旱。但在竹笋采摘期过于干燥,必然导致茎秆细嫩,生长芽萎缩,严重减产。芦笋极不耐涝,积水会导致根腐死亡。所以种植地块要高且干燥,雨季要注意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