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国伐齐楚国在干嘛,楚国后来到底是如何复国的?
晋国扶持吴国牵制楚国。秦国要和晋国对峙,所以不能坐视吴国持续打击楚国。
吴国也不是灭了楚国,只是攻破了楚国的首都。当时楚国首都在江陵附近,距离吴国很远。吴军奔袭郢都一时得手,之后楚国得到援军,于是吴军退却,这也是很正常的事。
吴国国力远不如楚国,即使与晋国结盟也不能在与楚国交战中稳居上风。后来能攻破郢都,主要还是因为有伍子胥。
历史上伍子胥和孙武应该是同一个人,直到史记之前孙武根本未见记载,应该就是伍子胥的笔名。伍子胥后来把儿子送到齐国,改姓王孙,这个姓后来就简化成了孙姓。
孙膑在当时是有记载的,和吴起齐名。
七个国为什么秦灭了五个?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亲政。秦王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具体的措施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率领大军抵达齐国边疆,但是却不对齐国进行大规模的进攻,而是进行小规模的进攻。这并不是王贲心慈手软,而是王贲看透了齐国,知道齐国会不战而降,后来齐王建的所作所为也印证了这一点,齐王建为何会不战而降呢?
战国时期,魏、赵、韩、楚、燕、齐,只有魏、赵、韩、楚与秦国接壤,而燕、齐则不与秦国接壤,所以一般情况下,喊对抗秦国最大声的都是魏、赵、韩、楚。
齐国的君王抓住这一点,故意与魏、赵、韩、楚合纵攻秦。而在战国七雄中,只有秦国不与齐国接壤,同时感到危机的韩、赵、魏、楚、燕决定联合伐齐(楚国打着护齐的旗号侵略齐国)。这时的秦国看到了消灭齐国这个东方大国的机会,急急忙忙对此表示非常赞同,还派出大军相助。结果是五国灭了齐。齐国的灭亡后秦国如同虎狼一般逐步兼并他国的土地,兼并他国。
春秋战国时的楚国是怎样的存在?
楚国最先是由三苗人在长江中下游建立起的一个国家,后跟随周武王参加了伐纣的战争,得到了楚国的封号。春秋时期,楚国君主不断吞并周边小诸侯国多达52个之多,逐步成了举足轻重的大诸侯国,居春秋五霸之一。到了战国时期,楚国版图达到了鼎盛,占据了长江以南半壁江山,人口更是达到了五百万之多,是不折不扣的战国七雄中的大国。
秦灭六国后,楚南公曾预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个预言提现了楚人的无比自信,当然这个预言也是有根据了。先来看看秦末的主要名人,陈胜吴广,项燕,项梁,项羽,范增,刘邦,萧何,樊哙,曹参,韩信,英布等,这些秦末名人都出自楚地!
至于为什么这么多反抗都出自楚地,而非其他五国呢,我们来分析一下:首先,战争的损耗,赵韩魏燕经战争后,大量的人口流失已没有任何反抗之力,其势力范围的世家名人被一网打尽,再无能登高一呼百应之人。而齐国,自五国伐齐后,对秦国是持正面态度的,所以最后不战而降,只有楚国人口众多,世家大族并没有受到根本性的打击,才会出现一批又一批的反抗势力。其次,从地理位置来看。齐国不必说,赵韩魏三国属于中原地带,与秦国接壤而且无战略纵深,是秦国天然控制区域,而燕国也属于秦国大修长城的势力范围,有重兵把守,想要造反,难上加难。只有楚国,既有人口优势,又有战略纵深,而且秦国对南方又不重视,从而造成了地理优势。最后,我认为是其文化精神的影响。要知道,楚人有种不服输,抗争的意识,在周朝时,楚国就是第一个敢不遵从周王室的诸侯国,它是从一个小诸侯国不断吞并周朝成长为一方大诸侯的,一次又一次的战斗,抗争使得其文化精神就充满了抗争意识。施政得当也就罢了,施政不当楚人造反就是很正常的了,陈胜吴广,项梁,陈婴,秦嘉等纷纷揭竿而起,就充分证明了楚人的这种精神。
反秦运动自楚人开始,后归于楚人的原因,除却楚地最广,楚人最多,楚精神传承外,更多的则是秦二世把一把好牌打的稀烂,更像是“为他人做嫁衣”之感,也可以说是楚人凤凰涅槃!这也正是大势所趋,历史使命所在,那么“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就是必然的趋势了!
战国五国伐齐前让你选楚赵齐三国之一为王?
谢谢邀请。
在战国时期,曾经韩赵魏楚燕齐国联合起来一起打秦国。这叫合纵攻秦。因为当时秦国的实力最强大。所以大家伙得合起伙来一块儿进攻。
但是也发生了秦韩赵魏燕这五国一起合起伙来打齐国的事。这叫五国伐齐。大家合起伙来进攻秦国,还有说法。叫诛暴秦。
齐国一直比较富庶,在东方也与世无争。怎么就惹的大家一起来攻打齐国呢,连秦国也出动了?这是可以说道说道。
1.齐国:不作死就不会死。五国伐齐之前,齐国吞并了宋国。这么大一块肥肉,齐国独吞了。然后大家都着急了。齐湣王田地也是个惹祸的精。本来齐国有大军30万。他脑瓜一热。征兵。直接翻倍。齐国就有了60万大军。有了军队得有钱来养,他的办法简单粗暴:所有税收加倍。这样就失去了民心。2.秦国:我让你们合纵伐秦,这次大家一起打齐国,你们之间仇恨就不能化解了。秦国可是吃够了被人联合进攻的苦。苏秦曾经佩戴六国相印,带领六国的军兵来进攻秦国。这次齐国占了宋国,惹得天怒人怨,秦国正好可以插一杠子秦国的丞相魏冉首先表态:齐国这么办事太不厚道了。大家一起揍他。我们秦国出重兵,打完齐国之后,我们不要以他的一分一毫的土地。你们五国分。我们就是看不过去,要出这口气。3.燕国:新仇旧恨。再加上秦国的怂恿。燕国便起了这个头,做了带头大哥。燕国与齐国是有仇的。齐国曾派兵占领过燕国的首都。把燕国府库里的财务全拉走了。燕昭王一直记着这个仇。现在秦国也发话支持大家一起干齐国。再加上英国经过变法,正是兵强马壮。I于是燕昭王就让大将乐毅带领大军出击齐国。4.赵国:胡服骑射后赵国也是一方强国。齐国占领宋国完全不把我赵国放在眼里,必须揍你。况且现在是大家群殴。本来赵国与齐国之间没有世仇,但齐国占领宋国,狠狠的扇了赵国一耳光。赵国胡服骑射后很强大,现在这种群殴的事儿怎么能少了我。5.魏国:虽然我没落了,我曾经也是老牌霸主。虎死不倒架。齐国占领宋国,让魏国的首都大梁。直接暴露在齐军的铁蹄之下。是可忍孰不可忍。随着魏国实力的没落,魏国在战国中话语权越来越降低。这次打齐国,秦国,赵国都出兵,八成能打赢,所以我也上。6.韩国:我凑个热闹。他就是为了凑个热闹
于是齐国内有外患,外有五国齐心合力,再加上燕国大将乐毅用兵如神,短短半年之内,齐国的70多座城池被人占领。国都被人攻破。60万大军烟消云散。差点就亡了国。这里面的详情要说的话可以说一天,少校只是捡着其中比较重要的部分,简略的说一下,比较粗糙大家见谅。
原创不易,请大家多帮帮忙,多多点赞,多多评论。谢谢。
难道齐国不知道唇亡齿寒吗?
齐国不管是春秋还是战国中前期可以说都是排在前列的国家,在战国中期的时候是战国七雄中数一数二的国家,而且作为春秋的首位霸主,可以说齐国的国力也是相当强大的。
特别是在战国中期的时候,也就是齐湣王的时期当时齐国吞并了宋国,而且向南打败了楚国侵占了楚国淮北六百多里,当时三晋也是不敢惹齐国。燕国在子之之乱的时候齐国都差点把燕国灭了。
当时齐国也是感到了自己异常的强大,于是就和秦国搞起了东西二帝,齐湣王更是想废了周王室,自己称天子。但是最后他还没有这样做。
但是也是因为齐国太强大了,强大到秦国都害怕了,也是因为在燕国子之之乱的时候齐国趁火打劫,给五国伐齐埋下了导火线。之后燕国联合秦,赵,韩,魏四国,一共五国联军伐齐,而楚国呢?也是趁此时刻,夺回了淮北之地。在这一战中齐国差点就没了,当时只剩下了两座城池。最后虽然在田单的火牛阵下齐国成功复国,但是此后齐国基本上就从战国的历史上淡出了。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一战中当时天下六国基本上都是参与了伐齐的,所以当秦国在攻打其他的国家的时候齐国自始至终都是没有帮忙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五国伐齐之后,齐国的国力已经是大不如前了,没有能力去和其他国家打了。
所以在长平之战的时候赵国向齐国借粮,齐国没有答应,赵国当时联合其他国家伐秦,齐国也是不参与。在秦国统一战争的时候,楚国向齐国借兵齐国也是没有答应,在历史上五国伐齐之后齐国基本上就没有任何大事发生了,当时秦国采取的也是远交近攻的策略,当时秦国是联合齐国,所以齐国也是被秦国蒙蔽了。当秦国灭了其他五国之后,齐国在意识到已经晚了,当秦国来伐齐的时候,齐王建匆忙集结了四十万济西,但是秦国根本没有从这里走,直接从燕国南部进入了齐地,直取临淄。齐王建也是不战而降。齐国灭亡!秦国终于结束了春秋战国数百年的战乱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