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和小麦价格飙升。大米为什么不涨?2022年大米会涨吗?答案是
外国乱七八糟,整天勾心斗角。今天,内阁将下台,明天一位总理将被解雇。金融危机后,领导人将被弹劾。纵观世界局势,这里的风景独一无二。
这是赵本山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的经典台词,但在今天依然适用,极为贴切。
粮食市场吸引了最多的注意力。我国三大主粮玉米、小麦的价格都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认知,大米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但显得尤为黯然失色。如果米价不涨,为什么2022年大米还能涨?
我们依次说说玉米和水麦的昨天和今天
首先说玉米,因为玉米价格的涨跌决定了小麦和大米价格的发展趋势。
自2020年初以来,玉米价格出现上涨迹象。由于临储没有取消,大家对玉米市场的认识还停留在玉米上市,我来收,你来卖的旧思维。有人看到了商机,提前拍卖了大量高价玉米。当时市场上很多人都惊呆了。他们能卖出这么高价的玉米吗?
于是,第二年,2021年,临时收储取消,玉米正式入市。价格波动由供需决定,玉米价格像火箭服一样上涨,突破3000元大关。前期高价拍卖玉米的贸易商利润平平,直到陈年小麦的雷神锤让玉米价格戛然而止。
大量陈年小麦充斥整个市场,替代玉米。同时,由于2021年雨后小麦过多,无数小麦进入饲料企业,好小麦的珍贵性尚未显现。2022年3月前小麦价格还那么不起眼,突然一个国际局势改变了小麦的命运,让小麦价格漂亮的转了一圈。
这时候价格高也让小麦很难再进入玉米市场,因为玉米带动了小麦价格的上涨。
大米的昨天
说完小麦,我们就来说说今天的重头戏——沉寂多年的水稻。我们不得不说,他的孤独是由三个直接原因造成的:一是大米是口粮,涨幅过大会影响民生;第二,大米的存量太大,或者说供大于求,如果像小麦的话。
第三点是产能相对过剩。你要知道,种水稻的农民一直在受苦。现在米价低,米一年前就亏了。这也是前几年种水稻赚钱,导致大家产能过剩。所以米价只能看着玉米小麦价格飙升。
米价真的没有上涨的机会了吗?不
等等,我们得回到玉米地里去。你知道,中国制造的玉米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需要进口大麦、糙米、DDGS等来替代。小麦已经无法替代,剩下的任务就留给了水稻,所以今年陈化稻的重头戏就是替代。如果玉米和小麦再次大幅上涨,那么,
如果2022年陈米更替过多,那么2023年就是大米的翻身之年;否则替换少了,2024年就是水稻暴涨的时候,否则会影响水稻种植者的积极性。
这两天大米价格也有变化:中粮米业虎林开始以1.32元/斤的价格收购2021年大米;中粮米业沈阳2021年收购大米,价格1.43元/斤;这显然是在为大米涨价做铺垫。很多贸易商也看好大米,正摩拳擦掌收购大米。
同时,陈化米的大量拍卖即将展开,最近这两次拍卖的底价都有不同程度的上调。
所以落后的米价不能原地踏步,后期会奋勇追赶。最重要的是看玉米价格能涨多少,这也决定了未来大米的明天!
老层们,你们觉得2022年米价会涨多少?
2023年大米的价格会是多少?长粒米每吨涨了800元
2022年之后就是2023年,年年如此。不用多说,老农民们你们好。今天是2023年1月24日,正月初三。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2023年的米价。很多人手里的米都没有卖出去。春节后还会有一波涨价吗?#米饭#
首先,2023年,部分种植户将由水转旱。因为种植结构,他们第一年必须种大豆,否则不能种玉米等其他作物。但由于大豆价格低,很多人原本想改水抗旱,现在都在犹豫观望。
其次,去年种大豆的农民肯定会转种玉米,因为大豆的价格没有涨到他们预期的价格,他们会种很多玉米。
第三,很多去年种水稻的农民看到了赚钱的机会,今天肯定还会再种,还是有扩大作物的意愿。然而,他们开始发现很难选择种植的水的品种。
去年穗粳18等长粒米涨幅较大,糯米不尽如人意,小圆粒也有小幅上涨。这些品种的价格变化也直接影响了2023年农民的种植方向。如果大家都蜂拥去种植长粒水稻或者其他品种,大米的价格很可能就不尽人意了。
第四,今年春节期间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来那些高价租地的农民就开始退了,不想花高价租地,因为租金导致了一系列的事情,也说明了人们对2023年的预期很迷茫,害怕高投入的结果是一地鸡毛。
第五,米价上涨与玉米和小麦的替代直接或间接相关。没有前两年的大量替代,米价不会大幅上涨。
同时,今天将继续拍卖1700吨大米入市,底价上涨,将提振米价。
综上所述,边肖认为2023年的米价仍会平稳发展,很可能会高于2022年,但想要大幅提价不现实。
因为中国有三大作物,小麦和玉米在那里是平衡的,均衡的。如果大米价格大幅上涨,小麦和玉米价格肯定会上涨。
但从现在来看,2023年秋季小麦和玉米价格不会大幅上涨,但会是稳中有降的趋势。如果大米反其道而行之,那一定是大米的大周期,所以边肖相信2023年的米价不会让大家失望。
要知道,长粒米涨了800块钱一吨,这是市场给的红利。
目前,米价正在稳步下跌。为了赚钱,稻农还在苦苦挣扎。东北话,稻农滚来滚去,没有粮食卖。他们手里没钱,眼睛是蓝色的。所有稻农只能同舟共济,只能把希望寄托在2023年。2023年,我们将共同努力提高水稻的产量和价格。因为我们是农民!
黑龙江省大米价格上涨。中科Fa 5系列的大米现在已经涨到1.95元/斤,直接向2元进军。一些农民已经能够以2元的价格出售水分和质量都很好的大米。
像黑龙江佳木斯的圆米,春节前1.75~1.76元/斤的价格已经涨到1.78元/斤左右;吉林产区超级稻价格也大幅上涨,米企调价较多。目前超级稻价格多为1.98元/斤,节前1.92-1.95元/斤的价格正逐渐消失,高价端已达2.02元/斤。
#米饭#
为什么米价涨的这么快?主要原因是春节前,很多米企并没有大量的粮食库存。随着年后消费的恢复,订单量开始增加,导致这些没有大量库存的米企,争相比市场主流价格高2~3毛钱。如果此时中科Fa 5系列手里还有大量的米,可以选择这个时机出手。
重点来了。这时候,如果粮商收购的价格给你的是边肖所说的价格(1.92~1.95~1.97元),千万不要和粮商抬价,直接卖出就好了。
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两年囤积了大量大米的贸易商,会在这个时间点生产大量粮食。当你卖粮食的时候,你必须在他们生产粮食的时间点之前卖掉它。不然他们大量卖出,米价肯定会被砸回原形或者降低,后期还会反弹吗?
不知道,但即使反弹,黑龙江大部分水稻种植户也未必能撑到涨价的时候。所以,趁着大量年份补充大米库存、完成订单的任务,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涨价。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2023年最新米价江苏南通如东市场需求节后恢复缓慢,经营者观望情绪较高。
前期部分米企收购的大米价格在1.38元/斤左右。
安庆宿松市场糯米需求平淡,经营者谨慎观望。
部分米企糯米价格1.8元/斤,较为坚挺,农民手中余粮较少;糯米出厂价2.46-2.48元/斤。
湖北荆州监利市场节日气氛转淡,市场步入正轨,需求相对清淡,大米量不大。
对于部分米企来说,收购前期黄华占大米出厂价格参考1.5元/斤;大米出厂价2.05元/斤。
湖南浏阳7个宝象山市场节后恢复购销,市场质量和价格明显。
农民手中余粮基本见底,部分米企优质米品种山优系列收购价微涨至2.4-2.5元/斤。
江西抚州东乡市场下游需求疲软,市场购销平淡。
黄华,部分米企,占大米收购价格1.4-1.43元/斤;标准米出厂价指1.9元/斤。
各种谷物的价格都上涨了。大米为什么不涨?2022年大米还有希望吗?答案来了
谷物市场正在发生变化。被称为四大作物的玉米、小麦、大豆、水稻纷纷上涨,且涨幅较大。只有大米的价格还在原地打转。
到底是怎么回事?大米为什么不涨?2022年水稻能增产吗?以下重点与大家探讨:
1.粮食市场回顾:
1.玉米市场表现:仔细看看,2020年是玉米和大豆涨价的主场,玉米价格从每斤0.95-1.0元左右涨到最高每斤1.5元,涨幅超过50%,就算2021年有所回落。
2022年2月底以来,玉米市场稳中有升,但市场呈现南弱北强的特点,主要是黄淮地区和华北地区玉米品质一般,年前销售进度缓慢,节后销售压力大。
东北正好相反,导致近期走势强劲。
但3月5日玉米市场呈现南北齐涨态势,13家企业上涨0.5-1.5点,其中铁岭SDIC上涨1.5点,1.340元/斤;秦皇岛李化上涨1点,1.355元/斤;广宇淀粉上涨1点,1.370元/斤;湘池健源上涨1点,1.380元/斤;寿光金玉米、临清金玉米均上涨1点,1.375元/斤;其他几家企业增长了5%。见附表:
2.大豆市场表现:东北大豆价格也从每斤1.7-1.9元涨到目前的2.95-3.10元区间,涨幅约66%,也甩了好几条街的大米。
3.小麦市场表现:2021年是小麦上涨的主要行情,价格从1.25-1.30元/公斤上涨到目前的1.65元,涨幅28.9%。目前上涨还没有结束,整个上涨还有空间。
近期小麦市场走势强劲,个别企业直接冲击1.7元关口。在昨天的文章中,风险已经被提出。这并不是因为今天的市场不稳定。多达25家企业确实大幅降价,市场一片恐慌。
其中,9家企业跌幅超过5个点:潍坊夜香面粉下跌9个点,1.58元/公斤;禹城五得利跌5点,1.62元/斤;发达组东西部地区均下跌5点,1.55元/公斤;白象五得利跌至5元,1.62元/斤;新乡五得利跌5点,1.600元/斤;发达面粉武城跌5点,1.55元/斤;山东天邦面业跌5点,报1.615元/斤。
其他企业下降1.0-4.4分,见附表:
至于玉米、小麦、大豆涨价的原因,文章之前已经做了分析,我就不赘述了。至于后市,我可以简单用三句话概括:玉米上半年肯定会涨,1.50元价位可期;小麦仍有上涨空间,但空间有限;大豆以稳为主,不要想太多。
今天,我们聚焦沉寂多年的大米市场。虽然国家最低收购价每斤涨了1分或者2分,但是行情还是不好。南方籼稻主流价格一直维持在早晚1.20-1.40元,而东北粳米价格差异较大。普通圆米饭大多在1.25-1.40元之间徘徊。近年来,价格在这个范围内波动。最近有报道。
第二,大米为什么不涨?
原因一:产能相对过剩。2020年以前,种植水稻的效益比较明显。在民间,人们认为种植水稻比旱地强壮得多。在许多地方,旱地变成了稻田,应用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导致水稻高产,水稻总产量连续11年超过2亿斤。
原因二:大米存量太大。
由于大米价格低廉,为了保护农民的种田积极性,每年都开始在市场上收购大米,导致大米库存相对较高。据了解,目前全国大米库存在1.4亿吨左右,去库存压力依然很大,对新米价格也有一定影响。
原因三:大米的用途比较单一。
与玉米相比,大米只能作为口粮,还有饲料和乙醇,而玉米可以作为口粮和加工食品,在制作饲料原料和生产乙醇方面比大米更划算。在2021年玉米价格飙升的过程中,很多饲料企业用小麦代替玉米,而大米只能看热闹。
当然,除了以上三个因素,还有一些国际因素、进出口因素、资本投机因素,决定了大米的价格远不及其他三种粮食。
第三,大米是不是没机会涨了?
答案是否定的,大米总有一天会涨。个人预测今年下半年会有转机,2023年和2024年的米价应该是大米的主场。
有三个主要逻辑:
一是产能有下降趋势。
水田变旱田的情况正在发生。由于种植效益的影响,我们当地有部分农民把水田改成了玉米,其他省份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第二,去库存的力度会加大。
大量库存需要轮出,因此大米进入饲料行业和乙醇生产市场的比例会增加。
第三,为了稳定大米产量,国家将尽一切可能稳定大米价格。在公布的2022年最低收购价中,每斤大米价格将上调1-2毛钱。
总的来说,目前米价确实有些落后。大米为什么不涨?2022年大米还有希望吗?你怎么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