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的功效是什么
1。止血
止血是地榆中突出的作用,药理学研究也表明了这一点。研究表明,地榆中的鞣质可以缩短凝血时间,从而起到止血的作用。
2.抗炎和抗菌
研究表明,地榆能改善炎症引起的肿胀症状,同时对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变形杆菌等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3.止吐作用
药理研究也表明地榆有止吐作用,能抑制洋地黄引起的呕吐作用。
延伸资料:地榆根入药,微寒,味苦。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地榆具有止血凉血、清热解毒、收敛止泻、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和肿瘤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吐血、血痢、烧伤、湿疹、上消化道出血、溃疡大出血、便血、崩漏、结核性脓肿、慢性骨髓炎等疾病。
一般在春夏两季采集嫩苗、嫩茎叶或花穗,用开水烫后用清水浸泡去除苦味。它们通常用于煎炸食物,制作汤和泡菜,或制作沙拉。因为它们的黄瓜香味,几片地榆叶做汤的时候更入味。也可以浸泡在啤酒或清凉饮料中,增加风味。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地榆水煮地榆的功效
地榆的功效与作用:地榆分为炭、酒地榆、盐地榆,地榆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敛疮的作用,地榆具有治疗呕血、咯血、便血的作用。
基本概述
地榆
药品名称:地榆
别名:酸枣、海豚榆、地榆、地榆、地榆、芽、枣参、蕨苗参等。
疗效分类:止血药;凉血止血药
味:苦、酸;冷;无毒的
归经:肝经;肺经;肾经;大肠经络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
主治:吐血、咯血、鼻衄、血尿、便血、痔疮、血痢、崩漏、赤白带下、疮痈肿痛、湿疹、外阴瘙痒、水火烫伤、蛇咬伤。
用法用量:口服:煎服,6-15g;鲜30-120g;;或制成丸剂、散剂或绞汁口服。外用:适量,水煎或捣碎取汁外敷;也可以研磨、混合或捣碎用于外用。
药材来源:地榆为蔷薇科植物地榆和地榆的根。
加工方法
1.地榆:去杂,用清水洗净,略泡,充分湿润,切成厚片,晒干。
2.地榆炭:取地榆切片,入锅煎至外黑内黄,喷清水。取出晒干。
3.醋地榆:取地榆切片,加入麸醋,拌匀,放入锅中用武火加热,炒至焦黄,取出晾干,筛去灰尘。地榆炭每个100kg,麸醋10kg。地榆醋好收敛止血,常用于崩漏、崩漏。
4.地榆配酒:取地榆切片,加入白酒调匀,吸干后放入锅中用大火煸炒至焦黄,取出晾干,筛去灰分。地榆片每片100kg,用白酒5kg。
5.咸地榆:取地榆切片,用武火炒至外黑内黄,喷盐水搅拌均匀,取出晾干。地榆每片100kb,用盐3kg。
功效
地榆的功效与作用
1.活法尧尧中记载地榆可治肠风久则痛痒;地榆五元,白术一两。泡水两分钟,煎一分钟,空腹服用,每日一次。
2.《肘后补》记载地榆治蛇毒:地榆根捣碎取汁饮,亦用于疮。
3.《日华子本草》中记载,地榆排脓,止呕血,鼻塞,经血,孕前孕后各种血液病,赤白痢水样泻,强汤止肠风。
4.《沈氏尊圣书》地榆甘草汤记载地榆治便血:地榆根四两,甘草三两。每节末五块钱,水两杯,砂仁末一块钱,煎茶半杯,两份。
5.据《唐本草》记载,地榆主要有十二病。
6.《滇南本草》记载,地榆用于治赤白痢,忌食痢疾:地榆两元,炒乌梅五片,山楂一元。用水煎服。红痢疾是红糖导致的,白痢疾是白糖导致的。
7.据本草记载,地榆清火,明目。治浊痔漏,产后阴损。还收敛盗汗,治疗热。
8.《补肘背》中记载地榆用于治疗狗咬伤:地榆根粉用方刀取,第一天或第二天取根敷疮处为佳。
9.根据《广西中草药新医疗验方集》,地榆用于治疗无名肿毒、疖痈、深部脓肿:地榆500克、田基黄200克、三七粉5-15克。加入700克凡士林调成糊状,外敷患处。
10.根据单方选方调查资料,地榆用于治疗烧烫伤:地榆根用木炭炒熟,研成粉末,与香油混合,敷于伤口,每日数次。
11.地榆治湿疹:地榆粉22片,煅石膏粉22片,枯矾一两。研匀,加凡士林30-40两,调成糊状外敷。
12.据《生肌总录》地榆汤记载,地榆可治血痢:地榆二两,甘草半两。两味粗筛。每次服五毕沅,水一灯,煎七分,去渣,温服,每日两夜。
13.根据纲要,地榆用于治疗便血和大便以及下焦发热。要止血,取上段煎一下,尖端就能出血了。杨世英-云:疮痛者加地榆,痒者加黄芩。果汁酿造:治风痹,健脑。给老虎、狗、蛇和昆虫倒果汁。
14.据本草正义,地榆味苦性寒,是凉血的特效药。女人乳房胀痛,多是因为肝经郁火不疏,苦寒清泄,则肝气疏泄,疼痛可止;而气滞痰凝所致的乳房胀痛,气虚无拘,则非其治。止痛,去肉,都是外在的选择。血热则痛,多消肉。地榆有清热凉血之功,故能消痛消肉。
15.据盛慧芳说,地榆被用来治疗妇女的红漏,使她们变黄,变瘦,变渴。地榆二两(细锉),加醋一升,煮十余次,去渣。吃之前稍微加热一下。也治吐血。
16.据《开宝本草》记载,地榆能止寒热痢、痢热。
17.《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选料》用地榆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加入地榆、太子参中的一种或两种,或牛膝中的一种或两种,煎服两个月。
18.根据昆明常见的民间草药,地榆用于治疗胃痛和消化道出血。
19.据《别录》记载,地榆能止脓血、痿软、恶疮,解酒、止渴、修复伤口、阻断产后,可作为治疗金疮的药膏。不仅主体有漏,而且气血不足。
20.《全展皮肤病学文选》记载地榆治湿疹:地榆粉15两,碎石32两。研匀,加凡士林30-40两,调成糊状外敷。
21.《本草求真》记载,地榆的书上都说,因其性苦寒,可入下焦分热,使热从下焦中解。亦重涩,凡人有呕、吐、肠风、血痢等症,故可涩而不可解。据此,不乏分歧。热不除,血不止。热则清,血则安,性则敛。若能清下收敛,则热不排,涩不延。解热止血药也很厉害。
22.根据对药物的考证,地榆为火伤,疥疮化脓。
23.据《纲要》记载,地榆汁用于酿酒:治风痹,健脑。给老虎、狗、蛇和昆虫倒果汁。
24.《药意》中记载地榆能解除各种热毒痈。
25.根据云南南部的草药,地榆可以治疗冷酒,冷脸和腹痛。
26.根据药性理论,地榆止血止痢,化脓。
27.根据《小儿卫生学总微方》记载,地榆用于治疗面部疮、红、肿、痛:将地榆放入一桶水中煮沸至五升,去渣,宜冷、温洗。
28.据经典记载,地榆主妇受七伤,降病止痛,除坏肉,止汗,治金疮。
29.地榆治湿疹:将地榆加水一两碗,煎成半碗,用纱布蘸药水湿敷。
30.《全展传染病文选》记载地榆用于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水橄榄根磨成粉,成人每次取三至六分,每日三次,小儿减半。
31.据《本草纲目选》记载,地榆用于止血,切用,炒用。用它去血,切下来用。为了采血,也会这样。清热,也是一样的。用它治湿,也一样。治疗血痛,也是一样的。温经益血,则归姜同。总的来说,......的药涩寒收能补则存,寒则凝,温则益血,善用者才享。
怎么吃
地榆的功效和作用以及如何食用
用法用量:煎服,6-15g;鲜30-120g;;或制成丸剂、散剂或绞汁口服。外用:适量,水煎或捣碎取汁外敷;也可以研磨、混合或捣碎用于外用。
禁忌症
1.地榆不宜虚寒之人服用。
2.据《本草笔记》记载,地榆生长良好。地榆讨厌麦冬
3.《本草伊彦》中记载,虚寒、水泻、白痢者,不可轻用地榆。
4.《本草经》记载,虚寒胎泻,脾虚血崩,禁用地榆。
5.本草文字记载痈疮久无火,有阳虚血证,禁用地榆。
6.据《医学概论》记载,地榆禁用于寒痢。热痢初不可得,涩为过早。
7.《内经》规定,气虚下陷,久痢化脓血瘀,禁割带。表演伤胃,误食往往导致沉默。
地榆有什么功效
地榆属于蔷薇科地榆属,分布于亚洲北温带,广泛分布于欧洲和中国。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地榆的功效和作用。
地榆生长在海拔30米至3000米的地方,多见于山坡的灌木、草地、草甸和疏林中。它是人工引进栽培的。中草药地榆(拼音名地榆)来源于地榆的干燥根。5-6厘米,宽0.5-3厘米,先端钝,有小穗状花序,基部截形或浅心形,边缘有圆而尖的锯齿,叶柄基部有托叶。在春天,当植物在秋天发芽或枯萎时,它们被挖掘,须根被移除,清洗并干燥,或者在新鲜时切片并干燥。
地榆生于草地、山坡、林缘灌丛、田边。所在地:江苏、浙江等地。茎有时略带紫色,有羽状复叶,基生叶有长茎,茎生叶互生。中药地榆味苦涩,微寒清热,有凉血清热、收敛止血的作用。用于各种出血证,尤其适用于下焦血热所致的便血、痔疮、血痢、崩漏等。治便血、痔疮,常与槐花、枳壳同用。治血热崩漏,常与生地、牡丹皮、白芍同用。治血痢,常与黄连、木香同用。
别名:酸枣、海豚榆、地榆、地榆、地榆、地榆、地榆、地榆、地榆、地榆、地榆、地榆、地榆。
味:苦、酸;冷;无毒的
归经:肝经;肺经;肾经;大肠经络
功能: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
主治:吐血、咯血、鼻衄、血尿、便血、痔疮、血痢、崩漏、赤白带下、疮疡肿痛、湿疹、外阴瘙痒、水火烫伤、蛇咬伤。
用法用量:口服:煎服,6-15g;鲜30-120g;;或制成丸剂、散剂或绞汁口服。外用:适量,水煎或捣碎取汁外敷;也可以研磨、混合或捣碎用于外用。
地榆用于治疗烧伤。地榆与漆姑、黄柏混合制成膏剂或乳剂外用。涂抹后可减少局部分泌。此外,还用于治疗溃疡出血、咯血、崩漏、鼻出血等。,有一定效果。外用可以治疗皮炎。
地榆还可用于抗菌作用,主要抑制肠道致病菌(如伤寒杆菌、宋内志贺氏菌、副伤寒杆菌等。),还能不同程度地抑制脑膜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结核分枝杆菌。
地榆外用可减少渗出,减轻疼痛。对于湿疹,可用纱布浸泡生地榆水煎剂外敷,或加入地榆粉、煅石膏粉、枯矾,研磨均匀,涂于患处,或加香油包扎。
地榆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植物,维生素和无机盐含量是一般蔬菜的数倍甚至更多。地榆是补充人体矿物质、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好食品。在民间食疗偏方中,地榆汤用于治疗大便出血和痔疮出血。丰富的钾有利于防治心血管疾病。
可将适量的新鲜地榆捣碎,敷于患处,治疗烧伤。地榆的根具有收敛止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降血压的作用。洗净土壤,除去茎、叶和须根,晾干,切片。
地榆属虚寒出血性疾病禁用,血虚血瘀者慎用。邪恶的冬小麦;久病无火,阳虚衰血者忌用痈疮。气虚下陷、久痢、脓血瘀阻者忌用。表演伤胃,误食往往导致沉默。
地榆虽可用于治疗急慢性全身各部位出血,但主要用于治疗慢性便血,效果较好。但需要注意的是,它是用于治疗烧伤和止血的。地榆含有大量鞣质,有较强的收敛和缩血管作用,能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症渗出,还具有明显的杀菌作用,可抵抗绿脓杆菌感染。
以上就是我给你总结的,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你。请继续关注我们。
什么是地榆的功效和应用
地榆的功效和作用
地榆的功效:
地榆是蔷薇科植物地榆和地榆的根。别名:黄瓜香,红薯,猪人参,
白花蛇舌草,具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的功效。使用木炭止血是合适的
供原始使用。对于心肺热盛,吐血者,可与侧柏叶、黄芩、大蓟同用。有脓肿者,可与金银花、生甘草同用。对于初起的各种痈疮患者,可用本品捣烂涂药,或研磨包扎。
疗效分类:止血药;凉血止血药
别名:酸枣、海豚榆、地榆、地榆、地榆、地榆、地榆、地榆、地榆、地榆、地榆、地榆、地榆、地榆。
味:苦、酸;冷;无毒的
归经:肝经;肺经;肾经;大肠经络
地榆的功效与作用
功能: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
主治:吐血、咯血、鼻衄、血尿、便血、痔疮、血痢、崩漏、赤白带下、疮疡
痈肿疼痛、湿疹、外阴瘙痒、水火烫伤、蛇咬伤。
用法用量:口服:煎服,6-15g;新鲜的30-120克;或制成丸剂、散剂或绞汁口服。
外用:适量,水煎或捣碎取汁外敷;也可以研磨、混合或捣碎用于外用。
地榆的功能:
地榆味苦酸,微寒;肝、胃、大肠经;血的收敛和下降;具有凉血止血、泻火解毒的功效;主治吐血衄血,血尿便血,崩漏,肠风血痢,痔漏,赤白带下,
痈、肿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虫蛇咬伤。苍术能祛湿泻火,凉血止血。主要用于治疗脾经湿热和痢疾出血。用槐花,凉血止血。与茜草同用,可凉血止血,治疗便血等热性出血
。用乌梅,凉血涩肠。用黄柏,凉血燥湿。金银花凉血止血的功效更多
。
1.
地榆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地榆,
太子参或牛膝
水煎了两个月。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精选资料)
2.治疗便血:地榆42,甘草32。每餐末五块钱,水两杯,砂仁末一块钱,炒一杯半
被分成两份。
(申氏尊圣书中地榆甘草汤)-汉高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