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最美的吴彤大道在哪里
南京最美的吴彤大道在瞻园路。
瞻园路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瞻园南部,西起中华路,东至宫媛街、娄东派、莱燕路交汇处的环岛,全长363米。道路两旁种植着南京最古老的行道树悬铃木,是一条美丽的大道,被称为南京最梧桐。
展园路北侧是以展园为代表的阿明、清代园林建筑,夹杂着一些小木阁楼。南侧留有为纪念太平天国运动而移动的浮雕。瞻园路上最有名的建筑是瞻园,可以一起打卡。
悬铃木
悬铃木,高15-20米,DBH 50厘米;;树干挺直,光洁,枝高;树皮绿色或灰绿色,[7]平滑,通常不开裂。小枝粗壮绿色,芽浆锈色,株高10 ~ 20m,树皮光滑片状;嫩枝有黄褐色的绒毛;老枝光滑,红褐色。
叶大,宽卵形,宽10-22厘米,长10-21厘米,向中间3-5裂,长略短于宽,基部截形,宽心形或略楔形,裂片宽三角形,边缘有数条粗锯齿。幼时上下表面为灰黄色绒毛,后变为无毛;叶柄长3 ~ 10厘米,密被黄褐色绒毛;托叶长1 ~ 1.5厘米,基部鞘状,上部开裂。
几个月后去南京看梧桐
建议11月去南京看梧桐。这些地方可以看到吴彤一中,北京西路,白下路,陵园路等。陵园路是一条通往中山陵的园林道路,道路两旁种植着南京最重要的行道树悬铃木。
1.北京西路
北京西路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是一条东西向主干道,全长约3420米,宽27至49米。北京西路以银杏和梧桐为主要行道树,是南京最美的林荫大道之一。沿线有江苏省委、省政府和各省直机关,其中西段以民国时期的前首都新住宅区为主要特色,东段以现代建筑为主,为各政府机关办公楼和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的校园建筑。
北京西路大部分路段(鼓楼公园至草场门广场,长2491m)道路宽度为27-28m,为板式道路类型。西端草场门广场至草场门大桥长471米,三栈道式,路宽40米。鼓楼广场东端至鼓楼公园长70米,路宽49米。鼓楼公园长380米,宽15-16米。
二、白下路
白下路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是南京老城区南部的一条东西向的街道。白下路作为南京重要的交通大动脉,承载着北起新街口、南至夫子庙、东至龙蟠中路、西至建业路至内环西线的交通战略意义。全长1504米,宽28米,沥青混凝土路面。
白下路是南唐时皇宫正门外的横街东段,明代开辟为东西走向的官街,命名为中正街。南京在1901年末开放道路时,从升平桥到内桥的中正街是最早开放的道路之一。当时路面有6到9米宽,是碎石路面,马车可以通行。民国1931年,根据首都规划,西段中正路(今中山南路)至太平路(今太平南路)644米长的路段加宽至28米,铺设18米宽的沥青、毛石路面车行道(中间10米,两边5米),道路两侧铺设水泥混凝土路面人行道。1934年,太平路以东路段再次修建,但仅修建了86米长。剩下的大部分路段没有加宽,只是铺上了沥青。白下路东段于20世纪90年代拓宽。
第三,陵园路
陵园路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是一条通往中山陵的园林道路。公路途经中国著名景点、首批国家级景区和首批国家5A级景区——中山风景区。
陵园路等中山陵道路为绿色隧道,被来南京参观中山陵的港澳同胞和国际友人称赞为世界级绿色城市。上世纪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称赞南京: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南京有‘绿色走廊’。
南京最重要的行道树是悬铃木,分布在南京各地。据统计,每个南京人有六棵悬铃木。民国时期种植的法桐覆盖了南京的主干道。在南京阳光雨露的哺育下,在南京市民的精心呵护下,它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2011年,南京梧桐树事件引起了国台办和海峡对岸的高度关注。整个吴彤保卫战不仅仅是南京一战,全国网民都加入了进来,一大批名人、名人,特别是知名媒体人、知识分子、有号召力的意见领袖都对此发表了意见。
南京吴彤大道的起源
关于南京吴彤树的起源有三种说法:
第一个是因为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喜欢法国吴彤树,蒋介石特意引进,种满大街,希望夫人能看到。
第二种说法是法国传教士在奉安大典上把梧桐树作为礼物介绍给孙中山,以表示对孙中山的敬畏。
第三种说法是孙中山喜欢梧桐树。民国在南京成立时,南京政府为了宣扬三民主义,纪念孙中山先生,从法国引进梧桐树。
梧桐树简介:
梧桐树是落叶树。它的嫩枝和叶柄有点黄褐色的短柔毛,枝中的白色髓有黄色的片晶穿过。叶子呈椭圆形、三角形椭圆形、宽椭圆形和卵圆形,顶端尖。伞房状聚伞花序是腋生或顶生的,有紫色的花和花冠。
悬铃木,中国悬铃木是悬铃木科悬铃木属植物,也是落叶乔木,树高15m。树干笔直,树皮绿色光滑。原产中国,南北各省均有栽培。悬铃木生长迅速,木材适于制造乐器,树皮可用于造纸和制绳,种子可食用或榨油。
因其树干光滑,叶片美观,是著名的观赏树种。中国古代说凤凰不是梧桐。许多传说中的古琴都是由梧桐制成的,梧桐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家丰子恺的同名文章《梧桐树》就是一篇不错的。悬铃木作为观赏树种已被引入欧洲、美洲等许多国家。
赞美南京吴彤大道的句子
赞美南京吴彤大道的句子如下:
一株美丽的梧桐,遍植金陵城,深为长风所爱。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诗,后面是:
十万人被朋友吸引,种遍金陵城。深爱如长风,心中思绪万千。
一棵百年梧桐很美,两只鸟住在一起,同时快乐的叫着。
这首诗的意思是对梧桐深深的爱。南京各地都种着梧桐树,鸟儿在梧桐树上歌唱,欢乐弥漫。
完整的诗是这样的:
金陵全城种满了美丽的梧桐树。深爱如长风,心中思绪万千。
百年梧桐美,两鸟相守。喜悦齐声呼唤,幸福弥漫。
这首诗表达了对梧桐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也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南京的梧桐树:1872年,一位法国传教士在石鼓路种下了南京第一棵梧桐树,创造了南京种植行道树的历史。1928年,为迎接孙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南京沿中山大道等城市主干道种植了2万棵悬铃木,南京人俗称法国梧桐。
林荫大道和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成为南京的标志。解放后,南京首任市长刘伯承对高大茂盛的云南松树情有独钟。
不到三年的时间,这些树苗在南京的山坡、路边、湖边、水边生根发芽,在中山陵、雨花台、玄武湖、鸡鸣寺、栖霞山茁壮成长,成为点缀南京城市景观的又一道亮丽风景。195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掀起种植热潮,当时南京大约有10万棵梧桐树。
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道路拓宽等工程,南京的梧桐或被砍伐或被移走,其中民国时期种植的2万棵梧桐只剩下3000棵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