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减肥的人吃粗粮好还是面粉加米饭好?
多吃粗粮的第一个好处是,
1.可以预防和治疗肥胖,因为粗粮的麸皮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在吸水膨胀后增加饱腹感,从而避免因饥饿过多摄入其他食物而导致肥胖的高发病率。
2.多吃粗粮的第二个好处可以预防和治疗便秘,因为粗粮的麸皮中的膳食纤维还可以机械刺激肠道的蠕动,然后大便可以更顺畅顺畅的排出。
3.多吃粗粮的第三个好处是可以为身体提供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是粗粮的胚芽和麸皮中所含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更加丰富,所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好处也非常明显。
不要小看古人对于传统文化关于养生的误解的智慧。
中国人一向非常重视养生。健康长寿是中国人的共同希望,但我们祖先的智慧绝对不是简单地建立在长寿的基础上。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最重要。所以才有鹤发童颜的说法。试想一下,即使你活到100岁,到60岁时,你所有的生理机能都会衰退。如果你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床上,你会快乐吗?然而,这些年来,我们经常赞美西方人的健康观念。众所周知,适合西方人健康养生理念的地理、气候、环境、原材料的差异,以及民族传承的问题,只能在很小一部分上借鉴,不能完全照搬。中华文明能延续五千年,不仅是因为我们一直在传承,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身体素质,这是很久以前就达到的,因为我们的祖先懂得天人合一的道理。但现在我们大多数人对古代养生观念的理解都很肤浅,这真的很遗憾。今天说医疗,要明白人吃五谷杂粮会生病。古人并不认为这种病是坏事。在古人看来,疾病是一些不正确的日常行为的持续积累造成的。所以在传统医学中,所谓中医,有一句话叫治病不生病。所谓不生病,并不是说生病了就放弃治疗,或者不生病就去看医生,而是通过合理的养生方法,使身体保持正常的功能,包括与四季、节气、饮食、情绪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和谐统一的状态。古人认为,人之所以生病、亚健康,是因为身体受到邪气的侵袭。这个恶并不是妖怪,而是因为不正确的行为导致我们身体各个部位出现问题,慢慢的毁灭自己。比如在饮食的认知上,古人从来不尊重对食物的渴望。吃饭不仅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命,也是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他们认为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过犹不及,所以在古人看来,吃也是一种治疗和保养,药物治疗不如食疗。中医对饮食营养的认识由来已久。早在2000年前就有食医的记载,用五味五谷五药滋补其病。《黄帝内经》在食疗养生方面有明确的定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书《五十二病方》记载了大量入药的食物,《神农本草经》记载了约50种药膳。《伤寒论》的食疗内容也很丰富,其中当归生姜羊肉汤、猪肚汤至今仍是临床食疗方剂中常用的。唐代孙思邈的《备急方》是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列出了一篇食疗专著。唐代著名学者、医学家、食疗家孟昶所著《药膳食疗本草》,收集了200多种药膳,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宋代陈至的《养老供养父母书》对奶的喂养和饲养作了详细的说明。元代胡思慧著《饮食》,是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直到今天,它在饮食搭配、合理饮食以及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方面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明清时期,食疗本草进一步发展,有的还从营养学角度阐述了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价值。现代对营养成分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特别是食物的分子量化和热量的计算,为古老的中医营养学注入了现代科学内容。今天老一辈的人会告诉我们,每到季节来临,我们会吃一些当地的食材进行脏腑调理。其实是为了让我们的器官更好的适应四季的变化。吃当地当季食材,不吃反季节食材,一直被我们老祖宗奉为圭臬。在古代,糖尿病就是今天的糖尿病,所谓富人的病,穷人不会得。正是因为那些食物链顶端的有钱人有足够的条件享受各种美食。他们违背了自然养生的规律,吃了这些不在自己地方的东西。虽然吃起来很好吃,但是内脏吸收不了,反而产生毒素,造成邪气入侵,患上很多怪病。相反,那些没有条件的穷人,除了身体瘦弱,营养不良,是不会得这些怪病的。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大部分人的胃口在小康时代就能得到满足,所以你会看到很多以前很少见的财富病,患这些病的人会逐渐增多,比如心脑血管疾病、痛风、高血压、高血脂等等。以前很少见到。如果你再去配洋快餐,那我告诉你,养生不行,养死人也错不了。所谓精微水谷,也称谷气、食气,是指各种膳食提供的精微物质,是膳食营养的主要来源。如《医必读》所言:人一有此身,就被赋予了谷气,谷气入胃,泻陈于六腑而得气,与五脏相和而生血,人力资源认为活人也。一个女儿需要党说:安心的基础一定是食物,不知道吃什么的人是不够生存的。可见,只有合理的饮食才是滋养人体,维持人的生命的基本真理。暴饮暴食就是给自己的身体开一个住院手续。不仅不要暴饮暴食,吃不适合自己、过季的东西,一些传统养生谚语也总结了古人的养生智慧。如果你密切关注,许多养生方法实际上就在你的身边:一些口头禅和一些简单的习惯包含着有效的养生方法。南方北方有一些喝汤的说法:饭前喝一口汤不用去药店;饭前喝汤,胜过一剂良药;饭前喝汤,让你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原因是什么?从口腔、咽喉、食道到胃,就像一个通道,是食物的必经之路。饭前喝汤,相当于给这个消化道加了润滑剂,使食物能够顺利吞咽,防止消化道黏膜干硬。不时喝汤有助于食物的稀释、搅拌、消化和吸收。如果没有这个习惯,饭后胃液分泌过多,就会口渴。这个时候喝水会稀释胃液。因此,饭前喝汤可以减少食管炎和胃炎的发生。当然,喝汤因人而异。一般以午餐和晚餐前用半碗汤为宜,早餐前更多,因为经过一夜的睡眠,人体流失的水分更多。喝汤的最佳时间是饭前20分钟左右,也可以慢慢少量喝汤。喝汤要以胃舒服为准,饭前饭后禁止暴饮。相反,饭后喝汤对身体有害。饭后喝汤容易导致营养过剩和肥胖。饮食进入人体,经胃、脾消化吸收后,转化为水谷精,水谷精又进一步转化为气血、精气、津液等营养物质,滋养人体,使生命活动得以延续。因此,气血、精气和津液是发挥营养作用的基本物质。喝汤也是很重要的指导。灵枢绝气说:谷中气满,脑中有痰,痰是一种津液,能补脑润肤。可见,津液是一种正常的液体,具有滋养、滋补的作用。其中液清稀,液浊稠。津液是相对流动的,主要分布在皮肤、肌肉、窍等部位,能渗透到静脉,滋润全身;液体流动性小,主要在关节、脏器、脑髓等部位滋养脏器和组织。再比如这些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无需医生处方;早上吃三片姜,胜过参鸡汤;早上吃生姜比参鸡汤好;晚上吃生姜比砒霜好;每天吃一颗枣,永远不老。冬季人们习惯于进补,每天运动量少,体内容易产生热痰,尤其是中老年人。萝卜属土,根据中医五行学说以土为中心。有益于脾胃和中气。在进餐时选择萝卜,可以消除谷类消耗、痰瘾、咳嗽、口渴和脏腑之气。由于夏季炎热,人们习惯于贪凉,喜欢服用寒凉之品,夜间感受寒气,容易产生暑湿,影响脾胃,所以人在夏季食欲不好,吃得少而腻。做菜时喝点姜汤或多加点姜,不仅能祛寒解暑,还能治疗因食用不洁食物引起的腹痛、腹泻、呕吐等。不过,还是早上吃姜,晚上吃萝卜比较好。早晨,胃里的气需要上升。吃生姜可以健脾暖胃,为一天的饮食消化吸收铺平道路,生姜中的挥发物可以加快血液循环,兴奋神经,使全身温暖。夜间阳气收敛,阴气旺盛,应多吃清热助消化的食物,更有利于夜间休息。萝卜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姜的辛温作用会影响人晚上的正常休息,晚上吃辛温的姜容易上火,上火的症状会出现很久。与生姜、萝卜相比,大枣是补气养血、安神定志的佳品,对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失眠、贫血患者有益。每天吃枣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药理研究发现,红枣能促进白细胞的生成,降低血清胆固醇,增加血清白蛋白,保护肝脏,并含有抑制癌细胞的物质。以上所述,其实都在反映四味五味是膳食营养的基本性质。中医营养学认为,食物也有四气五味。四气五味理论不仅是用药的基础,也是饮食养生和食疗的重要依据。四气,又称四性,寒热温凉。其中寒凉、热温各有其共性,只是程度不同。温度仅次于热,凉爽仅次于冷。寒、热、温、凉是相对于疾病的寒热而言的。苏文《智真大论》说:冷的人热,热的人冷。这是药物治疗,也是选择食物的重要依据。五味是指酸、苦、甜、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中医认为,五味入胃,分离五脏,从而滋养五脏,使其功能正常。不同的食物对脏腑有不同的选择性。比如灵枢五味说,五味各行其道,谷味酸,肝先行。谷味苦,先修心。谷味甘,先去脾。顾维新,先取肺。谷味咸,先取肾。这种五味的划分,不仅适用于五谷,也适用于五果、五畜、五菜、五色,这是中医膳食营养的理论基础。知道这些常规的东西,不代表我们就成了老中医,也不代表你就被条条框框束缚了。但是让我们更了解古人总结的宇宙智慧。中国的保健不是迷信和落后,西方的保健也没有错,只是更适合西方人的身体和地域。今天,我们社会的发展提高了每个人的速度,慢下来成了一种奢侈。过去很少有人关注传统文化的研究和考证,更不用说上学了,但是我觉得随着传统文化的复苏,我们年轻人应该重拾中国的养生智慧,不要让这些东西只在老一辈中传播。继承这些东西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胃不好的人怎么喝粥才能更好的呵护我们的胃
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胃不好,有些胃不好,比如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就不适合吃粥。
粥是流质食物,非常容易消化,可以减轻肠道负担。理论上是养胃的好食物。
但医生说,胃食管反流患者不宜喝粥。由于粥是液体,患者喝后容易反流,使胃泛酸,加重病情。这时候可以适当补充胃乐舒,帮助调理肠胃失调,适合吃半流质或半固体的食物。
对于其他大多数胃病患者来说,喝粥还是很滋补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这类患者来说,粥最好煮的差一些,不要加太多的粗粮。
交付以下干货:
荷叶冬瓜粥
原材料]
新鲜荷叶2片,冬瓜250克,精米30克,糖适量。
【方法】
取新鲜荷叶2片,洗净,煎煮约500ml,取滤液备用。
冬瓜去皮,切成小块,加入荷叶汁和粳米,煮成粥,加糖。
【功效】
冬瓜能清热生津,利尿止渴,荷叶能清热解暑。这种粥很适合夏天食用。
南瓜绿豆粥
[原材料]
绿豆30克,南瓜50克,精盐适量。
[方法]
绿豆洗净,趁水还湿的时候加入少许精盐,拌匀,腌制3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
南瓜去皮,清水冲洗干净,切成小块;
将绿豆放入锅中煮2分钟,加入少量冷水,然后煮沸,再将南瓜块放入锅中,小火煨至绿豆开花。
【功效】
清暑益气,利水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