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有什么特点
(陈卫平)
库拉索芦荟中国山楂。)伯杰,别名杂色芦荟、大葱、象鼻草等。它是百合科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非洲也有分布和栽培。除此之外,库拉索芦荟、库拉索芦荟和库拉索芦荟也可以进一步开发利用。取叶子的干汁入药。在现代研究中,从芦荟中提取抗肿瘤药物,并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和护肤品中。主要成分包括芦荟宁、对香豆酸和蛋白质。味苦性寒。具有清热、利尿、通便、杀虫、通经的作用。治疗热引起的便秘、闭经、营养不良,外用治癣疮、龋齿、烧伤。
1.形态特征
高30-50厘米,叶厚多汁,丛生于短茎上,呈莲座状。叶长披针形,长约20-40厘米,基部宽3-6厘米,厚5-15毫米。它们直立倾斜伸展,粉绿色,边缘有白色条纹和锋利的齿状刺。总状花序腋生,高50-70厘米,花橙红色;花被管状,在上端6裂,裂片披针形,并且在顶部稍微向外弯曲;雄蕊6,近等长于花被;子房上位,3室,花柱线形。胶囊;种子很多(图17-9)。
图17-9芦荟形态图
1.植物2。花
2.生物学特性
芦荟在3-6月开花,8-11月果实成熟,但很少用种子繁殖后代。它的地下茎可以长出芽,形成许多新的植株,主要是通过分裂植株来繁殖后代,此外,芽长在叶片的叶腋,也能可靠地繁殖后代。
比起寒冷,我更喜欢温暖。当温度降至0℃时,植物会遭受寒害,在-1℃时,植物开始死亡。但在有覆盖的情况下,能忍受-3℃的短暂霜冻。喜光耐旱,是热带沿海地区的喜光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过于阴凉,容易造成树叶的局部腐烂。避免潮湿的环境,有些植物被连根挖起,放在太阳下晒1-2个月也不会干枯死亡。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多生长在沿海沙地或岩石缝隙中。当种植在干旱和贫瘠的土壤中时,叶子是薄的和黄色的。生长在湿润肥沃的土壤中时,叶片厚绿。过湿的土壤或积水会引起根腐和叶腐。
三。栽培技术
(1)繁殖方法
可以采用嫩枝扦插繁殖。每年春季(3-4月)或秋冬(9-11月)繁殖分株。每株芦荟植株周围分蘖的幼苗被连根挖起,与母株相连的地下茎被剪掉,以便种植。
嫩芽扦插繁殖是从母株叶腋处剪下5-10厘米长的新芽,夏季放在阴凉处4-5小时,秋冬放1-2天。当切口稍微干燥时,在带遮荫棚的苗床上进行切割。移栽后20天左右生根,可在苗圃种植2-3个月。
㈡土地选择和整地
应选择日照充足、排水良好、石灰性土壤丰富的壤土。太湿太粘的土壤不适合种植。种植前翻耕土地,每亩施腐熟有机肥或土壤杂肥1500—2000公斤作基肥。然后做一个边框,宽度0.8-1m,视地形而定。
(3)种植
种植可在春季(3-4月)或秋季(9-11月)进行,苗高10-20 cm的分株或芽,每畦株距50×50cm或40×50cm。种植的时候,把根拉长,把土盖紧。如果土壤干燥,给根部浇水,用小树枝做临时遮荫。
(4)现场管理
1.喷水和排水
夏天炎热干燥时必须喷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也不能太湿,要注意排除积水,避免根腐。
2.松土和除草
生长期要经常除草松土,雨季要清除园内杂草,用于堆肥。旱季除草要用杂草覆盖根际。除草时结合松土或培土。
3.施肥
为促进植物生长,应适时施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配合化肥。每年施肥3-4次,每亩每次施腐熟有机肥4000—5000公斤,混合尿素6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
四。收获和加工
(1)收获
芦荟种植2-3年后即可收获。当芦荟叶片长势旺盛时,分批剪去中下部生长完全、长度大于20-30cm的叶片。
㈡加工
1.将收获的鲜叶垂直放入木槽或其他容器中,切口朝下,取出汁液并晾干。
2.将鲜叶用清水洗净去土,切成片,加入与叶等重的水,用武火煎煮2-3小时,然后用纱布过滤,将澄清的滤液放入锅中加热蒸发至稠膏状,然后倒入模具中晾干或晒干,即为药用芦荟软膏。
不同成熟度的叶片加工芦荟膏的量也不同,老叶为2.86%,幼叶为1.83%。芦荟的外观特征1。常绿和肉质草本植物。茎是短的。
2.叶子丛生成幼株,厚而多汁,条状披针形,粉绿色,长15-35厘米,基部宽4-5厘米,顶部有数个小齿,边缘有稀疏的刺状齿。
3、高60-90厘米,不分枝或有时稍分枝;有几十朵花的总状花序;苞片近披针形,先端锐尖;花下垂,稀疏排列,淡黄色带红斑;花被长约2.5厘米,裂片顶端略向外弯曲;雄蕊与花被几乎等长或者稍长于花被。
扩展信息:生长习性
1.土壤:芦荟透水透气性好,有机质含量高,pH值6.5-7.2。
2.照明:喜光,半耐阴,避免阳光直射和过度遮光。
3.温度:适宜的生长环境温度为20-30℃,夜间最适温度为14-17℃。当温度低于10℃时,生长基本停止,当温度低于0℃时,芦荟叶肉全部枯萎死亡。
4.水分:芦荟的抗旱性很强,芦荟可以存活几个月不枯死。芦荟生长期需要大量水分,但不耐涝。
芦荟有哪些特性和特点
芦荟特性:芦荟属于多年生常绿多肉草本植物。它的叶子丛生,呈莲座状,茎相对较短。它的叶子披针形,颜色是绿色的,边缘有锋利的齿状刺。其根系属于须根,主要扎根于浅层土壤。
芦荟特点:
1.叶簇生,大而厚,座状或生于茎顶端,常披针形或短而宽,边缘有尖齿刺。花序呈伞状、总状花序状、穗状、圆锥状等,有红色、黄色或红色斑点,六片花瓣,六片雌蕊。花被基部连接成筒状。
2.花葶高60-90厘米,不分枝或有时稍分枝;有几十朵花的总状花序;苞片近披针形,先端锐尖;花下垂,稀疏排列,淡黄色带红斑;
3.花被长约2.5厘米,裂片顶端略向外弯曲;雄蕊与花被等长或略长,花柱明显伸出花被。
4.芦荟通过幼苗移植或扦插进行无性繁殖。无性繁殖速度快,能稳定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
扩展信息:
扦插繁殖也是芦荟良种繁殖中常用的方法。扦插繁殖和分生组织繁殖的区别在于,芦荟带根的整苗植株是从母体中分离出来进行繁殖的。
而扦插繁殖是利用芦荟无根的主茎和侧枝下端可发生不定根的特点,分离繁殖新的芦荟植株,特别适合分株发达、茎易伸长的芦荟种和品种。去除顶芽后,侧芽迅速发育,许多枝条可作为扦插繁殖材料。
茎切和根切是芦荟的主要切割方式,但叶切很难成功。芦荟扦插可以在露地进行,也可以在温室或大棚内进行。利用露地苗床可以大量繁殖露地插条。根据不同季节,可适当采取塑料覆盖保护或遮荫棚等措施,促进芦荟枝条发根和不定芽的产生,提高扦插成活率。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芦荟
芦荟有什么特点?芦荟的特性简介1。特点:常绿多肉草本植物。
2.茎短,叶簇生成螺旋状排列,叶具白条,肉质,条状披针形,粉绿色,长15-35厘米,基部宽4-5厘米,顶部有数个小齿,边缘有稀疏的刺状齿。
3.特点:透水透气性好,抗旱性强,芦荟可出土数月不枯死。
4.它可以无性繁殖,繁殖速度很快。
5.分布特点:原产于非洲热带和干旱地区,几乎分布于世界各地。
6.野生芦荟分布在印度和马来西亚,非洲和热带地区。
7.品种:芦荟大约有500-600种,形态多样。2010年后,一系列的系统发育研究去除了芦荟的一些种类,将其分为5个新的小属。
8.食用价值:早在1918年,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确认芦荟可以食用。
9.如今,芦荟凝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饮料、果冻、酸奶、罐头食品等的生产中。
10.最早关于芦荟的记载见于古埃及医学书籍《艾潘诺瑟巴松》。
11.考古发现,芦荟曾经被放在金字塔中木乃伊的膝盖之间。
12.书中不仅记载了芦荟对腹泻和眼疾的治疗作用,还收录了芦荟的各种方剂。
13.这本书写于公元前1550年,也就是说,芦荟在3500年前就被用作药用植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