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TGP对胆汁性肝硬化有用吗
TGP对胆汁性肝硬化是否有用,取决于个人的体质是否有效吸收了药效。此外,TGP是一种抗炎和免疫调节药物,建议在选择前咨询医生,因为肝硬化的不同情况用药不同。另外,任何一种药物都会增加肝脏的负担,所以用药要谨慎。
震惊:病毒性肝炎还能这么治!
肝为将军之官,能承受巨大压力;肝生气,但也有暴躁的脾气。肝脏对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很多人都厌倦了肝病,比如病毒性肝炎。中医认为,病毒性肝炎的形成是由于湿热疫隐,饮食不当,劳损过度,正气不能抗邪所致。那么病毒性肝炎应该如何治疗呢?看文字!
中医治疗病毒性肝炎重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急性黄疸型肝炎以湿热为主,实证多重标准,重在区分湿热;急性无黄疸肝炎重在区分湿阻和气郁;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程长,反复发作,病机复杂,多属虚实夹杂证,重在辨清气血阴阳的虚实;重型肝炎的特点是湿热毒盛,瘀热互结。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可遵循以下原则:①本病为湿热疫邪所侵,积于体内,故基本原则是清热利湿解毒,尽一切努力消除邪气。②辨虚实,调理脏腑功能,肝要疏,胆要利,脾要运,胃要和。③肝由阴血滋养,肝肾同源。久病之身更宜注意滋补肝肾,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一般来说,病毒性肝炎急性期以姑息为主,慢性期要标本兼治。急性肝炎(肝热)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以清热利湿、退黄为主,非黄疸型肝炎以健脾利湿、行气为主;慢性肝炎(肝郁)应与扶正祛邪相结合,如清热利湿、健脾疏肝、滋补肝肾、活血化瘀、温补脾肾等。根据具体辨证;对于重型肝炎(肝鼠疫),凉血祛瘀之品应重用。
1.肝热1。肝胆湿热
【证候】眼黄、眼皆黄,亮如橙,乏力,口干,口苦。
【治疗】清热利湿,解毒退黄。
[处方]茵陈蒿汤加减,或甘露消毒丹加减。
茵陈汤:茵陈30克、栀子15克、大黄20克、黄芩12克、金钱草12克、蒲公英15克、板蓝根15克、赤芍12克、虎杖12克、滑石15克、车前草30克。
甘露消毒丸:茵陈30克、滑石15克、黄芩15克、石菖蒲15克、木通15克、浙贝母12克、射干9克、连翘15克、薄荷12克、豆蔻12克、藿香15克。
【加减】热重于湿者,加强清热之功。加入栀子20克,石膏15克;若湿重于热,加强化湿之力,加茯苓15g,猪苓15g;胸闷、大便不爽者,瓜蒌10g、法半夏10g、12g黄连的加入;恶心呕吐明显者,加竹茹12g,黄连12g;腹胀严重者,加厚朴10g,枳实10g皮肤瘙痒者,加苦参10g、白鲜皮10g;胁痛重者,加元胡12克,川楝子12克;懒得饿的,加12g麦片芽,10g麦芽。
2.【症状】腹胀、恶心、反胃、食欲不振、胁痛、四肢沉重嗜睡、精神萎靡、嗜睡。
【治疗】健脾利湿。
[处方]加味凌薇汤或藿蒲夏玲汤。
凌薇汤:白术15g、厚朴12g、陈皮15g、甘草5g、生姜12g、大枣12g、肉桂9g、白术20g、泽泻20g、茯苓20g、猪苓15g。
藿朴夏玲汤:藿香20克,厚朴15克,法半夏15克,茯苓20克,砂仁15克,豆蔻15克,薏苡仁20克,陈皮15克,木香12克。
【加减】黄疸,加30g茵陈的;恶心呕吐者,加12g石菖蒲的;腹胀水肿者,加大腹皮15g,车前子15g;15g鸡内金是加给那些接受差的人的;大便稀,加白扁豆12g,莲子肉12g。
3.【症状】身黄目赤,色暗,或无黄疸,胃脘闷,恶寒喜温,大便稀,舌淡。
【治疗】健脾和胃,温补祛湿。
[处方]陈印舒妇汤加减。
茵陈20-30克,附子、干姜、甘草各6克,茯苓、泽泻各20克,藿香、厚朴、白术各10克,炒谷芽、炒麦芽、鸡内金各12克。
【加减】如果没有黄疸,艾草可以减到15g;恶心呕吐者,加12g生姜;胁痛加陈皮12克,元胡12克。
4.【症状】腹胀、胸闷、呼吸急促、情绪抑郁或易怒、厌恶饮食、恶心呕吐或口苦。女性月经不调、痛经或经期乳房胀满。
【治疗】疏肝理气。
[处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香附、枳壳、川芎、白芍、栀子、半夏各10克,瓜蒌30克,茯苓、白术各15克,生姜、大枣各6克。
【加减】若胁痛固定,加元胡15g,丹参15g;腻腻油者,加山楂15g,12g藿香的;对于嗳气、口苦,加黄芩12g配半夏12g;易怒者加栀子、黄芩各12克;失眠多梦,加炒酸枣仁15g,百合15g。
5.【证】肝胃不和,脘腹胀满,两侧疼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厌腻厌食,神疲乏力,舌淡。
【治疗】疏肝和胃。
[处方]四逆散加减。
柴胡15克,白芍15克,枳实12克,甘草5克。
【加减】腹胀嗳气者,加熏香12g,厚朴9g,神曲12g;恶心呕吐油腻者,加半夏10克,藿香12克,山楂15克。
二。肝郁。肝胆湿热
【症候】胁痛,右胁疼痛。
【治疗】清利湿热,凉血解毒。
[处方]陈印四逆散加减。
茵陈30克,猪苓20克,茯苓20克,白术15克,泽泻15克。
【加减】发热者加黄芩15g、龙胆草15g、栀子15g;胁肋胀痛者,加郁金、柴胡、枳壳各12克;便秘患者,增加黄6g、枳实10g;恶心呕吐者,加半夏10克,藿香12克,豆蔻12克。
2.【证候】肝郁气滞,双侧隐痛,侧下有肿块,腹胀,会厌,嗳气频繁,舌苔薄白或黄。
【治疗】疏肝理气解郁。
[处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15克,白芍15克,川芎12克,香附12克,枳壳12克,甘草5克。
【加减】胁痛较重者,加郁金12g,元胡12g;腹胀便溏者,加白术12克、山药15克、苍术12克、茯苓12克;窒息者,加赭石9g,旋覆花9g;易怒者加青皮12克、牡丹皮9克、栀子12克。
3.【证候】肝郁脾虚,脘腹胀满,胁肋疼痛,胸闷气短,情绪低落,急躁,食欲不振,口淡,腹胀,午后尤甚,气短。
【治疗】疏肝理气,活血健脾,解毒中焦。
[处方]逍遥散或柴绍六君子汤加减。
柴胡、枳壳、香附、佛手、麦芽、麦芽各10克,白芍、茯苓、党参各15克,山药30克,炙甘草6克。
【加减】胁痛明显者,加川楝子12g,郁金12g;若胁痛固定,疼痛如针刺,可加红花6g、元胡12g;腹胀者,加佛手12克,砂仁12克,生麦芽12克;疲倦虚弱者加太子参18克。
4.【症状】肝肾阴虚,胁肋隐痛,腰膝酸软,四肢拘挛,头晕目眩,耳鸣如蝉,眼睛干涩,口燥咽干,失眠多梦。
【治疗】养血柔肝,滋阴补肾。
[方剂]可用一贯煎或滋水清肝汤治疗疾病。
枸杞子、沙参、麦冬、牡丹皮、白芍、女贞子、制何首乌各15克,当归、生地黄、枳壳10克,制远志、酸枣仁6克。
【加减】胁痛明显者,加郁金12g,元胡12g,蒺藜12g;大便干燥者,加瓜蒌15克,火麻仁15克;低热者加柴胡15g,地骨皮15g,知母12g。
5.【证】肝络瘀阻,胁肋部刺痛,胁肋下有肿块,使疼痛加重,面色晦暗,或表现为红丝线、肝脾肿大、质地坚硬、蜘蛛痣、肝。
【治疗方法】活血化瘀,散结通络。
[处方]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加减。
五灵脂、川芎、赤芍、桃仁、红花、郁金、牡丹皮、大黄各10克,乌药、元胡、泽兰、香附、茜草、枳壳各15克,穿山甲、制鳖甲、益母草各12克。
【加减】胁痛刺痛明显者,加15g川楝子;肝脾肿大明显者,加牡蛎15克,夏枯草15克;鼻衄加白茅根15g,三七10g(内服);痰浊者,加半夏、陈皮各12克;气阴两虚、乏力者加太子参15克、黄芪15克。
6.【证候】血热痰瘀,黄疸较深,持续数月,症状较轻,皮肤瘙痒或有灼热感,搔抓后有微小出血点和瘀斑,或右胁胀痛、肝肿大。
【治疗】清热利湿,化瘀化痰。
[处方]茵陈蒿汤加减。
茵陈、金钱草、赤芍、丹参各30克,栀子、枳实、大黄、郁金各10克,竹茹、地龙各12克,瓜蒌25克,黄连6克。
【加减】痰多者,加法半夏15g,竹沥15g;胁痛严重者,加元胡15g,牡丹皮15g。
7.寒湿血瘀【证候】黄疸较深,色暗,皮肤瘙痒,搔抓后有出血点、瘀斑,或右胁部有不适,形寒,肢冷,食少。
【治疗】温中益气,健脾祛湿。
[处方]陈印舒妇汤加减。
茵陈、金钱草各30克,白术、附子、干姜、秦艽、法半夏各10克,赤芍、丹参各25克,陈皮、茯苓各15克,炙甘草6克。
【加减】瘙痒重者,加白鲜皮15g,地肤子15g;极寒者,加吴茱萸15g,陈皮15g。
8.脾肾阳虚
【证候】全身黄而色暗,神疲乏力,四肢冰凉,食欲不振,大便溏泄,或颗粒不全,全身可见红丝,牙鼻血。
【治疗】温肾健脾,利水退黄。
[处方]附子理中汤合真武汤加减。
茵陈、金钱草各30-60克,人参、白术、茯苓、牛膝、泽泻、大腹皮各15克,附子、肉桂各10克,炮姜、炙甘草各6克。
【加减】胁痛、肝脾肿大,若疼痛剧烈,加元胡20g、生牡蛎20g、穿山甲20g;鼻出血者,加白茅根20g。
三。肝脏瘟疫。湿热毒瘀
【证候】急性起病,明黄疸如金,高热口渴,四肢乏力嗜睡。
【证候】清热燥湿,解毒退黄。
[处方]茵陈蒿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茵陈60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栀子10克、连翘20克、板蓝根、车前草、丹参30克、竹叶12克、鸡内金、石菖蒲、木通、川贝母、射干、大黄12克、枳实,
【加减】若高烧不退,加15g山羊角;腹胀尿少者,去射干、贝母,加茯苓15克、泽泻15克、厚朴12克。
2.【症状】夜间身体很热,黄疸迅速加深,小便短赤,行为异常,嗜睡,或癫狂,手脚发抖,经常呕吐,腹胀。
【治疗】清营凉血解毒。
[处方]犀角散加减。
水牛角尖30克,艾草30克,栀子20克,黄连15克,升麻15克。
【加减】如果头晕目眩,气焰嚣张,服用安宫牛黄丸1粒;手脚颤抖者,加山羊角15g,钩藤15g;《频繁呕吐》作者,去升麻,加竹茹15g,芦根15g;吐血、鼻衄加紫草15克、生地15克、白茅根15克;便秘或粘稠者,加黄6g。
3.【综合征】持续高热,严重黄疸,神志不清,躁动或疯狂,便秘,腹胀如鼓,可闻肝臭,肝浊音边界迅速变窄。
【治疗】解毒开窍。
[处方]安宫牛黄丸与至宝丹交替使用。
【加减】大黄15g、茯苓20g、马鞭草20g水煎液保留灌肠不常用;如果舌苔厚腻,改用菖蒲玉瑾汤(茵陈30-60克,菖蒲、郁金、藿香、豆蔻各15克,连翘、丹皮、栀子、滑石、竹叶、菊花各10克,竹沥10克,姜汁10克,玉舒丹9克),再服一粒至宝丹胶囊。若黄疸持续时间较长,则分别加入丹参、泽兰和田基黄各15克。
4.【症状】昏迷,气短,肝臭,面红颧骨,汗多而粘,大便失禁或鼻出血。
【治疗】清热解毒,扶正固本。
[处方]参附汤。
人参30克,制附子15克,白术20克,干姜15克,蛤蚧15克,茵陈30克。
【加减】以上药物宜煎服,常服。如果舌燥口干,阴竭阳衰,可以合用生脉散。
芍药肝火旺盛可以吃吗?芍药凉吗?
1芍药肝火旺盛可以吃吗?
肝火旺盛的人可以吃芍药。
芍药是味苦味酸的中药,能滋阴清火,养肝调经,养血。白芍可直接泡水或煎成汤剂,口服治疗效果较好,但最好在中医指导下调配白芍剂量。
但一般过度愤怒的发生可能是由于长期吃辛辣食物、情绪不稳定、长期熬夜等原因造成的,所以平时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2白芍凉吗?白牡丹性寒。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白芍味苦、酸、微寒,能入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平肝潜阳、柔肝止痛的功效,可治疗肝血不足、肝脾不和、肝阳上亢等症。如果你有月经不调的症状,也可以服用白芍进行治疗,但风寒、外感、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单独服用白芍,以免加重症状。
服用白芍时,应遵医嘱,按剂量服用。不要私自盲目服用,以免用药不当对人的健康造成伤害。
3炒白芍和不炒白芍有什么区别1。炒白芍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寒。炒白芍具有养血滋阴、疏肝止痛、平肝壮阳的功效。炒白芍有这些功能,但其药性会由微寒转为温和或温热,并能增加养血的功能,所以炒白牡丹适合相对虚寒的人
2.生白芍:生白芍具有养血、收敛阴阳、平肝阳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腹痛等症。
4芍药可以泡脚芍药可以用来泡脚,可以缓解疲劳,疏通经络,提高睡眠质量,预防感冒。而且芍药的药用价值特别高,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肝阳的作用。每晚睡前用温水泡脚,可以促进脚底血液循环,但一定要注意泡脚水的温度。温度一定要合适,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冷。如果温度太热,很可能会给脚部皮肤带来一些伤害。
郝医生说白芍:养血柔肝有效,养肝护肝不可少
#中药养肝护肝#
白芍是肝病学家常用的中药之一,性平,味酸。入肝脾经。具有敛阴止汗、养血柔肝、止痛的功效。白芍总苷是从白芍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和显著的保肝作用。中药是治疗疾病的最佳方法,滋养和保护肝脏也是如此。在这方面,白芍和柴胡是护肝养肝的一对好搭档,柴胡和白芍是疏肝解郁、调节情绪的最基本配伍药对。
所谓药对,又称药对,是指中药常用的、相对固定的配伍形式。药对不是两种药物疗效的简单累加,而是众多医生临床用药经验的升华。古方四逆散源于经典的《伤寒论》,由炙甘草和枳实组成。本方剂中,柴胡能疏肝解郁,白芍能养血敛阴,与柴胡配伍,既能彻底解郁而不伤阴,又能增强枳实行气散结的功效。炙甘草处于急和状态,还能调和各种药物,起到治疗作用。疏肝解郁:柴胡疏肝散柴胡疏肝散是中医治疗肝病的经典方剂,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芍药的影子。本方由陈皮、柴胡、川芎、枳壳、白芍、炙甘草、香附七味药组成。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对胁痛有很好的疗效。
《丹Xi心法》云:气血调和,百病不生。有了抑郁症,百病皆生,所以人体的大多数疾病都是由抑郁症而生的。肝藏血,主疏泄,对人的情绪和睡眠影响很大。柴胡疏肝散是治疗肝郁气滞最典型的方剂之一。芍药具有柔肝养血、平肝止痛、敛阴止汗的功效,合理配伍使用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在许多治疗肝病的中药方剂中,芍药常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芍药更能养肝护肝的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相信合理正确的使用白芍,对肝病的治疗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