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政使是现在的什么官,布政使和巡抚哪个品级和权力大

布政使和巡抚哪个品级和权力大?

巡抚官职比布政使官职大,虽然都是从二品官员,但是从权利上来说,巡抚的权利比布政使的权力大。巡抚可以调动一省的军事权利,而布政使不能,布政使的权利主要是在行政、赋税方面。

还有就是他们制度是不一样的,巡抚出现在清朝时期,而布政使出现在明朝时期,他们的体系也有不同。

道台,府台,藩台,制台,臬台,都什么官职?

道员(又称道台),清代官名。根据清代的官阶制度:道员(道台)是省(巡抚、总督)与府(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

府台一般指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

藩台是明清 时布政使的俗称。从二品,掌管一省的财政、民政。

制台是对总督的尊称,清朝时对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称为“总督”,尊称为“督宪”、“制台”等,官阶为正二品,但可通过兼兵部尚书衔高配至从一品。

“ 臬台 ”,明清 时按察使的别称。按察使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官名。唐初仿汉刺史制设立,主要任务是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主管一个省范围的刑法之事,相当于现代的省级公、检、法机关。由宋代提点刑狱演变而来。

清朝的:藩、臬、道、都是几品官?都是管什么的?有什么权力?

藩台

清朝的布政使司的布政使,一般称“藩台”,又称“方伯”。清代的布政使品级与巡抚同,是从二品官。掌一省之行政和财赋之出纳。国家政令由他向府州县宣布,故又称“承宣布政使司”。每十年将全省户籍、税役、民数、田数,汇报于户部。各项重要政务,报于督抚议行。

臬台

按察使简称臬台、臬司,掌管一省的司法、监察以及驿传事务,正三品。清各省提刑按察使司的简称。

道台

根据清代的官阶制度:道员(道台)是省与府之间的地方长官。清初的道员官阶不定,乾隆十八年(1753年),道员一律定为正四品(“正四品”里面有“各省守巡道员”就是您提问的“道台”,道有“守道”与“巡道”之分);还有一些专职道,是主管一省某一方面事务的,如粮储道、盐法道、兵备道、河工道等。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分化大臣权利,以防权臣篡位,建立了一套有别于以前各朝的官制。清朝官制有九品十九个级别,分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类。

清朝官制:清朝中央官职分中枢部、佐理部和帝室部三类。例如内阁、军机处、六部等。清朝地方官职分文官、武官等几类,例如总督、巡抚等。

清朝沿袭明朝传统,清初官制,大体承明之旧,只是对明朝官制中突出的弊端稍加厘革。直到雍正、乾隆时候,才逐步调整,从而稳定下来。

清朝时期的按查史和布政史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谢邀。

先指出一个小小的问题,在正式表述上,布政使司在前,按察使司在后,原因下面说。

布政使和按察使都是清朝官职称谓。

布政使掌管的衙门正式的称呼是布政使司,简称藩司。

布政使司衙门实际上是今天的省政府,它一般是巡抚衙门的下属机构,主要负责一省的民政事宜,大体上包括钱粮赋税征收、官员查考、救灾和赈济等。一些特殊的省份,布政使司也是总督衙门的下属机构,比如直隶布政使司、四川布政使司、甘肃布政使司、江苏的江宁布政使司等。布政使一般是正三品,特殊情况也有从二品的,相当于现在的正省长。

按察使司衙门掌管一省的刑名,就是公检法系统。清朝时地方上没有司法权分立一说,省一级的公检法是一家,最高长官就是按察使。由于古时掌管刑名的机构叫做“陈臬”,所以按察使衙门也被称之为“臬台”,主官简称臬司。

按察使司衙门也是巡抚衙门的下属机构,直接对巡抚负责,与按察使司一样,在直隶、四川、甘肃等省直接向总督衙门报告工作。但江苏省除外,江苏没有江宁按察使司全省只设一个按察使司,向巡抚负责。这个职位在今天大体上相当于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是副省级官员,品级一般比布政使低半级,从三品。

清初,由于布政使司的工作繁重,江南省、陕西省、湖广省等省有设两个布政使的情况。后来,江南省分为江苏和安徽两省,陕西分为陕西和甘肃两省,湖广分为湖南湖北两省,布政使司才又恢复为一省一个,但级别改为从二品,高于按察使司。从那时起,布政使司虽仍与按察使司平行,但官员的职务上高于按察使司,成为封疆大吏升迁的一个独立的台阶了。所以通常布政使司在前,按察使司在后。

布政使和按察使的上级是巡抚,工作要向巡抚负责,因此公事上要以巡抚的意志为转移。但他们有直接向皇帝上折的权利,对巡抚、总督以及属下的道、府、州、县各级官员不满可以直接具折纠参。尤其是布政使,由于按分工,全省道、府、州、县各级官员的考绩、外放和出缺由布政使负责,所以他们品级虽然没有巡抚高,但在省里也是起居八座,威风八面,巡抚、总督也要给三分薄面。

清朝的布政使和按察使与总督、巡抚一样,都有兵权,战时可以带兵,只不过要受巡抚节制。

历史上的布政使是什么级别?权力有多大?

我国古代官职和名称的演变历经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明朝初立时全国制度基本上沿袭元制,对行中书省也予以保留。至明洪武九年(1376年)时,朱元璋撤销行中书省,以承宣布政使司取代,全国共设13个。这承宣布政使司的长官便是承宣布政使,后人简称“布政使”。布政使设立之初是为了取代元制的行中书省丞相,也就是一省的省长。但朱元璋也考虑到地方集权的隐患,便将布政使一分为二,由两人分掌一省之权。此外再设按察使掌管一省的刑名之权,同为一省最高长官。

布政使的权力和职责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

1.承宣政令:承接上级指派的政务、法令宣达到所属的府、厅、州、县等各级行政单位并督促其贯彻实施。

2.管理属官:布政使有权管理府、州等各级官员,这些官员的俸禄发放、考核政绩,都由布政使承担,如有上级督抚需要向督抚汇报。

3.掌控财赋:布政使负责本省各地的赋税征收与财政收支,还要统计本省各府户籍、税役、民数、田数等民事内容。

《明史.职官志四》载:“承宣布政使司。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从二品......掌一省之政,朝廷有德泽、禁令、承流宣播,以下于有司。”也就是说布政使自设立开始,就是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但布政使只有行政权,司法权和军权被按察使和都指挥使分割。官制往往随着实际需要而发生改变,明宣德以后因军事需要,开始设立总督、巡抚等官职。这两个官职并非常设,但一旦设立就比布政使级别更高。进入清代以后,总督和巡抚成为了定制,其中巡抚“巡行天下,抚军安民”,主管一省军政、民政。

一般的巡抚为从二品,如果加了兵部侍郎衔,就是正二品。巡抚成为了一省的最高长官,自然也就成为了布政使的主官。换言之,清代的布政使已经在法律上成为了巡抚的属官,主要职责为一省的财赋和人事。自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各省设布政使只设一员,不再分左右,均为从二品。在一省之中,布政使与专管刑名的按察使并称两司。也就是说自巡抚正式设立开始,原本是一省行政长官的布政使,沦为了省委班子主官人事和税务的厅长。

纵观明清两代布政使的权力演变,自其设立以后,权力便不断的被削弱。从明初的一省最高行政长官,逐渐沦落为行政长官的下属。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从省长变成了抓人事和税务的“双料厅长”。最后,再补充一下布政使的几个下设机构和属官:

1.经历司:设从六品经历,总理署内各类事务;

2.照磨所:设从八品照磨,负责照刷宗卷等日常事务;

3.理问所:设从六品理问,主管勘核刑名;

4.都督府:设从七品都事,同经历一起职掌出纳文移等事务;

5.府库:从八品库大使,职掌库藏账籍等事务,杂职。

如有错误或不足之处,还望大家多多指教!

布政使和巡抚哪个品级和权力大

THE END

如果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点击页面右侧的“ ”加入交流群和群友一起讨论。如果你想请站长喝咖啡,点击打赏按钮扫码赞赏。

文章标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