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是如何从一粒种子变成馒头的?小麦从种子到成熟
小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作物,广泛用于制作食品和酿造酒精饮料。然而,小麦从种子生长到成熟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种植和收获的过程中,需要持续关注许多因素,包括土壤健康、灌溉和气候。小麦种子种在土里,会经历一系列的生长过程,需要时间和适宜的条件才能成熟。
2.小麦成熟后收割
小麦成熟后需要及时收割,否则会失去营养和口感。在种植小麦的地区,农民通常使用收割机收割成熟的小麦,并将其装载到拖拉机或卡车上,运输到加工厂。
3.小麦加工
小麦收割后,需要清洗和研磨。这些步骤是为了保证小麦不被杂质污染,去除表皮,磨成面粉。然后,面粉被用来制作各种各样的食物。
4.馒头的制作工艺
做馒头需要面粉、水和酵母。一般来说,成熟的面粉与足够的水混合并加入酵母,然后揉成面团并让其发酵。面团发酵后,切成小块,揉成小球。然后,把丸子揉成面饼蒸熟,最后就可以得到一个香甜可口的馒头了。
5.小麦的营养价值
小麦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纤维素以及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它被广泛用于制作各种食品,如面包、饼干和蛋糕。此外,麦芽糖、麦芽酸等糖类也是小麦提取的重要物质。
6.小麦的未来发展
未来,随着精准农业技术的发展,小麦的种植和收获过程将变得更加智能和高效。与此同时,人们也在研究如何制作更健康、更有营养的小麦产品,并推广到更广阔的市场。
7.结论
小麦从一粒种子到馒头的过程一波三折,涉及到农业、工业、营养学的很多知识。然而,其营养价值和材料的多样性使其成为人们饮食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小麦种植方法,详细步骤和流程
小麦种植方法如下:
第一步,首先选择籽粒比较大的小麦种子,必须经过严格的挑选和筛选。有条件的可以进行物理选择、化学选择,或者用特殊仪器进行筛选。
第二步:在种植选定的种子之前,按照一定比例的农药或按照农药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配制农药,然后将配制好的农药与小麦一起,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
第三步,选择适合小麦种植的土壤。种小麦的土壤一定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特别是千万不要在盐碱地种小麦,也不要在山区或干燥的地方种。
第四步,种小麦的季节一定要选好。冬小麦通常在深秋玉米收获完成后种植。需要注意的时候,种冬小麦,天气太冷一定不能种。
第五步:调整种子,选择土地。当你在合适的季节开始种植小麦时,你可以在之前松土,或者用机器松土。松土的时候一定要撒点肥料。
第六步,可以直接用机器开始正式种植小麦,也可以用工具人工挖坑,然后在地里播种小麦种子。最好选择多雨或者潮湿的环境种植小麦。种下小麦后,一定要注意观察,尤其是要防治病虫害对小麦的危害。注意灌溉施肥,防治病虫害。
小麦种植方法,详细步骤和流程。
1。播种
1.播期:保证播种质量的情况下早播。
2.播种方式可采用7.5厘米、15厘米单人或30厘米双人机械播种。
3.深播,覆土3厘米。
4.种植密度应根据品种、地形和留茬情况确定。一般每公顷优质麦苗500万-600万株。
5.播种量按每公顷苗数、千粒重、发芽率、清理率、田间保苗率(90%-95%)计算。
6.播种质量播种不应重复或遗漏,深度要一致,覆土要严密,播后要及时镇压。
二。施肥
1.有机肥生产用肥应以本有机生产系统的资源循环利用为主,并购买适当的外部肥源。如果使用已充分腐熟1 ~ 6个月的有机堆肥,人的粪便、畜禽粪便必须经过高温发酵和无害化处理,如每公顷施用30t优质农用肥料,结合翻耕或耙耕,有条件的秋季施肥。
2.商品有机肥、叶面肥、微生物肥必须经过有机食品认证部门的明确认可和颁发证书,方可使用。并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根据小麦生长和肥料需求。
3.把种子和肥料放在盒子里播种,不要把它们混在一起。
第三,现场管理
1.三叶期压麦苗。用V型道碴或石碾压一两遍。采用沿垄压的方法,禁止高速运转。地硬,地湿,苗弱。
2.松土除草
(1)松土播种宽行距地块,分蘖期人工除草一次,活土通气,促进小麦根系发育。
(2)采用人工除草和中耕机械除草。
(3)生长期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应一次性灌溉。如遇春旱,可在小麦三叶期至分蘖期进行灌溉,除了给脚底浇水。
(4)病虫害防治要考虑整个生态系统,运用综合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害滋生和有利于各种天敌繁殖的环境条件,以维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平衡,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有针对性地采取各项预防措施。主要是物理和人工防治。
第四,收获
1.蜡熟中后期采收。
2.收割要求收割后要捆扎包装,及时拖运,脱粒。机械收割不应造成二次污染。
3.脱粒后及时晾晒、挑选,以便收获、拖运、码垛(应选择无污染的脱粒场地)、脱粒、储存、销售单一品种。
小麦是如何种植的
小麦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
1.小麦的一生
(1)生长期小麦从种子萌发、出苗、生根、长叶、拔节、抽穗、开花、开花。从播种到成熟的天数称为生育期。天津小麦的生长期一般为230-270天。
(二)生育期根据小麦在生产中不同阶段的生长特点,为了便于栽培和管理,小麦的一生可分为12个生育期,即出苗、三叶、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抽穗、开花、灌浆和成熟期。
(3)生长阶段根据小麦器官形成的特点,可以将几个连续的生长阶段组合成某一个生长阶段。一般可分为三个成长阶段。
1苗期是从出苗到出苗。主要为营养生长,即长根、长叶、长分蘖。2。中期是从上升到开花。这是一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齐头并进的阶段,包括根、茎和时间的生长,以及麦穗的分化发育。
3。后期是从开花到成熟。又称种子形成阶段,主要是生殖生长。
二、小麦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1)根麦的根由胚根和节根组成。胚根也叫种子根和初生根。一个幼苗通常有3-5个胚根,最多可达7个。大种子胚根多,小种子胚根少。当第一个绿色价格出现时,没有新的胚根再生。节根也被称为永久根和次生根。当麦苗长出2-3片绿叶时,茎基部的节长出节根。小麦分蘖多,节根多。一般人的根系有100-130厘米,最深的可达2米。根系越深,抗旱能力越强。据调查,60%左右的根一般生长在20厘米深的土层中。小麦根系的主要功能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并输送到茎叶中进行体内有机物质的合成和转化,从而不断供给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
(2)茎麦丛生,有一个主茎和几个侧茎(也叫分蘖)。小麦茎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下节间不伸长,形成分蘖节,地上节间伸长,一般有4-6个节间。茎的主要作用是使水和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养分(如氮、磷)通过茎中的导管自下而上从根部流向叶片和穗部;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养分(主要是糖)通过茎筛管输送到根部和穗部。小麦的茎也是支持器官。它使叶子有规律地分布,以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此外,茎还可以为小麦后期灌浆储存养分。
(3)分蘖一般情况下,从出苗到分蘖需要15天左右。分蘖是按一定顺序发生的:小麦长出三片真叶时,首先从胚芽鞘的腋部长出,称为胚芽鞘分蘖。第四片叶出现时,主茎第一片叶的腋芽伸长形成分蘖,称为分蘖节分蘖,也叫一级分蘖。当第一个分蘖长出三片叶时,生长在其鞘叶腋间的分蘖称为第二个分蘖,如果条件适宜,第三个分蘖也可以生长。不是所有的小麦分蘖都能抽穗结实。有效分蘖是能抽穗结果的,发生早于多年的一般为有效分蘖;不能抽穗结果的分蘖称为无效分蘖。一般年后出生的分蘖都属于无效分蘖。实践证明,高产麦田与有效分蘖多有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高度重视有效分蘖。小麦有两次分蘖高峰:第一次是年前,天津一般在10月下旬进入第一次分蘖高峰,持续20天左右;第二个高峰是从返青后的第二年到上升期。小麦起来后逐渐停止,两极分化,大而壮的分蘖成穗。弱小的逐渐死去吧。
(4)四叶小麦约有12-13片叶片。一般年前会长6-7片叶,年后茎上会长6片叶。叶子的形状像有平行叶脉的带子。拔节后叶片变宽,有明显叶鞘,紧紧包裹在节外。叶鞘与叶片连接处的薄膜称为叶舌;两边都有耳廓紧紧的缠绕在茎上。叶片是小麦植株产生有机养分的主要器官。叶子里有叶绿体,可以利用太阳能把水和二氧化碳变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小麦绿叶在阳光下的这种生理活动,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没有光合作用,小麦和其他作物就无法生存。叶面积系数是生产实践中经常用到的。什么是叶面积系数?它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小麦植株的绿叶面积与土地面积的比值。据天津大面积调查,高产小麦不同时期的叶面积系数指标为:冬前L,返青时0.5,扬花期2,拔节期4,孕穗期5-6,灌浆期4。一般来说,要求小麦叶片最大的时候(孕穗期后),一亩地的小麦叶片要有五六亩那么大。但是,时间-面积系数不能太大。如果叶片过大,相互遮荫,产生的养分会减少,茎的节间会软化,容易导致倒伏。
(5)穗小麦的每一穗都由许多小穗组成。小穗一般分为两排。一穗小麦有12-20个小穗。因此,一穗小麦是一个复合穗。通常,小麦穗上的小穗越多,产量越高。旱薄的土地上每穗小麦只有几个穗码,群众称之为苍蝇小穗。这块麦田的产量不高。
(6)花每小穗可长出3-7朵花。每朵花都被两层硬壳包裹着,扣在外面的叫外颖,套在里面的叫内颖。轻轻地剥去外部颖片,露出里面有三个雄蕊和一个雌蕊的两个浆片(也称为果肉)。雌蕊授粉受精后,子房形成果实,就是小麦的籽粒。
(7)小麦种子表面的果皮和种皮结合在一起。这种种子被称为颖果。小麦的籽粒大部分是白色粉末状的东西叫胚乳,是小麦的主要储存物质。小麦种子成熟后,有一个休眠期。一般白皮种子休眠期短,红皮种子休眠期长,这就是红皮小麦遇雨不容易在穗发芽的原因。在休眠期,种子要完成后熟过程,然后才能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氧气条件下萌发生长。
第三,冬小麦的阶段性发育。小麦收割时,落入麦田的种子在雨后迅速发芽,长成一簇簇麦苗。虽然气温高,雨水大,但不能拔节,更不能抽穗结果。为什么?这是因为冬小麦一生要经历内部质变的几个阶段,才能完成生长周期,最终产生种子。这叫阶段发展。目前明确研究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
(1)春化阶段,冬小麦在种子萌发后或苗期,需要一段低温经历个体发育所需的内部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春化现象,完成春化的时期称为春化阶段。根据冬小麦经过春化阶段的温度要求和时间长短的不同,分为冬季、半冬性和春季三种,介绍如下。
1冬季气温0-3℃,天数35天以上。2。半冬性气温0-7℃,天数15-35天。
3。春季气温0-12℃,天数5-15天。
目前天津种植的冬小麦品种大部分是冬性的,很少有半冬性的。天津冬小麦适时种植,可在越冬前完成春化阶段。因为当时气温较低,无法进入下一阶段,所以冬小麦可以忍受零下20℃或更低的温度。如果春季品种在秋季播种,它们会在冬季前迅速度过春化阶段。因为气温的原因,上高麦苗开始拔节,抗寒能力降低,冬天容易被冻死。因此,天津地区选择品种时不宜使用春性品种,南方地区应晚播半冬性品种。
(2)光照期冬小麦幼苗经过春化期后,当温度达到4℃以上时,将进入光照期。光照阶段,需要日照时间长的综合外界条件。根据冬小麦在光照期对日照长度的要求和反应,也可分为三种类型。
1反应敏感型要求每天光照12小时以上,以30-40天为宜。2。中度反应要求每天光照8-12小时,天数24天左右。
3。慢反应型要求每天光照8小时以上,天数16天左右。
天津种植的大部分冬小麦品种都比较敏感。从地理位置看,冬小麦在春季经过光照阶段时,日光照在12小时以上,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四。小麦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土壤、水分、养分、温度、光照和空气是小麦生长发育的必要环境条件。要实现小麦高产,一方面要因地制宜选择优良品种,另一方面要通过田间管理创造适合小麦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1)土壤上有句农业谚语:土是基础,肥是力量,水是生命。说明农民非常重视营造适合小麦生长发育的高产环境。一般认为,最适合小麦生长的土壤应该是成熟土层厚、结构好、有机质丰富、养分全面、氮磷平衡、保水保肥能力强、通透性好。此外,还要求土地平整,保证排灌自由,使小麦生长均匀,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
(2)水分对小麦的发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研究,生产1公斤小麦大约需要1000-1200公斤的水,其中30%-40%是从地下蒸发的。天津小麦生长期,降水量仅为需水量的1/4左右。因此,不同时期灌溉麦田,采取抗旱保墒措施,补充小麦需水量,具有重要意义。试验表明,冬小麦在准备期的耗水量具有以下特点:1 .从播种到拔节,植株矮小,气温低,地面蒸发量小,占整个生育期用水量的35%-40%,平均每亩日用水量约0.4立方米。2。拔节至抽穗,进入旺盛生长期,耗水量急剧增加。用水量占25-30天总用水量的20%-25%,每亩日用水量2.2-3.4立方米。这个时期是小麦需水的关键期,如果缺水会严重减产。
3。从抽穗到成熟约需35-40天,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26%-42%,日耗水量略高于前期。尤其是抽穗前后,茎叶生长迅速,绿化面积达到一生最大,日用水量约4立方米。
(三)养分小麦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养分有碳、氢、氧、氮、磷、钾、硫、钙、镁、铁、硼、锰、铜、锌、钼。氮、磷、钾在小麦中非常重要,被称为三大元素。在天津,中低产麦田普遍缺氮磷,生产上必须注意补充,而钾除高产田和沙地外,一般不缺。氮是蛋白质、叶绿素、各种酶和维生素不可缺少的成分。氮素可以促进小麦茎、叶和分蘖的生长,增加植物的绿色面积,加强光合作用和养分的积累。因此,合理施用氮肥可以显著提高产量。磷是原子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磷能促进根系发育,促进早期分蘖,提高小麦的抗旱抗寒能力,还能加快灌浆进程,使小麦多粒、饱满、早熟。目前,天津市已广泛推广氮磷混施和配方施肥,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钾能促进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和转化,提高小麦的抗寒、抗旱和抗病能力,促进茎秆粗壮,提高抗倒伏能力,还能改善小麦品质。因此,在缺钾土壤或高产田应注意钾肥的施用。其他元素对小麦的生长发育也有重要作用,不足时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如缺钙可使根系停止生长;缺镁导致生长期延迟;缺铁会使叶子变绿;缺硼会阻碍生殖器官的发育;缺乏锌、铜和钼会使植物变矮、白化甚至死亡。但小麦对这些元素的需求远不如上述三种元素。每100公斤小麦种子要从土壤中吸收多少氮、磷、钾?实验表明,一般需要吸收氮3公斤左右,磷1.5公斤,钾2-4公斤。小麦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吸收的养分量是不同的。一般来说,苗期吸收的量比较少,转绿后逐渐增加,拔节期到开花期吸收最多,速度最快。钾的吸收在开花前达到最大,氮和磷在开花后可以继续吸收,直到成熟时达到最大。因此,在生产中必须根据小麦需肥规律合理施肥,以提高施肥的经济效益。
(4)温度不同时期小麦生长发育有不同的适宜温度范围。在最适温度下,生长最快,发育最好。那么,不同阶段所需的最适温度有什么区别呢?小麦种子萌发和出苗的最适温度为15-20℃;小麦根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6-20℃,最低温度为2℃,超过30℃则受到抑制。温度是影响小麦分蘖生长的重要因素。分蘖生长始于2-4℃,最适温度为13-18℃。18℃以上分蘖生长减缓。一般来说,小麦茎秆在10℃以上开始伸长,在12-16℃形成短而粗的茎秆。20℃以上,它们容易白长,虚弱,容易倒伏。小麦籽粒灌浆的适宜温度为20-22℃。如果干热风多,日平均气温高于25℃,由于失水快,灌浆过程缩短,粒重会减少。
(5)日照和充足的日照能促进新器官的形成,增加分蘖;拔节至抽穗期间,如果日照时间长,抽穗开花可以正常;开花灌浆期间,充足的日照可以保证小麦正常开花授粉,促进灌浆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