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农作物软腐病、霜霉病等真菌、细菌、病毒病害?
你这个问题比较大,基本上囊括了大多数植物病害,每个病原菌都有其特定的侵染、传播、爆发的方式与条件,所以,如果从针对某一病原菌防治的角度来谈,将会是很大的一个工程量,而且还不够全面。
那我们从另外的角度来谈,第一,植物自身防御机制角度,第二,阻断病原菌传播途径的角度。
一、植物自身防御机制角度
病害发生原因:
1、不健康的植株是病原菌侵染的第一站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病原菌也不侵染健康的植物,我们通过田间观察,病原菌侵染的植株往往是处于不健康的状态,有研究也表明,植物在一些非健康的状态下,会释放出某种能够吸引病虫害的信息素,不健康状态的植物的防御机制也是不完善的。
(1)例如针对病原菌侵害防御的表皮毛,可以阻止病原菌孢子对叶片表面的接触,也就无法萌发造成侵染。非健康状态下,植物的表皮毛的数量是比较稀少,很难对病原菌形成有效阻隔。
(2)例如叶片表面的蜡质层,通过阻止水分在叶片表面的积累,而减少病原菌的侵染几率。非健康状态下,叶表面的蜡质层并不完善,无法有效形成阻隔。
2、非健康植物自身防御机制薄弱
植物自身有针对病虫害产生的系统性免疫机制,当遇到侵害的时候会产生植保素,进行防御,并且会通知周围的同类(其他植株)做好防御措施。所以非健康的植物的防御机制是不完善的,产生的植保素的量是不充足的,所以出现先开始一个点发生,很快周围一片都出现病害,迅速扩散爆发,这就是由于整体自身免疫系统的薄弱导致的病害爆发。
病害防治措施
1、增强植物系统免疫力
(1)强化根系的生长。根系是植物的大脑,许多植物的内源激素及植保素就是来自根系的产生,根系也是主要的营养来源,没有充足的营养,植物也是处于亚健康状态,对于抵御病虫害侵染的能力更弱。
(2)注重叶面补充中微量元素,如钙、硼、镁、锌、铁等,增强叶片的抵抗能力,增强嫩叶嫩稍的抵御能力。
(3)注重叶面有机抗病免疫物质的补充,如植物寡糖类、特定抗病氨基酸类等一系列抗病免疫物质,增强嫩叶嫩稍的抗病抗逆能力。
2、合理施肥,勿偏施
(1)最常见的是偏施氮肥,造成徒长,病虫害高发
(2)偏施钾肥,会造成对其他营养元素的拮抗作用,导致其他营养元素吸收不好,进而造成缺素等不良症状,进而病虫害发生
(3)偏施磷肥,造成土壤板结,极易产生大量根系的病虫害,例如根结线虫,根腐病,茎腐病,猝倒病,青枯病等等
3、合理打药,勿重打
(1)重打易出现药害,出现药害,会对植物造成损失,也是最虚弱,有伤口,且植物很多能量消耗在修复伤口上面,这时候病虫害就会闻讯而来,造成侵染与爆发
(2)重打易出现植物生长受抑制,在未出现药害的情况下,植物正常生长出现抑制,正常代谢出现障碍,也是容易诱发病虫害的危害的。
二、阻断病原菌传播途径的角度。
1、减少病源。
(1)处理病叶病枝残体,及农田周边杂草。
(2)种子消毒,许多病原菌会在植物种子表皮残留,等待合适机会萌发。
(3)处理土壤,避免残留土壤的病原菌危害,通过灌杀菌剂、灌生防菌、大量使用有机肥、物理消毒(用火烧)、深耕中耕疏松土壤。
2、减少传播媒介
(1)虫媒。例如,病毒病就是由蚜虫、蓟马、椿象等刺吸式口器害虫传播的,所以要防治病毒病,就一定要控制虫害。如柑橘黄龙病。
(2)风媒。许多真菌孢子是通过风传播扩散的,如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等
(3)水媒。许多病原菌孢子是通过水流传播扩散的,例如尖孢镰刀菌造成青枯立枯病害的,就是通过这个危害,如香蕉枯萎病。
3、降低发生条件
(1)控制湿度。大多数真菌萌发,需要高湿的环境,如霜霉病灰霉病褐斑病等等,当然也有害怕湿度的病害,如白粉病。
(2)控制温度。大多数病原菌发生,和高温有关系,如霜霉病,软腐病等等,当然也有低温发生的,如灰霉病
(3)减少伤口。许多细菌的侵染与伤口有关,在一些大风天气,就容易出现细菌病害,还有一些农事操作后,也容易造成伤口,还有被害虫危害,如根结线虫等。
总结:
1、软腐病这类细菌性病害,通风透光,合理密植,减少伤口的出现,及时使用春雷霉素、中生菌素、农用链霉素等杀细菌的药剂进行预防
2、霜霉病这类真菌性病害,通风透光,合理密植,处理病叶病枝残体,土壤处理,及时使用多菌灵、百菌清、代森锰锌等保护性杀菌剂
3、病毒病,及时处理田园周边杂草,降低虫源,及时拔除病株,及时使用氨基寡糖素、盐酸吗啉胍等病毒病药剂预防
中生菌素防治哪些病害?
中生菌素是一种淡紫发链霉菌海南变种产生的碱性、水溶性N糖苷类农用抗生素杀菌剂。它可抑制病原菌菌体蛋白质的合成,并能使丝状真菌畸形,抑制孢子萌发和杀死孢子。中生菌素具有广谱、高效、低毒、无污染等特点,对多种细菌及真菌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目前登记的产品有1%中生霉素水剂和3%中生霉素可湿性粉剂。防治苹果轮纹病、番茄青枯病、水稻白叶枯病、大白菜软腐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柑橘(果实)溃疡病、姜瘟病、西瓜枯萎病、青椒疮痂病、芦笋茎枯病、菜豆细菌性疫病。使用注意事项:
①不可与碱性农药混用;
②预防和发病初期用药效果显著,施药应做到均匀、周到,如施药后遇雨应补喷;
③储存在阴凉、避光处。
油菜常被哪些细菌性病害危害?有哪些措施可以防治?
在油菜种植过程常受到虫害、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以及病毒病的侵害,当前油菜正值盛花期,容易发生油菜菌核病、霜霉病、蚜虫等病虫害,需及时用药进行防治。
油菜常被哪些细菌性病害危害?油菜细菌性病害已知的有细菌性软腐病、细菌性黑腐病、细菌性黑斑病。
细菌性软腐病是十字花科蔬菜(包括油菜、白菜、萝卜等)上广发、多发、重发的细菌性病害。油菜软腐病主要为害茎基部,发病初期病部出现不规则水浸状病斑,后病斑扩大,病部略凹陷,表皮稍皱缩,皮层皲裂易剥开,病害向内扩展,茎内部软腐呈空洞。靠近地面的叶片和叶柄纵裂、软化、腐烂。病部会溢出灰白色或污白色的粘液、有恶臭味。
图:油菜软腐病
油菜黑腐病在油菜上很少见,属细菌黄单胞杆菌侵染所致,黄单胞杆菌除通过伤口侵染初期叶片的叶缘黄白干枯,中期至后期病原细菌沿叶脉向下侵染呈“V”字形的病斑,并逐渐扩大使病斑相连,叶片全部黄白焦枯,背面有黑色霉层,严重时油菜主轴或枝轴萎缩弯曲,干瘪枯死。诊断该病的关键是病部表面分泌大量乳黄色粘液,干后成黄色胶状颗粒。图:油菜黑腐病
细菌性黑斑病,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形成1毫米左右的水浸状斑点,颜色为暗绿色,后转变为浅黑色至黑褐色,仔细观察病斑中间,颜色深、发亮具光泽,有的病斑沿叶脉扩展,数个融合成不规则形大斑,严重的叶脉变褐,叶片发黄脱落,或者扭曲变形。茎和荚果染病,病斑呈深褐色不规则形坏死斑,角果会出现凹陷、褐色疹状斑。识别要点是病部褐色或黑色,病部变色部分浅,不向内深入。
图:细菌性黑斑病
有哪些措施可以防治?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甘蓝型油菜抗病较强;选择水稻-油菜轮作,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收获后及时将病残体集中处理。适时播种,秋季高温年份要适当推迟播种;科学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油菜的抗病能力。
药剂防治:种子处理可用种子重量0.4%的50%琥珀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拌种,发病后可选用20%噻唑锌悬浮剂100ml/亩或20%噻菌铜悬浮剂100g/亩进行防治,或选用可杀得、琥胶肥酸铜等药剂防治,根据病害好转情况考虑7-10天再防治1次。注意油菜对铜制剂较为敏感,宜选用噻菌铜、琥胶肥酸铜等有机铜,按照产品说明用量、用法使用。
云众地服务宗旨:科普种植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种植的难题。更多种植技术知识,欢迎关注【云众地】农作物真菌、细菌、病毒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真菌和细菌病害既要对活的植物体进行处理(如药剂拌种),又要对死的植物体进行处理(如清除病残体),还要对非植物体进行处理(如土壤毒沙处理和药剂灌根),病毒病害只对活的植物体进行处理(如磷酸三钠浸种)。
如何防治辣椒种植疫病?
辣椒病毒病是一种常见的、顽固的病害,一旦得上就很难治愈,病毒病也被称为农作物的“不治之症”,可见其凶险霸道,但也不用担心,只要大家做好预防工作,或者早发现早治疗,一般都是可以避免和缓解甚至是治愈的。
防治辣椒病毒病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做好刺吸式害虫的防治工作,辣椒苗移栽到田里之后,为了缩短其缓苗期,促进辣椒苗健壮生长,农民朋友们往往会在苗期喷施一些生根壮苗类的叶面肥,其实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加入防治蚜虫的产品了,比如噻虫嗪等,尽量选择一些持效期比较长的农药产品。
等到初花期,继续预防蚜虫等刺吸式害虫的危害,减少病毒病的传播源,我们也可以喷施2%氨基寡糖素20毫升+海藻肥喷雾,一是提高辣椒植株的长势,只有一个健壮的植株,才能对病毒有足够的抵抗力,二是氨基寡糖素可以提高作物的免疫力,被称为农作物的疫苗,这也是提高预防病毒病的关键点。
如果得了病毒病又该怎么办?前期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喷施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锌肥的方式,或者用氯溴异氰尿酸防治,连续喷两遍,一般防效还都不错。
但如果病毒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作治疗的话,还是建议把病株拔掉吧,已经失去了治疗的意义。
最后一个关键点,就是尽量选择一些抗病毒病的辣椒种子,再加上精细科学的田间管理,病毒病的发生几率就会大大下降。
欢迎关注佰秀农业头条号,每天为你带来新鲜的三农资讯和实用的农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