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的副作用和禁忌症。白芍常见的副作用是过量使用后出现腹泻、腹痛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果孕妇使用白芍,会引起子宫异常收缩,导致胎动不安,甚至流产。
2.白芍的使用禁忌为脾胃虚寒,孕妇忌用。白芍不能与藜芦同用。白芍在临床上具有养血调经、止痛止汗的功效,可缓解妇女月经不调、腹痛头痛、血虚萎黄、自汗盗汗等症状。
服用白芍的副作用
白芍是一种非常健康的中草药。我们可以通过白芍来治疗疾病,这也将对我们的健康有所帮助和意义。平时要坚持服用白芍,对身体也会有意义。那么,服用白芍会有哪些副作用呢?让我们来看看。
白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药物,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但同时它又是一种感冒药,了解的人可能不多。这恰恰是白芍副作用的关键,它很可能导致我们的身体更加寒冷。很多人为了让自己的病快点好起来,往往会加大药物的剂量,但是对于芍药来说,吃多了,肠胃消化不了,就会导致腹泻,所以芍药一定不能随意服用。
导致流产
芍药是一种凉性的食物,而对于孕妇这样的特殊群体来说,任何摄入的食物都应该是刺激性最小的,所以对于芍药来说,这是我们不应该摄入的。而且白芍作为药性很强,性极凉的食物,服用后会刺激身体的神经,药性会流入腹部,子宫也会受到牵连。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子宫收缩或扩张,会导致腹中胎儿行为异常,甚至流产。这对孕妇的健康也是很大的威胁,孕妇不适合服用白芍。
使麻疹恶化
除了上面介绍的芍药的副作用,其实还有一点需要大家注意,那就是芍药会让麻疹加重。因为白芍是一种利用寒性将湿热或有毒气体排出体外的药材。如果你是麻疹患者,你已经把体内的毒素以麻疹的形式排出体外了。如果再服用芍药,会明显加重麻疹的症状,对你的形象来说是很悲剧的。所以芍药不适合我们服用。
芍药对我们的健康有益。平时我们很多人都会服用芍药治病养生,对身体有好处。但是,服用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问题。以上情况需要我们小心。白芍的副作用很多,寒性白芍服用一定要慎重。
白芍的功效和副作用
白芍是一种中药,味苦、酸,性凉。多产于我国浙江、四川、安徽等地,能养血护肝,有止痛的神奇功效。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芍药的功效和副作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白芍的功效是养血柔肝、止痛、敛阴敛汗。治疗胸胁胀痛、腹泻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宜:血虚阴虚者,宜吃胸腹胀痛、肝区胀痛、胆囊炎胆结石胀痛;腹泻腹痛适合腹痛的女性;易自汗盗汗者宜食;腓肠肌痉挛、肢体挛缩疼痛、不宁腿综合征患者应食用;配合甘草,可缓解胸腹部及四肢各种疼痛。禁忌:白芍性寒,虚寒腹痛腹泻者忌食;麻疹期间儿童不宜进食;服用藜芦的人禁止食用。白芍的功效。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扩张冠状动脉和降低血压(d-儿茶素和没食子酸乙酯具有抗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2.保肝对四氯化碳、黄曲霉毒素B1和D-氨基半乳糖引起的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3.痉挛。显著拮抗催产素诱导的子宫收缩
4.镇痛能抑制小鼠扭体、尖叫和热板反应,对吗啡抑制扭体反应有协同作用,还能拮抗戊四氮引起的惊厥。
芍药的副作用我说了芍药的好处,但是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它的副作用,这也是很重要的。
白芍是凉性中药材,感冒腹泻的家长不要随便吃,孩子出麻疹也不要吃。服用白芍时,切记不可与藜芦同食。如何使用白芍?白芍和甘草配伍,酸甜可口,起到止痛的作用
白芍酸而寒,甘草甘而平,以止痛。
仲景钟& ldquo急性足挛缩& rdquo,加芍药甘草汤和血养筋,以补燃眉之急,& ldquo它的脚伸出来了& rdquo。
由于错误,药物错过了疾病,中气受损,外邪因虚困于太阴,导致中焦虚寒,腹满则痛。重用芍药、甘草平脾止痛,加桂枝、生姜、大枣暖胃,补脾中和邪不离,腹痛自行止。
2.白芍与桂枝配伍,能协调营卫,舒筋祛风
白芍与桂枝配伍,能协调camp和卫,如桂枝汤,用于治疗外感风寒、camp和卫失调所致的表虚自汗症。
白芍有收敛养阴之功,桂枝有舒筋卫阳之功,两药配伍,一阴一阳,一动一静,刚柔相济。所以要相服,所以在散中有所获,在开中有所合,使营卫和谐,表实敛阴,发汗止邪。
白芍的酸甘,和里安神,搭配桂枝的辛热,温中补虚,也就是服用小建中汤,可以治疗虚寒引起的胃脘痛、腹痛,在临床上也很有用。
3.白芍和柴胡合用,可以疏肝解郁,调和肝脾
和济举方中逍遥散是针对肝郁血虚证而设计的,白芍和柴胡的组合最为有效。
肝为血之脏腑,喜散通痹,但恶郁,郁则气血失调。逍遥散通过白芍酸收敛养血,配合柴胡辛散平肝,具有疏肝止痛的作用。
常用于妇女肝脾不和、月经不调、痛经等引起的头晕、目眩、胸痛、胁痛。
临床上,师范院校常辅助当归、川芎补血或党参、白术补气,以增强调气血、止痛的效果。
4.白芍与黄芩配伍可清热止痢,和中止痛
白芍能调肝止痛,和太阴理气,平脾,黄芩能清阳明湿热,厚肠。两药合用,治热痢腹痛,或大肠湿热泄泻。
仲景《伤寒论》中的秦煌汤是调治阳虚腹痛的典范。
王孟英认为温病寒邪较深,已化为热,用白芍合黄芩,使苦寒清热于里,热于阴,苦味强阴,是正确的治疗原则。
师院认为煎用的这两种药,寒缓,好入血。它们通常用于胎火、恶心、呕吐或不安的胎动等症状。可同用泻火不伤胎,补右不气滞,脾虚胃弱,亦可酌情使用。
5.白芍与防风配伍,能疏肝理气,祛风健脾
白芍与防风配伍。最典型的方剂是痛泻要方方耀,具有泻肝健脾的作用,用于治疗肝木引起的疼痛和腹泻。
白芍可以化痰,有防风、疏肝、健脾的功效。因此,脾虚或肝脾不和引起的腹泻、腹痛,应多用。
师范大学认为这个时候用投机者当药是合适的。
药意指白芍& ldquo苦、酸、寒,非脾经药。炒去其性,散其脾气,敛其胃气热能& hellip& hellip这就清除了肝的邪恶,减缓了脾。& rdquo
防风炒后,祛风解表之功有所降低,但有较好的升阳健脾作用。
6.芍药配荷叶,能滋阴柔肝,活血化淤。
在师范院校中,常以炒白芍疏肝健脾,配以荷叶升脾气,并与党参、白术、茯苓等健脾和胃的药物配伍,用于治疗脾虚气滞、泄泻患者。
与侧柏叶、生地、艾叶配伍,专治妇女血热吐血、鼻衄、月经过多、崩漏。
7.白芍合天麻,滋阴平肝,熄风镇惊
本草正气是指天麻的品质,粗实,清滑,富含脂液,故能宁心安神,养液平内生风,古称定风草。
两药合用适用于血虚肝风所致的头痛、头晕、惊风。
在师范院校的临床实践中,常与蒺藜、菊花、钩藤、当归等配伍使用。,而且效果很快。
8.白芍合钩藤,清热平肝,敛阴熄风
芍药生,性寒,养血柔肝,平肝养阴,钩藤性味甘凉,清肝平肝。两药合用,用于治疗肝血不足、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头胀、头晕等症。
临床应用常与夏枯草、黄芩、石决明配伍。
如羚羊角钩藤汤,以生白芍、钩藤为原料,可缓肝急息风,滋肾生津驱热,加羚羊角平肝止痉,对肝经实热所致的抽搐、昏迷有效。
吃白芍的禁忌白芍为寒性之品,有涩酸散寒的作用。因此,对于外感风寒、内伤风寒、脾胃虚弱、肾阳虚等所有证型,不宜过多或只用一种药。
白芍寒凉,阳虚寒凉的症状,如厌食,腹痛,温压,口淡,肢温,或重,或全身浮肿,大便溏泄,虚寒,纯血泄泻,小便不利等,慎用或不用。
用于妇科调经时,对于月经不调、白带过多、腹部下垂、腰腹部剧烈酸痛者,不宜过多或只用一味。
白芍酸中带涩,性寒,阳气郁结、出疹之伤寒不宜用。孕妇不宜过多使用或产后单独使用。
现代中药药理学证明白芍有明显的镇静作用,故对昏迷患者禁忌,婴幼儿及老年人不宜长期服用或过量服用或单独大量使用。
白芍和当归常合用,但对于心功能不全严重的老年患者要权衡利弊,因为两种药物都有抑制心脏的作用。
白芍酸中带涩,性寒,可拮抗桂枝、川芎等药材的发汗作用;芍药芒硝、金钗石斛、中华鳖、大蓟、藜芦。
白芍的功能和功效,它有什么副作用
白芍-中国药典
【拼音名称】白勺
【英文名】白芍
【别名】夏秋季采挖,洗净,去头、去尾、去细根,沸水汆烫,去皮或去皮,煮熟晒干。
【描述】
本产品呈圆柱形,直或略弯,两端截头,长5 ~ 18cm,直径1 ~ 2.5cm。表面为白色或红褐色,光滑或有纵向皱纹和细根痕,偶见褐色皮肤。坚实,不易折断,切面扁平,似白色或红褐色,形成层环明显,有放射状射线。轻微的呼吸、味道
微苦微酸。
[识别]
(1)本品粉末为黄白色。有许多糊化的淀粉块。草酸钙簇晶的直径为11 ~ 35微米。它存在于薄壁细胞中,通常成排排列,或者一个细胞包含几个簇。具边缘孔和网状结构的导管直径为20 ~ 65 μ m,纤维呈长梭形,直径15 ~ 40μ m,壁厚,稍木质化,有大圆孔。
(2)取本品粉末5g,加入乙醚50ml,加热回流10分钟,过滤。取10ml滤液,蒸干,加入1ml乙酸酐和4 ~ 5滴硫酸,先变黄,逐渐变红变紫,最后变绿。
(3)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摇匀5min,过滤,滤液蒸干,加乙醇1ml溶解残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外,取白芍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附录ⅵ b),吸取上述两种溶液10μ l,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乙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出现斑点。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紫色斑点。
[处理]
炒白芍:取干净的白芍饮片,放入锅中炒至微黄。
酒白芍:取干净的白芍切片,用黄酒均匀喷洒,稍加湿润,然后放入锅中煎至微黄。(每百斤黄酒10斤)
【味】苦、酸、微寒。
【归经】属肝脾经。
【主治】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的作用。用于头痛、头晕、胁痛、腹痛、肢体痉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6 ~ 15g。
【注意事项】不宜与藜芦同用。
[摘录]中国药典
白芍-*字典
【来源】本草笔记
【拼音名称】白勺
【
【来源】为毛茛科芍药(栽培种)的根。夏秋季节,将种植3-4年的芍药挖根,除去根茎和须根,洗净,刮去糙皮,沸水煮软根,取出晾干。
【原始形式】
芍药(《诗经》),又名:曹丽(韩石),郁容,其积,解苍(乌普本草),李柯(崔宝注古今),耕食。
多年生草本,高50 ~ 80厘米。根肥大,通常圆柱形或稍纺锤形。茎直立,光滑,无毛。叶互生;有长柄的;复叶2-3片,小叶椭圆形至披针形,长8-12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楔形,全叶缘有极细的乳突,上半部深绿色,下半部浅绿色,叶脉突起,叶基部常带红色。花很大,单生在花茎的分枝顶端。每个花茎有2-5朵花,花茎长9-11厘米。萼片3,叶状;花瓣约10或更多,倒卵形,白色,粉红色或红色;雄蕊多数,花药黄色;3 ~ 5心皮,分开。有3 ~ 5个卵泡,卵圆形,顶端向外呈钩状。花期为5月至7月。结果期为6-7月。
【栖息地分布】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全国各地都有栽培。
【性格】
干燥后的根呈圆柱形,粗细均匀直,长10-20厘米,直径1-1.8厘米。表面红褐色或粉白色,平坦,或有明显的纵向皱纹和须根痕,木栓未完成部分有褐色斑点,偶见横向皮孔。坚实厚重,不易折断。横切面灰白色或棕褐色,木材辐射呈菊花心形。无气,微苦微酸。最好是根粗长,根匀直,质实,粉足,表面干净。
主产于浙江、安徽、四川等地。此外,山东、贵州、湖南、湖北、甘肃、陕西、河南、云南等地也有出产。产于浙江,商品叫杭州芍药,品质最好;安徽产的叫芍药,产量最大;四川的名字叫川芍药,又名中江邵,也是昆明的大产地。
芍药的名称,最早见于经典,从陶弘景开始分为白芍药和赤芍。目前白芍多为栽培种,赤芍多为野生种,但在部分地区,如陕西宝鸡产芍药,也是野生种,作为芍药的使用者。根细而弯曲,大小不一,木栓根和须根多,质地疏松,粉末小,横切面射线不明显,品质低劣。
【化学成分】
根中含有芍药苷、丹皮酚和芍药苷,约1.07%的苯甲酸、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粘液、蛋白质、β-谷甾醇和三萜类。另外,四川产的含有一种酸性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花中含有黄芪甲苷、山奈酚3,7-二葡萄糖苷,以及大量五倍子单宁(10%以上)、除虫菊素0.13%、13-甲基十四烷酸、β-谷甾醇、二十五烷等。叶子含有单宁。
【药理】具有抗菌作用。
[处理]
白芍:除去杂质,分出大小,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明,取出晒干,湿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晾干。酒白芍:取白芍切片,用黄酒均匀喷洒,稍加湿润,放入锅中用文火煸炒,取出放凉。(白芍每片100斤,黄酒10斤)
炒白芍;取白芍片,放入锅中用文火煸炒至微黄,取出放凉。炒白芍:取白芍饮片,放入锅中用武火煸炒至焦黄,喷少许水,捞出晾干。白芍土炒:取伏龙肝细粉,放入锅中炒,加入白芍片;翻炒至外面布满土色,取出,筛去泥土,晾凉。(白芍每片100公斤,用伏龙肝细粉20公斤)
1关于雷公的烤:采摘后在日本和中国晒干,用竹刀刮去粗糙的皮,锉平,拌入蜂蜜水蒸熟,从头至尾晒干。
2《药雾》:(白牡丹)泡酒天天露,不见火。
【性味】
又苦又酸,爽。
1经典:苦而平。
2乌普本草:童军:味甘,无毒。齐波:咸。李:微寒。雷公:酸。
3别录:味酸、性平、微寒,毒性小。
归经
入肝脾经。
1《品会精要》:行太阴经,足太阴经。
2《本草经》:手足太阴中导经药物入肝脾血。
【适应症】
养血柔肝,止痛,敛阴止汗。治疗胸胁胀痛、腹泻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1本经:治因邪引起的腹痛,祛瘀散结,治寒热疝气,止痛,利尿,益气。鳖甲:通血脉,缓中焦,散邪血,驱贼血,去湿气,益膀胱,大肠,小肠,消痈肿。
3《药性理论》:治肺邪、脘腹疖痛、血气积聚,宣脏抱气,治邪痛败血病,主时治骨热,健五脏,补肾益气,治心胀,妇血受阻,消瘀血,蚀脓。
4唐代草药:益女血。
5《日华子本草》:治风补痨,治诸妇科病,治孕前孕后诸病,疏月,解热除烦,益气,治天上热病,惊风发热,妇人血行,肠风泄泻,痔瘘,背疮疥疮。
6《药的起源》:安定脾经,治腹痛,敛胃气,止泻,活血,固经,清肝,补脾胃。
7王:调中气,治脾虚,中脘,心口胀满,胁痛,压痛,急性肺胀,不利气喘咳嗽,目暗,肝血不足,阳萎寒热,腹痛有脉,腰溶如坐水。
8《滇南本草纲目》:泻脾热,止腹痛,止水止泻,收肝气逆痛,调理心、肝、脾、血,通络降气,止肝气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服,2-4元;还是进了药丸,散了。
【注意】
虚寒腹痛腹泻者慎用。
1本草经注:徐(一作)雷)丸使之发生。石斛,芒硝。怕消食,鳖甲,大蓟。反藜芦。
2《本草经》:中寒腹痛、中寒泄泻、腹部冷痛、胃脘冷感等。应该避免。
3《药意》:避免皮疹。
4《德培本草》:脾气虚寒,纯血泄泻禁。
[附件]
1治疗女子胁痛:香附四两(黄醋两碗,盐一两,煮至干)、肉桂、元胡(炒)、白芍。对于精粉,每份两元,煮汤,一直。(朱轼计燕方艺芍药汤)
2.治泄泻脓血,里急后重,下血调气:芍药一两,当归半两,黄连半两,槟榔、木香二钱;甘草(炒)、大黄三钱、黄芩和月桂。细切,取半杯水,两杯水,煎至一杯,饭后温服。(《苏文病机与救命集》中的芍药汤)
3治疗妇女孕期胃痛:当归三盎司,芍药一斤,茯苓四盎司,白术四盎司,泽泻半斤,公牡蛎半斤(三盎司一个)。六味上,杵散。取方寸刀,酒,每日三次。(《金匮要略》中的当归芍药散)
4治疗血气发作引起的产后腹痛:芍药二两,肉桂一两(去粗皮),甘草一两(炒)。上菜三味,粗筛,每次取碧和一灯水,煎七分钟,去我,温服,不分时间。(《生肌总录》芍药汤)
5治痛经:白芍二两,干姜八千。共细粉,分八袋,月经来时,每日一袋,以黄酒为导,连服三周。(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精选资料)
6.长期治疗红白头发女性的有:白芍,三大两大,干姜,半大两大。仔细锉好,煮到变黄,筛下捣烂,清空肚子,喝两块钱的果汁,然后每天再服一次。(利广方)
7治金放血无止境,痛则:白芍一两,沸黄,佩兰细散。两元钱买酒或米饭,你就得到它。第三天服用,逐渐增加。(广利方)
8治脚气肿痛:白芍六两,甘草一两。最后,喝点白汤。(
9治风毒骨髓痛:白芍一分为二,虎骨一两(炒)。为末,丝袋盛,酒三升,染五日。一天吃三次。(体验背后)
[摘录] *字典
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