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管理草莓的匍匐茎,草莓的匍匐茎

草莓的匍匐茎?

草莓的茎有新茎、根状茎、匍匐茎三种。

(1)新茎 草莓植株的中心生长轴为短缩茎。当年萌发的短缩茎叫新茎。呈背形,花序均发生在弓背方向,栽植时根据这一特性确定定植方向。

(2)根状茎 草莓多年生的短缩茎叫根状茎。在第二年,当新茎上的叶全部枯死脱落后,变成形似根的根状茎,它是一种具有节和年轮的地下茎,是贮藏营养物质的器官。

(3)匍匐茎 草莓匍匐茎是由新茎腋芽萌发形成的特殊地上茎。茎细、节间长、具有繁殖能力。匍匐茎一般在坐果后期开始抽生,在花序下部新茎叶腋处先产生叶片,然后出现第一个匍匐茎,开始向上生长,长到叶面高度,逐渐垂向株丛少、光照充足的地方,沿着地面匍匐生长。

草莓育苗后期如何管理?

你好,感谢提问。

乡下曹十一为您解答。

一、水肥、植株管理

1、水分管理

母株栽植后2小时内必须马上浇定植水,也可随栽随浇。第一次必须浇透,之后一周内根据土壤墒情及天气状况及时浇水。有条件的最好采用喷灌,要求地面不积水。

灌水后如有秧苗倒地应及时扶正、培土。母株在生长过程中,土壤墒情过干应及时浇水,每次应浇小水,不可大水漫灌。采用喷灌,前期一般每3-4天喷一次,到后期随子苗数量增多,加之天气变热,应适量加大浇水量,可2-3天喷一次。

较长的日照和较高的气温能促进匍匐茎产生。同时,匍匐茎的发生还要求土壤经常保持湿润,以利幼苗扎根。特别是进入6月份匍匐茎大量抽生,水分管理尤为重要。

2、及时松土除草

待秧苗全部成活后,要松土1次,以消除因浇水造成的土壤板结。除草人工拔除为宜,不推荐使用除草剂。每次浇水后要及时松土除草,防止杂草滋生,在拔草时注意勿把小苗带出,出现无根苗时,应及时重新栽植。

3、施用生长调节剂

草莓母株缓苗后,为了促进生长和匍匐茎的发生,可以叶面喷1-2次10-20ppm赤霉素。

4、施肥

母株缓苗后,根据叶子颜色,每15-20天施用一次三元复合肥(15-15-15),每株10克,撒施在苗周围基质上,或者穴施在母株的根系附近,也可使用全溶性水溶肥,滴灌施入。或者施入腐熟肥水或0.3%尿素,促进母株生长,促生匍匐茎。

子苗切离后,追施三元复合肥,每7天一次,每次每株2-3克,共追2次。

5、摘除老叶、花序

加强育苗管理,母株现蕾后及时摘去花序,清理母株上的老叶、病叶和多余的叶片,增加通风透光,一般每株留4-6片功能叶即可。在匍匐茎发生盛期,要及时整理茎蔓,使匍匐茎在地面均匀分布。母株在中间的采用放射状布置,在畦一侧的采用单向布置匍匐茎。

6、引蔓、压土

当秧苗发生匍匐茎后,要及时引蔓,在生苗发根的节位上培土、压蔓,促进子苗早发不定根,形成大苗、壮苗,并疏除过密的弱小苗以保证子苗的质量。认真检查,对栽植过深或过浅的苗作及时调整。连阴雨季节要注意排水防涝,防止烂根死苗。7-8月份如遇高温天气,最好搭遮阳网,中午前后也可加盖草帘。

7、后期管理

8月上旬停止施用氮肥,只施磷钾肥,促进花芽分化,培育壮苗。技术要领是“控氮施磷钾,降温促分化”。于8月上旬增施磷钾肥2次。也可在8月后每周喷施一次0.3%的磷酸二氢钾,促进花芽分化。

8月中旬盖遮阳网(一般选择遮光率为55%左右),以降低叶表温度(促进花芽分化的适宜温度为10℃-25℃),处理20-22天以后,花芽即开始分化。

◆ ◆ ◆

二、壮苗标准

一级苗初生根5条以上,初生根长7cm以上,根系分布均匀、舒展,成龄叶4片以上,叶柄、叶色正常,中心芽饱满;二级苗初生根3条以上,初生根长5cm以上,根系分布均匀舒展,成龄叶3片以上,叶柄、叶色正常,中心芽饱满,花芽发育充实。

◆ ◆ ◆

三、病虫害防治

草莓育苗期间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炭疽病、黄萎病、枯萎病等。主要害虫有蚜虫、红蜘蛛、斜纹夜蛾等。

白粉病,5-6月为发病高峰期。清理植株感病部位,发病初期及时用药防治。常用药剂:醚菌酯、5%腈菌唑1500倍液等。

炭疽病,5-6月为植株感病期,8-9月为发病高峰期。避免连作,严格进行土壤消毒;改漫灌为微喷灌;夏季高温时用遮阳网保护;在清理植株感病部位后,选用京博绿健或炭疽病治疗方案等进行喷雾防治。

黄萎病、枯萎病禁用感病植株作育苗母株;避免苗地土壤过干或过湿;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蚜虫:用10%的隆施1500倍液或10%吡虫啉25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红蜘蛛:选用15%哒螨灵1200倍液或57%炔螨特2500倍液喷雾。

斜纹夜蛾:用性诱捕器诱杀成虫,或用氯虫·噻虫嗪2000倍液或22%氰氟虫腙800倍液喷雾防治。

草莓匍匐茎苗和种子苗有什么区别?

匍匐茎是草莓的主要繁殖器官,匍匐茎分株法是常见的草莓育苗方法。这种育苗方式相对简单,能够保持母苗的遗传特性,繁殖系数高,方便管理,伤口小。既可以在生产田直接采苗,也可以建立专门的育苗圃。

用种子繁殖的草莓苗,由于成苗率低和性状分离,不能保持原品种的优良特性,所以生产上不采用。但为了杂交育种及选育新品种,为了从远距离引种,为了对某些难于获得营养苗的品种进行遗传基因保留,需要进行种子繁殖。

草莓开花结果时,苗长势旺盛怎么控制?

我是做设施蔬菜种植的,我回答这个问题主要针对的是大棚草莓的种植情况!

草莓是北方地区保护地栽培的高效益的经济作物,耐寒性强,特别适合北方大棚反季节栽培,种植简单,经济效益高,元旦春节上市的日光温室草莓特别受到市场的欢迎。但是目前大棚草莓种植的整体状况是栽培管理比较粗放,大部分果农缺乏栽培管理技术,限制了当地草莓产业的快速、优质发展。

日光温室种植草莓生长周期很长,八九月份移栽定植,元旦开始采收,春节达到结果盛期,第二年四五月份才会茬口结束。草莓生长过程中随着随着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各种器官的形成和生理机能也发生规律性变化,不同阶段的管理也是不一样的。

草莓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开花结果期,这个时期的管理特别重要,稍有不慎就会影响产量和品质。植株旺长多发生在开花结果期,一旦旺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调,直接导致花芽分化不好,花少,僵花多,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草莓旺长的主要原因是生长前期水肥管理不当以及开花坐果期温度高造成的。针对以上原因我们需要采取的措施有:

坐果前管理得当,既要保证草莓苗成活又不能使之生长过旺;开花结果期降低棚室温度,控制草莓生长;进行植株调整,控制营养生长;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微肥,促进开花坐果。坐果前管理得当,才能控制草莓开花结果时生长旺盛

大棚草莓一般在八九月份移栽,移栽时正值高温,既要保证草莓苗成活又不能使之生长过旺,所以苗期的管理很关键。

草莓移栽后需要保证土壤湿润,勤浇水,一来能够降低地温,利于根系生长,二来草莓根系对水分的需求很大,湿润的条件下才能生长更快。大概需要持续浇水10来天,幼苗就能够成活。缓苗后要逐渐减少浇水次水,地表干燥时可以中耕保墒促进根系发育。

定植后3-4周避免追施任何速效肥料,果实坐住后,可以浇小水,每亩地13方左右,追施氮磷钾复合肥,每亩地15公斤左右。

开花结果期适当控制棚室温度

草莓属于中温作物,对温度的要求不是很高。开花坐果期适宜的白天温度为24-26℃,夜间8-10℃。如果温度过高,加上棚室内弱光、高湿的条件,很容易造成植株长势过旺。所以如果植株徒长了我们就适当降低棚内温度,适当通风延长通风时间。

进行植株调整,控制营养生长

草莓植株旺长主要表现为叶片多、大而薄,叶片由匍匐状态变直立状态,叶柄变长。那么需要去除过多的叶片,尤其是老叶、病叶、分生的枝蘖,每株健壮的草莓保留5-6片完整的功能叶即可。通过去叶能够很好的控制植株的营养生长。

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微肥,促进开花坐果

促进植株开花结果时控制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的关键,但是长势太旺的话很不容易坐果,我们需要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微肥,促进坐果。

叶面喷施戊唑醇等三唑类药剂抑制旺长、杀菌防病,这种药剂不能多喷,喷施1次后如果叶片变深绿色,长势放缓就不要再喷了。

叶面喷施能够促进开花和授粉的含硼的微肥2-3次,5-7天喷施1次,促进坐果,抑制生长。

总结:草莓这个生长过程中都要进行科学管理,坐果前既要保证草莓苗成活又不能使之生长过旺,开花坐果期要控温、控水、调整植株控制生长,促进开花结果。如果植株旺长了,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调控,尽量不要使用激素类药剂。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您的阅读!

草莓怎样种植与管理?

草莓怎样种植与管理?

一、[草莓如何种植]

1.草莓要种成“上不埋心,下不露根”。很多人种植草莓的时候,栽的特别深,把整个草莓根状茎都埋在了土里,这样会使草莓苗生根慢、吐新叶慢、缓苗慢、草莓上市迟、病害重易死苗,反正坏处很多!

2.注意方向,不要栽反了,草莓根茎部“弯弯”朝向沟栽。大苗小苗要分开种,这样好管理。

3.不要过早种植。移栽早了难管理不说,死苗率太高,苗容易旺长,花芽分化也不好!建议9月份开始种植比较稳妥!

4.注意躲避高温。晴天栽苗宜在傍晚进行,避开高温,或是选择阴天种苗,都有利于成活和缓苗。

二、[草莓如何管理]

1.虫害管理目标:做好红蜘蛛、蚜虫、薊马、小菜蛾防治。

2.病害管理目标:做好炭疽病、根腐病、黄萎病、青枯病、白粉病、灰霉病防治。

3.要让草莓花多果多,必须学会控旺!!!旺长的草莓苗不利于花芽分化,现蕾迟、开花不整齐、容易断果!控旺手段主要有,控水控氮、三唑类杀菌剂(推荐拿敌稳)!控旺的目的就是,不让草莓旺长,要保持均衡生长!

总之,种草莓不难,种好草莓不仅要实干,还要多想怎么干!

草莓的匍匐茎

THE END

如果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点击页面右侧的“ ”加入交流群和群友一起讨论。如果你想请站长喝咖啡,点击打赏按钮扫码赞赏。

文章标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