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疾病是来自父亲还是母亲?
该疾病的遗传方式如下:
1)如果母亲是纯合子(两个XX都有该病基因),父亲正常,那么儿子一定携带该病基因,女儿有50%的几率携带。
2)如果父亲是患者(X病基因),母亲正常,儿子一定正常,女儿一定携带该基因。
3)如果母亲是杂合子(只有X有患病基因),父亲正常,那么儿子有50%的几率患病,有50%的几率正常;女儿有50%的几率携带这种基因。
所以,回答你的问题。我们必须知道孩子的性别。如果是男孩,父亲没有这种病,绝对不可能由父亲遗传给他,只能由母亲遗传;如果是女孩,则是父母双方同时遗传。
谁遗传了女儿的蚕豆病
谁遗传了女儿的蚕豆病
女儿蚕豆病的发病率通常在某个季节有规律的上升或下降,所以遗传病的规律取决于自身的遗传标志,那么女儿蚕豆病是谁遗传的呢?下面是一些相关的介绍。
谁遗传了女儿的豆病?1豆病是一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其特征是在食用蚕豆后出现溶血性贫血。溶血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同一地区只有少数G6PD缺乏症患者会生病,而且不是每年都吃蚕豆。70%的患者在3岁以下,90%为男性。成年患者很少见,但也有少数病例首先发生在中年或老年。因为G6PD缺乏症是遗传性的,超过40%的病例有家族史。
蚕豆病的贫血程度和症状大多比较严重。症状包括全身不适、疲劳、寒战、发热、头晕、头痛、厌食、恶心、呕吐和腹痛。巩膜略黄,尿色似浓红茶甚至似酱油。一般情况下症状持续2 ~ 6天。最严重者有急性循环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表现,如面色极度苍白、全身衰竭、脉搏弱而快、血压下降、精神发育迟滞或易怒、少尿或尿失禁等。如果贫血、缺氧、电解质失衡得不到及时纠正,可能会致命。
如果父母任何一方患病,都会大大增加孩子患病的可能性。孩子患病的具体概率取决于父母的遗传类型。但父母双方都正常,如果母亲是蚕病基因携带者,也有可能生下患病的孩子。儿子的病肯定是遗传自母亲的;女儿的病可能遗传自父亲、母亲或父母双方。临床上以1-7岁儿童多见,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患者,男女患者比例约为7: 1。
文章分析了女儿患蚕豆病的遗传问题。如果儿子得了蚕豆病,肯定是遗传自母亲的。如果女儿患有这种疾病,它可能会从她的母亲或父亲那里遗传。女儿得了蚕豆病不要执着于遗传那一套。只有积极治疗才是最好的办法。
谁遗传了女儿的豆病?2豆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属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其中一类是患者吃了蚕豆后会引起溶血性贫血。豆类病害在我国广东、四川、广西、湖南、江西等省较为常见,其中男性占总数的90%。
大多数患者在第一次食用新鲜蚕豆后发病,因此蚕豆病的高发季节主要在蚕豆成熟的初夏。蚕豆病具有遗传性,因此大多数患者都有家族史。大多数患者在3岁以下发病,少数患者在中年或老年首次发病。
蚕豆病的遗传方式是基因遗传。民间有一种说法,蚕豆病是由男性传给女性的,这是不科学的。蚕豆病具有交叉感染的特点,即母亲主要感染儿子,父亲主要感染女儿。如果母亲是纯合子患者,父亲正常,儿子肯定会携带蚕病致病基因,而女儿有50%的几率携带蚕病致病基因。如果父亲是蚕病患者,母亲正常,那么儿子一定是正常的,女儿一定是蚕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如果母亲是杂合子,父亲正常,儿子有50%的几率患病,50%的几率正常,女儿有50%的几率携带致病基因。由此可见,蚕豆病是一种X连锁的不完全显性遗传,不存在由雄性传给雌性的遗传规律。儿子的病一定遗传自母亲,女儿的病可能遗传自父亲或母亲,也可能遗传自父母。
蚕豆病虽然是遗传病,但并不可怕。现在新生儿出生后都要筛查。如果发现他们患有蚕豆病,注意不要食用蚕豆或蚕豆制品,以及珍珠粉、金银花、牛黄、熊胆、保婴丹等中药。还要注意不要用可能引起溶血的药物,还要注意不要把樟脑丸放在衣柜里,也可能引起溶血。
本文详细介绍了家蚕疾病的遗传模式和规律。作为一个蚕病患者,你最好了解一下这种病的遗传规律,尽量避免生下蚕病宝宝。其实蚕豆病是可以做筛查的。一旦发现宝宝患有蚕豆病,就要积极避免食用蚕豆等食物。
父亲会把疾病传染给儿子吗
别担心
一个男孩遗传了父亲的Y染色体,父亲的蚕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G6PD缺乏症(蚕病)的遗传方式分析:
1.
2)如果父亲是患者(X病基因),母亲正常,儿子一定正常,女儿一定携带该基因。
3)如果母亲是杂合子(只有X有患病基因),父亲正常,那么儿子有50%的几率患病,有50%的几率正常;女儿有50%的几率携带这种基因。
蚕豆病的遗传方式
蚕豆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是由于红细胞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缺陷,导致食用蚕豆后发生溶血性贫血,故名蚕病。
是中国南方最常见的遗传病之一,X连锁的不完全显性遗传,所以男性多于女性。(比例约为7: 1)。大多数病例在食用蚕豆后1-2天出现症状,少数病例出现症状的时间短至数小时,长至15天。蚕豆病早期患者常出现全身不适,如食欲不振、精神疲乏、发热、头晕、腹痛等类似肝炎的症状。大多数轻度患者在7天内康复。重症患者因大量红细胞被破坏而释放胆红素,常导致黄疸、血红蛋白尿如酱油或洗肉水、贫血、肝脾肿大,临床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等。如果不及时治疗,他往往在发病后1-2天死亡。因此,食用蚕豆或其制品后发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送往医院,并向医生说明情况,以便诊断和及时治疗。除蚕豆外,有些药物也会引起上述症状,如抗疟药伯氨喹、抗生素中的氯霉素和磺胺、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生活中常用的臭丸(萘)。
蚕豆是有性遗传,常由母亲传给儿子。蚕豆病害根据缺酶类型可分为几种类型,其中以病害严重程度区分等级最为合适。有症状的患者溶血程度与酶的缺乏和刺激物的强度有关。如果这种刺激物是药物,药物的氧化能力越强或者剂量越高,溶血就越严重。有些溶血反应不是药物引起的,可能是微生物感染、某些病变引起的,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新生儿期发生的某些不明原因,或吃了蚕豆。因为这类患者吃了蚕豆后容易出血,所以俗称蚕豆病。在日常生活中,蚕豆病患者要注意几件事,包括避免吃蚕豆,不要在衣柜和厕所里使用樟脑丸,受伤时不要使用含有龙胆紫的消毒剂,如紫药水,生病时不要服用中成药。他们应该咨询医生或药剂师。看病吃药前,也要告知医生或药师自己有蚕豆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