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使用蓝色药水
小心刀伤感染。去私人诊所。先消毒。小心破伤风
红色药水,又名氯化汞,曾被广泛用于皮肤和黏膜伤口消毒。很多人一提到伤病就想到红汞。
红汞的有效成分是溴汞红,红汞中的阳离子汞能与细菌蛋白结合,影响细菌的代谢过程,从而达到抑制细菌生长的目的。由于红汞对皮肤和粘膜的刺激性较弱,通常用其2%水溶液消毒,特别是一些小伤口,如割伤、擦伤等。
但目前红汞在临床上很少使用,尤其是大医院,几乎成了文物。最重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红汞的渗透力很弱,只有很小的抑菌作用。有机物或碱性环境会降低其效果,所以消毒效果不可靠。
第二,红汞是含有重金属汞的有机化合物,对人体有毒性。特别是不能用红汞给那些大伤口消毒,容易造成汞中毒。另外,对水银过敏的人不能用。
与红汞相比,碘液、碘伏等含碘消毒剂杀菌能力更强,毒性更小。所以是时候让碘登场,让红汞彻底退役了。
-在日常生活中,碘可以用来治疗许多小病。
碘酒是将碘和碘化钾溶解在酒精溶液中制成的。碘是固体,碘化钾有助于将碘溶解在酒精中。市场上碘的浓度是2%。
碘具有强大的杀灭病原体的功能,可以使病原体的蛋白质变性。碘能杀灭细菌、真菌、病毒和阿米巴原虫,可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性、真菌性和病毒性皮肤病。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皮肤病,容易侵入毛囊,在毛囊口部形成小脓疱,有毛发穿过中心,俗称毛囊炎。常见于头皮、面部、臀部和四肢。2%碘酒涂患处,每日4 ~ 5次。每次让蘸碘酒的棉签在患处停留1 ~ 2分钟,以利于药物的渗透吸收。用碘治疗毛囊炎往往需要2-3天。如果在毛囊炎已经形成脓包之前使用,效果更好。需要提醒人们的是,碘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可以刺激皮肤色素细胞分泌色素,使用后在皮肤上留下暂时性的色素沉着斑。面部痤疮(俗称痤疮)患者常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毛囊和皮脂腺炎症、毛囊炎或疖。此时,可以应用1%的碘(1%的碘制备方法:在2%的碘中加入90%或75%的酒精,1:1的浓度被稀释。例如,在10毫升2%的碘中,加入10毫升酒精并充分混合。因为面部表皮角质层薄,药物容易渗透吸收,所以1%的碘不影响抗菌效果,也不容易诱发色素沉着。
细菌性甲沟炎是指甲周围软组织的一种炎症,多由撕掉指甲根部皮肤的倒刺(反向脱皮)或刺伤指甲周围软组织引起。刚开始指甲红、肿、热、痛,后来可形成脓肿。在脓肿形成之前,用2%的碘酒即可治愈。均匀涂于患处,每日四次,每日睡前用2%碘酒湿敷一小时。湿敷法:取纱布浸于碘液中,贴于患处皮肤一小时,不滴水。
1%碘甘油是在2%碘酒中加入甘油,以1:1的浓度稀释而成,可用于治疗牙龈炎、牙周炎、感染性唇炎等。它还可用于治疗皮肤软组织的细菌感染,如毛囊炎、多汗、早期疖等。
灰指甲(俗称灰指甲)的特点是手指和脚趾甲板上有黄色斑点和黑斑,甲板增厚,表面粗糙,质地松脆。可在甲板上涂2%碘酒(5%碘酒更好),涂的范围要稍超出病灶,每天两次,手指甲涂3个月,脚趾甲涂6个月。灰指甲患者如果指甲周围软组织暗红肿胀,但不溃烂,应考虑真菌性甲沟炎。这时也可以在指甲周围涂上2%的碘酒。有一种皮肤癣病叫手足癣,就是在手指和脚趾、手掌和脚掌的腹侧出现肤色正常、米粒大的小水疱,成群分布。另一种手足癣叫浸液,即手指或脚趾间皮肤变白脱屑,可用2%碘酒治疗。至于糜烂型和角化型手足癣,不适合用碘酒治疗。
脂溢性皮炎通常发生在头皮皮肤,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斑片状红斑和油性鳞屑。头皮损伤处可见大量腐生细菌和真菌。也可以用1%的碘酒擦头皮皮损,每天一次,可消除致病菌,减少头皮屑。
病毒性皮肤病传染性软疣是一种儿童多发的传染性皮肤病,病原体为软疣病毒。皮疹表现为绿豆大的圆形浅棕色丘疹,中间有凹陷的肚脐,可发生于小儿躯干及四肢。治疗方法是:首先用2%的碘酒对皮疹进行消毒,然后用75%的酒精将碘酒擦掉,再用一次性针头挑出皮疹中间的软疣,最后涂上2%的碘酒。单纯疱疹,俗称热疮,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通常发生在皮肤和黏膜的交界处,如口腔和脸颊周围。皮疹的特征是绿豆大而发亮的水泡。此时可以用1%的碘酒涂抹。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手部皮肤容易出现小损伤,会感染乳头瘤病毒。它经常在指甲旁边或手指两侧长出一个又大又硬的灰褐色大豆丘疹。表面粗糙、皲裂、触痛,俗称疖子,医学上叫寻常疣。治疗方法是:先用小刀片薄薄地剥去坚硬的角质层,然后用2%的碘酒涂抹,每天两到三次,直到疖子脱落
,继续敷1-2周,防止复发。
碘也可以用作饮用水的消毒剂。在500毫升水中加入3滴2%的碘酒,15分钟即可杀灭细菌、阿米巴原虫等微生物,水无异味。
使用碘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不要大面积使用碘,防止因大量吸收碘而导致碘中毒。
2.一般不用于溃烂皮肤。
3.对碘过敏的人禁用。
4.碘不宜与氯化汞(俗称氯化汞)同时涂抹,以免产生碘化汞,腐蚀皮肤。
- 紫色药水。本品的阳离子或阴离子可分别与细菌和蛋白质的羧基或氨基结合,影响其代谢,对绿松石阳性细菌(尤其是葡萄球菌)和某些真菌(如念珠菌和皮肤癣菌)产生杀菌作用。具有较强的杀菌力和收敛作用,外用刺激性小,吸收后无毒副作用,故常用于皮肤、粘膜伤口感染或溃疡。特别是对于新鲜的浅表皮肤外伤和有流水(收敛)的伤口,涂抹紫色药水效果最好,真正起到杀菌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由于能与坏死组织结合形成保护膜,起到杀菌、收敛的作用,使创面得到保护,不易发炎化脓,所以0.1 ~ 1%紫色液可用于烧烫伤创面的治疗。0.5 ~ 1%紫色液对阴道真菌感染和溃烂也有一定疗效;口服可以治愈烧烫伤。使用紫色药水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紫色药液不适合涂抹化脓性伤口,形成的保护膜会阻止伤口脓液流出,从而向深部扩散,加重感染;其次,脓液和蛋白质会降低其功效。
2.紫色药水多用于外用,但也是可以内服的药。所以在擦嘴唇和口腔溃疡的时候,不用担心紫色的药水会被吞下而中毒。吞服少量紫色药水对健康无害。
3.在眼睛附近涂抹紫色药水时,一定要非常小心,不要让紫色药水流入眼睛,因为紫色药水会损伤角膜,引起角膜坏死和溃疡。一旦紫色药液不慎流入眼睛,立即用自来水冲洗眼睛;严重的病例应该在医院治疗。
4.由于紫色液体与路宏(红色药液)或碘酊(碘酒)一起使用时容易发生化学变化,其疗效会明显降低或完全无效,所以两者不能混用,即紫色药液不宜涂于已擦过碘或红色药液的创面。5.紫色药水不能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不使用时,应注意拧紧药物的瓶盖,以免药物变质。
6.在蛲虫病的口服治疗中,龙胆紫的用量成人为30 ~ 60mg,一日三次,儿童每日用量不超过60mg,持续一周。但孕妇、肠胃病患者或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7.涂紫色药水时,以棉签擦拭为宜。
手外伤的急救处理措施有哪些,紫糖浆和红糖浆如何选择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走在外面,有人不小心受伤出个洞很正常。特别是,每当农民使用镰刀或去有刺的地方时,无论他们是在森林里砍柴还是在收获季节收获小米,他们的手都会受伤。但是受伤了怎么办?还有红糖浆和紫糖浆怎么选?手受伤肯定是清洗打包。至于选择哪种药水,要看伤势和药水的特性。
对于手外伤的急救处理,首先是用清水冲洗,去除伤口周围的残留物,减少细菌。二是消毒。这时候就需要红糖浆或者紫糖浆,需要其中一种涂在伤口上。以上处理仅针对轻伤,严重伤口建议去医院治疗和包扎。
至于红糖浆和紫糖浆的选择,首先要了解两种药水的成分,分析其作用。红汞主要由氯化汞制成,具有杀菌抑菌作用。但是汞是一种重金属,对人的健康是有毒的,有些人对汞过敏,所以在使用红汞之前要注意自己是否对汞过敏。紫色药水是用龙胆紫制成的,同样有杀菌抑菌的作用,但过敏比红色药水轻,毒性也比红色药水轻,所以紫色药水比红色药水好。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药水不能同时使用,因为当它们混合在一起时,就会失去消毒效果。
但是最好避免受伤。受伤后会有各种不便。比如我的右手食指前几天不小心被粗糙的墙壁划伤,导致我饭后洗碗的时候有刺痛感。伤口愈合时,总是很痒。我想抓,但是抓不到。真的很不舒服。所以在外面走的时候,要远离一些尖锐的东西,还有一些粗糙的墙壁。
氯化汞、紫色氯化物和绿色氯化物有什么区别?
氯化汞(又名氯化汞或溴化汞红,俗称220,为暗红色)是溴化汞的2%水溶液,是一种消毒杀菌作用较弱的物质。其杀菌抑菌作用较弱但无刺激性,适用于新鲜小面积皮肤或粘膜伤口(如擦伤、肿块)的消毒。常用于常见的小外伤和皮肤黏膜伤口的消毒,也可用于手术、耳鼻喉科手术前皮肤、泌尿道的消毒。由于渗透力较弱,只有很小的抑菌作用,遇到有机物和碱性环境会降低其效果,所以消毒效果不太可靠。
注意:红汞微毒,不能用于口腔、感染化脓伤口或大面积深部伤口。另外,对汞过敏的人禁用,不能和碘酊一起使用。红汞色素比较稳定,但在储存过程中受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容易沉淀,降低浓度,应注意密封储存。
紫色液(又名龙胆紫、甲紫)是甲紫的2%酒精溶液,呈紫色。它有杀菌和收敛(排水)的作用。这种药无害无刺激性。因为它对革兰氏阳性菌有选择性灭活作用,特别是对葡萄球菌、白喉、念珠菌等。,0.1% ~ 1%水溶液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皮肤黏膜外伤感染、湿疹、癣、鹅口疮、口腔溃疡、舌炎等疾病,也可用于小面积烧伤。
注意:紫色液体对革兰阴性杆菌不敏感,不适合深部感染。另外,紫色药水有很强的收敛性,容易使创面变硬,影响渗出物的排出。同时,痂下细菌繁殖会加重病情,所以不能用于深度创面、化脓性创面、大面积烧伤、汤汁创面等。应储存在避光密闭的容器中,以防药效下降。
至于绿色药水,不是很清楚!
紫色药水,为什么不能把紫色药水涂在化脓的伤口上
因为紫色药水会影响化脓伤口的愈合。这是因为涂抹紫色药水后,可在创面形成一层痂皮,影响脓液的引流,甚至使痂下的脓液容易扩散到深部,加重感染。因此,化脓性伤口不宜涂紫色药水。建议及时清理化脓伤口,保持局部干燥,注意抗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