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灰斑病症状的特征
玉米灰斑病的病原体主要损害叶子。最初的损伤是在透射光下针尖褪色的小黄斑。一周后,在感病品种上形成一条长方形长斑,长1-6厘米,宽0.2~0.4厘米。宽度受叶脉限制,大部分沿玉米叶脉蔓延。病变连接处清晰。病灶中心呈灰色,边缘有褐色坏死线。叶片两面均可产生灰霉层,多在叶片背面。湿度高时,病斑背面会出现灰霉菌,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在严重的年份,植物的叶子会死亡和早衰。
玉米灰斑病是玉米的一种常见病害。玉米灰斑病的危害有哪些
玉米生长期灰斑病的主要部位是苞片、叶片和叶鞘。发病初期,病灶呈淡褐色,有水渍;然后逐渐扩展为浅棕色条纹或不规则灰褐色条纹,平行于叶脉延伸,边缘有棕色线条,中间为灰色;中后期大部分病斑结合使叶片变黄死亡,没有光合作用;在病斑后期,如果湿度大,叶片上,尤其是背面会产生灰黑色的霉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害严重时,茎秆断裂,玉米叶片大多枯黄枯死,百粒重减轻,穗下垂,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甚至绝收。由于玉米灰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主要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次年在适宜条件下(温暖潮湿)可侵染玉米。然后病斑产生的分生孢子开始反复侵染,不断扩散。
由于玉米灰斑病喜温暖,热带地区玉米灰斑病的发病比温带地区重,其流行速度也比温带地区快。8、9月份的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玉米灰斑病的流行。脚叶开始发育,8月份继续发育到中期。海拔1600m以下,气温高,雨量少,玉米灰斑病发病轻。选择抗病品种。抗玉米灰斑病的品种有华兴单7号、华兴单88号、云油78号、云瑞47号、云瑞2号和谷五3861,适宜种植。不要选择惠单4号、长城799等感病品种。播种时,用药物浸泡或包裹种子。50%多菌灵的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5%,15%三唑酮的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3%~0.4%。
适当轮作并与其他作物合理套种。主要有玉米-马铃薯间作和玉米-魔芋间作。间作可以降低遮荫程度,保持良好的通风,降低湿度,减少灰斑的发生。及时清除玉米秸秆的病残,减少田间一级传染源。农家肥必须充分腐熟后才能用于田间。种子不包衣,每亩2.0~2.5公斤种子拌50%辛硫磷10毫升,混播防治地下害虫。荒地每亩4200株,良田每亩3800株左右,矮化品种每亩4200株左右,高大品种每亩3800株左右。
当玉米长到6叶时,如果感染玉米灰斑,最初会在玉米叶片上产生涝斑,颜色为浅棕色。后来随着田间湿度的增加,斑点越来越大,到处蔓延。由于被叶脉阻挡,斑点会拉长变大,变成淡褐色的长条状或短而长的灰色斑点,周围没有黄色晕圈,所以患病部分和健康部分的界限非常清晰。摘下病叶对着太阳看,可以看到半透明的小黄点。感染玉米灰斑病的玉米植株,不采取相应的化学防治等防治措施,任其发展,其叶片上出现许多褐色的条斑,且密集,进而发展成严重的病斑,导致叶片大面积黄化、坏死。特别是当田间湿度较高时,会产生更多的分生孢子,在发病区繁殖。这些分生孢子大量聚集在一起,附着在病叶上。从远处看,它似乎覆盖着一层灰黑色的霉菌层,霉菌层出现在叶子的背面最多。
玉米灰斑病危害很大,玉米灰斑病的防治技术要点有哪些
玉米灰斑病又称尾孢叶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叶部病害。这是近年来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接下来学习了解玉米灰斑病的症状和防治技术要点。
玉米灰斑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但以抽穗期和灌浆期最为严重。疾病的初始阶段是水浸泡的浅棕色病变。这些条纹平行于叶脉延伸,通常呈矩形。浅色透视更明显。病灶中间呈灰色,边缘有棕色线条。病斑大小为2-4×10-24 (mm),叶片两侧通常产生灰霉菌层,即真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中后期,大部分病变合并后,叶片变黄死亡。玉米灰斑病的防治技术是选择抗病高产品种,如北油2号、海河1号、北油16号、屯油7号、尤雅889等。清洁农村,减少病菌源基地。从玉米收获到播种,将玉米灰斑病的植物残体有效处理为燃料或高温堆肥,减少了病害的初侵染源,有效预防了玉米灰斑病的发生。
玉米感染后,当病株率达到70%,病叶率达到20%左右时,应及时拔除病株下的2-3片病叶,以减少病害的再传染源。实施健康养殖和疾病控制。适时早播,充分利用前期光热资源,可以错开玉米的危险生长和病害发生高峰期,减少病害的发生。合理密植,规范栽培,可以改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通风透光,增强植物抗逆性,预防病害。双行条播,每亩3500-4000株。
实行平衡施肥,每亩施粪肥1000-2000公斤,尿素10公斤,钙肥40-50公斤,钾肥10公斤,锌肥1公斤作为基肥;第一次打顶(5叶期)每亩施尿素15公斤,结合浅耕除草;第二次打顶(大喇叭口期)每亩施尿素25公斤,进行高位栽培。
及时使用相应的药物。在发病初期、大喇叭口期和抽穗期,用50公斤水喷洒70%甲基硫菌灵、80-100克/亩70%甲基硫菌灵或30克/亩10%苯醚甲环唑。综上所述,以上就是玉米灰斑病的防治要点。建议提前做好预防和日常管理。当病情严重时,治疗也是一种成本。
玉米灰斑病的症状是什么,如何预防
小叶斑病,椭圆形,近长方形,受叶柄限制,褐色,边缘深红。不受叶柄限制的暗褐色椭圆形病变。这是一种褐色萎缩性染色。大部分病斑连在一起,导致叶子枯萎。大叶斑病,叶片生病时,首先出现水状灰绿色斑点。然后沿叶柄向两侧蔓延,产生大斑点,边缘棕黑色,中间为浅棕色或灰绿色。严重的时候斑点结合,叶子变黄枯萎。玉米叶枯病又称叶条病、煤纹枯病、叶枯病、褐斑病等。玉米的叶片、叶柄和苞片是主要危害。
叶片生病时,首先出现水状灰绿色斑点,然后沿叶柄向两侧蔓延,形成边缘棕黑色、中间浅棕色或灰绿色的大斑点。中晚期病变常呈垂直分裂状。严重的情况下,病斑合并,叶子变黄枯萎。潮湿寒冷时,病斑上有许多黑灰色的霉层。下面的叶子先生病。在单基因抗性品种中,主要表现为褪绿斑点,斑点小,与叶柄平行,颜色黄绿色或浅褐色,周边棕黑色。很多都是以萎缩斑为主。大叶枯病的症状是:先蘸下叶。
前期是一点灰绿色的水迹,以后沿叶柄向两侧发展,产生纺锤形或纺锤形大斑。湿度大时,斑点上出现黑灰色的发霉物质。病斑呈条状,一般播散到植株内,病斑大而少。小斑病的临床症状:一是下叶着色,病灶呈椭圆形、长方形或梭形。一般2-3片叶子会让你觉得奇怪,有时病斑上还有轮痕。玉米叶斑病是所有的真菌性病虫害,属于真菌亚科。这种细菌在残疾人体内过冬,并在第二年天气适宜时根据降水和气旋进行传播。
当环境温度在20~25度范围内,气温阴雨、下雪或下雨时,病原菌迅速感染,总面积缓慢扩大。玉米大斑病的防治应以选择抗病品种为基础。提高农牧业的预防为主,辅以必要的药物预防。适时早播,避开病虫害高峰期。发病初期可使用(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等药物,如每亩30-50g水和20KG(70%甲基硫菌灵颗粒剂),叶面喷施50-80g水和20k g可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