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有哪些,如何鉴别其分布和特点
我国海域辽阔,有热带、亚热带、温带三大气候带,对虾资源十分丰富。在生活在中国海域的对虾属物种中,可以养殖以下物种:
(1)中国对虾又称东方对虾,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北、天津、辽宁、江苏沿海,在华北西海岸也有分布。中国对虾个体大、渔期集中、生长快、适应性强,是我国重要的捕捞和养殖对象。
(2)长毛对虾在福建南部被称为红虾,在台湾省被称为红尾虾,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温暖水域。我国广泛分布于福建、广东东部沿海。这种对虾对盐度的适应性强,生长快,是一种很好的养殖品种。
(merguiensis在广东和广西被称为对虾和对虾,在粮农组织被称为香蕉虾。其分布与南美白对虾相似。我国主要分布在广西、粤西、海南沿海,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养殖虾类之一。
(4)日本对虾(P. japonicus)广泛分布于非洲东海岸至太平洋中部的广大海域,在日本数量较多,被称为车下,在中国台湾省被称为斑节对虾。中国主要分布在江苏以南的东海和南海。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养殖品种。因其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适合活虾上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它被移植到中国北方。
(5)斑节对虾(P. monodon),俗称角虾,在中国广东省和台湾省被称为草虾,在日本被称为牛肉虾,在粮农组织被称为巨虎虾。它是对虾属中最大的物种。最大的人可以重达500多克。它的体表有褐色和深绿色的条纹,附肢基部外侧有亮黄色。本种分布于我国广东、福建、台湾省和浙江省南部沿海,以海南岛为最大沿海。这种虾杂食性,生长速度快,分布广,是世界三大养殖虾之一。
(6)短沟对虾又称丰虾、凤凰虾,台湾省省称为熊虾。身体有深褐色条纹和紫色附肢,与日本对虾有所区别。在中国南方进行了繁殖。
(7)宽沟对虾(P. latisulcatus)又称竹虾,比日本对虾略小,体色浅土黄色,无明显横条纹。这种虾在南海很常见,但产量不大。台湾省、中国和菲律宾都有人工养殖。
(8)南美白对虾又称南美白对虾,外形与中国对虾相似,体色洁白半透明,足呈白垩状。原产于秘鲁、墨西哥、厄瓜多尔等地,是世界水产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虾种之一,具有生长速度快、营养需求低、环境适应性好、抗病力强等优点。1988年,中国科学院从美国引进鱼苗,近年来在全国沿海和部分内陆地区大规模养殖。是对虾养殖的极佳替代品,是轻养对虾的优质品种。此外,南美青虾也从西半球传入中国,开始在广东、福建、山东、江苏等地养殖。
此外,还有新青霉属的一些种类。新对虾属在形态上与对虾属不同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前角上缘有齿,下缘无齿。
中国可栽培的物种有:
(1)中间新对虾,是新对虾属中的大型个体,一般体长10-14厘米,体重25-50克,最大体长16厘米,体重60克。前角平直,呈尖刀状,尾节有三对活动棘,尾肢末端边缘为亮蓝色。有潜沙习性,分布于福建沿海的南海一带。中国的人工育苗已经成功了。
(2)明对虾(M. ensis)在台湾省又称刀额新对虾、沙虾,一般体长8-10厘米,最大的可达18厘米。甲壳粗糙,覆有细毛,额角近直,如刀。体色黄褐色,全身布满灰绿色或暗红褐色斑点。这种虾在我国福建、台湾省和广西沿海都有分布,南方鱼类中也有一定数量。这种虾对低盐、高水温、低氧耐受性强,离水后长时间不会死亡,适合上市的活虾,也适合在低盐海水中饲养。近年来,在中国北方也有栽培。
(3)近缘对虾(M. affinis)是一种常见的鱼类,体棕红色,附肢深红色,在中国已经繁殖成功。
(4) M. inoyebi是一种比较小的新对虾,体长7-9厘米。福建分布在南海,也是鱼类的常见种类。这种虾离开水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死,除了食用还可以做鱼饵。我国也成功育苗,其幼虫可在沿海低盐水中养殖。
(5) M. joyneri前额略弯,壳薄,颜色略黄,全身有棕蓝色斑点。这种虾只产于中国和日本,在中国分布于山东半岛南岸至广东沿海一带,所以是香港和中国的常见虾。
养殖品种中,中国对虾、长毛对虾、南美白对虾形态相似,体色一致。中国对虾体色为青灰色,分布于北部海域,在福建南部很少。长毛对虾和南美白对虾体色黄白色,分布于福建以南海域。中国对虾额角的基部是平的;南美白对虾的前角底明显升高;南美白对虾的额角底很高,呈三角形。日本对虾和斑节对虾体表有横条纹,日本对虾额角后面隆起的额脊向后延伸至头胸甲后缘,体表有棕蓝色条纹,尾肢有黄色和亮蓝色。斑节对虾前额后脊较短,体色为浅棕色和蓝灰色,体表横斑为深棕色、蓝灰色和黑白条纹。斑节对虾的体型与斑节对虾相似,只是额角后脊上有一条沟。中等大小的对虾有一个直的前角,尾部有三对可移动的刺,还有一个蓝色的尾肢。亲缘虾体色棕红色,附肢深红色。刀额新雕的体色为浅棕色,略带粉红色,附肢为红色,尾节无大刺。新对虾个头小,一般7 ~ 9厘米长。新对虾周的前额呈弧形,体色为淡黄色,带有棕蓝色斑点。此外,额角齿型(额角上下边缘锯齿状牙齿的数量)是对虾的主要区别特征。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农业出版社《动物福利与肉类生产》
目前主要的对虾养殖方式有哪些
(1)港温养殖国家原始传统的粗放式养殖方式,是一种依靠自然生产力提供产品的生产方式。北方称之为港湾养殖,南方称之为鱼_,即利用沿海港湾、支流、荒滩、洼地,人工筑堤、造闸、开沟、分滩储存海水,利用潮汐涨落吸引潮汐接受苗、鱼、虾、蟹混合养殖。管理很简单,池子不清,不投饵,收益率低。从十几斤到几十斤,广种少收有利可图。近年来,这种养虾方法逐渐被池塘养殖所取代。
(2)人工生态系统养殖是在港湾养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在依靠自然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人工干预,如消灭有害生物、施肥、移植饲料生物、或补充摄食等。,努力培养适合对虾生存和生长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水质环境),努力发挥低养殖密度下的水质。维持水体中合理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投入少、成本低的运行中获得稳定的养殖效益。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在几十甚至上百公顷的大型养鱼港口对虾养殖中使用了这种方法。随着对虾生产的发展和集约化养殖水平的提高,已经转变为中小型池塘养殖。近年来,由于虾病的爆发,许多半精养池塘已经废弃。在这些废弃和闲置的池塘中部分采用、改进和发展这种养殖模式,也是防治虾病和增加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3)中型池塘在潮间带或潮上带进行半集约化养殖,建造几公顷面积的长方形池塘,通过潮差、机械提水或两者兼有的方式供水,以人工投喂为主,辅以施肥繁殖或移植生物饵料。中国用这种方式养虾,已经达到每公顷1500公斤左右,最高的可以达到3000公斤。
(4)网堤养殖又称半围塘养殖,属于半集约化养殖类型。即在潮差大、风浪小、底硬的潮间带(一般在低潮区),修筑高1-1.5米的石坝或混凝土坝,坝顶用高于大潮最高水位的尼龙网支撑,组合成半坝半网的池塘,投喂对虾。其优点是可根据潮差自动换水,水质好,节约提水动力。缺点是池塘难清理,饵料易丢失,安全性差。这种养殖方式在日本田本县曹天地区最为流行,每公顷产量约4500公斤日本对虾。1987年,中国青岛崂山也用土坝代替混凝土坝建造了半堤半网的虾池,每公顷产虾4500公斤,但由于安全问题没有坚持下来。
(5)小池塘充气式养殖是集约化养殖的一种低级形式,即利用面积小于1公顷、水深大于2米的室外小型土池,保持良好的水质,如机械提水、曝气器曝气或循环水,主要依靠人工投喂。投资大,产量高,一般每公顷产虾3000 ~ 7500公斤。这种方法较早在中国台湾省和东南亚(如泰国和印度尼西亚)进行。近年来,海南、广东、山东、天津等地结合当地特色创造性发展,取得了较高的产量和效益。如山东省东营市、滨州市,从1998年开始,在盐碱地上采取开荒挖塘相结合,利用渗出的高盐水,补充淡水,增氧养虾,减少了虾病,最高产量达到每公顷4500多公斤。
(6)工业化程度高的精耕细作也叫超精耕细作。是指利用先进的工业控制手段,在小水体的水泥池中进行高密度养殖的一种生产模式。如日本鹿儿岛式,在潮间带上建造圆形水泥池,单池面积1,000 ~ 2,000 m2,双底,上下铺设20 cm厚的沙层,供日本虾隐居。海水从池塘表面切向进入,推动池塘水旋转流动,多余的海水从池塘底部渗出。并有规律地通过水池中央的圆柱形排水管网,池底的污水从下面与之相连的污水孔排出。这种栽培方法产量高,可达1.5 ~ 3 kg/m3。美国的跑道虾池和中国以前尝试养对虾的虾苗池都属于这一类。2001年,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参照日本养鹿模式,利用面积500 m2的水泥池,加盖塑料大棚,并增加涡旋设备和增氧设施,养殖南美白对虾和对虾,取得了37500公斤/公顷的高产。超集约化养殖模式由于投资大、能耗高、技术要求高,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大面积推广。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农业出版社《绿色发展与绿色植保》
凡纳滨对虾养殖基地在哪里
凡纳滨对虾养殖基地位于茂名市电白区南海半岛的正阳山。
正阳阳规模化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位于茂名市电白区南海半岛,总面积3250亩,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水质淡水,生态环境条件优越,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的环保要求,是对虾养殖的好地方。
南美白对虾是我国最重要的对虾品种,其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的50%以上。过去,由于长期依赖进口南美白对虾种质资源,限制了国内对虾产业的发展。
广东金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正阳洋海洋苗种45亿尾,水产品5500余吨。不仅解决了广东省乃至全国的对虾苗需求,而且真正做到了安全和质量双达标,走进千家万户,惠及更多人。
南北美洲对虾育苗前的准备工作:
1.虾池布置:一般收获后将池水排干。如果底部土壤中的淤泥有3-10厘米厚,就要露出池底使土壤氧化,然后施生石灰100-150公斤/亩。如果底土中的淤泥达到10-20 cm以上,按上述方法处理后,用机械翻耕底土,使其晒干至开裂。
日光浴持续15-30天。即使在冬天,空池也要晾45-60天。虾池清洗干净后,用潮水冲洗3-4次,直到虾池内没有铁锈水为止。
2.池塘清洗:池塘清洗的目的是杀死有害生物,包括鱼虾病菌。放苗前15-30天,注入20-30厘米的水,将1ppm的护虾除鱼网与水混合,洒满池水。两天后,每亩用0.5公斤二溴海因(颗粒型)与水混合,溅满池塘,然后密封池塘2-3天。
新建的虾池要在水中浸泡2-3次再消毒;对于老塘或鱼塘改造的虾塘,需要将池塘晒干,清理淤泥和杂草,再进行消毒。
3.进水:清池后2-3天,就可以把水抽进去了。在进水口处设置过滤网过滤海水,过滤网采用60目尼龙或尼龙筛网丝制成。30-40 cm适合第一次进水,以利于饵料生物的培养,之后逐渐提高水位。
4.饵料生物培养:彻底清池后,用60-70目筛过滤来水,每亩用2-3公斤三效肥和水精+1公斤尿素50-60厘米。当水呈黄绿色或黄褐色时,用250克/亩的复合芽孢杆菌抑制杂藻生长。此时可以进行育苗。
中国南美白对虾加工基地
加工基地在杭州,杭州惠林食品集团从江南大学购买了南美白对虾加工专利技术。将南美白对虾加工成休闲食品,将改变我区南美白对虾主要依靠生鲜销售、加工能力不足的局面,有效降低养殖风险。
目前,中国最大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位于浙江舟山,面积达5万平方米。湖北襄阳的目标是开发现有土地,三年内建成8万平方米的养殖基地,这将是中国最大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计划三年内培育30个水产大户、300个水产大户、3000个渔民10万个水产户,着力调整部分水产大户的产业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培育养殖龙头企业,打造襄阳水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