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的起源和历史在哪里
它起源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由于颜色娇嫩,人们十分警惕,把它当作狐狸的果实,只供观赏,不敢品尝。16世纪,一位英俊的英国勋爵去野外玩花花草草,偶尔看到这种鲜红的果实在翠绿的枝叶间随风摇曳。非常美好动人,他不禁满心欢喜。他勇敢地为美丽的公主选择了一个作为求爱礼物传播。直到18世纪,一位法国画家去茂密的森林寻找美丽的风景来写生。他觉得这种华丽的水果极其可爱,他渴望品尝,于是大胆地摘了一个吃了起来。他不仅没有出事,还尝到了好滋味。一个厨师得到了这个好消息,把它做成一道菜,受到了所有客人的称赞。爱果、金苹果、红宝石等好听的名字,指的是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西红柿。
栽培番茄的祖先是圣女果。墨西哥驯化栽培较早。1523年,西红柿从墨西哥传到西班牙和葡萄牙,1550年左右传到意大利,1575年传到英国和中欧国家。当时,西红柿被用作观赏植物。食用栽培始于18世纪中叶。1768年,米勒首次对植物学进行了描述、分类和命名。它在17世纪传入菲律宾,然后传入其他亚洲国家。中国种植的西红柿是从欧洲或东南亚引进的。清代王浩在《广方群谱》果谱附录中有一扇柿:茎如蒿的六月柿。四五尺高,叶似苦艾,花似榴莲,一枝结五果或三四果。.....草药亦出自西番,故名。因为番茄果实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它只是作为一种观赏植物来种植。20世纪初,城市郊区开始出现栽培食品。番茄栽培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在中国迅速发展,成为主要的水果和蔬菜之一。
西红柿起源于哪里,何时传入中国
西红柿,又称番茄,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1523年,西红柿从墨西哥传到西班牙和葡萄牙,1550年左右传到意大利,1575年传到英国和中欧国家。
中国关于番茄的最早记载见于明朝赵涵(1617)的《植物志》。赵涵在书中提到,西红柿是在万历年间由西方传教士和向日葵一起带到中国的。1621年,王的《群芳谱》再次肯定了西红柿的起源,后世的人们也就相信了。
扩展信息
西红柿的营养价值:
西红柿也为古今医家所欣赏,味微寒甘,生津止渴,凉血养肝,清热解毒,治疗高血压和坏血病,预防动脉硬化和肝病。
据陆川《本草》记载,西红柿健胃助消化,治口渴食欲不振。高血压患者连续半个月早上空腹吃两个西红柿,有降血压的作用。每天吃2-3次西红柿代替水果,两周后对治疗牙龈出血有效。半杯番茄汁,半杯西瓜汁,混合服用,退热止烦渴。将番茄汁与甘蔗汁或山楂汁混合,用于治疗胃热和口干。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番茄
番茄起源于哪里
番茄,也就是西红柿,起源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主流观点认为,番茄最早的种植者是秘鲁人,但由于颜色鲜艳,被误认为有毒,所以被称为狼桃。1554年,葡萄牙人将西红柿从南美带到了欧洲,但在当时,西红柿只是作为一种奇花异草种植在庭院里供人们观赏。西红柿的花是黄色的,没有香味。在绿叶的衬托下,它们看起来非常漂亮。半熟的西红柿呈黄色或粉红色,成熟的西红柿色泽鲜艳,肉质鲜美,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据说西红柿传入英国后,伊丽莎白女王的情人送给她一个西红柿,女王非常高兴,于是西红柿成了爱情的象征和爱情的果实。当然,此时的西红柿只是一种观赏植物,还没有被用来食用。
据有关史料记载,西欧国家意大利和西班牙是最早吃西红柿的。两国人民尝试后,地中海人民发现西红柿没有毒,而且味道好,颜色鲜艳,就用胡椒、黄油等调料来吃。从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随着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也把西红柿带到了中国。明朝万历年间的地方志中有关于西红柿的记载。当时人们把这种植物叫做西番柿。番茄传入中国时也被视为毒药。王的《群芳谱》说,生食,直刺咽喉,说明当时人们还不习惯吃西红柿。直到清朝,番茄一直是观赏植物。
应该是到了清末,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西红柿不仅无害,还可以生吃。之后,西红柿被本土化,和鸡蛋一起炒,成为中国最常见的家常菜。
番茄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番茄是在明朝传入中国的。它被用作观赏植物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写于1621年的《群房谱》中写道:樊氏,名六月柿,茎如蒿,高四五尺,叶如蒿草,花如石榴,一枝结五三四个果,一枝数二三十个果。装帧,印象最深刻。出自西番,故名。直到清末,人们才开始吃西红柿。
西红柿的可食部分是多汁的浆果。它的品种很多,根据果实的形状可分为圆形、扁圆形、长方形和尖圆形;按果皮颜色分,有红色、粉色、橙色、黄色。
根据营养学家的研究,每人每天吃50 -100克新鲜西红柿,就可以满足人体对几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番茄含有番茄红素,具有抑菌作用;含有苹果酸、柠檬酸和糖,有助于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