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常见的病虫害有哪些
(1)玉米的大叶斑病和小叶斑病。玉米的大叶斑病、小叶斑病也叫叶条病、叶枯病、叶斑病。全生育期均可侵染,主要在中后期,尤其是抽穗后。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但也危害叶鞘和苞片。当受损植物严重时,整株植物都会死亡。
防治措施:发病初期,喷洒20%菌灭克可溶性粉1000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锰锌硫脲800倍液加入广大特效王。
(2)玉米粗缩病。玉米粗缩病主要由灰飞虱传播。发病后植株严重矮化,一般只有健康植株高度的1/2或1/3。叶深绿色,宽、短、硬,对生;叶背脉上常出现蜡状白色突起,用手触摸明显粗糙。玉米在5叶期易受侵染。
防治措施:①播种前后,在玉米田及周边杂草上喷洒18%阿胶精1500倍液,杀灭灰飞虱;②苗期可喷15%双唑菌胺600次。
(3)青枯病。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籽粒灌浆末期,是一种暴发性、毁灭性病害,容易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症状识别:籽粒灌浆末期,玉米常出现突然绿萎,全叶发白褪色;果穗下垂,苞片枯萎;茎的基部一开始是泡在水里,后来逐渐变成浅棕色,手感空洞,往往会倒伏。
影响青枯病发病的因素:青枯病的病因仍有争议,主要有三种不同观点:一是由镰刀菌引起;二是腐霉引起的;第三,是腐霉和镰孢菌复合感染引起的。但灌浆至乳熟期的暴雨对病害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土壤含水量高是青枯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防治方法: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措施,但品种间抗性差异极显著,可选择抗病品种。生产上常用的抗病品种有豫玉4号、廖丹18号和山丹9号。在栽培措施上,提倡整苗,注意排水。
(4)玉米丝黑穗病。该病主要危害玉米的穗部和雄花。一旦发生,整个工厂通常无法收获颗粒。所以疾病的发病率等于疾病的损失率,危害相当严重。
症状识别:该病为苗期从玉米芽鞘侵入的系统性病害,其症状主要表现在抽雄后。病耳外观比正常耳短,基部大而末端尖,顶部无抽丝。有时一片苞叶裂开,露出黑粉,病穗全部变成黑褐色的孢子堆,孢子不易飞走,与玉米植株维管束的残余混在一起。
影响发病的因素:病原菌以厚垣孢子越冬,厚垣孢子是一种能抵抗不良环境的特殊孢子,与粪肥混合或由种子携带。第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厚垣孢子萌发,通过芽鞘侵入寄主幼苗。侵入后,菌丝进入植株的生长点,随着植株的生长,向穗部和雄花扩散,形成孢子堆,成熟后再次散布孢子,完成其一年一次的侵染循环,不会再侵染。
土壤和粪便中的细菌数量,土壤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是影响该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
防治方法:①选择抗病品种。品种间对该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抗病品种有钟丹2号、钟丹14号、钟丹12号、廖丹18号、于丹13号、山丹9号、豫玉2号、豫玉11号。②实行轮作和深耕。多年连作容易增加土壤中的细菌数量,引起严重的疾病。轮作3年以上,基本可以消除土壤中病原菌的危害。另外,深挖土壤,将病原菌的孢子压倒在播种层以下,减少细菌来源,降低发病率。③病株的早期提取。在病穗白膜未破前拔除病株,取出地面掩埋或焚烧,防止病菌落入土壤。
(5)亚洲玉米螟。玉米螟又称螟虫,属于鳞翅目。主要危害玉米的心叶、穗和茎。
防治方法:①苗期可在每亩1次细土或细砂中加入3%克百威1 ~ 2公斤,均匀撒入心叶。②抽雄前用高效生物杀虫剂苏维士或18%阿菊净1500加特效王喷雾。
(6)粘虫。又称夜盗、五色虫等。属于鳞翅目,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如果在幼期不加以控制,进入第六期的幼虫可在3 ~ 5天内吃掉整个玉米苗和叶片,造成严重损失。这种昆虫白天潜伏,晚上出来,傍晚开始活动,黄昏时进食。装死,怕光。
防治措施:当田间百株玉米害虫数量达到30只左右时,应立即进行防治,夜间每亩可喷洒50%辛硫磷1500次;年纪大一点的可以用0.1%的Solvax或者18%的阿觉净1500倍液加广大特效王喷雾。
(7)玉米蚜虫。也被称为书呆子。它属于同翅目,蚜科。吸叶汁,分泌蜜露,产生霉变,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是有害的。同时,玉米蚜还能传播玉米病毒病。
防治措施:玉米大喇叭口期,喷10%蚜虫1000倍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或喷8%英雄1500倍。
玉米通天宝不是杀虫剂和杀菌剂,但叶面喷施玉米通天宝可以增强玉米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叶面喷施玉米可抗大叶斑病、小叶斑病和青枯病,并可减轻玉米螟、蚜虫和粘虫的危害。
玉米田常见的害虫有哪些
地老虎是夜蛾科的幼虫或毛虫,危害烟草的地下或地上茎。地老虎是杂食动物,食量很大,危害除木本植物以外的任何植物。主要在苗床期、移栽期和移栽后不久切断烟苗的茎秆,直接造成烟苗倒伏或间接使茎秆变弱。斜纹夜蛾幼虫也大量取食幼苗的叶片,只留下中脉。
地老虎通常通过接触杀虫剂来控制,这些杀虫剂被施用在烟草植物基部的土壤中或者与肥料的广泛施用相结合。
蚜虫分为有翅和无翅两种,体色为黑色。成虫蚜虫或荇菜群集于西葫芦的叶背、嫩茎、生长点和花上,用针状的吮吸口器吮吸植物的汁液,使细胞遭到破坏,生长失去平衡,叶片卷曲缩向背面,心叶在阴凉处生长。在严重的情况下,植物停止生长,甚至整个植物枯萎。蚜虫为害时,排出大量水分和蜜露,滴在下部叶片上,引起霉菌病,阻碍叶片的生理功能,减少干物质的积累。
当发现大量蚜虫时,应及时隔离,并立即用药物或土法消灭害虫。具体措施如下:
1.按1:15的比例配制烟叶水,浸泡4小时后喷洒。
2.将洗衣粉、尿素和水按1:4:400的比例配制成溶液进行喷洒。
3.喷洒1000倍的10%氧化乐果乳剂或1000 ~ 1500倍的马拉硫乳剂或1000倍的敌敌畏乳油。
4.涂抹任何药物时,都要在被蜡粉覆盖的桃蚜上加1‰的中性肥皂水或洗衣粉。
蓟马:由于该目多种昆虫常栖息于大蓟、大蓟等植物的花中,故名蓟马。体型小,行动迅速,善于飞跳,生活在植物花中以花粉和花蜜为食,或以植物的嫩芽、叶片和果实为食,已成为农作物、花卉和林果的危害。
控制:
①前期使用药物防治蓟马。每亩喷洒40%乐果乳油60毫升水;50%甲萘威可湿性粉剂800 ~ 1200倍;每亩喷洒90%敌百虫粉50克水,75公斤水;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20-30克;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每亩2g。
②利用天敌,如蜘蛛、捕食性蓟马等来控制蓟马。
③选育抗虫品种。
棉铃虫
夜蛾科的一种。它是棉铃蕾期的一大害虫。分布在南纬50度到北纬50度之间。在我国各棉区均有分布,尤其是华北、新疆、云南等棉区。成年体长15 ~ 17毫米。翅展开30 ~ 38 mm .前翅青灰色、灰褐色或赤褐色,纹线深褐色,不甚清晰;肾线前有黑褐色线;后翅灰白色,末端区域有一条深棕色宽带,外缘有两个相连的白斑。幼虫的体色变化很大,如绿色、黄色、淡红色等。,并且体表有棕灰色的尖刺;腹面有黑色或暗褐色的小刺;蛹由绿色变成棕色。
控制:
已知有寄生性天敌,如赤眼蜂、仿刺蛾和苍蝇,以及捕食性天敌,如草蛉、黄蜂和臭虫。除了化学防治,还可以对树枝进行诱杀,建立玉米诱捕区进行诱杀。
什么是主要的玉米害虫以及如何控制它们
回答主要的玉米害虫有螟虫、蛴螬、蛴螬、地老虎、蚜虫等。防治玉米螟可用1000-1500倍的千虫克溶液进行喷洒。防治蛴螬可以用1000克液体1500倍灌根。防治蚜虫,可以用优乐2000倍液喷洒;用米糠、花生麸或豆饼粉碎炒香,拌入5%敌百虫供地老虎食用,防治效果明显。
1.玉米的主要害虫是什么
1.玉米螟又称螟虫,常钻入幼嫩的茎叶中取食,破坏茎叶组织,阻碍养分和水分的运输,影响玉米生长。
2.蝼蛄成虫和若虫啃咬近地表的玉米幼苗,危害玉米的正常生长。还需要在土壤表面挖沟,咬断玉米幼苗的主根,导致玉米幼苗死亡。
3.蛴螬咬断植物幼苗和根茎,导致玉米幼苗黄化和死亡。
4。地老虎通常在白天躲在土壤表面下。当它在黎明接触露水时,会咬掉离地面3-4厘米的玉米茎秆,然后拉进洞里觅食。5.蚜虫也叫棉蚜。成蚜在玉米叶片背面和嫩茎上吸汁,受害瓜株叶片萎缩,导致瓜苗萎蔫甚至死亡。
2。如何防治玉米害虫1.选择莫朗2000倍液、千虫克1000-1500倍液、金世纪1000倍液,玉米螟防治效果明显。
2.用1500倍的千虫克溶液、2000倍的沙可克溶液和800倍的敌百虫溶液灌根可控制蛴螬。
3.吸虫2000倍液、敌百虫800倍液、钱虫克1500倍液灌根防治蛴螬效果较好。
4。对地老虎的防治,可用米糠、花生麸或豆饼粉碎炒5%敌百虫,黄昏时每亩撒10堆半斤,覆盖鲜嫩草,地老虎食后可死亡,防治效果好且迅速。5.可以选择优乐2000倍液、阿克泰7500-10000倍液、吡虫啉2000倍液、千虫克1000-1500倍液、金世纪1500-2000倍液防治蚜虫,防治效果显著。
常见的玉米病虫害
玉米病虫害有玉米螟、粘虫、棉铃虫、蚜虫、玉米叶螨等。
1.玉米螟:玉米螟俗称螟虫,属于鳞翅目、瓢虫科,是玉米的主要害虫。它能伤害地面上玉米植株的所有部分。玉米螟一般一年发生2-4代,气温高,海拔低,世代多。成虫为夜行性,飞行能力和趋光性较强,寿命5-10天。它们喜欢在离地50厘米以上的玉米叶背面中脉两侧产卵。孵化后,幼虫起初聚集在一起,然后在植物的嫩部爬行,开始为害。初孵幼虫可吐丝下垂,随风飘至邻近植株,造成移栽危害。
2.粘液虫:粘液虫,俗称五彩虫、麦蚕,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它是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的主要害虫,严重危害玉米。粘虫是一种多食性、迁移性和爆发性害虫。粘虫的发生与温度和湿度密切相关。一般成虫产卵的最适温度为19-25℃,30℃以上产卵受影响。此外,湿度越大,越有利于成虫产卵,特别是在多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不仅有利于成虫产卵,也有利于卵的孵化和幼虫的生存发育。
3.棉铃虫:鳞翅目,夜蛾科。别名螟虫、毛虫、棉铃虫等。
4.玉米蚜虫:它可以危害许多禾本科作物和杂草。苗期成蚜和若虫蚜群集于心叶,抽穗后为害穗,吸汁,阻碍生长,还可传播多种禾本科谷类病毒。它的分泌物会粘住花粉,影响散粉。此外,还可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病,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
5.玉米叶螨俗称红蜘蛛,可危害多种农作物。成螨和若螨吸食寄主叶片背面组织的汁液,受害叶片由黄变白而死亡,影响玉米的灌浆进程,导致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