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吡唑醚菌酯不能混用
混用吡唑醚菌酯的注意事项
1.吡唑醚菌酯应注意不要与碱性杀菌剂、乳油和硅酮混用。与其他化学品混合时注意浓度,并做好试验。
2.需要注意吡唑和叶面肥的混合。先溶解叶面肥,再倒吡唑,再倒其他东西。一般来说,在吡唑醚菌酯中加入磷酸二氢钾和微量元素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3.吡唑醚菌酯本身渗透性较高,不建议添加硅酮。
4.吡唑醚菌酯可以和芸苔素混用,但最好稀释2倍再混合。
5.吡唑醚菌酯可能不建议与高锰酸钾、过氧化氢、过氧乙酸和氯溴化物等强氧化性农药混合。
6.吡唑醚菌酯的复配三唑类杀菌剂效果较好,提高了药效。吡唑醚菌酯的内吸传导性不如嘧菌酯强,但具有良好的渗透性。使用时注意混合顺序和试剂。不要与铜制剂和具有强氧化性的产品混合使用。如有必要,做一个实验。
扩展信息
吡唑醚菌酯可用于果树(柑橘、葡萄、火龙果、猕猴桃、西番莲、苹果、芒果等。)、蔬菜、草莓、水稻、烟草、茶树、观赏植物、小麦、花生、草坪等作物。
防治由子囊菌、担子菌、卵菌纲真菌引起的白粉病、霜霉病、枯萎病、炭疽病、黑星病、褐斑病、叶枯病、锈病、立枯病等病害。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吡唑醚菌酯
使用吡唑醚菌酯时应注意什么
该制剂对鱼类有剧毒。对鸟类、蜜蜂和蚯蚓低毒。在产品标签上注明,不得在池塘等水源和水体中清洗医疗器械,不得将农药残留倒入水源和水体中。吡唑醚菌酯是一种新型广谱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和叶片渗透传导功能。一般喷3次药,10天一次。喷洒的频率取决于具体情况。对黄瓜和香蕉安全,无药害发生。
吡唑醚菌酯的作用机制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阻止细胞色素合成中的电子传递。具有保护、治疗和叶片渗透传导的作用。吡唑醚菌酯乳油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对黄瓜白粉病、霜霉病、香蕉黑星病、叶斑病、菌核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扩展信息防治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的用量为75-150 g/hm2(换算成乳油的商品量为20-40mL/667m2)。用水稀释后,在发病初期均匀喷洒。一般喷3-4次。7天喷一次。
防治香蕉黑星病和叶斑病的有效成分浓度为83.3-250 mg/kg(稀释1000-3000倍),发病初期开始喷施。一般喷三次,10天一次。喷洒的频率取决于具体情况。
吡唑醚菌酯原药大鼠急性经口LD5 000mg/kg和急性经皮LD2 000mg/kg。急性吸入lcso(4h)0.3 lmg/l;对家兔眼睛和皮肤无刺激性:豚鼠皮肤致敏试验结果为无致敏性:大鼠3个月亚慢性喂养试验最大无作用剂量为雄性大鼠9.2 mg/kg/d,雌性大鼠12.9 mg/kg/d。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吡唑醚菌酯
吡唑醚菌酯的注意事项(吡唑醚菌酯的剂量和用法)
1。使用吡唑醚菌酯需要注意什么?
2.醚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可以一起使用吗?
3.吡唑醚菌酯可以重复使用吗?
4.吡唑醚菌酯的作用、用法和用量。
1.注意事项:①黄瓜霜霉病、白粉病发病初期用药,连续施药,间隔7-14天,黄瓜每季最多施药4次,安全间隔2天。
2.②甘蓝炭疽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药,连续用药,间隔7天,每季最多3次,安全间隔14天。
3.③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药,每隔10-20天连续用药,一季最多3次施于玉米。
4.作为玉米植株保健功能的农药,第一次施药在玉米7-10叶期,第二次施药在玉米抽雄吐丝期,玉米每季施药1-2次,安全间隔10天。
5.??④在西瓜炭疽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施药,每隔7-10天再施药一次,每季在西瓜上施药2-3次。
6.作为对西瓜植物具有保健功能的农药,它分别在伸蔓期、初花期和坐果期施用一次。
7.安全间隔为5天。
8.⑤可用于防治芒果炭疽病。当嫩芽长到3-5 cm时即可施用,间隔7-10天再施一次,每季2-3次,安全间隔7天。
9.??⑥香蕉叶斑病、疮痂病初期施药,每隔10-15天再施药一次,一季香蕉施药3次。
10.作为香蕉植株保健功能的农药,在香蕉营养生长期可施药三次,安全间隔期为42天。
11.为防治香蕉炭疽病和腐烂病,可将梳好的香蕉浸泡在化学溶液中2分钟,取出后晾干,装入聚乙烯袋中密封保存。
12.??⑦茶树炭疽病新叶初期施药,每隔7-10天再施药一次,全期施药2次,安全间隔21天。13页。草坪褐斑病初期用药,每隔7-10天再用药一次,连续用药2-3次。
14.均匀喷洒,茎基部充分湿润。15页。⑨建议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16页。⑩操作应远离儿童和牲畜。
17.??操作时不要污染水面或灌溉渠。
18.?对鱼类有剧毒,医疗器械不得在水源和池塘等水体中冲洗,残液不得倒入人体水源和水体。
19.?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止接触此药。
20.?现在要把药配好,配好的药水要马上用。使用吡唑醚菌酯的注意事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保护处理和渗透作用。
吡唑醚菌酯已广泛应用于水稻、小麦、花生、蔬菜、果树、烟草、茶树等作物。
主要用于防治由子囊菌、真菌病、卵菌等真菌引起的叶枯病、锈病、白粉病、霜霉病、疫病、炭疽病、黑星病、褐斑病、立枯病。
特别是防治黄瓜霜霉病、白粉病、香蕉黑星病和叶斑病、葡萄霜霉病、炭疽病和白粉病、番茄和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白粉病和叶枯病。
1.杀菌剂和杀菌剂的混合物是什么?
混用是指农药使用者根据需要混合使用农药。该混剂是一种经过预处理的商业制剂,用户在购买混剂后不能改变农药活性成分的组成。因此,混合制剂中的所有成分都只能一次性喷洒,不管是否需要,一些原本不需要的农药也被喷洒到农作物上,可能造成浪费,增加环保压力。
农民在选择农药混剂产品时,应了解其配方组成,避免浪费。杀菌剂是否可以相互混合,杀菌剂是否可以与其他药剂混合,取决于作用机理、内吸传导性、被防治对象的互补性、混合后是否有拮抗作用、混合药剂和配制的药液在贮存过程中理化性质是否稳定、对非靶标生物是否安全。
如果在配制一种杀菌剂的药液后,再加入另一种杀菌剂或其他农药(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化肥,如果出现絮状沉淀或变色、分层、起泡等现象,说明该杀菌剂不能与这些农药或化肥混用。一般来说,有三种混合或混合的方式:
1.与内吸性杀菌剂的保护性混合。
2.不同机理或作用方式的杀菌剂混合使用。
3.作用机制相同的药物混合使用。
第二,有几种情况需要混合物或混合物
1.杀虫剂和杀菌剂现在混合使用。
有时同一作物上同时发生多种病害,需要喷两种不同的杀菌剂,有时病虫害复杂,需要喷杀菌剂和农药。为了节省喷洒次数,使用两种杀菌剂或者杀菌剂和农药混合使用也不是不合理的。例如粉虱或蚜虫以及霜霉病、灰霉病等。经常同时发生在保护区栽培的黄瓜上。通常,防治粉虱或蚜虫的杀虫剂(吡虫啉)与防治霜霉病的杀虫剂(甲霜灵·代森锰锌)或防治灰霉病的杀虫剂(异菌脲、烟酰胺、咯菌腈等)混合使用。).保护地栽培的番茄上也会发生粉虱、叶霉病、灰霉病、晚疫病等,所以现在可以混用杀虫剂和杀菌剂。
2.杀菌剂与植物生长促进剂混合。
为了预防病害,增强植物抗病能力,促进植物生长或培育壮苗,杀菌剂中还可以混入植物生长促进剂。例如,菜农一般将生长素2,4-D与杀菌剂(咯菌腈、嘧霉胺等)混合使用。)来涂抹番茄芽(或者蘸花)。
3.杀菌剂与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微肥混合施用。
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叶面肥,也可以混配杀菌剂。但要注意杀菌剂和生长调节剂的相互作用,最好确定没有副作用后再混合。
4.许多表面活性剂,如硅酮,现在与杀菌剂混合使用。
为了改善药液在作物表面的润湿性,增加药物的渗透性,可以使用桶混添加剂,一般用量为0.05%-0.10%。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用量在0.03%左右,因为在水中易降解,现在只能混着用。
有些农民为了节省喷洒时间,喜欢将多种农药一次性混合后再喷洒,称为四合一一喷多防...这种方法需要谨慎使用,可能会有危险或者不经济,对植物造成药害,还会浪费一些不必要的农药。所以杀菌剂不要随意混用。
三、不能混的几种情况
一般同一类型的杀菌剂不能混用,例如霜剂、锰锌和甲霜灵-m代森锰锌、甲霜灵、代森锰锌和金磊、嘧菌酯和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和吡唑醚菌酯、氟吡丙胺、霜霉威和霜霉威、苯。
含代森锰锌的混合物不能与代森锰锌混配,铜制剂一般不能与碱性农药混配,但与福美双、福美双杀菌剂混配时有拮抗作用。
四、几种常用的蔬菜杀菌剂组合
1.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严重时:68.75%氟虫酰胺·霜霉威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或50%烟酰胺(啶酰菌胺)
2.番茄晚疫病、灰霉病、叶霉病、早疫病严重发生时:68%甲霜灵·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32.5%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剂或世高+会友或烟酰胺;
3.番茄灰霉病、黄瓜灰霉病、草莓灰霉病、辣椒灰霉病严重发生时:50%烟酰胺水分散粒剂+25%吡唑醚菌酯EC;
4.防治白粉病、灰霉病、霜霉病、晚疫病:56%嘧菌酯百菌清悬浮剂、32.5%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百菌清、苯醚甲环唑+百菌清;
5.抗病毒,增加作物抗病性:抗病毒剂+金斑。
五、桶混溶液中的应用浓度
1.为了防治两种以上的病害或同时防治病虫害,桶混溶液的两种组分都应充分施用。例如,霜霉病和灰霉病在日光温室中同时发生。按照推荐浓度,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600倍液和25%烟酰胺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现可混配使用。
2.两种杀菌剂混合防治病害时,内吸剂的浓度可以低于推荐浓度,保护剂应在推荐浓度,以延缓靶标菌对内吸剂产生抗药性。例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与25%嘧菌酯悬浮剂混合时,两种药物的稀释浓度可分别为500倍和2000倍(25%嘧菌酯的推荐浓度为15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