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位重臣不仅是重臣,更是康熙皇帝的直系亲属。
第一位纳兰明珠。
纳兰明珠娶了英亲王阿济格之女,成为康熙皇帝的堂姑父。但是权倾朝野的明珠却不仅仅是因为亲戚关系。明珠以侍卫出道,先后担任弘文院学士、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充分显示了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而让他奠定朝中地位的是撤三藩中的主张。当时的康熙帝认为如果任由三藩发展壮大无疑是养虎为患,但朝中以大学士索额图为代表的大臣却依然反对撤藩。而明珠却坚定地站在撤藩的立场上,在三藩被撤除后,明珠也因此成为康熙非常器重的大臣之一。
明珠除了在撤三藩上立下汗马功劳,也在收复台湾的问题上作出过贡献。但这样一位重臣,却在得宠以后忘记本分,大肆贪污受贿买卖官爵,还和马上要提到的索额图一起把朝局搅得乌烟瘴气,最终被弹劾倒台,再也没能得到康熙的重用。
第二位索额图。
索额图的出身更加不凡,他是满族中最正统的正黄旗人,也是康熙初期四大辅臣之一索尼之子,得益于父亲在朝中的地位和与皇族的亲戚关系,索额图在康熙主政后不久承袭一等公,前途无量。而此时,正是权臣鳌拜和逐渐成长起来的康熙对抗的局面,而在突袭抓捕鳌拜的过程中,对鳌拜不满的索额图是主要参与者,在康熙清除了鳌拜党羽后,索额图立功升任大学士,这一当就是10年之久。
索额图这个大学士当的算是顺风顺水,尤其是在和俄国因边界问题产生的数次交锋中,索额图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签订《尼布楚条约》的直接功臣,不仅巩固了边境安全,也有效地遏制了沙俄的侵略活动。而在之后数次随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的战争中,虽然有过失误,但总体上算是功大于过。
但这位权臣之子或许是没遇到过什么失败,所以他的野心更大。除了他在朝中与明珠互相倾轧导致朝廷不稳,他还把野心放在了太子争位的活动中去。此前康熙对索额图已经颇为不满,又随着太子结党一事的败露,作为幕后推手的索额图自然不会被放过。不仅同党被严惩,后代多被革职流放,自己的二儿子直接被处死。在康熙倚重的那么多的权臣中,索额图可以说是下场最惨的一位了。
第三位佟国维。
佟国维可以说是这三位权臣中唯一得以善终的。佟国维不仅是康熙的舅父还是他的岳丈,说白了也就是皇后的父亲,这亲戚关系一点也不比前两位权臣弱。但是就像电视剧《康熙王朝》的剧情一样,索额图和明珠的斗争占据了康熙朝中权臣的大部分斗争。而在这其中不显山露水的佟国维似乎从未成为朝廷的焦点。
这份“低调”也让佟国维在康熙年间的存在感并不算强,也为佟国维之后的出路做了一个铺垫。在康熙晚年时的皇子夺位之争中,佟国维也参与了进去。要知道当时的他早已辞官卸任,而此时参与夺位之争不过是为了一己私利。这样的心思自然也使得康熙大发雷霆,当朝怒斥。
但是同样是参与皇子夺位之争,佟国维为何得以全身而退?他顺应了康熙的心思。在被康熙当朝怒斥后,佟国维就明白了康熙对此事的态度,于是主动请罪,还在康熙的授意下,亲自配合康熙铲除自己曾扶持的八阿哥及其党羽。随后,他的儿子隆科多也因此被提拔,并在雍正年间得到重用。
而在佟国维去世后,康熙曾数次提他及并为他举行了几次祭礼活动,这是比较罕见的,如康熙三十六年(1697),曾为其书碑文,“舅舅佟国维,性资忠勇,器识宏通”,“躬亲苹藻,以用之公侯之宫。象表山河,永厘尔子孙之庆。” 康熙五十八年(1719)和康熙五十九年(1720)康熙两次谕祭佟国维之灵。认为“(佟国维)鞠躬尽瘁,臣子之芳踪。赐恤报勤,国家之盛典”。而他的三儿子隆科多更是成为雍正的重臣。
康熙11名臣?
纳兰明珠纳兰明珠是康熙时期的重臣,在撤三藩、统一台湾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积极作用,为康熙皇帝提出了不少很有用、有效的方法。其在朝廷中历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最后官职为正一品,可谓是位极人臣。然而最终因朋党之争被处罚并免去官职,虽然后面又被任命其他职位,但最终也未能再受到重用。
赫舍里·索额图
索额图是康熙初年四大顾命大臣之首索尼的儿子,也是康熙时期的重臣。最为卓越的功绩主要是提供计谋并辅助康熙擒住鳌拜及代表满清朝廷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其历任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要职,最后官职为正一品,也是位极人臣。然而后期因参与太子位之争及朋党之争,被圈禁宗人府,最终因饥饿而死。
高士奇
高士奇是康熙近臣,前期时经常为康熙皇帝讲书解释疑问,深得皇帝信任,同时也是一位在文史颇有贡献的学者。其历任翰林院侍讲、侍读、侍读学士、詹事府少詹事等职位。在公元1702年,升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虽然为从二品官职,但康熙为其加封为正一品),第二年便病死在家中。
周培公
周培公是康熙帝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在平叛噶尔丹叛乱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历任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等官职,最后官职为从一品。其在康熙四十年死于任上。
图海
图海是清朝初期著名将领,曾降服王辅臣,平定吴三桂叛乱,功绩斐然,被康熙皇帝封为三等公。其在康熙初期便被封为弘文院大学士,加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后历任中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最后官职为正一品。其死后被追赠少保兼太子太傅,雍正年间又追赠一等忠达公,配享太庙。
靳辅
靳辅一生最伟大的功绩是黄河水患的勘察与治理,并保证了漕运无阻,同时其著作《治河方略》一书,为后世治河的提供重要参考。靳辅历任安徽巡抚、河道总督之职,最后官居正二品,然而在康熙二十七年因受诬告而被免职。
姚启圣
姚启圣最大的功绩是协助水师提督施琅收复台湾。其历任福建布政使、福建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少保兼太子太保等职,最后官职为从一品,最终因病去世。
施琅
施琅是帮助清朝收复台湾最大的功臣,其在康熙年间历任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等职,最后官居从一品,后又被封为靖海侯。
李光地
李光地主要功绩在于协助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和统一台湾,同时其还是著名的文学家,有多部著作存世。其历任翰林院编修、翰林学士、兵部右侍郎、直隶巡抚,最后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正一品官职)。
于成龙
于成龙是清朝康熙年间大器晚成的一代廉臣,45岁才去罗城任知县。后历任知州、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直隶巡抚等职,最后官职为两江总督(加兵部尚书衔,从一品)。其为官一生三货“卓异”,死后康熙破例亲自题词,盛赞其为“天下廉吏第一”。
陈廷敬
陈廷敬最大的功绩是参与《康熙字典》编修,并任总修官。其历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左都御史、工部尚书、户部尚书等职,最后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正一品)。其家乡所建的午亭山村保留至今,就是现在的著名景点皇城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