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椒疫病与海椒青枯病的区别?
两种病的症状相似,但根和维管束不同。疫病植株维管束颜色正常,根系发育良好;枯萎病植株维管束变褐,根系发育不良。
青枯病是细菌性病害,疫病是真菌性病害,青枯病是系统性病害,全株枯死,而疫病是局部性病害,局部发病枯萎。
为什么盆栽辣椒连续大雨后叶子反而蔫蔫的卷了起来?
辣椒雨后萎焉是辣椒得了青枯病。
辣椒雨后出现萎噎一般是雨水太多。
栽辣椒起垄高栽雨后就不会萎鄢了。
主要是因为地下部分根腐病和地上湿气(空气湿度大)导致的,应对方法是在辣椒种植垄开深沟排水,雨前和雨后使用多菌灵有一定效果。
辣椒雨后枯萎应该是青枯病。
这是辣椒青枯病。土壤带有青枯病菌,加上水流传播是直接原因。
辣椒雨后萎蔫主要由干旱、密度过大,不通风、下雨过多根腐病发作等原因引起的。
一般是较多雨水浸泡根系导致根系腐烂的原因。
下雨雨水太多突然太阳大,烂根了。
辣椒根系被水淹后缺氧枯死了。
下大雨啦能把辣椒淹死吗?
下过雨辣椒之所以会死无外乎于如下两点,在大雨过后,田间积水,或连续阴雨天,土壤湿度过大,造成辣椒根部缺氧,呼吸作用受阻,吸水吸肥能力下降,进而产生沤根,植株逐渐死亡,或者由于辣椒根系浅,雨水过后,土壤受到冲刷,辣椒根系裸露,天气放晴,温度过高,在太阳暴晒下,辣椒逐步死亡。
还有一个原因是辣椒发生青枯病,辣椒青枯病是土传病害,防治困难很大,目前尚无特效药,一般都是预防为主,进行综合防治。
辣椒一长辣椒就枯萎什么原因?
导致辣椒植株枯萎的多种原因
造成辣椒植株枯萎的原因有很多,不过按其特征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由病虫害侵染造成;其二是由气候异常、管理不当造成的植株生理性枯萎,接下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一、辣椒植株病虫害型枯萎
辣椒生长周期内可能发生的病虫害非常多,会造成植株枯萎的主要有5种,它们分别是青枯病、枯萎病、黄萎病、根腐病和地下害虫。对于农作物病虫害来说,要谈预防和补救,农民朋友至少要了解3个问题,其一病原菌、虫源的特性;其二是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其三病虫害的病症表现。了解前两个问题为的是农民朋友可采取措施提早预防,了解后一项则是为了让大家可以及时辨别病害,以便在第一时间采取补救措施。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详细的来了解一下这5种可能导致辣椒植株枯萎中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
1、辣椒青枯病
辣椒青枯病是由青枯雷尔氏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存在于土壤中,可通过灌溉、雨水、地下害虫等途径传播,主要侵染辣椒的维管束。该病原菌寄主较多除危害辣椒外,还可侵染危害番茄、茄子等作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在10——40℃的环境下均具有侵染传播能力,当温度在25℃以上、田间土壤湿度较大时,病原菌的活性和侵染性非常高;另外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该病原菌可在土壤中存活2年以上的时间,导致辣椒青枯病的发生情况逐年严重。
从辣椒青枯病的发病规律来看,当土壤条件恶化、重茬种植、土壤病残体过多、土壤携带病原菌、地下害虫较多时该病高发(土壤条件越是满足上述特征发病率越高);当土壤温度在20℃以上(温度越高,植株发病越快,田间传播的速度也越快),土壤湿度较大时(尤其是雨天过后,土壤、空气湿度均较大时),该病高发;当田间管理不当,施用未发酵腐熟好的有机肥、过施氮肥、养分供给不足、种植密度过大、植株根系机械伤痕较多、植株弱势时该病高发。
辣椒青枯病病原菌会从辣椒根系侵入,一般情况下辣椒植株感染青枯病后,不会有明显的病症表现(可能出现植株生长缓慢、抗逆性差等情况,但不好据此辨别),待辣椒植株坐果后,病株会逐渐显现病症,首先可见田间零星植株会在正午高温时出现萎蔫症状,但傍晚环境温度下降后植株可以恢复常态,这种情况会持续2——5天的时间,直至植株萎蔫不再恢复,由青枯病诱发的辣椒植株枯萎,其叶片仍多维持绿色,这也是“青枯”一名的由来;另外病株的根系、茎杆内部也会有病症表现,病株毛细根多为呈褐色,抛开茎杆后可见褐色病变,并多有白色菌液分泌。
2、辣椒枯萎病
辣椒枯萎病是由尖镰孢辣椒转化型病菌诱发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该病原菌主要存活于土壤中,传播途径与青枯病病原菌基本相同,也主要危害辣椒植株维管束;该病原菌在环境温度高于15℃低于37℃具有侵染能力(注意温度范围只做参考,田间存在例外情况),当环境温度在25℃——35℃且土壤、空气湿度较大病原菌具有较高的侵染传播能力,该病原菌可在土壤中存活3——4年的时间。
从辣椒枯萎病田间发病规律来看,当气候环境温度在25℃——30℃,该病高发;在土壤条件和田间管理上与青枯病发病规律基本相同,在此依农就不多做赘述。
辣椒枯萎病的病原菌也是有植株毛细根侵入(多在成株期发病),让辣椒植株染病后,首先病变的是根系和茎杆内部,根系和茎杆内部会发生褐色病变;但在外部很难观察;病原菌侵染植株一段时间后,植株外部开始有病症表现,多表现为植株下部叶片枯黄萎蔫,然后逐步向上蔓延,直至叶片脱落,辣椒植株全株枯萎;辣椒枯萎病发病后期当外界湿度较大时,辣椒植株茎基部可能出现腐烂,并伴有白色或蓝色霉状物。
3、辣椒黄萎病
辣椒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菌诱发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该病原菌主要生活在土壤中,寄主范围较广,还可侵染棉花、茄子等作物;该病原菌在5℃——28℃的环境温度范围内具有活性,当环境温度在10℃——25℃时活性和侵染能力较强,该病原菌在土壤中存活的时间超长,有研究表明土壤环境适宜时,它的存活时间可达10年以上。
从辣椒黄萎病的发规律上看,当气候环境温度在10——25℃是该病高发,注意辣椒黄萎病在苗期也可发病,当定植后田间土壤温度持续在10℃——15℃范围内5天以上时,会发病导致死苗(但此时出现死苗不好辨别);在土壤条件和田间管理上,发病规律与辣椒枯萎病基本相同。
辣椒黄萎病成株其发病时,植株根系和茎杆内部会发生褐变,植株地上部分发病时,下部叶片首先现病,可见植株下部片由叶尖向内开始逐渐黄化,后蔓延至整株,最终导致辣椒植株枯萎死亡。注意辣椒黄萎病发病是可能仅有一侧现病,另一侧表现正常(不过这也不能作为判病的标准,因为上面枯萎病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4、辣椒根腐病
辣椒根腐病的病原菌就比较复杂,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它是由蚀脉镰孢为主等多种镰孢菌诱发的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主要生活在土壤中,传播途径较广,主要危害辣椒植株的根系和维管束;由于诱发病害的病原菌较多,基本上适宜辣椒生长的环境,均适宜该病病原菌的侵染和传播,同样病原菌在土壤中存活的时间也较长。此外辣椒根腐病的发病规律,除环境条件更广外,其它与上述三种病害基本相同。
辣椒根腐病发病后,苗期发病时会导致幼苗死亡,成株期发病时,首先植株毛细根数量会减少,茎杆内部出现褐色病变;地上植株出现病症时,多表现为,中上部叶片首先黄化萎蔫,然后蔓延全株,但不绝对。发病后期,当环境湿度较大时,植株茎基部会出现腐烂,并伴有粉色霉状物。
5、辣椒地下虫害
辣椒生长周期内常见的地下害虫有很多,如地老虎、金针虫、蛴螬等,当田间地下害虫发生情况较为严重时,也会造成辣椒植株枯萎;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害虫对辣椒根系的啃咬本身就会导致植株生长弱势,影响根系吸收功能,从而造成植株枯萎;其二是害虫对辣椒根系的啃咬,会导致辣椒植株根系出现机械伤痕,加大了依农上述所讲四种病害病原菌的侵染传播,从而发生相应病害。地下害虫的发病规律我们不用多说,无非两点,其一虫源基数大(土壤携带,施入肥料携带),其二是田间管理不当。
另外根结线虫也是诱发辣椒植株枯萎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田间出现根结线虫危害时,辣椒植株多表现为生长缓慢、矮小等症状,挖开植株后可见根系多瘤状凸起或呈现鸡爪状,病情严重时会导致辣椒植株枯萎。从根结线虫的发生规律上看,土壤条件恶化、连年重茬种植、虫源基数较大的田块易出现根结线虫的危害。
怎样让青椒长得快?
辣椒苗打理工作。辣椒苗长到一定高度之后,就开始进行打理工作,其中包括及时摘除顶心,门椒,进行整枝等。在通过浇水和施肥,使得辣椒生长快速进入结果期。大辣椒要及时摘除门椒,尖辣椒就不必摘除了。摘除顶心以后,保留七到八个真叶,然后根据天气变化来浇水,如果不摘心或者摘心过晚,会影响辣椒的产量。
进行中耕培土。因为辣椒的根系比较浅,既不耐涝也不耐旱。在移栽过程中,会有大量的侧根出现,可以让辣椒保持良好的吸水能力。在比较干旱时,选择在早晨或者傍晚浇水,如果有雨季,要做好辣椒地排水工作,防治辣椒倒伏或者根系泡在水中窒息死亡。辣椒追肥。辣椒的根系浅,结果多,需要很多的养分。因此从辣椒花期开始就要进行追肥,每亩地追肥三十公斤复合肥,施肥后用土覆盖。在辣椒结果期,可以进行根在追肥,进行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和流体钙和爱多收五千倍液。
做好辣椒病害虫防治。最常见的几种辣椒病有炭疽病,根腐病,青枯病和白粉病。主要预防的药剂有百菌清,阿米西达,拿敌稳,粉锈宁等,这几种药物可以交替使用。辣椒虫害主要有玉米螟,棉铃虫, 甜菜夜蛾,红蜘蛛,蚜虫,白粉虱等,主要防治药剂有噻虫嗪,吡虫咻等,需要及时观察,在疾病初期进行防治效果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