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葡萄炭疽病主要危害耳朵和其他绿色嫩组织。最初在果穗表面形成褐色的小斑点,或在果实表面出现深褐色的珠柄,呈放射状,1-3毫米,然后逐渐扩大,微凹,表面有呈环状排列的小黑点,为病原菌的近珠柄。雨后或天气潮湿时,粉红色的孢子团从孢子盘中涌出,这是识别病害的明显特征。病情严重时,病斑可蔓延至半个果面,或几个小斑点融合在一起覆盖果面,导致整个果粒萎缩干枯,失去食用价值。部分葡萄品种感染后,穗上出现网状褐色不规则病斑,边缘不清,无凹陷和腐烂。叶柄或叶脉被感染,呈约1厘米长的略凹椭圆形病斑,深褐色。葡萄接近成熟,部分穗轴感染,导致整个穗干缩。卷须感染后常死亡,表面产生粉红色分生孢子。
病原体(图1-31)
图1-31葡萄炭疽病病原体
1.acervulus 2。分生孢子
葡萄炭疽病的无性阶段是普通灰斑病菌(burk。分生孢子梗,无色,不分裂,圆柱形或棒状,大小为15-35× 4-5微米。分生孢子无色,单细胞,圆柱形或椭圆形,大小为13-22× 4-4.5微米..致病菌的有性阶段是扣带球孢菌,比较少见。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在枝、藤的节、叶痕上越冬,也在架上或结果母枝上遗留的死藤、枯卷须上越冬,次年会产生分生孢子侵染果穗。一年生枝均有细菌侵染,但第二年侵染组织随周皮脱落,老藤一般不侵染细菌。越冬后病原菌产生的孢子初次侵染的时间因地区和天气条件而异。它从五月到六月在河南郑州开始。在此期间,每当下雨,就会产生一批分生孢子并扩散。在河北昌黎,每年6月中下旬,如果昼夜降雨量达到15-30毫米,就会在病藤上产生新的孢子。葡萄炭疽病具有潜伏侵染的特点,入侵的病原菌是否致病取决于环境条件和寄主的抗扩能力。潜伏侵染菌一般在7-8月后进入高峰期,部分晚熟品种如玫瑰香等果实近熟时才发病,迅速进入高峰期。
树枝上的越冬病菌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形成孢子。孢子在20-32℃时形成较多,但在低于15℃和高于36℃时不形成。降雨、凝结、云雾和湿度都有利于孢子形成。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9-45℃,半数以上的孢子能在19℃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8-32℃,需保湿7-12小时。
田间病害与降雨量关系密切。雨后几天内,大量病害发生;旱情没有明显发展。株行距过密,土壤粘稠,双篱葡萄园病情严重。低洼地区,雨后积水,通风不畅,环境潮湿也很严重。我国栽培的葡萄品种大多易感病害,其中无核白、牛奶、吉米亚特、亚历山大、纪信、保加利亚、葡萄园女王、沙巴珍珠、黑汗、玫瑰香、龙眼等高度感病。
控制方法
1.喷雾保护
葡萄发芽前,喷洒100倍的50%福美双,消灭越冬病菌。此后,从幼果期开始,每隔15天左右喷施50%杀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连续施药3-5次,可有效控制病害。回菌剂中含有有机砷剂,葡萄采收前半个月应停止喷施。另外,还可以尝试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时间同上。
2.加强养殖管理
及时摘心扎藤,让果园通风通透;及时中耕除草,降低果园湿度,加强果园排水,都有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
3.制袋材料
套袋可用于重病区和高感品种的预防。
葡萄炭疽病有哪些症状
葡萄炭疽病又称晚疫病,主要危害葡萄果实,是我国葡萄近成熟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南方产区(黄河以南,特别是长江流域及以南)普遍,有些年份非常严重;北方地区(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北部、东北)和渤海湾地区炭疽病较为严重,尤其是酿酒葡萄,其他地区轻微,造成危害年份很少;西部地区很少或没有葡萄炭疽病。近年来,病情明显加重。
【症状】
葡萄炭疽病主要危害处于着色期或接近成熟期的果实,也危害葡萄叶片、叶柄、新梢、卷须、穗、轴和果柄,但不表现明显症状。危害果实时,侵入潜伏在幼果期,果实着色后才出现症状。着色后,最初可以看到棕色的小斑点。病斑增大后,出现褐色或玫瑰色、渍状、圆形、不规则斑点,凹陷腐烂。后期,病斑上出现黑色、环状排列的小颗粒,这是病原体的末端。天气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粉红色的粘液,这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团。严重时,病斑蔓延至半个或整个果面,果粒软烂,易脱落,或逐渐干燥收缩成硬果。果梗和穗轴的病害会产生黑褐色、长方形的凹状病变,影响果穗的生长,严重时,病部以下的果穗会干枯脱落。
葡萄炭疽病严重,如何预防
葡萄炭疽病是一种高温病害,通常在夏季高温地区发病严重。一般每年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8月进入高峰期。夏季高温多雨、湿度大时发病严重。主要危害果实。发病初期有涝渍状淡褐色斑点或雪花状斑点,转为深褐色,患部凹陷。黑点排列在环形图案的中心。如果空气湿度高,这些点是红色的,有粘性。病情严重时,果实逐渐失水萎缩,容易脱落。
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方法注意,冬季入园是防治炭疽病的重要手段。建议修剪病枝,病害发生后清除园内残留枝叶,然后集中销毁。葡萄发芽前可用硫磺混合液清洗,第二年可喷施代森锰锌+二甲基嘧菌酯,减少病菌基数。在果园管理上,建议控制氮肥施用量,及时修剪,增强园区通透性。我国南方炭疽病的发生较为严重,可采取防雨栽培和套袋栽培来减少炭疽病的发生。在施肥方面,建议及时多施有机肥、腐植酸、海藻提取物,增强树势,提高树木抵抗力。葡萄上架后,或者发芽前,都要喷!一般30%戊唑醇悬浮剂加300~400倍液,或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加200~300倍液。
清理枯枝落叶:入春前,彻底清理修剪过的枝叶,以减少土壤中细菌的越冬基数。幼果期:葡萄幼果期是炭疽病感染最严重的时期。套袋前,用40%苯醚甲环唑悬液300-400倍液和0.3%赤霉素200倍液浸泡葡萄果穗,可有效杀灭果穗上入侵的果实真菌。着色:当处于着色期的葡萄炭疽病进入危险期时,可选择具有杀菌作用的导电有效药物,40%苯甲酰吡唑酯悬浮剂,1500 ~ 2500倍液,或含其菌的40%苯甲酰酯,1500 ~ 2500倍液进行喷雾。因为这两种药物在吸收时具有良好的传导性,被叶片吸收,转移到果实中。
葡萄炭疽病有什么特点,如何防治
(1)炭疽病及其特点
炭疽病也被称为成熟腐烂和晚期腐烂。主要危害水果和穗轴。感染的果实只是在变色成熟阶段才陆续出现症状。病斑多见于果实中下部,起初为圆形或不规则的渍水浅褐色或紫色斑点,后病斑扩大为黑褐色或黑色,果实腐烂,边缘收缩成轮纹。叶片受害时,在叶缘产生近圆形或长方形的深褐色病斑,直径2 ~ 3厘米。一般病菌在6月初幼果期开始入侵潜伏,变色糖涨后发病,危害很大。
胶孢炭疽菌当年主要在枝条(通常为结果母枝)上越冬,病枝与健枝无明显差异。病原菌一般在枝条皮层,近节、叶柄痕、果柄多。病果穗、穗、卷须、叶柄等。残留在葡萄藤或植株上也是病菌越冬的地方,成为次年病菌的来源。有病菌的枝条被水浸湿后,开始形成孢子;孢子的形成与温度有关,温度为10 ~ 35℃,最适温度为25 ~ 28℃。分生孢子在25℃时需要9小时,在20℃时需要24小时,在14℃时需要38小时。在25℃下培养36小时,形成的分生孢子开始大量增加。一般来说,在经常发生炭疽病的葡萄园,上一年的枝条,与枝条(卷须、叶柄、穗柄)相连的绿色部分,病果穗和病果粒是下一年侵染的病原源。
葡萄炭疽病的侵染过程有两个:一是越冬组织(枝条、卷须等)后。)随着病害被水(雨水)充分润湿,病原菌形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随雨水飞溅,扩散到新梢、叶片、叶柄、卷须、果柄和果实上,引起侵染。对于果实,孢子在果实表面萌发,贴壁细胞在芽管顶端生长。10天后,贴壁细胞上的菌丝通过角质层进入皮层细胞,直接侵入。除了果实,其他组织基本不发病,成为来年的病原体。这种感染通常在春季或雨季完成。二、感病果实一般在幼果期不发病,出现小黑点,成熟后会发病;如果果实已经着色或成熟,则在孵化6-8天后会出现症状。有症状的葡萄粒出现小黑点,然后产生粉红色的分生孢子簇或块,通过雨水飞溅、汁液和流出的昆虫传播到健康的果粒或枝上。对于春季和初夏多雨的地区,或者晚熟品种,两次侵染过程的时间是不同的。第一次侵染过程发生早,被侵染的枝条、卷须和叶柄成为次年的病源,被侵染的果粒成为变色或成熟的基。第二个过程是果实成熟时开始感染,继续引起感染和传播。所以,防控的关键是抓第一个过程。第一个过程主要发生在开花前和幼果期。对于春季和初夏干旱但中后期雨水较多的地区,或者早熟和中熟品种,两次侵染过程的时间会重叠,增加了炭疽病的防治难度。但是,开花前后是最重要的防治时期。
炭疽病与降雨量和降雨时间有直接关系。每次下雨,如果树枝湿润的时间足够长,就会产生分生孢子并传播开来。同时,水分是炭疽病入侵葡萄的条件。持续润湿7 ~ 12小时后,炭疽菌可侵入穗部或谷粒。连续润湿9小时后,在带有细菌的枝条上可产生分生孢子。如果分生孢子传播到果粒或果穗上,高湿度也会引起病菌的入侵。炭疽病的发生和程度与栽培措施有关。增湿、撒播的栽培措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降低湿度,减少传播机会的栽培措施,不利于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在设施条件下,空气湿度相对较高。如果通风不畅,植物表面的水分不易散去,特别是喷洒农药和叶面肥后,植物表面水分较多,环境湿度较高,容易引起炭疽病。
不同的葡萄品种具有不同的抗性:刺葡萄对炭疽病的抗性更强;意大利、巨峰、红富士、黑奥林抗性中等。贵人香、长相思、无籽白、白牛奶、森谷无籽、葡萄园皇后、玫瑰香、桂圆比较敏感。
(2)炭疽的控制方法
①综合控制。认真清园,及时摘除病穗,增施磷钾肥,果实成熟阶段保持土壤干燥,芽萌发前用3 ~ 5波美度的石灰-硫磺混合剂,幼果期套袋。具体做法是把修剪下来的枝、蔓、叶、病穗、病粒清理出果园,统一处理,不要留在地里。减少田间越冬病原菌的数量,是防治炭疽病的关键。在彻底清园的基础上,防止炭疽病分生孢子的产生、传播和萌发,防止病菌侵染当年的绿色部分,包括枝条、卷须、叶柄等。防治炭疽病的关键时期是开花前和幼果期。要在开花前后有雨的葡萄产区规范使用杀菌剂,开花前后对果穗和果粒进行特殊保护,杀死传播到果粒上的分生孢子。套袋葡萄可以通过在套袋前彻底处理果穗来有效控制。
②药物控制。春季葡萄发芽前,喷施50 ~ 100倍的晶硫合剂或600倍的52%克菌宝溶液,防止越冬菌源。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或50%炭疽福美双500倍液或50%曲安奈德800倍液。防治炭疽病的特效药有施保灵、福美双、农康、士高、杜邦益快净、杜邦益宝水、克赛得、新万盛、达康宁、百菌清、拜克。日常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如福美双1500 ~ 2000倍溶液;新型线粒体呼吸抑制剂25%凯润EC (25%吡唑醚菌酯EC)对炭疽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霜霉病等高等真菌有效,持效期长,刺激生长增产效果好;25%阿米西1000 ~ 2000倍悬液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新型杀菌剂之一。有效成分为嘧菌酯,来源于天然产物,杀菌谱广。它对几乎所有的真菌都有效,持续时间长,安全性好。可用于葡萄的各个生长阶段,但成本较高。发病后使用全身性杀菌剂进行治疗。如600 ~ 800倍的10%氨基甲酸铵水溶液对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极佳,对葡萄安全性好,不污染果实表面,分解迅速,特别适合葡萄后期不套袋施药,但持效期短,需5天左右重新施药。20%苯醚甲环唑(苯醚甲环唑、思科、世高)水分散3000 ~ 5000倍,开花后幼果期施用。百分之九十七的抑霉唑或22.2%的三唑酮是炭疽病的专用药剂,也可防治灰霉病,对一些污染果实表面的杂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套袋前用97%抑霉唑4000 ~ 5000倍液(22.2%三唑酮800 ~ 1200倍液)处理果穗。80%戊唑醇6000 ~ 10000倍液:对生长有轻微抑制作用,前期只能用高倍液。用于炭疽救灾时,可应用3000倍的液体。咪鲜胺是炭疽病的有效药剂,能改变葡萄的口感,使酿酒葡萄难以发酵。采收前50天不能施,封育前后可施一次,但浓度不宜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