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少卿是什么职位,大理寺相当于现在的什么机构

大理寺相当于现在的什么机构?

《甄嬛传》开头,诸多的秀女参加选秀,夏冬春叫嚣询问甄嬛的父亲是干什么的,甄嬛直接说自己的父亲是大理寺少卿甄远道,夏冬春说“也不是多高的官嘛”。

实际上,甄远道的品阶的确没有多高,但是地位与权柄却不算低,因此甄嬛入宫之后,诸多妃嫔也曾说甄嬛“家世不俗”,要知道甄远道所在的大理寺,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

咱们在看戏曲或者看电视的时候,经常能听到一个词叫做“三堂会审”,而这里的三堂,指的是古代所谓的三法司,放在现在就是公检法三大机构。

不同朝代的三法司,内涵都是不一样的,像是汉朝的三法司,指的是廷尉、御史中丞与司隶校尉这三个,而唐朝的时候,三法司指的是刑部、御史台与大理寺。

唐朝的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了明清时期,这三个部门合称三法司,是国家的最高审判机构,通常能够让这三大机构一起出动审理的都是重大案件,因此也称作三堂会审。

三法司之一的大理寺,最早在秦汉时期就已出现了雏形,当时被称作是廷尉。

汉景帝、汉哀帝时期,曾将其短暂更名为“大理寺”,直到北齐时期,才正式改为大理寺,所谓的大理寺就是执掌刑法,而那时候的官署机构当中,有一种就被称作“寺”。

秦汉时期的廷尉署,是全国最高司法机构,掌管全国的刑事案件,而廷尉在汉朝的时候属于三公九卿之一,位高权重地位非凡,一般都是皇帝的心腹才能够担任。

南北朝时期,北齐正式将廷尉改为大理寺,并且与刑部、御史台并尊为三大司法中心机构。

那时候的大理寺最高长官,就是大理寺卿,属于正三品,其下才是大理寺少卿与大理寺丞。

大理寺的设置,是古代为了集中皇权,防止司法权过度被刑部所掌控才设置的,因此那时候的大理寺的权力是非常大的,与刑部、御史台一起审核各类案件,减少冤假错案发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后来御史台被裁撤,明清时期大理寺与刑部还有都察院并称三法司,有时候也将这个部门称作是六扇门,是个地位非常高的地方。

许多人看戏看电视,都以为包拯大人是办案、审判与执法等于一体,这其实是完全胡扯的,因为古代的司法体系与现代也差不多,很多方面都是严格分开的。

历史上真正的包拯,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的权柄,与戏曲当中的完全相反。

像是什么查案、审核与判决、执行等,都是分开由不同机构掌管,而古时候的三法司各司其职,大理寺只负责审核案件,刑部是处理,而御史台或都察院是监督的。

在名义上,大理寺的地位要比刑部低一些,尤其是在明清时期,大理寺的最高当家人是正三品的品阶,而刑部的尚书是正二品,地位高低立判。

但是,大理寺拥有的实权却并不比刑部低,他们也是有足够资格上朝参政的。

每每刑部所处置的案件,发生了疑惑之处,那么大理寺也有权提出异议,而刑部则能够上报皇帝再重新审判,由此就可以展开三堂会审,由三法司一起处置。

前期大理寺是牵制刑部分割司法权的存在,可以尽可能保证司法公正,可明清之后大理寺的地位愈发旁落,司法权几乎被刑部与都察院瓜分,大理寺成为了个花瓶一般的存在。

古代最高审判机构?

大理寺,古时的官署名,它的作用类似于如今的最高法院,负责重大案件的审理。以职能性质来说,它早在秦汉时期便已出现,不过当时叫做“廷尉”。北齐时期,该机构称名为“大理寺”,并沿用至今。那么,大理寺为什么叫“寺”?

“寺”,廷也。有法度者也。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寺”本来就有古代官署名。隋以后沿用,大理之意:“古谓掌刑曰士,又曰理。汉景帝加‘大’字,取天官贵人之牢曰大理之义。”唐时,大理寺所断之案,须报刑部审批。明代时,把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并称为“三法司”;清代时,大理寺改名为大理院,并沿袭至民国时期。

回顾近代史,大理寺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当时最高的审判机构。

明太祖朱元璋十分看重大理寺的作用,并且,于洪武十四年,任命李仕鲁为首任大理寺卿,官居正五品,少卿为从五品。担任左右寺丞的官员,则为正六品。洪武二十二年,明朝又对大理寺任职官员进行升阶,大理寺卿由原本的正五品升至正三品,少卿升至正四品,左右寺丞则为正五品。此举背后,恰好说明朱元璋对于大理寺作用的肯定。

他曾如此说道:“大理寺卿,就如同古时的廷尉。唯有处心公正,议法平恕,狱以无冤,才能口耳相传,流芳百世。今时,朕命你们担任大理寺职,应该推情定法,务必明允,使刑必当罪,才能不辜负朕的期望。”显然,朱元璋看重大理寺的原因,就是因为其属于国家最后一道审判关口,万不可出现冤假错案。

对于大理寺来说,公平公正审理办案,这是本职之举。“凡狱讼之事,随官司决劾,本寺不复听讯,但掌断天下奏狱,送审刑院详汔,同署以上于朝。”不过,“推情定法”与“刑必当罪”并不是那么简单做到的。除此之外,“狱以无冤”对于审判官员来说,亦是极大的挑战。由此,朱元璋的选人十分重要,若非能力突出者,是无法胜任这项工作的。

《梦余录》记载称:吏部尚书蹇义曾担忧大理寺任职人选。他在向宣宗的上书中称:“凡是担任大理寺职务的人,必然需要能力卓著者,挑选官员时,首先,从堂上官精加考。平庸顽劣之辈不可录用,贪婪苛刻者应当按罪论处,其中,若有徇私枉法之人,应鼓励相互纠错举报,以正法纪。”尽管该上书内容,可有效解决大理寺当时的问题,但是,最终并未落实施行。

尤其是在明代中期,大理寺的控制权落入平庸之辈手中,导致冤案错案频出,刑狱不清。这种即属于选人不当,庸官当道,更为严重的是,这类庸官往往对于法律一窍不通,判案审罪全凭主观猜想。许多无辜百姓时常被屈打成招,囚入狱中。其外,论罪不当、重囚称冤者更是数不胜数。当然,并非所有大理寺卿是非不分,期间还是有不少执法严明、公正为民的好官。

如:在仁宗时期,当时的大理寺卿为虞谦,吕升为少卿。两人在任职时,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凡是法司及四方提交的案件,虞谦都会多次复审,以防出现错案冤案。明代还有一位明辨是非的大理寺卿,名为马森。在任期间,他曾多次碰到存疑案件,选择不予定罪。由于,他的这种执法必严,在百姓心中有着极高的口碑,与刑部尚书郑晓、都御史周廷称为“三平”。

综合来看,大理寺能否做到公平公正,完成太祖朱元璋的嘱托,最主要还是在于领导者。其外,部分外部因素也会影响到大理寺的判罚。如:在万历时期,大理寺就曾受到朝中权臣的干预。当时,王用汲是大理寺少卿,在任期间,恰好遇到胡槚、龙宗武杀吴仕期案,法司选择把二人流放,然而,王用汲对于此判罚,存有异议。

他觉得:“仕期之死,槚非主使者乎?宗武非听上司主使者乎?”犯了这样的罪行,却仅是流放之罪,这是不尊重法律的表现。而且,按照大明法律,二人依罪当斩,妻子为奴,财产充公。神宗觉得王用汲说的很有道理,正欲采纳,却受到阁臣申时行的打断。申时行觉得仕期自毙、宜减等,最终,还是按照流放之罪处置。

可见,当时的刚正官员是无法做到公平公正的。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三法司”之一的大理寺,在明代中期后,逐渐失势,执法权利则逐渐被另外两司瓜分,平日职能仅剩核阅案卷罢了。清光绪二十四年,大理寺一度并入刑部,旋复旧。清光绪三十二年,改为大理院。

大理寺官职一览表?

大理少卿、大理寺丞、寺正、评事、主簿、录事、司直、狱掾或狱丞或司狱、司务。

裴东来有历史原型吗?

有。狄仁杰助手,身患白化病。故此一头白发,神色诡异。片中裴东来虽然有白化病,但其探案敏锐度和正义感毫不逊色,身为大理寺少卿不仅聪明绝顶,智慧过人,身手更是了得。任大理少卿:是大理寺卿的副职,为大理寺的二把手。隋初为正四品上,炀帝时改为从三品。唐时为从四品上。北宋初为四品寄禄官,神宗元丰改制后设为正六品。明初为从五品,洪武二十二年升为正四品。清初满员大理少卿为三品,汉员为四品,后并定为正四品,身居高位。

大理寺少卿怎么变成猫的?

动漫《大理寺日志》中大理寺少卿变成猫的原因:李饼原是皇家血脉、天水郡王;为救武则天重伤濒死,被当作样本试验长生不死药;人活下来,但变为猫形;武后打击李唐宗室,李饼被关进大理寺监狱;武后登基,大赦天下,李饼又被任命为大理寺少卿。

大理寺相当于现在的什么机构

THE END

如果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点击页面右侧的“ ”加入交流群和群友一起讨论。如果你想请站长喝咖啡,点击打赏按钮扫码赞赏。

文章标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