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众所周知,茯苓是一种非常好的中药材,对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那么茯苓可以治疗哪些疾病呢?这是很多人想知道的,接下来我就为大家解答一下,希望能帮助大家对茯苓有更多的了解。
1.茯苓治愈精神营养不良。取茯苓9克、酸枣仁15克、知母6克、川芎4.5克、甘草3克,加水煎煮,得酸枣仁汤。对失眠、心悸、头晕有非常好的疗效。
2.茯苓是健脾祛湿的药,也就是说茯苓可以治疗湿热型脱发,其他头发不在治疗之列。湿热型脱发表现为头皮油腻,或头皮屑较多,瘙痒明显,久而久之变薄,导致脱发、秃顶。此证为湿热所致,外感风邪,湿热上蒸,积于肌肤,导致脱发。治疗方法是健脾祛湿,祛风生发。
具体方法将茯苓粉碎成粉末,用温水直接吞服(水煎后效果更好)。每天服用可以促进皮下血液循环,刺激毛囊,抑制脱发。
3.茯苓也有抗病毒的功效。现代生物科学和医学证明,茯苓含有β-茯苓多糖、茯苓酸、脂肪酸、卵磷脂、腺嘌呤、麦角、蛋白酶、三萜类等物质,还含有钾、钙、镁、磷、铁、硫、二氧化硅等无机成分,故有利水、消肿、固精、安神、健脾和胃的作用,对癫痫也有一定作用。茯苓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所以能提高机体的抗病毒能力。
4.准备茯苓30克,白术15克,猪苓、大腹皮、木瓜12克,槟榔、苏梗、泽泻、桑白皮、陈皮9克,人参、炙甘草3克。
希望以上介绍的这些茯苓治病的方子能帮助到大家。在生活中,如果你有上述症状,服用茯苓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茯苓作为一种中草药,不能盲目使用,一定要听从专业中医的指导。
茯苓对什么病有好处
简介:茯苓应该怎么吃最好?有什么作用和功效吗?让我们和边肖一起来看看吧!
1.基本信息
茯苓为利水消肿之药,主要功能为利水消肿、祛湿、健脾、宁心。生活中吃茯苓,主要是消肿利尿。特别是对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大便稀薄的患者,还可以服用茯苓,茯苓有健脾的作用。茯苓无明显不良副作用,但对于虚寒精滑的患者,服用茯苓可能会加重病情。现在研究表明,茯苓还能增强免疫力,保护肝脏,对胃溃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二、如何使用
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其他药物,将茯苓熬成汤或制成药丸服用,这是茯苓的正统吃法。因为茯苓并不是一种完全没有副作用的药物,这样才能把它的副作用降到最低。这类药多用于治疗排尿困难或失眠、心悸等症状,效果很好。茯苓入药时,常根据各人体质的差异,与桂枝、白术、党参、黄芪、附子等药材配伍。此外,茯苓还可以做成食物食用。含有茯苓多糖、蛋白质、卵磷脂等人体所需的物质,能利尿、降血糖、除湿气。常见的方法有煲汤、煮粥、泡茶、做蛋糕、做酒、做茯苓霜等。
三。功效和功能
茯苓富含卵磷脂、蛋白质、胆碱、多糖等营养成分。这些营养素被人体摄入后,能增强组织活性,增强人体免疫力,具有抗病毒、抗肿瘤、美容养颜、抗衰老的作用。茯苓性平无味,对心、肺、脾、肾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心神不宁、浮肿、痰多、小便不利、失眠、食欲不振等症可食用茯苓,可有效促进健康。土茯苓的功效和治疗处方仅选择土茯苓的干燥根茎作为药用部分。常于夏秋季节,去须根,洗净晒干,土茯苓入药;或鲜、切片、晒干入药。接下来我就和大家一起学习土茯苓的功效和治疗方子。
土茯苓的功效。治疗丹毒
土茯苓和野菊花各30克,冷水浸泡片刻,水煎两次,每日一剂。治疗15例,服用3-6剂后全部治愈。
2.银屑病的治疗
土茯苓60克,研成粗粉,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服,15剂为一疗程。一般两个疗程后皮疹减轻,鳞屑变薄;治疗3 ~ 4个疗程后,皮疹开始消退。治疗后,痊愈50例,痊愈25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
3.淋病的治疗
土茯苓25克,金银花、板蓝根、车前子各20克,黄柏、木通、萹蓄、泽泻、甘草各15克,水煎服,3次/剂,每日2次,12-18剂为一疗程。治疗72例,治愈54例。
4.慢性盆腔炎的治疗
土茯苓30克,鸡血藤、忍冬藤、薏苡仁各20克,丹参15克,车前草、益母草各10克,甘草6克,每日1次,水煎2次。根据症状加减。此外,将药渣用白酒炒熟,敷于患处腹部相应部位。或与萆薢、阿莎丽、桃仁、皂角刺、三棱、莪术等药物一起研磨成粗粉。,加水调匀,装入袋中,蒸30分钟,取出后敷于患处,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从月经第五天开始,停敷10天,连续敷3个月。经过94例治疗,治愈68例,好转15例,无效11例(其中无效5例)
5.治疗儿童先天性梅毒性口腔炎
病童母亲每日服用土茯苓9g,病童每日服用土茯苓6g,水煎三次。报告1例儿童先天性梅毒性口腔炎的治疗。服药后第四天,孩子全身皮疹完全消失,口腔溃疡大大改善。吃了八九天药就完全治好了。治疗土茯苓的处方1。治疗急慢性肾炎、肾结核:土茯苓150g,水煎三次,每日一剂。消炎利尿。
2.治疗急性睾丸炎:取鲜土茯苓120克,去须,洗净,切片,加清水500毫升,煮沸后再煎20分钟,去渣。一天一剂,饭前三次。治疗时忌茶和辛辣油腻之物。一般3到8天就能治好。
3.治疗牛皮癣:土茯苓60g,研成粗粉,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15剂为一疗程。
4.治疗肺脓肿:土茯苓150克,水煎,分两次服,每日一剂。能清肺排脓。
5.治疗蛲虫病:槟榔30-60克,土茯苓30克,百部30克。将槟榔和土茯苓加水煎煮,空腹服用,每日一剂。接下来,用水煎服百部,每天洗两次肛门。
6.丹毒治法:土茯苓、野菊花各30克。放入锅中,用适量冷水浸泡一会儿。煎两次后,取药汁服用,每日两次,每日一剂。
7.梅毒:土茯苓160克,瘦猪肉100克,煮汤。具有祛湿解毒、疏通关节的功效,更适用于梅毒或梅毒服汞引起的肢体挛缩。如何食用土茯苓绿豆土茯苓糖浆
材料:绿豆50g,红糖适量。药:土茯苓50克。
功效:祛湿热,解毒凉血。
做法:将绿豆、土茯苓洗净,加入6碗水,煮至豆满,加入红糖,煮一会。
说明:绿豆有解毒清热的作用。加土茯苓祛湿利湿,可加速疔疮愈合。
三米土茯苓汤
配料:柴玉、白茅根、茶树菇、薏苡仁、生薏苡仁、熟薏苡仁、芡实、蜜枣、桂圆、土茯苓、知母、瘦肉、排骨或鸡肉。茯苓有治病的偏方
茯苓是一种中药成分,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茯苓的作用很多,对治疗疾病很有帮助。大家知道茯苓应该做什么吗?下面我们来看看茯苓应该怎么吃!茯苓的功效和作用。茯苓具有利水除湿的作用,但其性温,是利水除湿而不伤正气的重要药物。所有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状,无论寒湿、湿热,还是脾虚湿蕴,均可合用。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同用。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同用。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芪、白术同用。虚寒者,亦可与附子、白术同用。
2.对于脾虚泄泻,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有标本兼治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同用。有辅助药物可以用来补肺脾,治疗气虚。
3.茯苓,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等症,既能利水,又能健脾,对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止积生痰有治疗作用。半夏、陈皮可同用,或与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与半夏、枳壳同用。
4.用于心悸、失眠等症的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焦虑、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同用。
5.对抗癌症。临床上食道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症都是脾虚湿盛、痰饮、湿热瘀阻者。如何吃茯苓?开胃汤:茯苓15克,山药12克,谷麦芽30克,鲜鸭肫1个,干鸭肫1个,水煮服用。治疗孩子消化不良,不要想着饮食。
2.茯苓薏米粥:茯苓薏米各25g,陈皮5g,粳米适量煮粥。治疗小儿脾虚泄泻,小便不利。
3.茯苓薏米糕:茯苓、薏米、白面各30g,加糖适量,磨成细粉,压成饼,蒸熟。适合儿童食用,有调和脾胃的功效。
4.茯苓陈皮姜汁茶:茯苓25g,陈皮5g,水煎,饮用时加入10滴姜汁。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可治疗妊娠呕吐。
5.茯苓栗子粥:茯苓15g,栗子25g,大枣10枚,粳米100g。先将栗子、大枣、粳米用水煮开;将茯苓磨碎,在米饭半熟时慢慢加入,搅拌均匀,煮至栗子熟透。可以用糖调味的食物。
本方用茯苓健脾利湿,栗子健脾止泻,大枣益脾胃。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便溏腹泻。
6.茯苓冬粥:茯苓15g,麦冬15g,小米100g。小米加水煮粥;将两味药煎成浓汁,待饭半熟时加入,同煮。起源于盛慧芳。本方用茯苓宁心安神,麦冬滋阴清心,小米除烦清热。用于心阴不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口干舌燥。
7.茯苓饼:茯苓200克,人参10克,面粉800克。将两种药物分别磨成细粉,加少许盐,用面粉和水揉成面团,制成重约100克的饼,烘烤。一次拿一个。
它起源于对瑞珠汤(原称丹,其实是一种点心)经验方的重新定义。本方用茯苓、人参益气健脾,人参延缓衰老。用于补虚、抗衰老、延年益寿。
8.茯苓酒:茯苓60克,大枣20枚,当归12克,枸杞12克,白酒1500毫升。将药切碎放入瓦罐中,倒入白酒,密封浸泡15天,每3天摇一次,每日1-2次,每次10-15毫升。腰酸、腿软、乏力、遗精、阳痿、头发早白、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患者宜服用。气血两虚,阴阳两虚所致。
9.茯苓:用水浸泡,洗净,湿润,略蒸,及时去皮切块或厚片,晒干。
10.茯苓:取茯苓,用清水喷之,微润,加朱砂粉摊匀,反复翻动,使其表面布满朱砂粉,然后晒干(每茯苓100斤,朱砂粉30两)。
11.茯苓膏:茯苓500克,白蜜1000克。先将茯苓研成细粉,用清水漂去浮者,取沉者,滤去水分,再漂晒,重复3次,再细粉,与白蜜混合,加热至滴水成珠,然后装瓶备用,每日两次,每次。经常使用本品有利于老年水肿、肥胖和预防癌症。茯苓的治疗处方1。治杨梅疮毒:茯苓一两或五元,水煎酒饮。(滇南本草)
2.治疗杨梅峰十年二十年,筋骨肿痛:土茯苓、川椒、甘草、三钱、黑铅、三钱。装满药袋,用好酒煮。(赤水朱轩)
3.治血淋:土茯苓、茶根各五元。水煎,以糖为导。(江西草药)
4.治疗风湿骨痛肿痛:土茯苓1斤,去皮,与猪肉同炖,由我分几次服用。(浙江常见草药)
5.治风痛风毒疮癣:土茯苓(铁无罪)82。臼捣成细粉,糯米入桶蒸熟,酒药酿酒,酒粮皆可食用。(
6.治大毒疮红肿,未完先虐:土茯苓,细粉,用醋调匀。(滇南本草)
7.治瘰疬溃烂:冷饭团,切片或切碎,水煎。还是在粥里吃,多吃点比较好。忌铁和头发。(唐经验方)
8.治疗皮炎:土茯苓二至三两。用水煎茶。(江西草药)
9.治女子赤崩白带:土茯苓,水煎,引红砂糖治赤崩,引白沙糖治白带。(滇南本草)
10.治小儿疳积:面黄肌瘦,大腹便便,烦躁啼哭,无声啼哭,不思饮食,大便不调,皮肤粗糙:土茯苓三钱,野棉花根三钱。研成细粉,加猪肝加水,或米汤送服。(草药简单处方汇编)
11.治疗肿痛:土茯苓、萆薢、黄药子、三钱、首乌藤、五味子、蒲公英、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