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茜草的别名 茜草的俗名大全

中药茜草的别名是那些

茜草别名四轮草、拉拉曼、小活血、攀援藤、红根

茜草别名:如夫、如鲁本、曹髦、祖如、祖、祖。四方红根、红千根、鬼谷子、红内消中草药:茜草的功效与作用

【类别】:根

【英文名】:India madderroo。

【来源】:茜草的根及根茎。

【采挖】:春秋两季采挖,去除泥沙,晒干。

【味道】:根茎不规则,呈结节状,上侧有茎基部,下侧有粗细不等的根丛生。根呈圆柱形,波状,弯曲,长10 ~ 25厘米,直径0.2 ~ 1厘米。表面红褐色或深褐色,有细纵条纹和少量细根痕。松脆,切面扁平,紫皮,木质浅黄红色。轻微气体。味道微苦。性寒,味苦。

【植物形态】:多年生攀援草本。茎为四棱形,有的沿边缘有倒刺。四叶轮生,其中一对叶大而长柄,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 ~ 6厘米,宽1 ~ 3厘米;叶缘和背脉上有活跃的小倒钩。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萼齿不明显,花冠绿色或白色,5裂,毛命。果实肉质,小,成熟时紫黑色。开花结果期为9-10月。

【生长地】:生于山坡岩石旁或沟渠旁的草丛中。主产于安微、河北、陕西、河南、山东等地。

【化学成分】:根中含有多种羟基蒽醌衍生物,如茜素、紫红黄素、紫红素、假羟基柔比星、munjistin、Rubin等。

【性味与归经】苦而寒。肝经。

【主治】:凉血活血,化瘀通络。用于吐血、鼻衄、崩漏、外伤出血、闭经、关节痛、外伤肿痛。凉血止血,活血化瘀:本品止血不留瘀,用于热证出血,闭经,腹痛,跌打损伤。有了乌贼骨,止血作用更强。

【中药用量】:3-9g。活血通经适用;宜炒炭止血。

[适应症]

1.吐血。用一两Sigan,捣成粉。每次服两元,水煎,冷眼旁观,最后两元用水调。

2.女性闭经。用一两个川菜炒酒衣。

3.毒药(吐血出血如猪肝)由茜草三份、荷叶三份,加水四升,煮两升。4、脱肛。用一把鼠尾草根和一把石榴皮,加一碗酒,煎至七成,温服。

提醒你:茜草,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中药茜草的别名 茜草的俗名大全

茜草的别名是什么

茜草、血根茜草、血根茜草、茜草科等别名,是一种攀援植物。

生于路旁草丛、灌丛及山坡,中国东北、华北、西北。茜草茎细长,常有小刺,叶4轮生,心形,叶柄长,聚伞花序,花小,果实浅黄色,球形,成熟时红棕色。茜草的根可做大红染料,也可入药,主要治疗呕血、血尿、血瘀等疾病。

扩展信息:

茜草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凉血止血。茜草性寒,能凉血止血,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不仅对经常吐血或尿血的患者有效,对口腔溃疡也有效。

茜草不仅有止血的作用,还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所以对患有创伤性月经或闭经的女性朋友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茜草

我在找叫奚小草或者奚小草的草药。

如果“小草”指远志。

【性味与归经】味苦、辛,入肺、心、肾经。

【功能】化痰开窍,安神益智。可用于治疗焦虑、恐惧、失眠、健忘、谵妄、惊风、咳嗽、痰多、痈肿。

【处方名称】肉制远志、蜂蜜制远志

【用法用量】水煎3-10g。外用适量。

【保存】放在干燥的容器里,蜜炙远志会密封保存。

【注意事项】其中所含的皂甙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溃疡、胃炎患者慎用。

也可能更疯狂

苦,微辛辣,性寒。归肝、肺、大肠经。

【功效】解毒抗癌,凉血止血,化瘀通经,消炎消肿。

【药用】(1)解毒抗癌,用于癌瘤积聚:茜草、当归、丹参、红花各9克,木通、白芍、陈皮各6克,薏苡仁、漏芦各15克,半枝莲、紫草、土大黄各30克,水煎两次。能缓解症状,软化肿块,具有化瘀、疏肝、散结、软坚的作用。子宫颈癌、茜草、重楼、坟茔、牡丹皮、黄柏、龙胆草、生薏苡仁各9克,土茯苓15克,沭阳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30克,水煎两次,三七每次2克。它能使白带带血。血瘀腹痛等症状基本消失,病情好转。绒毛膜癌茜草、山慈菇、当归、党参、阿胶(熔化混合)各9克,黄芪、白芨、败酱草各15克,鱼腥草、薏苡仁、赤小豆、冬瓜子各30克,甘草。6g水煎两次,每日一剂。继续服用,直到阴道出血停止,青蛙试验连续三次阴性。茜草、象壳、半夏、橘叶、党参各9克,白茅根、薏苡仁各30克,蜂房15克,陈皮、桔梗、生甘草各4克,肺癌用,水煎两次。可改善痰多、咯血、胸痛、气短等症状,使肿块、结节缩小或消失。鼻咽癌:茜草、七星剑、鼠腱、包铁金、花椒、蒺藜、煅石、山慈菇各15克,萧红梅、丹参、钩藤、走马台各30克,大枣60克,水煎三次。可减少脓血分泌,使肿瘤缩小直至萎缩。血癌茜草、七叶一花各9克,山豆根、凤尾草各9克,射干、当归各6克,生甘草4克,党参15克,黄芪、紫草各30克,牛黄0.5克,水煎服。另外:茜草15克、仙鹤草15克、凤尾草15克、鹿药30克、金银花30克煎服代茶饮。适用于急性白血病。可以完全缓解,配合化疗效果更好。

(2)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茜草、大蓟、大蓟、荷叶、侧柏叶、白茅根、大黄、栀子、牡丹皮、棕榈皮各炒等份,研成十灰,用纸包好,盖碗一夜,解毒,每剂9g。适用于血热突发吐血、吐血、咯血、咯血、鼻衄等出血。

(3)祛瘀通络,用于瘀血阻滞:茜草12克,丹参9克,水煎。皮下有瘀斑的茜草15克,鸡血藤12克,丹参9克,紫草6克,大枣5克,水煎成抗过敏汤,分3次不同温度服用。也适用于过敏性紫癜。

(4)消炎消肿,用于炎性肿痛:马的疖子、痈、肿茜草、半牙水煎。鲜食加少许盐,捣碎外敷。肝脾肿大:茜草15克,鳖甲15克,瓦楞子15克;丹参9g,莪术9g,水煎三次。适用于慢性肝炎肝脾肿大。

【用量】汤剂:9-15g(鲜品两倍量)。白酒:6%,150g。丸粉:0.18 ~ 15g..外用:适量。

各地有些药是药典里没有的,你说的可能是地方特产。

THE END

如果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点击页面右侧的“ ”加入交流群和群友一起讨论。如果你想请站长喝咖啡,点击打赏按钮扫码赞赏。

文章标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