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萌发的过程是什么
种子萌发的过程分为吸胀、萌发、发芽、成苗四个阶段。
1.吸胀是种子萌发的最初阶段。它表明种子吸水膨胀直到饱和。米粒膨胀,谷壳变软。
2.发芽:种子发芽的第二个阶段。表现为种体内各种重量变化,贮藏物质转化转移到生长点,使胚的体积扩大,胚根尖端突破种皮。这种现象被称为种子发芽,也称为白露或破胸。
3.发芽:种子发芽后,种胚继续生长。当胚根和胚芽伸出种皮,发育到一定程度时,称为萌发。
4.幼苗生长:芽播下后,胚根扎下,胚芽鞘竖起,称为生根托叶。随后,不完整的叶片伸出芽鞘,称为出苗(也叫绿)。1-3片叶子全部抽出后,芽鞘节上长出几根不定根,有利于幼苗生根、成苗。
方法:
(1)用冷水或温水浸泡种子。容易发芽的种子可在播种前用冷水或温水(35-40℃)浸泡,待种皮变软后取出播种;
(2)种皮挫伤。荷花和美人蕉的种皮较硬,不易吸水,可用抹子磨平或刮平,然后用温水(35~40℃)浸泡,待种皮变软后取出播种;
(3)酸碱处理。用酸和碱处理种子腐蚀种皮,处理后用清水冲洗化学药品;
(4)化学处理。播种前,用10-250 mg/L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矮牵牛种子,可以代替低温的作用,促进其发芽。
(5)超声波处理;
(6)冷冻或低温层积法。对需要在低温、潮湿条件下完成休眠的花卉种子有明显的促进发芽作用。
种子萌发的四个过程
种子萌发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吸胀、萌发、发芽和幼苗形成。
(1)吸胀:是种子萌发的初始阶段。它表明种子吸水膨胀直到饱和。米粒膨胀,谷壳变软。
(2)发芽:种子发芽的第二阶段。表现为种体内各种重量变化,贮藏物质转化转移到生长点,使胚的体积扩大,胚根尖端突破种皮。这种现象被称为种子发芽,也称为白露或破胸。
(3)发芽:种子发芽后,种胚继续生长。当胚根和胚芽伸出种皮,发育到一定程度时,称为萌发。
(4)幼苗生长:芽播下后,胚根扎下,胚芽鞘直立,称为生根托叶。随后,不完整的叶片伸出芽鞘,称为出苗(也叫绿)。第1-3片叶全部抽出后,芽鞘节上长出几根不定根,有利于幼苗生根、成苗。
种子是如何形成的
具体图片:
http://kx.pyjy.net/source/czsw/zwszfy/958 _ sr.asp种子形成:在种子形成过程中,大多数植物的珠心被吸收消失,少数种类的珠心继续发育,直到种子成熟,成为种子的外胚乳。虽然不同植物的种子大小和形状不同;而且它们的内部结构差别很大,但是它们的发展过程是相似的。
(1)胚胎发育
种子中的胚胎是由受精卵的受精卵发育而来,受精卵是胚胎的第一个细胞。受精后,卵细胞产生一层纤维素细胞壁,进入休眠状态。
受精卵是高度极化的细胞。它的第一次分裂,通常是横向的(很少有例外),变成两个细胞,一个靠近珠孔端,称为基细胞;另一个珠孔叫做顶细胞。顶细胞会成为胚胎的前体,而基细胞只是有营养,不是胚胎,以后会成为胚柄。两个细胞之间有胞间连丝。这种细胞的异质性是由受精卵的生理极性决定的。当没有前分化阶段时,胚胎被称为原胚。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从原胚到胚的过程是不同的。
1.双子叶植物胚胎的发育双子叶植物胚胎的发育可以用荠菜来说明。经过短暂的休眠后,合子不均匀地水平分裂成基细胞和顶细胞。基细胞稍大,连续横向分裂后,形成由6-10个细胞组成的一系列胚柄。顶端细胞首先经历两次纵向分裂(第二次分裂平面垂直于第一次分裂平面),成为四个细胞,即四分体时期;然后每个细胞再次横向分裂,变成8个细胞的椭球体,也就是八分阶段。八极的每一个细胞首先经历一次着丝粒周围的分裂,然后不断向各个方向分裂,形成一团组织。以上时期都属于原胚阶段。后来由于这一组顶端两侧的快速生长,形成两个突起并迅速发育,成为两个小叶,在子叶之间的凹部逐渐分化为胚。同时,球形胚状体下方的胚柄顶端的一个细胞,即下胚轴原基,与球形胚状体的基细胞也不断分裂生长,一起分化为胚根。胚根和子叶之间的部分是下胚轴。很快,由于细胞的横向分裂,子叶和下胚轴被拉长,下胚轴和子叶也由于空间状态的限制被弯成了马蹄形。此时,一个完整的胚胎已经形成,胚柄已经退化消失。
2.单子叶植物胚胎的发育单子叶植物胚胎的发育可以以禾本科小麦为例来说明。小麦胚的发育与双子叶植物有共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合子的第一次分裂是斜的。分成两个细胞,然后两个细胞分别进行斜向分裂,成为4细胞原胚。之后,四个细胞从各个方向分裂,增加了胚胎的体积。16-32细胞期,胚胎呈杆状,上部膨大,为胚体的前身,下部细长,分化为胚柄,整个胚体被一层原表皮细胞包围。
当小麦胚体基本发育形成时,在结构上,它包括一个位于胚内靠近胚乳的张盾(子叶)。茎顶端的生长点和第一个真正的叶原基合成胚芽,胚芽被胚芽鞘覆盖。与胚相对的一端是胚根,胚根被胚根鞘覆盖。在盾的反面,可以看到外胚层叶的突起。有些草,如玉米,没有外胚层叶。
(二)胚乳的发育
胚乳是被子植物种子贮藏和营养的一部分,由两个极核受精发育而成,所以是三融合的产物。受精后,极核在中央细胞中发育成胚乳,无休眠。一般来说,胚乳发育有三种方式:核型(非细胞型)、细胞型(细胞型)和胚乳细胞型。核型是最常见的形式,而沼泽目是罕见的,只出现在helobiales植物的胚乳发育中。
核胚乳的发育,受精极核的第一次分裂,以及随后的核分裂都不伴随细胞壁的形成,各核保持游离,分布在同一细胞质中。这个时期被称为自由核形成阶段。游离核的数量常常因植物种类而异。随着细胞核数量的增加,由于中央液泡的出现,细胞核和原生质逐渐被挤压在胚囊周围,中央液泡在胚囊珠孔端和合点端密集,但仅在胚囊侧面呈薄层分布。大多数核以有丝分裂方式分裂,少数有无丝分裂,尤其是分布在合点端的核。当胚乳核分裂到一定阶段,即向细胞期过渡时,此时游离核之间形成细胞壁,细胞质分离,即形成胚乳细胞,整个组织称为胚乳。单子叶植物和大多数双子叶植物都属于这种类型。
此外,这一点也更详细:
第四节在sr.asp http://www.dhxx.net.cn/zxzr/source/czsw/zwszfy/901果实和种子的形成。2005年5月25日
种子的形成:
sr.htm http://ftp.haie.edu.cn/resource/cz/czsw/swts/zwx1/336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是什么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被子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会开花,花药成熟后会自然开裂释放花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称为授粉。
2)花粉落到柱头上后,在柱头上粘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
3)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到达胚珠。胚珠中有卵细胞,与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4)受精后(精子和卵子融合为受精卵的过程),花瓣、雄蕊、柱头和花柱相继脱落,但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