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是什么东西 豆粕和豆渣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豆粕,它的目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豆粕是大豆榨油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形状不规则,颜色浅黄。根据大豆油的提取方法,豆粕可分为一次浸泡豆粕和二次浸泡豆粕,主要用于制作畜禽饲料,也可制成花肥、食品、化妆品等。

1.什么是豆粕

1.豆粕是从大豆中提取油的一系列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其外观呈不规则碎片状,颜色为淡黄色或浅棕色,闻起来有烤黄豆的味道。主要成分包括蛋白质(40%-48%)、赖氨酸(2.5%-3%)、色氨酸(0.6%-0.7%)、蛋氨酸(0.5%-0.7%)。

2.根据大豆油的提取方法,豆粕可分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如果采用大豆油的提取方法,则是一浸豆粕;如果先用压榨,再用浸出,那就是二次浸出的豆粕,其中一次浸出的豆粕蛋白质含量更高。

二。豆粕有什么用?

1.牲畜饲料:

(1)豆粕制成的家畜饲料易被家畜吸收,能刺激家畜消化道有益菌繁殖,增加家畜消化能力,提高饲料利用率。

(2)能抑制消化道内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有害细菌的繁殖,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

(3)饲料中含有多种微生物酶,能促进家畜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4)饲料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能为家畜的生长提供充足、全面的营养。

2.花肥:将豆粕粉碎,然后将豆粕倒入容器中,加入10倍量的水,搅拌均匀,密封发酵;使用时,将豆粕肥料用清水稀释50倍后使用。

3.除此之外,豆粕还可以制成食品、化妆品、抗生素等。

豆粕是什么东西 豆粕和豆渣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豆粕

豆粕是一种以大豆为原料,经过低温预负荷提取而成的饼粕饲料。豆粕是我国蛋白质中用量最大、应用最广的植物饲料。它不仅广泛用于畜禽配合饲料中,也常用于水产和特种动物的饲料中。

影响豆粕营养价值的因素:

1.加工工艺对豆粕品质的影响

豆粕简化工艺流程为:大豆清洗→粘合→蒸烤→预压→粉碎→浸出→蒸烤湿粕→冷却→豆粕。其中,蒸煮温度、时间和压力是影响豆粕品质的主要原因。

胰蛋白酶抑制素对畜禽影响最大,可使消化道内的胰蛋白酶和凝乳酶失活,从而降低蛋白质的消化率,引起胰腺分泌过多和代偿性肥大。而这些因素在热处理中被破坏,进一步提高了豆粕的营养价值。豆粕生产过程中,如果加热不足,抗营养因子不会被充分破坏,氨基酸消化率会降低。如果过热而破坏了部分氨基酸,或者还原糖与氨基酸发生美拉德反应,主要是赖氨酸,导致这些氨基酸的利用率降低。因此,适度加热是豆粕加工的关键技术,加热不足或过度都会降低豆粕的营养价值。

2.霉菌对豆粕品质的影响

霉菌毒素是生长在饲料谷物上的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据估计,世界上超过25%的谷物受到真菌毒素的污染。霉菌不仅破坏了豆粕中的营养成分,还容易引起动物霉菌毒素中毒,主要是由于霉菌在豆粕的储存、运输和制备过程中产生大量毒素(主要是黄曲霉毒素)。较高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豆粕中较高的含水量以及储存时间的延长都会增加霉菌的产生。霉菌毒素可使豆粕中的脂肪迅速氧化,蛋白质质量下降,赖氨酸水平严重下降,导致代谢能损失高达25%。近年来,我国部分从国外进口的豆粕经长途运输到香港后发霉或严重发热,导致豆粕脲酶活性消失,蛋白质溶解度严重下降。

3.掺假对豆粕质量的影响

一些不法之徒也瞄准了豆粕的利润空间,造成了豆粕的各种掺假,从而降低了豆粕的纯度和营养价值。

4.产地、品种、收获、贮运对豆粕质量的影响

除了以上原因,豆粕还受到大豆的产地、品种、采收期等因素的限制,以及运输、储存过程中的环境因素,使得其营养价值表现出不同的差异,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什么是豆粕

豆粕是提取大豆油的副产品。也被称为豆粕。根据提取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其中,萃取法提取大豆油后的副产品为一浸豆粕,压榨提油后再提油的副产品称为二浸豆粕。

在整个加工过程中,温度的控制极其重要。温度过高会影响蛋白质的含量,直接影响豆粕的品质和使用。低温会增加豆粕的水分含量,而水分含量高则会影响豆粕在储存过程中的品质。一浸豆粕生产工艺先进,蛋白质含量高,是我国现货市场流通的主要品种。

中文名

大豆粉

提取大豆油以获得

萃取法

提取和压制方法

使用

约85%的豆粕用于饲养家禽和猪,豆粕中含有的各种氨基酸适合家禽和猪的营养需要

。实验表明,在不额外添加动物蛋白的情况下,仅豆粕中所含的氨基酸就足以平衡家禽和猪的营养,从而促进家畜的营养吸收。豆粕在家禽和猪的养殖中已经被最大程度地使用。只有当棉籽粕和花生粕的单位蛋白成本远低于豆粕时,才会考虑使用。事实上,豆粕已经成为与其他蛋白质来源进行比较的基准。

在奶牛的饲养过程中,可口易消化的豆粕可以增加产奶量。豆粕也是肉牛饲养中最重要的油料饼粕之一。豆粕也被用来制作宠物食品。玉米和豆粕的简单混合食物与由高动物蛋白制成的食物具有相同的价值。豆粕也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豆粕中含有的多种氨基酸完全可以满足鱼类对氨基酸的特殊需求。

制作饲料

豆粕和豆粕中的粗蛋白含量高达30 ~ 50%,是动物的主要蛋白饲料之一。而未经处理的豆饼和豆粕中含有抗胰蛋白酶、尿酶、皂甙和甲状腺肿诱导因子,会对动物和饲料的消化利用产生不利影响。用饲料发酵剂将菜籽饼、棉籽壳和豆粕脱毒发酵成饲料的操作方法如下:

一是去除发霉变质的原料,将棉籽壳、菜籽饼、豆粕切碎或粉碎,而菜籽饼、棉籽壳、豆粕等蛋白饲料不能单独发酵,应加入玉米粉等一些能量饲料进行共发酵;然后用米糠、玉米粉、麦麸等稀释猪宝宝饲料的发酵剂(千分之二)。,然后全部撒入物料中,保证物料混合均匀;然后加水搅拌均匀,物料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判断方法:材料用手抓一把就能结块,碰到地面不滴水就散开为宜。水多了很难升温,水少了很难发酵;加水搅拌均匀,然后放入缸、桶、池、塑料袋等容器中。材料应完全密封,但不要压实。在密封不严的容器中发酵时,应将密封的塑料袋盖在外面。密封过程中注意不要打开翻面,自然温度下密封发酵2-3天。发酵完了就可以投料了。发酵后的成品应在每次喂食后立即密封。[2]

优势

1.易于吸收利用:豆粕经益生菌发酵水解,产生大量具有独特生理活性的活性肽。产品主要成分为分子量小于5000的小肽混合物,易消化,吸收快,抗原性低。能有效刺激肠道有益菌的增殖,调整体内微生态菌群结构,增加整个消化道对饲料营养物质的分解、合成、吸收和利用。

2.防病:发酵豆粕中大量的有效益生菌可以抑制动物体内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有害细菌的生长繁殖,使肠道内的微生态环境保持平衡稳定的状态,避免肠道疾病的发生。

3.提高饲料利用率:发酵豆粕富含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多种微生物酶。,可以补充体内内源酶的不足,加强营养物质的消化,提高动物对饲料蛋白质和能量的利用率。

4.促生长:发酵豆粕富含乳酸、维生素、氨基酸、未知促生长因子等多种营养成分。它具有独特的发酵风味,适口性好,增加动物的采食量。乳酸还能调节幼畜肠道PH值,节省饲料中酸化剂的成本,参与机体代谢,促进生长。

形态特征

编者ˌ编辑

一般来说,豆粕是不规则碎片的形状,具有浅黄色到浅棕色的颜色和烘烤的大豆风味。豆粕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40% ~ 48%,赖氨酸2.5% ~ 3.0%,色氨酸0.6% ~ 0.7%,蛋氨酸0.5% ~ 0.7%。

抗营养因子

编者ˌ编辑

人们把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产生不利影响,引起人和动物不良生理反应的物质称为抗营养因子(ANFs)。很早就发现,直接摄入豆科种子会导致人和动物胰腺肿大、过敏反应、生长缓慢、膳食营养素利用率下降以及一些不良生理反应,这些反应是由大豆中含有的多种抗营养因子介导的。从20世纪初,人们开始研究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随着物理、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研究技术的发展,它成为动物营养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多年来,人们对大豆中各种抗营养因子对动物的生理反应做了大量的研究,其效果会因抗营养因子的种类和含量以及动物的种类而有很大的差异。

根据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动物的生物反应,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可分为以下六类:

(1)因子(蛋白酶抑制剂、糜蛋白酶抑制剂、凝集素等。)降低了蛋白质的消化率和利用率;

(2)降低碳水化合物消化率的因素(单宁、低聚糖等酚类化合物);

(3)影响矿物质利用率的因素(植酸);

(4)影响维生素活性或增加动物维生素需求的因素包括抗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B12

(5)刺激免疫系统的因子(抗原蛋白)和其他抗营养因子(甲状腺肿因子、皂甙、异黄酮和生氰甙等。);

(6)饲料中具有毒性作用的因子(凝集素)。

什么是豆粕

豆粕是提取大豆油的副产品。他还有个名字叫豆粕。大豆是黍属植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豆类。大豆起源于中国,国内多数学者认为其原产地在云贵高原。也有很多植物学家认为,它是源于中国的乌苏里大豆。

现在种植的栽培大豆是由野生大豆经过长期定向选择改良驯化而成。大豆起源于中国,中国大量的古代文献可以证明这一点。汉朝司马迁93年前编的《史记》中,前五帝传写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以盐归轩辕。轩辕是修德的补气之道,统御五气,鞠躬五种,爱抚万民,庆四方。豆粕是提取大豆油的副产品。他还有个名字叫豆粕。

THE END

如果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点击页面右侧的“ ”加入交流群和群友一起讨论。如果你想请站长喝咖啡,点击打赏按钮扫码赞赏。

文章标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