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宣祖赵弘殷-1.昭宪皇后杜夫人
昭宪太后(902年―961年9月17日),杜氏,名失考,定州安喜人,赠太师杜爽长女,母范氏 ,宋宣祖赵弘殷的妻子,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的生母。杜氏初因儿子赵匡胤为官缘故,受封南阳郡太夫人。赵匡胤登基称帝后,尊为皇太后。建隆二年(961年),杜氏去世,终年六十岁,谥号明宪太后,葬于安陵,后改谥号为昭宪太后。
宋太祖赵匡胤-1.孝惠皇后贺夫人
孝惠皇后(929年―958年),贺氏,开封人,宋太祖的结发妻子。 后晋开运初年(944年),赵弘殷(宋太祖父)为太祖迎聘贺氏。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太祖任官定国军节度使,贺氏封为会稽郡夫人。贺氏生魏国公主、鲁国公主、魏王赵德昭。后周显德五年(958年),贺氏逝世,年三十。太祖登基后,在建隆三年(962年)四月,追封贺氏为皇后。乾德二年(964年)三月,上谥孝惠皇后。四月,葬安陵西北,神主享于别庙。宋神宗时,与宋太祖孝章皇后、宋太宗淑德皇后,宋真宗章怀皇后并祔太庙。
宋太祖赵匡胤-2.孝明皇后王皇后
孝明皇后(942年-963年),王氏,邠州新平人,宋太祖继后。孝惠皇后崩后,后周显德五年,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迎娶王氏为继室。王氏为人“恭勤不懈,仁慈御下”。后来,后周世宗赐王氏冠帔,封为琅邪郡夫人。赵匡胤称帝后,在建隆元年八月,册封王氏为皇后。她常服宽衣,佐御膳,善弹筝鼓琴,早上起床,便会诵读佛书。王皇后事奉杜太后至孝。生子女三人,皆夭。乾德元年十二月崩,年二十二。二年四月,葬安陵之北。神主享于别庙。太平兴国二年,祔享太庙。
后周显德五年,宋太祖在第一任妻子贺氏逝世后。迎娶王氏为继室。宋太祖当时为殿前都点检。王氏为人“恭勤不懈,仁慈御下”。后来,后周世宗赐王氏冠帔,封为琅邪郡夫人。
太祖即位,建隆元年八月,册王氏为皇后。她常服宽衣,佐御膳,善弹筝鼓琴,早上起床,便会诵读佛书。王皇后事奉杜太后至孝。生子女三人,皆夭。乾德元年十二月崩,年二十二。二年四月,葬安陵之北。神主享于别庙。太平兴国二年,祔享太庙。
宋太祖赵匡胤-3.孝章皇后宋皇后
出生于显贵之家的宋氏自幼出入宫廷,因而见多识广,进退有度。幼时随母入见,即为后周太祖郭威所喜爱,赐以冠帔(以郭威殁年计算,其时宋氏当在三岁以下)。其时宋偓在华州节度使任上,宋氏随母归镇。后乾德五年(967),复随母来贺长春节,又蒙宋太祖垂青,再次赐以冠帔。孝明王皇后(942-963年)死后,中宫虚位,至开宝元年(968)二月,宋氏被纳入宫为皇后,时年十七,成为宋太祖继孝惠贺皇后(929-958年)、孝明王皇后之后的第三位皇后。
宋太宗赵光义-1.淑德皇后尹皇后
淑德皇后——尹皇后,追封皇后。
尹氏,本名及生卒年不详,相州邺(今河南安阳北)人,滁州刺史尹廷勋之女。宋太宗赵光义嫡妻,尹皇后其兄尹崇珂,官居保信军节度使。
宋太宗在后周时迎娶滁州刺史尹廷勋之女尹氏,尹氏没有为太宗生有任何一子一女。尹氏死于太宗即位前,太宗即位后下诏追谥为淑德皇后。葬孝明陵西北。神主享于别庙,后升祔太庙。
宋太宗赵光义-2.懿德皇后符皇后
懿德皇后(941年—975年)符氏,后周显德中,嫁给赵匡义为继室。建隆初,封汝南郡夫人,进封楚国夫人。赵匡义封晋王,改越国。开宝八年逝世,年三十四。葬安陵西北。帝即位,追册为皇后,谥懿德,享于别庙。至道三年十一月,诏有司议太宗配,宰相请以后配,诏从之。奉神主升祔太庙,后的姐姐,为周世宗后也,淳化四年殂。
宋太宗赵光义-3.明德皇后李皇后
明德皇后(公元39年-公元79年),马氏,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南)人 ,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儿,汉明帝刘庄的皇后。公元52年(建武二十八年),她被选入太子宫时只有十三岁。由于她生性谦恭和顺,对太子的母亲阴皇后服侍体贴,对其她妃嫔诚挚热情,宫中无人不对她称赞,太子对她也是宠爱有加。公元57年(中元二年),光武帝病逝,刘庄即位,谓汉明帝。马氏即被封为贵人。公元60年(永平三年)春,马氏被立为皇后。马皇后一生以俭朴自奉、不信巫祝、待人和善、约束外家著称,公元79年(建初四年),马皇后去世,终年四十余岁,谥号明德,与汉明帝合葬于显节陵。明德马皇后是中国第一位女史学家,著有《显宗起居注》一书,开创了“起居注”这一史书体例之先声。
宋太宗赵光义-4.元德皇后李夫人
元德皇后李氏,又成元德李皇后(943年-977年)宋太宗妃嫔,真定人,乾州防御使李英之女。宋太祖听说李氏有容德,推荐给太宗。太宗即位后,晋封李氏为夫人,生皇女二人,皆早亡,其后生楚王赵元佐和赵恒。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薨,年三十四。
真宗即位后追封母亲为贤妃,后又晋尊号为皇太后,有司上谥曰元德。咸平三年(1000年)袝葬永熙陵。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追赠李后的父亲李英为检校太尉、安国军节度、常山郡王,母亲为魏国太夫人。大中祥符三年礼官赵湘请以李后袝太宗厨室。真宗说:“此重事也,俟令礼官议之。”六年秋,宰相王旦与群臣表请后,尊号中去“太”字,升祔太庙,位于明德李皇后之次。
宋真宗赵恒-1.章怀皇后潘皇后
章怀皇后潘氏,宋真宗赵恒第一任妻子,大名(今河北大名)人,北宋名将、忠武节度使潘美第八女。
983年,宋太宗赵光义将16岁的潘氏赐婚给韩王赵恒,封为莒国夫人。六年后,989年(端拱二年五月),潘氏逝世,享年仅二十二岁,未留下任何子女。
宋真宗赵恒即位后,于至道三年六月,追封潘氏为庄怀皇后,葬永昌陵之侧保泰陵。神主享于别庙,旧制皇后谥冠以帝谥。庆历中,礼官言,“孝”字连太祖谥,“德”字连太宗谥。宋仁宗遂改谥为章怀皇后,以连真宗谥
宋真宗赵恒-2.章穆皇后郭皇后
章穆皇后郭氏,宋真宗赵恒第二任妻子,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次女。
淳化四年,真宗为襄王,宋太宗为之赐婚。十七岁的郭氏入襄王府,封为鲁国夫人,不久又晋封为秦国夫人。真宗于至道三年三月即位,五月册立郭氏为皇后。景德四年,郭后随从真宗巡幸西京,回宫后病崩,享年三十二岁。葬永熙陵之西北,神主享于别庙。郭后生三子,皇子赵祐九岁夭折,追封悼献太子。
皇后弟崇仪副使郭崇仁封为壮宅使、康州刺史,侄子郭承庆、郭承寿皆迁官。大中祥符中,加封郭皇后母高唐郡太夫人梁氏为莱国太夫人。宋仁宗即位,升祔真宗庙室,改谥章穆皇后。
宋真宗赵恒-3.章献皇后刘娥
章献皇后刘娥,宋朝第一位摄政的皇太后,功绩赫赫,常与汉之吕太后、唐之武则天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氏祖籍太原,生于968年(宋太祖开宝元年),祖父刘延庆在五代十国的后晋、后汉时任右骁卫大将军(后晋高祖石敬瑭起兵于太原南,而后汉则建都太原),父亲刘通是宋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在刘氏出生不久父亲战死沙场。
1004年(景德元年)正月,宋真宗封刘氏为四品美人,正式成为后宫妃嫔的一位。1022年(乾兴元年)二月甲寅,54岁的宋真宗赵恒病逝于延庆殿。11岁的太子赵桢即位,实际上由刘娥处理政务。
1033年(明道二年二月)她穿着天子衮衣、头戴仪天冠在太庙行祭典初献之礼。仪式结束后,刘太后在太庙文德殿接受了群臣给自己上的尊号: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自此,彻底还政于儿子仁宗。3月29日,刘太后病逝于宝慈殿,享年六十五岁。初谥庄献明肃皇后、改谥章献明肃皇后。
宋真宗赵恒-4.章懿皇后李宸妃
宋真宗章懿皇后李氏 ,因其曾被册封为宸妃,历史上一般称其为李宸妃。杭州人,祖父李延嗣,仕钱氏,为金华县主簿;父李仁德,后来封为左班殿直。
初入宫时为刘德妃的侍儿。1010年(大中群符三年)四月,李宸妃生下皇子受益(即后来的宋仁宗赵祯),但赵受益被当时无子的刘娥收为己子。
1032年(明道元年)二月,李氏患重病,被晋封为宸妃当天病逝,享年四十六岁。被宋仁宗追封为皇太后,初谥庄懿皇后。
崇阳县君、才人、婉仪、顺容、宸妃、皇太后
宋真宗赵恒-5.章惠皇后杨淑妃
章惠皇后杨氏,益州郫人,祖父杨瑫,父杨知俨,弟杨知信,隶禁军,为天武副指挥使。
宋真宗景德元年正月,杨氏为五品才人。后进三品婕妤、从一品婉仪。宋真宗东封、西祀,凡巡幸,杨妃皆随从。杨妃通敏有智思,刘娥与之交好,情如姐妹。凡真宗晋升刘娥,也会晋升杨氏。彼此信任无间。刘娥成为皇后不久后,晋升杨氏为淑妃。
刘娥“借腹生子”生下宋仁宗后,因为年龄已长,而杨妃代为哺育,两人一起看顾皇子,细心照料。真宗死后,宋仁宗即位,尊养母杨淑妃为皇太妃。仁宗称刘太后为“大娘娘”,杨太妃为“小娘娘”。刘娥死后,尊杨太妃为皇太后,称保庆皇太后。
景祐三年,杨太后无疾而薨,享年五十三岁。殡于皇仪殿。追谥为庄惠皇后,后改谥为章惠皇后。杨氏父祖皆累赠至一品,叔杨知信赠节度使。
侧室、才人、婕妤、婉仪、淑妃、皇太妃、皇太后、保庆皇太后。
宋仁宗赵祯-1.郭皇后
郭皇后,北宋宋仁宗赵祯的皇后,平卢节度使郭崇的孙女。天圣初年,已故晓骑卫上将军张美曾孙女(即后来的温成皇后)与郭氏一同进宫,当时尚未亲政的宋仁宗一眼就看中了张氏,但垂帘听政的刘太后立郭氏为后,张氏封为才人。
1033年(明道二年)宋仁宗下诏:“皇后以无子愿入道观,特封其为净妃、玉京冲妙仙师,赐名清悟,别居长宁宫以养。”之后谏官们纷纷进言:“后无过,不可废。”孔道辅等人俱被黜责。
1034年(景祐元年),郭氏出居瑶华宫,而尚美人亦废于洞真宫,杨美人别宅安置。其后又赐后号金庭教主、冲静元师。
后来宋仁宗颇为想念郭氏,遣使存问,并赐以乐府,郭氏和答之,辞甚怆惋。宋仁宗曾经密令召入,郭氏曰:“若再见召者,须百官立班受册方可。”郭氏生小病,仁宗派阎文应带医生前去诊视。数日后,传出郭氏暴薨的消息。宫廷内外皆怀疑阎文应下毒,然而没有确实的证据。宋仁宗深悼郭氏,追复她为皇后,但没有谥册祔庙之礼。
宋仁宗赵祯-2.慈圣皇后曹皇后
慈圣皇后曹氏,北宋宋仁宗赵祯第二任皇后,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北宋名将曹彬为她的祖父,性慈俭,重稼穑。
1033年(明道二年),刘太后死后,宋仁宗第一任皇后郭氏便被仁宗以无子为借口废掉,幽居长宁宫。十八岁的曹氏奉诏入宫,次年九月立为皇后。
宋仁宗生三子,但都是很早就夭折。其后因急于生子,以致纵欲过度,身体虚弱。早些年,皇后将濮安懿王赵允让第十三子赵宗实接进宫中抚养,当时宗实四岁。1062年(嘉祐七年)八月,三十一岁的赵宗实立为皇太子,赐名曙。次年三月,仁宗驾崩,赵曙进宫即位,成为宋英宗,尊曹皇后为皇太后。英宗即位不久就生病,无法处理朝政。皇太后于内东门小殿垂帘听政。待英宗病情好转后,曹太后即撤帘归政。
1067年(治平四年),英宗病逝,神宗即位,尊曹氏为太皇太后。神宗重用王安石变法,革除许多弊政。但曹氏认为“祖宗法度不宜轻改”予以反对,但未被神宗采纳。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以“乌台诗案”下狱,都是曹太皇太后出面求情,苏东坡才免于一死。
同年冬天,曹太皇太后病逝,时年六十四岁,全谥慈圣光献皇后,葬永昭陵。
宋仁宗赵祯-3.温成皇后张贵妃
温成皇后张氏,北宋宋仁宗赵祯的妃子,河南永安(今河南巩县南)人,父亲张尧封为进士,母亲在齐国大长公主府上当歌舞女。
张氏八岁时由大长公主带入宫中,由宫人贾氏代养。1048年(庆历八年十月十七日)封为贵妃,生安寿公主和和宝公主。
1054年(皇祐六年),张贵妃暴病身亡,时年31岁。仁宗因为担心谏官们的反对,一直等到治丧第四天才宣布追封张贵妃为皇后,全谥为温成皇后。
宋英宗赵曙-1.宣仁皇后高滔滔
宣仁皇后,宋仁宗皇后曹氏是她的姨母,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人。曾祖是宋将高琼,她也是曹彬的外曾孙女(仁宗后曹氏,是宋大将曹彬的孙女)。 1085年,高后的儿子宋神宗病危,群臣奏请高太后垂帘听政。神宗十岁的儿子赵煦继位,是为哲宗,因其年幼,高氏以太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 高太皇太后一执政,就开始任用司马光为宰相,将王安石的新法全部废止。
她执政期间,勤俭廉政,励精图治,因此这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也十分繁荣。因而,宋哲宗时期是北宋最后一个经济繁荣、天下小康、政治清明、国势较强的时期。高太皇太后也被后人誉为“女中尧舜”。
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9月,高太皇太后病逝,终年62岁。谥号为宣仁圣烈皇后,与宋神宗同葬永裕陵(今河南巩县)。
宋神宗赵顼-1.钦圣皇后向皇后
钦圣献肃皇后向氏,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宰相向敏中曾孙女,善书行草,生周国长公主。1085年宋哲宗即位尊为皇太后,后哲宗驾崩,一度临朝听政,力排宰相章惇之议,拥立端王赵佶为帝,是为宋徽宗。
1102年逝,享年五十六岁,谥号钦圣皇后。
正室、安国夫人、皇后、皇太后、隆祐皇太后、太皇太后、追谥钦圣宪肃皇后。
宋神宗赵顼-2.钦成皇后朱德妃
钦成皇后朱氏,开封人。父崔杰,为平民,母李氏,更嫁朱士安。公元1068年选为宫嫔,后进才人、婕妤,生二子一女,即哲宗皇帝赵煦、蔡王赵似、徐国公主。累进德妃。哲宗即位,尊为皇太妃。时宣仁、钦圣二太后皆居尊,故称号未极。
元祐三年,宣仁诏:《春秋》之义,“母以子贵”,其寻绎故实,务致优隆。于是舆盖、仗卫、冠服,悉侔皇后。绍圣中,钦圣复命即閤建殿,改乘车为舆,出入由宣德东门,百官上笺称“殿下”,名所居为圣瑞宫。赠崔、任、朱三父皆至师、保。徽宗立,奉礼尤谨。
1102年(崇宁元年二月)薨,年五十一。追册为皇后,上尊谥“钦诚”,陪葬永裕陵。
宋神宗赵顼-3.钦慈皇后陈美人
钦慈皇后,陈氏,开封人。自幼聪颖庄重,选入掖庭为御侍。生徽宗赵佶后升为美人。
神宗去世后,守护着陵殿,因思念著神宗的旧恩,悲伤过度而身体看起来像皮包骨。侍女想让陈皇后喝粥吃药,但陈皇后把粥、药撤去,说:“若能早早去服待先帝,我就满足了!”。没多久就去世了,终年三十二岁。
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追册为皇太后,上尊谥,陪葬永裕陵。
宋哲宗赵煦-1.昭慈皇后孟皇后
昭慈皇后孟氏,故又常被称为昭慈孟皇后,是曾任宋朝眉州防御使、马军都虞候、赠太尉孟元的孙女。
宋哲宗幼年即帝位,后来逐渐长大,祖母太皇太后高氏替哲宗选了世家之女百余人入宫,孟氏是其中之一,当年孟氏才16岁。1092年(元祐七年),孟氏封后。1096年(绍圣三年)被废,出居瑶华宫,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1100年(元符三年),哲宗病逝,端王赵佶继位,是为徽宗。旧党在向太后的支持下重新抬头,孟氏时来运转,遂被复位,因其封后于元祐年间,故被称为元祐皇后。
1101年向太后病逝,其后于1102年(崇宁元年)又发生元祐党人事件,徽宗重新任用新党蔡京等人,贬摘旧党(元祐党人),孟氏再受牵连,二度被废,重回瑶华宫,加赐“希微元通知和妙静仙师”之号,就这样过了20多年。1127年(靖康二年),金人攻陷汴京(今中国河南开封),徽、钦二帝被掳,史称“靖康之祸”。当时六宫有位号者都随徽、钦二帝北迁,只有孟氏因被废而幸运地留下,她被恢复孟氏元祐皇后的尊号,并垂帘听政。
稍后,赵构于南京应天府(今中国河南省商丘市)即帝位,是为高宗,元祐皇后撤帘不再听政,并被尊为元祐太后。不久,因“元”字犯其祖父孟元的名讳,再改为隆祐太后。1131年(绍兴元年)孟氏患风疾死于越州行宫,谥昭慈献烈皇后,葬会稽县上皇村,后又归葬于宋六陵。1133年(绍兴三年)改谥昭慈圣献皇后。
宋哲宗赵煦-2.昭怀皇后刘清菁
刘清菁(1079年-1113年)(1100年—1113年2月为皇后),美人、婕妤、贤妃、皇后,皇太后,生献愍太子赵茂两月夭,自缢而死。
昭怀皇后刘氏,开始只是御侍,美貌明艳在后宫居首,并且还有很多才艺。得到哲宗的宠爱,从美人、婕妤进升至贤妃。生有一子二女。不仅有哲宗的盛宠,而且刘氏能顺意奉向太后(宋神宗皇后)、朱太妃(宋哲宗生母)两宫。当时孟皇后位居中宫,刘氏不守臣妾之礼,而且秘密造谣传播诽谤孟皇后,内侍宦官郝随、刘友端被刘氏所利用。
1099年(元符二年),孟后被废,刘氏代为皇后。谏官右正言邹浩上疏极谏,被流放。1100年,宋哲宗病逝,弟弟宋徽宗赵佶即位,册封嫂子刘皇后为元符皇后。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宋徽宗尊元符皇后为崇恩宫太后。宋徽宗因为哲宗的缘故,违例为元符皇后加恩礼(嫂子成为太后),刘太后以此多次干预外朝之事,并且以行为不谨著称。
1113年(政和三年),宋徽宗与宰相辅臣商议,想废黜刘太后,刘太后已被左右侍从所逼,用帘钩自缢而死,享年三十五岁。
宋徽宗赵佶-1.显恭皇后王皇后
显恭皇后王氏(1084年-1108年)(1100年—1108年10月),北宋宋徽宗的元配皇后。顺国夫人、皇后。生长子宋钦宗赵桓、崇国公主。
显恭皇后王氏,开封人,父亲为德州刺史王藻。徽宗即位后册立为皇后,生赵桓(后来的宋钦宗)和崇国公主。王皇后性格恭谨节俭,当时贵妃郑氏和王氏争宠,皇后均待之以平。
1108年(大观二年)王皇后薨逝,得年二十五岁,谥曰静和,先葬于裕陵,绍兴年间才改于徽宗庙室
宋徽宗赵佶-2.显肃皇后郑皇后
显肃皇后郑氏(1079年—1131年),开封人,宋徽宗赵佶第二任皇后,父郑绅,始为直省官,后来因为皇后的缘故,累封太师、乐平郡王。郑氏少年入宫,聪明伶俐,向太后总是令郑氏侍候端王赵佶。徽宗即位后,向太后便把郑氏赐给徽宗。
徽宗为端王时已由郑氏和王氏二人侍奉,徽宗即位后封贤妃,其后又晋贵妃。郑氏性端谨,自入宫后喜好读书,章奏整理得井井有条,徽宗十分喜欢她的才华。王皇后逝世后徽宗于政和元年(1111年)十月册立郑氏为后,后来有宫人为她制作冠服,郑皇后深明大义,其时国库不多,冠服又奢侈,于是命宫人改制贵妃时的旧冠。
钦宗即位后尊郑皇后为太上皇后,迁居宁德宫,称宁德太后。靖康之难汴京陷落,郑太后为金人所掳,五年后逝于五国城,享年五十二岁,她的死讯传回南宋高宗那处后追谥显肃,与徽宗葬会稽永祐陵。郑后的族人散居于江南,高宗曾经下诏寻找。
宋徽宗赵佶-3.明达皇后刘贵妃
明达皇后——刘贵妃(?—1113年),追封为皇后。
刘氏出身寒微,入宫后即为徽宗所宠幸,由才人晋升至仅次于皇后的贵妃,生济阳益王赵棫,祁王赵模,信王赵榛。
1113年(政和三年)秋薨逝,追封为皇后,谥曰明达。
宋徽宗赵佶-4.明节皇后刘贵妃
明节皇后——刘贵妃(?—1121年),追封为皇后。
刘氏出生低微,由内侍杨戬引荐入宫。刘妃天资聪颖,善解人意,且心灵手巧,善化妆,每造一件新衣服,立刻被人仿制,她的聪颖美貌深得宋徽宗喜爱,初封为才人,后晋封淑妃,称安妃。生建安郡王赵柍、嘉国公赵椅、英国公赵楒和和福帝姬。
1121年(宣和三年)安妃一病不起,薨逝,享年三十四岁,追封为皇后,谥曰明节。徽宗对其死大感悲恸,其时宫人皆泣悼之,崔妃却面无戚容,徽宗又悲痛又气愤,其后借故将之贬为庶人。
宫人、废黜、复位淑妃、贵妃、追封为皇后
宋徽宗赵佶-5.显仁皇后韦贤妃
显仁皇后——韦贤妃(1080年—1159年9月),宋高宗之母。
韦贤妃,开封人,韦氏与乔氏原是郑皇后宫中的普通侍女,结为姊妹,相约其中一人富贵时,不能忘记对方。后来乔氏得到宠幸,封为贵妃,向徽宗推荐韦氏,韦氏因而受到临幸。崇宁末,封平昌郡君。大观初年,进为婕妤,后又升为婉容,但并不受宠。金人索取徽宗之子赴金为人质时,由于康王赵构自愿前往,徽宗遂封韦婉容为龙德宫贤妃。不久赵构在南京登基为帝,韦贤妃又转送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与徽宗关押在了一起。宋高宗赵构即位后,韦贤妃被遥尊为“宣和皇后”。
1142年(绍兴十二年)三月,宋金《绍兴和议》彻底完成所有手续。1142年5月1日(夏四月丁卯),高宗生母韦贤妃同徽宗棺椁归宋。
1159年(绍兴二十九年)去世,享年八十岁。
宋钦宗赵桓-1.仁怀皇后朱皇后
仁怀皇后(1125年—1127年),生皇太子赵諶,被金人所掳。
仁怀皇后朱氏,汴京(今河南开封)祥符人,父亲朱伯材官至武康军节度使。
1125年(宣和七年),钦宗即位,册封朱氏为皇后,追封朱伯材为恩平郡王。后来金兵攻陷汴京城,俘虏徽、钦二帝,郑氏、朱氏两位皇后,后宫宗室、大臣三千余人北归,当时正值农历四月,北方天气仍很寒冷,徽钦二帝和两位皇后衣服都很单薄,晚上经常冻得睡不着觉,只能找些柴火、茅草等燃烧取暖。朱后当时二十六岁,艳丽多姿,经常受到金兵的调戏。
据说他们到达金朝京师会宁府时,金人举行了献俘仪式,命令二帝及其后妃、宗室等人都穿上金人百姓穿的服装,头缠帕头,身披羊裘,袒露上体,到金朝阿骨打庙去行“牵羊礼”。朱皇后忍受不了如此耻辱,当夜自尽了。
宋高宗赵构-1.宪节皇后邢秉懿
宪节皇后——邢秉懿(1106年-1139年)(1127年5月1日—1139年为皇后),宋高宗赵构原配。
宪节皇后邢秉懿,开封祥符人,父邢焕。高宗为康王时,聘娶邢氏,封为“嘉国夫人”。康王妃,被金人掳走,高宗遥册。1139年(绍兴九年/金天眷二年),邢秉懿于五国城逝世,年三十四。金熙宗下诏以一品礼祔葬,但此事南宋方面并不知情。
直到绍兴十二年(1142年)要迎回韦贤妃时,才得知邢秉懿已死,此时中宫已经虚位长达十六年。高宗为她辍朝,谥为“懿节”。邢秉懿的梓宫送回后,安置在圣献太后梓宫西北。
宋高宗赵构-2.宪圣皇后吴皇后
宪圣皇后(1115年-1197年),吴氏,宋高宗赵构的第二任皇后。开封人。父武翼郎吴近,吴近曾经梦见一个亭子,匾额上写着“侍康”,一傍种着特别妍丽可爱的芍药花,花下一只白羊。吴氏十四岁被选入宫,侍奉康王赵构,大家都说“侍康”应验了。
1143年(绍兴十三年)高宗正式册立吴贵妃为皇后。高宗惟一的儿子赵旉病死后,后宫再没有生育。张贤妃收养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赵伯琮为养子,吴皇后为才人时,也收宗室赵璩为养子。张贤妃病逝后,赵伯琮也由吴皇后一并收养。高宗封赵伯琮为普安郡王、赵璩为恩平郡王。赵伯琮性情恭俭,爱好读书,吴皇后劝高宗以赵伯琮为皇子。于是高宗立赵伯琮为皇子,封建王,改赵伯琮名为赵昚,赵璩出居绍兴。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禅位于赵昚,吴皇后迁居德寿宫,为太上皇后。
1197年(庆元三年)十一月,太皇太后驾崩,终年八十三岁。谥号为宪圣慈烈皇后,葬永思陵。
宋孝宗赵眘-1.成穆皇后郭夫人
成穆皇后——郭夫人(1126年-1156年),正室,追封皇后。
成穆皇后郭氏,奉直大夫直卿之女孙,其六世祖是真宗时章穆皇后外家。父赵瑊,官至昭庆军承宣使,追封荣王。孝宗对待郭氏十分有礼,光宗时其父官至太保,封永宁郡王。
孝宗为普安郡王时纳郭氏为妻,封咸宁郡夫人,其后生宋光宗赵惇、庄文太子赵愭、魏惠宪王赵恺和邵悼肃王赵恪。1156年(绍兴二十六年),她还未等到孝宗登基为帝、她为后就逝世了,享年三十一岁,追封淑国夫人。绍兴三十一年追赠福国夫人,后追册为皇后,谥号成穆。
宋孝宗赵眘-2.成恭皇后夏皇后
成恭皇后——夏皇后(?-1167年)(1163年—1167年为皇后),宫人、齐安郡夫人、贵妃、皇后、初谥安恭皇后。
成恭皇后夏氏,南宋孝宗皇后,袁州宜春人,曾祖父夏令吉曾经当过吉水县主簿,夏氏家境不好,父亲寄住在寺庙里,后来家人把夏氏送到宫中,在宪圣太后宫中当侍女,其后郭后薨逝,太后封夏氏为齐安郡夫人。孝宗即位后晋贤妃,后立为皇后。
1166年(乾道二年)夏皇后亲属等十一人授官,次年,夏后崩,原本谥号为安恭,宁宗时改谥成恭。
宋孝宗赵眘-3.成肃皇后谢皇后
成肃皇后——谢皇后(?—1203年)(1167年10月—1203年),宫人、咸安郡夫人、婉容、皇后、皇太后、寿成皇太后、太皇太后。
成肃皇后谢氏,南宋孝宗皇后,丹阳人,年幼孤苦无依,长大后被选入宫,原为宪圣太后的侍女,后获赐咸安郡夫人,宋孝宗即位后晋婉容,其后再晋封为仅次于皇后的贵妃。
后来夏皇后崩,中宫虚位,孝宗于1176年(淳熙三年)立谢氏为后,亲属等十人获授官。
1189年(淳熙十六年)孝宗禅位于光宗,谢氏上尊号寿成皇后。孝宗死后谢氏尊为皇太后,庆元初年加号惠慈,1202年(嘉泰二年)加慈佑太皇太后,次年崩逝,谥号成肃,与孝宗合葬于永阜陵。
宋光宗赵惇-1.慈懿皇后李凤娘
慈懿皇后——李凤娘(1144年-1200年)(1189年—1200年为皇后),皇后、皇太后。生宋宁宗赵扩。
李凤娘,安阳人(今河南安阳)。父亲李道,官庆远军节度使。
李氏生于宋高宗年间,姿色艳丽,面相大贵,曾有道士皇甫坦看她的面相,惊讶地说:“此女当母仪天下。”她的美貌传至宋高宗的耳朵,高宗立即命其皇孙赵惇(后来的宋光宗)聘李凤娘为妃,封荣国夫人,改封定国夫人,1168年(乾道四年)生有儿子赵扩。
庆元六年(1200年),李凤娘病死,享年五十六岁。
宋宁宗赵扩1.恭淑皇后韩皇后
恭淑皇后——韩皇后(1168年—1200年),正室、新安郡夫人、崇国夫人、皇后。
恭淑皇后韩氏,相州(河南安阳)人,为宁宗时期权臣韩侂胄的族人,父升扬州观察使,母庄氏封安国夫人。1185年(淳熙十二年)八月嫁给赵扩,封新安郡夫人,晋崇国夫人,赵扩即位为宁宗后立为皇后。
1200年(庆元六年)病逝,谥曰恭淑,葬永茂陵。
宋宁宗赵扩-2.恭圣皇后杨皇后
恭圣皇后——杨皇后(1162年—1232年),(1202年—1232年12月),宫人、婕妤、贵妃、皇后、皇太后、追谥恭圣仁烈皇后。
年少时,杨氏因美丽的容貌入后宫,她忘记了本来的姓氏,说是会稽人。庆元元年(1195年)三月嫁给赵扩,封平乐郡夫人。三年后进封婕妤。当时有一位会稽名人杨次山,皇后自称是他的妹妹,于是姓杨氏。
1199年(庆元五年),进婉仪,次年再进贵妃。这时恭淑皇后死,中宫未有所管理,杨氏和曹美人也得宠。韩侂胄得知杨氏懂权术,而曹美人个性柔顺,劝告宋宁宗立曹美人。而杨氏涉猎史书,知古今,性格机警,宁宗立为皇后。
1226年(宝庆二年),加尊号寿明皇太后。1228年(绍定元年),又加尊号寿明慈睿皇太后。1231年(绍定四年),加尊号寿明仁福慈睿皇太后。1232年(绍定五年),杨太后崩于慈明殿,谥曰恭圣仁烈皇后。
宋理宗赵昀-1.谢道清
谢道清(1210年—1283年),皇后、皇太后、寿和圣福皇太后、太皇太后。
谢道清,临海县(今临海市)城东下渡人。宰相谢深甫孙女,17岁入宫为通义郡夫人,1227年(宝庆三年)册封为皇后(19岁)。度宗赵禥即位,尊为皇太后(57岁),1275年(德佑元年)恭帝赵显即位,尊为太皇太后(65岁)。时恭宗5岁,应众大臣屡请,随恭宗垂帘听政。
谢道清胸怀豁达,顾全大局,50年间后宫一直和睦稳定。1259年(开庆元年)忽必烈首次渡江攻打鄂州(今武昌),理宗准备迁都南逃,皇后首次参与朝政,以“恐动摇民心”劝谏皇上,说服众大臣,并率先尽力俭省,以资军需。1274年(咸淳十年)忽必烈第二次进犯,京城官员怕死,太后命令朝堂告示:凡坚守岗位的,尚书省记上一功;叛国逃亡的,由御史查明情况上报。号召全国起兵勤王。
后元军临城迫降,太后誓不出走避难,沉着安排宋室后嗣,升任文天祥为右丞相出城谈判,谈判未成文天祥被扣留,元军进入临安城,太后等被掳往大都,挂个寿春郡夫人虚衔,7年后病故,享年73岁。
宋度宗赵禥-1.全皇后
全皇后(1267年—1276年3月19日),皇后、皇太后,生宋恭宗赵显,宋朝灭亡后于正智寺出家为尼。
全皇后是会稽人,她的父亲全昭孙曾任岳州知府,任满携女回朝时在潭州遇上元兵围城,经一年才回到临安。
还是皇子的宋度宗,原来按丁大全的意见准备迎娶临安知府顾嵓的女儿。后来丁大全被贬,顾嵓也被免职,大臣们认为全氏小小年纪经历艰险,应该较有见识;加上她是宋理宗之母慈宁夫人的侄孙女,理宗于是将其召入宫中,问“尔父昭孙,昔在宝佑间没于王事,每念之,令人可哀”。她回答“妾父可念,淮、湖之民尤可念也”,被宋理宗认为见解深刻。于是景定二年十一月封她为永嘉郡夫人。十二月封为太子妃。度宗即位后又于咸淳三年正月封皇后。并追赠三代。其兄弟、姻亲等都晋了官位。
宋度宗去世以后,3岁的宋恭帝继位,尊全氏为皇太后。1276年,元军兵临临安,谢太皇太后带领宋恭帝投降,全太后也随儿子被押解到大都。全太后在大都苦于水土不服,察必皇后曾为之向忽必烈请求让她回南方,但未果。全太后最后在大都的正智寺出家为尼而终。
中国从古至今有多少女名人?
TO:01武则天
唐朝山西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媚娘,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
TO:02
孝庄文皇后
(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次女。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庄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帝即位后,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TO:03
吕雉
汉朝山东人,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前202年—前195年在位),字娥姁,通称吕后,或称汉高后、吕太后等等。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时吕雉也是封建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子,掌握汉朝政权长达十六年。《史记·吕太后本纪》(项羽和吕后不是皇帝,但是司马迁仍将他们列入记录皇帝政事的“本纪”)是《史记》中唯一一篇单独为女性作的传记。
TO:04
冼夫人
南北朝时闻名的俚族女首领,是岭南地区冼氏的女儿,南朝梁武帝时,成为高凉郡太守冯宝的妻子。一生致力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叛乱掠夺和贪暴,高瞻远瞩,有勇有谋,是一位卓越的女政治家和军事首领,她保持了岭南110余年的和平稳定,促进民族的融合和地方经济发展,周恩来总理曾称她是“我国历史上巾帼英雄第一人。
TO:05
秦淮八艳
淮是南京繁华所在,一水相隔河两岸,分别是南方地区会试的总考场江南贡院(即今中国科举博物馆),另一畔则是南部教坊名妓聚集之地著名的有旧院、珠市。最先见于余怀的《板桥杂记》分别写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六人。后人又加入柳如是、陈圆圆而称为秦淮八艳。
TO:06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今山东济南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TO:07
邓绥
永元十四年(102年)阴后因为被告行巫蛊之事为皇帝所废。和帝因宠幸邓氏且认为她有德行,因此立她为皇后。邓绥从此正式参政。和帝死后她立出世仅3个月的幼子刘隆为殇帝,殇帝8个月大时夭折,她与兄长车骑将军邓骘以和帝长子平原王胜有个疾为由,立13岁的刘祜为安帝。由此她摄政达16年之久,重用外戚宦官,但控制他们不能乱法。邓绥虽极富政治才能,政绩非常,但作为女性执政,依然受到时人排斥。加之她重用宦官使其权力日盛,于后世影响颇深。
TO:08
慈溪太后
清叶赫那拉氏,满洲人。咸丰二年被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后册封懿嫔。咸丰六年生皇长子载淳(即同治帝),诏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崩逝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又称西太后,上徽号曰慈禧皇太后,后联合恭亲王发动辛酉政变,诛除八大臣。同治帝即位后,首度垂帘听政。自光绪年间,宫中及朝廷开始以“老佛爷”尊称之,为清代及中国历代皇后之最。
TO:09
解忧公主
汉朝江苏人,细细君之后第2位和亲公主。汉武帝为了巩固与乌孙的联盟,于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将年仅二十的解忧,嫁给乌孙昆莫。 她一生经历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曾嫁予三任丈夫,皆为乌孙王。解忧公主在乌孙生活了半个世纪,她一直活跃在西域的政治舞台上,积极配合汉朝,遏制匈奴,为加强、巩固汉室与乌孙的关系作出了努力,被誉为中国历史贡献最大的和亲公主。
TO:10
王昭君
名嫱,字昭君,湖北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汉元帝时期宫女,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TO:11
文成公主
唐朝皇室远枝,任城王李道宗之女。,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第二位王后。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理,并信仰佛教。640年奉唐太宗之命和亲吐蕃,文成公主对吐蕃贡献良多。
TO:12
黄道婆
宋末元初知名棉纺织家。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TO:13
蔡文姬
东汉末年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三国时期著名女诗人、琴家。<后汉书.列女传>说她“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适河东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今传蔡琰诗三首.无言,骚体<悲愤诗>各一首,载<后汉书.列女传>.目前学术界基本认定五言为蔡琰所作,其他尚无定论.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女诗人。
TO:14
长孙皇后
一代贤后。隋右骁卫将军晟之女。八岁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13岁嫁李世民。武德元年册封秦王妃。武德末年竭力争取李渊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当天亲自勉慰诸将士。之后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13天即册封为皇后。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后为皇帝诞下三子四女。贞观十年崩。谥号文德皇后。上元元年,加谥号为文德圣皇后。李世民誉之为“嘉偶”“良佐”并筑层观望陵怀念。尝著有《女则》三十卷,尚有翰墨存世,今均佚。仅存《春游曲》一首。
TO:15
独孤皇后
隋文帝杨坚之妻,生活俭朴,公私分明,有才华,有修养智慧型女人,铁腕严治后宫之事,被后世广为传颂,独孤皇后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妻管严”。虽然有人评说她的制度和手段太过于严厉,有伤他人感情,简直是一个冷血女人。然而,处于她那种位子,她苦不使出些手段,哪能治理出一个秩序谨严的后宫,从而让文帝专心致力于朝政呢!
TO:16
班昭
一名姬,字惠班。汉族,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史学家班彪女、班固与班超之妹,博学高才,嫁同郡曹寿,早寡。兄班固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遗稿散乱,未竟而卒,班昭继承遗志,独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汉书》遂成。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贵人师事之,号曹大家(gū)。善赋颂,作《东征赋》、《女诫》。班昭为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TO:17
冯夫人
西汉江苏人,几次被朝廷任命为正式使节,出使西域,是我国最早的女使节。汉武帝时,汉朝为了结成对抗匈奴的联盟,与西域诸国中最强大的乌孙国(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联姻。解忧公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嫁给了乌孙的国王。冯嫽作为解忧公主的随行侍者,嫁给了乌孙位高权重的右大将。冯嫽通晓古今,胆识过人,才干出众,在西域诸国享有一定的声望,被当地人尊称为“冯夫人”冯嫽作为一个女子,几次被朝廷任命为正式使节,出使异邦,这种情况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是绝无仅有的。她为了加强汉族与西域少数民族的团结,可以说贡献了毕生精力,在民族团结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TO:18
阴丽华
南阳郡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人,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第二任皇后,春秋时期的一代名相管仲的后裔。阴丽华在历史上以美貌著称。史载,刘秀是个平民的时候,就十分仰慕阴丽华的美貌,不禁叹曰:“娶妻当得阴丽华”。昆阳之战后,刘秀于宛城迎娶阴氏为妻。东汉王朝建立,郭氏成为皇后,阴丽华则为贵人。建武十七年,皇后郭氏被废,贵人阴丽华受封为皇后。阴丽华在位二十四年,死后与刘秀合葬于原陵,谥号“光烈”。《后汉书·皇后纪》记载:阴后在位之时,端庄贤淑,不喜言笑,有母仪之美!
TO:19
马皇后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结发妻子汉族。她,是仁慈、善良、俭朴、爱民的一代贤后;她敢于在明太祖施行暴政时进行劝谏,保全了许多忠臣良将的性命;她善待后宫嫔妃,不为娘家谋私利开创了明朝后宫和外戚不干政的风气。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创建帝业的岁月里,马皇后和他患难与共。 《明史》赞扬马皇后,“母仪天下,慈德昭彰!
TO:20
杨玉环
杨玉环,字太真。其故里有多种说法。主要有四种:四川说、山西说、河南说、广西容县说。关于杨玉环的故里之争,著名作家朱千华先生在其人文地理著作《中国美女地理》中,对杨玉环故里有详细考证。天宝四载,27岁的杨玉环被李隆基册为贵妃,距杨玉环被册为寿王妃整十年。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十四日,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禁军哗变,37岁的杨贵妃被缢死,香消玉散。杨贵妃天生丽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堪称大唐第一美女,此后千余年,无出其右者。杨贵妃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TO:21
卫子夫
西汉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大司马大将军卫青是她的弟弟,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是她的外甥,卫子夫建元二年入宫,第二年怀孕后被封为夫人。元朔元年卫子夫生下刘彻长子刘据,被立为皇后。在她被立为皇后的第38年,即征和二年(前91年)的巫蛊之祸中,卫子夫母子等人遭江充等人陷害,不能自明,自杀。十八年后汉宣帝刘询以皇后礼重新厚葬她,追谥号曰 “思”,建园置周卫。史称孝武卫思后!
TO:22
萧皇后
隋朝江苏常州人,萧后生于二月。杨坚立隋后,选其为爱子晋王杨广妃。萧后婉顺聪慧、知书达礼,深得文帝夫妇欢心、杨广宠爱,并为夫夺嫡立下汗马功劳。炀帝遇害后,萧后带着幼孙、皇室诸女,先后流落于宇文化及、窦建德,后义成公主迎其至东突厥,流亡突厥的隋百姓奉炀帝孙杨政道为主,处定襄。唐贞观二十一年去世,以皇后礼与炀帝合葬扬州,谥曰愍。
TO:23
花木兰
花木兰(412年-502年),北魏宋州虞城(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人,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民族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的绝唱,但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确载。花木兰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影、电视剧、歌舞豫剧等。
TO:24
穆桂英
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穆桂英是明代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将通俗演义》中的人物,后来杨家将相关小说被改编成戏剧和电视剧,穆桂英也因此变得家喻户晓。穆桂英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穆桂英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穆桂英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穆桂英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通俗文学中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TO:25
樊梨花
樊梨花,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籍贯不详,以她与薛丁山平定西北边乱、沙场挥戈与共的故事而家喻户晓,在后世影响深远。其传奇故事被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所表现,是中国古代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樊梨花,在我国地方史记、掌故稗史中都有记载,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和花木兰、穆桂英相比,她身上的神话色彩似乎还要浓厚一些。《说唐》《薛家将》在讲到薛丁山征西的故事时,无一例外都要讲到这样一位富有叛逆精神并且敢于大胆追求理想爱情的古代女子。
TO:26
梁红玉
宋朝抗金女英雄,韩世忠之妾 。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建炎三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后多次随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长江阻击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绍兴五年随夫出镇楚州,“披荆棘以立军府,与士卒同力役,亲织薄以为屋。
TO:27
西施
本名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的经典传说。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西施也与南威并称“威施”,均是美女的代称。
TO:28
貂蝉
貂蝉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美女,三国山西人,据说为中国历史最早的女间谍,曾登场于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与西施、杨玉环、王昭君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她为了报答义父王允的养育之恩而甘愿献身完成连环计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TO:29
李太后
明神宗朱翊钧生母。出身卑微,幼年时入裕王府为婢,因美貌聪慧而为裕王朱载垕看中,纳为侧妃,生二子一女,长子即神宗朱翊钧。嘉靖帝去世时因只有朱载垕一个儿子,遂由其即位为隆庆帝。朱翊钧即位后上生母尊号“仁圣皇太后”,上穆宗皇后为“慈圣皇太后”。
TO:30
太平公主
唐高宗李治之女,生母武则天。下嫁薛绍,再嫁武攸暨。生前曾受封“镇国太平公主”,后被唐玄宗李隆基赐死。太平公主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不仅仅因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武则天的女儿,而且她几乎真的成了“武则天第二”。太平公主虽不乏心机和才干,也曾纵横捭阖得意于一时,但终未能承传母志,位列九五之尊,只是在史书上留下许多五颜六色的斑痕而已。
TO:31
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又称上官昭容,唐代女官、诗人、皇妃。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三门峡)人,上官仪孙女,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
TO:32
陈硕贞
又名陈硕真,唐朝睦州青溪县人(今浙江淳安境内),唐高宗初年,清溪发生百年不遇的洪灾,朝廷不但不开仓赈粮,还照样征收各种赋税,导致民不聊生,卖儿鬻女,流离失舍,饿殍载道。陈硕贞为救助乡亲,不顾自己安危,偷偷打开东家粮仓救济灾民,结果被东家发现,捆绑起来,打得遍体鳞伤、死去活来。公元653年十月,陈硕贞正式宣布起义,与官府进行对抗。她仿照唐朝官制建立了政权,任命章叔胤为仆射,总管各项事宜,自称“文佳皇帝”。
TO:33
班婕妤
西汉女辞赋家,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祖籍楼烦(今山西朔县宁武附近)人,是汉成帝的妃子,善诗赋,有美德。初为少使,立为婕妤。《汉书·外戚传》中有她的传记。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现存作品仅三篇,即《自伤赋》、《捣素赋》和一首五言诗《怨歌行》(亦称《团扇歌》
TO:34
羊献容
朝时泰山南城人,祖父羊瑾,父羊玄之。她不但是晋惠帝司马衷的第二任皇后,也是前赵末帝刘曜的皇后。八王之乱中,羊献容这个皇后被5废5立。羊献容命途之大起大落,起落无常,真正是政治风云的晴雨表。这在中国封建史是个典型。
TO:35
卓文君
汉代才女,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她也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卓文君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因家贫,复回临邛,尽卖其车骑,置酒舍卖酒。相如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文君当垆。卓王孙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成都。又据《西京杂记》载,文君作司马相如诔文传于世;又载相如将聘茂陵人之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后世常将卓文君事用为典故。
TO:36
李师师
北宋末年色艺双绝的名伎,其事迹多见于野史,笔记小说。据传,李师师曾深受宋徽宗喜爱,并得到宋朝著名词人周邦彦的垂青,更传说曾与《水浒传》中的宋江有染,由此可见,其事迹颇具传奇色彩,也间接证明了李师师的才情容貌非常人能及。李师师早年艳满京城,在仕子官宦中颇有声名,她与宋徽宗的故事也传为佳话,而宋徽宗被掳,北宋亡后李师师的下落也成为了千古之谜。
TO:37
张玉娘
宋末文学家。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生于宋淳佑十年(公元1250年),仅活到27岁。自幼喜好文墨,尤其擅长诗词,当时人曾经将她比作东汉曹大家(班昭)。
TO:38
朱淑真
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TO:39 庄姜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她是春秋时齐国公主,卫庄公的夫人。相传《诗经》里《燕燕》为其所作:“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不及,泣涕如雨”,后代诗评家推为“万古离别之祖”。庄姜可谓诗经时代美女姿本代言人.
top 40 宋庆玲
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是已故中国革命家及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的第二任妻子。1927年11月1日,宋庆龄等成立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1938年6月14日,宋庆龄在香港发起成立保卫中国同盟。1940年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143次会议决议:尊称孙中山先生为国父,以表尊崇。故而根据传统习惯,宋庆龄女士亦被尊称为“国母”。1981年5月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宋庆龄在其北京寓所病逝,享年88岁。
top 41 邓颖超
邓颖超(1904年2月4日—1992年7月11日),周恩来夫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她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毫无保留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她是20世纪中国妇女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妇女的骄傲,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深受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top 42.董明珠
董明珠, 1954年8月出生于江苏南京、企业家、先后毕业于安徽芜湖干部教育学院统计学专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EMBA2008级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系研究生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 。
1990年进入格力做业务经理。 1994年开始相继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经营部部长、副总经理、副董事长。并在2012年5月,被任命为格力集团董事长。连任第十届、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担任民建中央常委、广东省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珠海市红十字会荣誉会长等职务 。2004年3月,当选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评选的2003-2004年度“中国十大女性经济人物”。2004年6月被评为“受MBA尊敬的十大创新企业家”和2004年11月被评为“2004年度中国十大营销人物” 。 2012年,董明珠成为荣获亚洲质量网组织“石川馨—狩野奖”的第一位女性。2014年9月17日,董明珠被联合国正式聘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宣传大使 ”。 2016年10月18日,董明珠不再任职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事、法定代表人职务。继续担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2017年2月6日,福布斯发布2017中国最杰出商界女性排行榜,董明珠列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