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火烧连营带了多少兵?
想要了解夷陵之战刘备出动了多少兵马,首先得知道蜀汉到底有多少兵马,如果全国只有十万兵马,那肯定是不能出那么多人攻打荆州的,而如果有二十万兵马坐镇,那么刘备只出四五万人去亲自讨伐东吴也是不可想象的弱智。
全取了西川之后的刘备,麾下兵马大致就是三部分,一是他的嫡系也就是参与赤壁之战的人马,二是赤壁战后在荆州征集的人马,三是入川后收编的刘璋的部队。
刘备的老营有多少人呢,诸葛亮去说服孙权联合抗曹时,说,“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加一起就有二万人。
赤壁之战后,刘备占了荆州,少不了征兵,而向西入川时,“将步卒数万人人益州”,这只是刘备率军入川,而后进攻受挫,诸葛亮、张飞、赵云率领援军入川,仅张飞一路,《三国志·法正传》就说有“数万之众”。去掉点虚数,入川的刘备兵马也该有五六万人。
夺川之战其实没有几场硬仗,所以双方也没有死伤多少。那么刘备夺取西川后能得到多少刘璋的兵马呢?
据《三国志》等记载:刘璋手下有严颜的巴郡军,张任的雒城军,李严的绵竹军,杨怀高沛的涪城军等等,而且刘备围攻成都时,“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这些人马加一起至少也有十万人。
所以,刘备夺取西川之后,手下怎么也能有十五六万人马,还不算关羽驻守荆州的三万人。
刘备和孙权为了荆州较劲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15年,孙权想讨要荆州,刘备就出动了五万人马到公安驻扎,而那只是一场炫耀肌肉的武装游行。
距离关羽之死二年之后,刘备兴兵复仇争夺荆州。正在上升期的蜀汉政权,兵强马壮才是正理吧。不过对于此战也许因为是惨败,所以蜀汉方面没有留下确切的出兵数字,而相关史料也有些矛盾。
刘备可不是单纯地为关羽复仇,更大的目的是夺回荆州,所以占领的地方自然会派兵把守以及清剿,所以即便是带十万人出川,最后出现在夷陵之战的也不会有这么多人马。
关于此战,远在洛阳的曹丕听说了居然评价道,“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
其实这所谓七百里连营应该是刘备前行中设置的各个保障后勤的关隘。
据《三国志·孙权传》载: “蜀军分据险地,前后五十余营。”
也就是两军对峙的时候,蜀汉军设立了五十余营。
关于营,三国时期是没有这一正规编制的。但是也有例外,我们也可以就此推断一下。
赫赫有名的两支精锐,“陷阵营”“先登营”
吕布手下高顺的“陷阵营”,
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营。
袁绍手下麴义的“先登”,
先登精兵八百、强弩千张。
可见,一营少则千人,多则一千八百人。夷陵之战时刘备的五
综上所述,刘备能够隐忍两年才出兵,就肯定不会是一怒冲冠,不会傻到只带着四五万人就去和东吴硬碰硬。
刘备出川争夺荆州之时,绝对算是有着优势兵力的,但是在夷陵之战时,双方人马可能数量上有所接近,最后,蜀汉军损失了数万人,据《三国志》,陆逊“自正月至闰月,大破之,临阵所斩及投兵降首数万人,刘备奔走,仅以身免。”
而夷陵之战后,蜀汉一时间并没有多大衰弱,可见,仅就兵马而言,蜀汉在刘备事情应该拥有至少十五六万人。十营最少也是五万人。
刘备在全盛时期,他的实力究竟有多强大?
三国时期刘备的一生,是奋斗励志的一生。他从一介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三分天下的君主。在刘备实力最强大的时候,他造成了曹操和孙权的惧怕。那么,刘备的实力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最强的时候又达到了何等程度呢?
一、刘备事业发展的过程。刘备是趁着汉末黄巾起义的混乱起兵的,在他的起兵初期并不顺利。他不但在战场上曾经受伤,还遭到他人的嫉妒,险些遭到刺客的毒手。从这些迹象可以看到,刘备以一介平民开创自己的事业,是如何的艰辛困难。
不过凭借着刘备的能力,再加上他能够礼贤下士,性格沉稳,逐渐建成了自己军事班底。在他的军队中,不但有关羽、张飞这些勇将,还有一支十分精锐的骑兵。这些骑兵主要是由幽州的乌丸杂胡骑兵组成,凭借着这些精锐骑兵,刘备逐渐有了自己的名气。
对于这支军队,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曾经有所描述,他说“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
诸葛亮在这里所说的精锐,大多数就是刘备赖以起家的根本。出现这种情况和刘备起兵的地区有关。当年吕布投奔徐州的时候,为了和刘备拉近关系,说自己和刘备都是边地之人。正是有这个便利条件,才使得刘备得以建立了这支精锐之师。
虽然刘备拥有这样一支军队,他依然不是吕布、曹操的对手。在北方无法立足之后,他只得退往南方,投奔刘表。刘表对刘备心怀忌惮,只给了他一个新野小县立足,作为抵抗曹操南侵的前哨。刘备来到荆州时兵不满千,将不过关张赵云,但是他的基本军队班底还在,剩下的都是百战精锐。在得到喘息之机后,刘备就在此基础上开始了重新发展的阶段。
在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后,刘备充分发挥诸葛亮的治国理政才能,使得自己足食足兵。可是就在刘表病逝,刘备还在前线准备防御曹操的军队时,刘琮的投降打乱了刘备的计划。刘备被迫南撤,在长坂坡遭到惨败,军事实力再一次遭到沉重的打击。幸亏诸葛亮前往东吴,和孙权缔结盟约,双方联军在赤壁之战打败曹操,刘备才免于再次南逃。
在赤壁之战后,刘备先是夺取了荆州在江南的四郡,然后又向周瑜讨要了南郡在江南的部分土地,得以占有了一块比较稳固的根据地。在这块土地的基础上,刘备迅速扩张实力,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在周瑜去世后,刘备又借得南郡在江北的部分,与曹军直接对峙。
为了实现《隆中对》的战略,刘备留下关羽镇守荆州,自己率军入川夺取了益州。随后在处理了与孙权的湘水之争后,刘备开始与曹军争夺汉中。在经过艰苦的征战后,刘备在定军山斩杀曹军主将夏侯渊,并且迫使来援的曹操撤军,最终夺取了汉中。随后刘备派孟达、刘封夺取了房陵、上庸等地,至此刘备的实力达到了顶峰。
不过好景不长,接下来刘备的事业开始走上了下坡路。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失败,被曹操和孙权夹击丢失了荆州,关羽败亡。这使得刘备的《隆中对》战略遭到了破产。在随后爆发的夷陵之战中,刘备又遭受惨败,使得蜀汉元气大伤,刘备也怀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二、刘备实力的变化过程。刘备的实力变化,是和他的事业进程相同步的。在北方的征战失败后,刘备来到荆州立足,身边还是带着一支精锐之师的。这支军队主要由乌丸杂胡的精骑组成,按照诸葛亮的《后出师表》来看,这支军队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还有三、四千人。
在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后,诸葛亮采取了清查登记户口的办法,使得刘备得以迅速扩张军队。在他南撤的时候,手下的军队达到了两万左右。这支军队中的数千水军由关羽指挥,沿汉水撤退,没有遭到损失。而步军则因为携带的百姓拖累,在长坂坡被曹军追上,吃了败仗。在赤壁之战前,刘备的步军还没有恢复元气。为了夺取荆州的江南四郡,刘备用张飞和一千步军和周瑜交换了两千东吴精兵,这才攻下了江南四郡。
在夺取江南四郡后,刘备将这些地盘交给诸葛亮、赵云治理,迅速扩大自己的实力。留在荆州的那些不愿意投降曹操的人员,也纷纷前来投奔刘备。尤其是在刘备收编了大批当地武装,包括庐江的雷绪的数万部下,这使得刘备的实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由于刘备实力的发展,使得孙权感到害怕,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来拉拢双方的关系。
由于刘备的实力发展迅速,他的地盘不足以供应这些军政人员,于是刘备以此为借口向孙权借南郡。在借得南郡后,不久刘备就开始了夺取益州的行动。在这个时候,刘备攻打益州的主要兵力还是刘璋给他的兵力,他的主力还是留在荆州保护自己的根据地。在战役后期,刘备才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率军入川。
这给了孙权以可乘之机。由于荆州的大部分主力被调入益州,孙权得以在湘水之争中先发制人,袭取了三郡。这个时候,得知情况的刘备率领益州的主力前往荆州,命令关羽与孙权展开争夺。双方最终转入相持,以湘水为界划分领土范围,和平解决了争端。
在这一次争夺中,刘备率领的益州主力有五万人。而关羽率领的荆州军队号称有三万人,这应该是关羽将留守军队也加在一起的总数。这样,再加上益州留下的军队,刘备的军队总数已经达到了十万人左右。
在经过汉中之战后,刘备在益州的军队也达到了人数的极限。这是由于曹军压力太大,诸葛亮对益州进行了最大动员的缘故。这支军队是刘备准备发动《隆中对》里北伐秦川的主力,它的数量直到夷陵之战时,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在夷陵之战中,刘备就是率领这支军队进攻东吴,数量达到了四万多人。
在汉中之战后,刘备的实力达到顶峰时,他的兵力分布在从荆州到蜀中的广大的范围内。其中关羽率领的荆州军队应该有四、五万人,这是因为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出动的兵力有三万多人,后方留下防备东吴的军队也应该有一两万人。否则陆逊和吕蒙不会说关羽“多留备兵”的话。
而孟达自身拥有四千部队,他被刘备调遣攻打房陵。随后在他攻打上庸的时候,刘备派刘封率军来援,上庸的曹魏守将申耽投降。因此,在上庸的刘备军队应该有一万多人。至于说汉中的魏延部,在诸葛亮北伐前,这里没有战事,军队的数量应该没有太大的变化。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魏延要求诸葛亮让他率领一万精兵分道进攻,这一万人应该就是他的老部下。因此汉中的蜀军也有一万多人。
这样一来,刘备在夺取汉中后,他拥有的军事实力就大致分晓了。刘备直接指挥的有五万多人,荆州关羽指挥的有四、五万人,上庸刘封、孟达、申耽有一万多人,汉中魏延拥有一万人,总共加起来有十二、三万人左右。这还只是刘备可以随时投入战场的野战机动部队,不包括地方的防守部队。
这样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在当时已经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因为在官渡之战中,袁绍出动的军队也不过十万人左右。如果将这支军队集中起来,放置在一个独立战场,形成一个铁拳,是曹操和孙权都望而生畏的事情。
可惜刘备和诸葛亮制订的《隆中对》战略,将这样一支军队分割使用,分别放置在益州和荆州。这使得关羽在发动襄樊之战时得不到益州的援助,孤军奋战。而益州的军队闲置在当地,无所作为。最终,经过荆州之战和夷陵之战,刘备的这些军队被敌人各个击破,全部丧失了。而刘备统一天下的理想,也随着这些军队的丧失而破灭了。
结语:刘备自一介平民白手起家,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创建了自己的事业。他主要依靠的就是自己组建的军队,在他们的支持下,刘备为着统一天下的理想而奋斗。在北方遭到失败后,刘备率领剩余的军队来到荆州,在刘表的帮助下得到了喘息之机。
在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后,刘备的实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躲避曹操南撤的时候,刘备已经拥有步水军一两万人。在赤壁之战后,刘备开始了《隆中对》中跨有荆益的战略计划。在夺取益州后,刘备拥有的野战部队有益州军五万人,关羽的荆州军三万人,加上地方留守部队,总兵力达到了十万人左右。
在汉中之战后,刘备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加。仅仅从野战部队来说,刘备亲自指挥的有五万人,关羽的荆州军有四、五万人,汉中一万人,上庸一万多人,合计有十二、三万人。如果再加上地方留守部队,总兵力达到十五万人以上。可惜这一切都是昙花一现,随着荆州之战和夷陵之战的失败,这些军队大部分都丧失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刘备全盛时期的地盘到底有多大?和魏国、吴国相比怎么样?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诸侯纷纷起兵,抢夺地盘。眼见山河破碎,刘备心痛不已,有心戡乱,却无力回天,蹉跎半生,也仅仅只是混得个温饱。寄人篱下于荆州刘表处,勉强算是有了一个安稳的日子。不过随着刘表的去世,刘备却迎来了事业高峰,他占荆州、夺益州、抢汉中,成功的开创了蜀汉基业,建立了蜀汉帝国。
那么起点这么低的刘备,他全盛时期的地盘有多大呢?和魏国、吴国相比怎么样?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刘备的全盛时期是什么时候。刘表去世前,刘备一直是寄人篱下,没有自己的独立地盘,算是人生低谷期。而后,刘表去世,曹操南下,刘备撤离,联合东吴孙权一同抵抗曹操,虽然大军压境,但是刘备的事业开始进入了上升期。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刘备攻占了荆州数郡。他占据荆州之后,刘备实力大涨,开始谋划进攻益州,花费了三年时间,刘备成功攻下了益州。此时的刘备,坐拥荆州、益州,一跃成为了一方诸侯,实力上已经是和东吴不相上下了。
不过刘备的巅峰还没有到来,他真正的全盛时期是在汉中大胜之后!
汉中之战
刘备占据荆州、益州,初步的达成了隆中对的大概策略,不过要想更进一步,刘备必须拿下汉中,这样的话益州才会更加安全。于是公元217年,刘备开始发动了汉中之战,大战前期,其实刘备并没有占据优势,在和曹军的攻伐中,互有胜负,并没有占到多大的便宜。但是随着黄忠于定军山击杀曹军主将夏侯渊,曹军士气大减,汉中之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夏侯渊身死后,曹操亲自领军前来,和刘备进入对峙,双方互有胜败,最终汉水之战中,赵云大败曹军,刘备开始大规模主动进攻。曹操不敌,最终撤退,汉中之战以刘备大胜告终。很多人认为,此时的刘备,实力达到巅峰,震惊华夏,隐隐间拥有了和曹操一争天下的实力。不过事实上,这还只是刘备全盛时期的开始,真正的巅峰是在关羽北伐襄樊时期。
襄樊之战
在正史中,关羽北伐襄樊,并没有明确得到刘备的指示,实际上以当时刘备集团的现状,刘备也可不能让关羽在那个关键时刻动兵,因为汉中之战刚过,蜀军疲惫,益州诸郡因为汉中之战,已经是民力疲敝,根本无法再支撑一场大战了,而没有刘备后方的支持,荆州关羽也不能取得大的成功。
不过关羽的战力也确实是逆天,在襄樊战役前期连战连捷,大破曹军,更是水淹七军,震惊华夏,吓得曹操都差点迁都。此时可以说是整个刘备集团的最巅峰时期了,兵力、实力、地盘都达到了最巅峰时期!以当时关羽的威势,如果有刘备强有力的后方支持,说不定还真有打到许都的可能。不过刘备此时也是有心无力,没法提供有效援助。
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蜀汉的盟友东吴,会在这个关键时刻背盟,偷袭关羽的老巢荆州。由于东吴的突然袭击,关羽大败,最终被俘身亡,而刘备则损失了数万兵马和荆州三郡的百姓、地盘,实力大减。之后,刘备集团再也没能恢复到这个巅峰时期。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了,刘备的全盛时期,是在汉中之战大胜到襄樊之战前期这一段时间,其中,水淹七军是刘备集团的最巅峰时刻。那么此时刘备集团的地盘有多大呢?和魏国、吴国相比又怎么样呢?
汉中之战后,刘备拥有的地盘有益州全境、荆州三郡、汉中、上庸三郡,以现在的地图来看的话,刘备是占据了云南、四川、重庆、陕西一部分、湖南湖北一部分,地盘非常大,比东吴都还要大一点。而和曹操相比的话,刘备虽然在州郡的数量上比不上曹操,但是在面积上已经是和曹操差不了多少了。
也怪不得当初东吴孙权会选择背盟袭击关羽,夺取荆州,因为真的按照刘备这种发展速度,很有可能会吞并东吴,有这么一个快速发展,实力强悍的盟友在身边,东吴众人也会时刻担心。而只要把荆州拿到手中,刘备集团就失去了对东吴的威胁,东吴可以放心的发展了,虽然从大势上来说,孙权此举也是断绝了自己一统天下的希望,但他好歹也是保证了东吴的安稳。
不过必须要承认的是,刘备的地盘虽大,但站在当时来看,很多地方都还是尚未开化之地,不能给刘备提供充足的资源和人口,所以刘备地盘虽大,但实力却相较于曹魏差上不少。尤其是丢失荆州后,刘备集团就彻底沦为了三国中最弱小的一方,再也没有了出头之日。
结语
刘备全盛时期是在汉中大胜后,襄樊之战前期的这一段时间,也就是公元219年。这一时期刘备占据了益州、汉中、荆州三郡、上庸三郡,实力和东吴、曹魏相比也差不了多少了,不过由于东吴偷袭,使得刘备损兵折将,丢失荆州,实力大减,很快,他的地盘就急剧缩水,成为了三国中最弱小的一方了。
蜀国上下总计才9万多军队,诸葛亮为何要6次大举北伐?
我们来看看三国里面魏蜀吴三国的实力对比,如果比人口的话,根据魏灭蜀,晋灭吴,得到的数据是魏国有四百多万人,吴国有两百多万人,蜀国是九十四万人,这个比例大约是四比二比一。
而如果是按照兵力来看的话,也差不多是这个比例,每十人有一兵,所以是四十几万比二十几万比十万。
如果是按州的数量(总的为十三州)来看的话,那么蜀汉是益州一个,吴国是二又四分之三州(扬州,交州,大半个荆州),而其他的都是曹魏的,那就是九又四分之一州。
如果是比经济,文化,教育,人才的话,那么当时中原是中心,而东吴次之,益州只能称之为偏远地区了。
为什么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为什么诸葛亮之后,是由姜维继续北伐,而姜维本来就是曹魏那边投降过来的,而且还是比较默默无闻的那种,在曹魏摇身一变,就变成了大将军。
另外,诸葛亮的好友,刘备的原军师徐庶,赤壁之战前,因为母亲被曹军所掳,所以投靠了曹操,但是却也默默无闻,诸葛亮就感叹,北方人才太多,徐庶根本就不起眼了。
其实按诸葛亮的《隆中对》,刘备是应该跨有荆益两州,有三条路线攻打曹魏的,分别是汉中(祁山),上庸,荆州,可惜荆州丢了,上庸三郡也丢了。
诸葛亮就只有北上的这一条路,可是这一条路,实在太艰辛了,因为蜀道难,而且路途遥远。
诸葛亮为什么要坚持北伐呢?难道他不知道蜀汉的实力比不上曹魏吗?他当然是知道的,那为什么还要这样坚持呢?有以下几个理由。
第一,蜀汉与东吴联合,才能对抗曹魏,如果蜀汉不动手,只有东吴一直北伐,那么曹魏能专心的对付东吴,并且灭掉东吴,那么蜀汉也是坐以待毙。
第二,蜀汉是汉,是自诩为汉朝的正统的,他不能承认曹魏,所以必须用征伐来表明自己的立场。
第三,他与刘备的志向,都是光复汉室,还于旧都,如果不行动,那么就根本达不成这个目标的。
第四,他想做的事情,就是慢慢蚕食曹魏,然后慢慢缩短与曹魏的实力差距。
第五,蜀中人才实在太少,他与刘备从荆州带过来的人才,如果此时不用的话,那结局会更糟糕。
刘备十万大军古代什么水平?
十万兵力,真是可以发动“灭国之战”了。而且,按照前线和后勤人员比例1比3算。真要是出动十万大军,那就需要至少动用40万人。有至少40万户会直接参与到战争中。同时,这个层级,也是一个朝廷在不伤筋动骨的前提下,所能支撑的最大兵力上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