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虫菊除虫菊是如何驱蚊的
它散发出一种叫香茅醛的气体,是蚊子的克星。薰衣草、夜来香等植物也有驱蚊效果,但植物的驱蚊效果有限,只能驱蚊,不能灭蚊
除虫菊的生物学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1.除虫菊为多年生或二年生植物,株高30-80厘米。全株灰绿色,覆盖着纤细的绿毛。主根圆锥形,侧根多,细长须状,浅褐色。茎多分枝。叶长圆形或卵圆形,先端尖:基生叶柄长,上部叶近无柄。夏季开花,花头有单生枝顶,直径约3厘米。舌状花白色,顶端3裂,中部管状花黄色,5裂:瘦果狭倒圆锥形,长约4厘米,有4-5个棱,光滑或腺点。
2.选地整地。宜选择阴凉、干燥、通风、土壤疏松、家居或微碱性的土壤进行种植(一般在低山、丘陵、平原均可种植),不适宜在粘性或低洼地区种植。秋收后要及时翻耕,翻耕深度0.33m左右,做好1-1.33 m宽的畦埂。每667m2施50-70 kg复合肥作基肥,耙平播种。
3.育苗。春天播种的菊酯类农药当年不能开花,冬天要等到第三年春天才能开花,第二年秋天才能开花。所以秋播比较好。具体播种时间:2-4月春播,8-11月秋播。播种前一周,将种子在水中浸泡5-6小时,吸水膨胀后取出,与50倍的湿烧泥灰混合,撒在室内泥土中加速发芽5-6天,待约20%的种子发芽时加入适量细土,均匀播种。播种后,撒一层泥灰,用木板轻压,盖上稻草,勤洒水,保持地面湿润。旱季要搭棚子,白天盖,晚上拆。育苗种子用量为500 g/667 m2,一般15天后即可出苗。每667m2苗可移栽1.33hm2(公顷)。
4.移植。幼苗长到6.6-10厘米时可以移栽。
移栽时要深耕细作,施足基肥。移栽前,苗床淋水,幼苗覆土,便于成活。移栽时要按0.33—0.5m的株距开洞,施过磷酸钙和烧泥灰(草木灰也可),每穴一株,土不能太厚。除虫菊种植后第一年产量略低,第二至第四年达到高峰。第五年后产量下降,需要更新。再生方法除了播种,还可以分株。方法是:在9-10月的雨天,将母株分成4-5株,每穴种植一株。也可以用扦插法,即在3-4月,选取已生长2-3年的母株,切下茎干,插入土中,盖上稻草,经常浇水,直至萌出的根成活。
5.施肥。肥料应在移栽后10天左右施一次,半个月施一次,每次每667m2施1000kg。每年施肥3次,小雪前施过磷酸钙20kg,钙镁磷肥15kg,泥灰(草木灰,土壤杂肥)1000kg,施到667m2。开春后,施用拔苔肥,每667平方米施用人畜粪便1500公斤,磷酸二氢钾100克,尿素500克,水50公斤,施在距根部6.6厘米处,但不要直接施入根部。摘完花还需要再施肥。
6.松土间作。移栽后要松土一次,以后每年3月上旬、4月7月和冬季松土除草一次。7月份松土前,要把离地3.3cm的老茎剪掉。种植除虫菊地块的第一年和第二年可以间作玉米和其他作物。
7.害虫控制。除虫菊无虫害,病害少。高温、高湿或过量施肥可引起锈叶病和菌核病。一旦发病,可拔除病株,用50%托布津粉或石灰粉对病点进行消毒。
8.采花。5-6月,舌状花冠尚未完全展开,管状花冠已逐渐展开时,花中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是采花的最佳时期。除虫菊的花还有10多天就可以开了,要选择晴天采收。花期从小到大。采摘时应根据花的开放程度分批采摘,采摘时应采用无花柄的平茎。采收后及时晒干,或雨天在55-60℃下晾晒,使含水量降至6%-12%。夏秋两季全草收割,晒干备用。除虫菊花中所含的杀虫成分易水解失效,必须充分干燥,防潮避光保存。一般不耐用。如果存放一年,杀虫效果会降低一半。
9.留着种子。因为除虫菊种植是季节性的,一、二次开花的时候,要有计划的留种。当花的绿色部分黑色下降到离花6.6cm时,就是种子成熟的表现。用刀将茎秆切开,挂在阴凉通风处,过几天后在弱光下晾干,避免暴晒,将拧好的种子用纸袋或布袋包好,存放在干燥通风处。
除虫菊真的能驱蚊吗
除虫菊是一种常用的杀虫剂,其主要成分是马拉硫磷,能有效杀灭多种昆虫,包括蚊子、苍蝇、蟑螂等。但除虫菊不是驱蚊剂,不能有效驱蚊。
除虫菊虽然能产生一定的驱蚊效果,但效果比专用驱蚊剂差很多。此外,除虫菊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所以,如果需要驱蚊,最好选择专用的驱蚊剂,并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