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养泥鳅高产与技术 人工养泥鳅怎么养殖

大棚养泥鳅高产技术,一年能养多少茬

选择体魄健壮、无病无伤的泥鳅苗进行养殖,每平方米水面饲养2-3公斤泥鳅,放养前将泥鳅苗浸泡在2%-4%的盐溶液中5-10分钟。养殖前期主要投喂天然饵料。6月上旬,泥鳅长到5 cm时,鲤鱼投喂全配合饲料,投喂量为体重的5%。之后适当增加喂食量,喂食量要在2小时内吃完。后期做好保温换水工作。

1.大棚养泥鳅高产技术

1.选择体格健壮、无病无伤、游动活泼的泥鳅鱼苗,同规格养殖,养殖密度每平方米水2-3公斤左右。放养泥鳅前,可用2%-4%的盐溶液浸泡消毒5-10分钟。

2.泥鳅鱼苗在放养初期投喂天然饵料,并配以鱼粉、豆饼等。喂养得当,每日喂食量占体重的2%。6月上半月泥鳅长到5 cm时,投饵量为体重的5%,7、8月投饵量为体重的10%,9月投饵量为。抛饵的时候,把饵放在食物桌附近。

3.泥鳅养殖池塘水质黄绿色,七八月份水深在80 cm以上,透明度在20-25cm之间,PH值在7.5左右,溶解氧在2 mg/L以上,如果水色过浓,要及时换水。可以10天换一两次水,每次换30厘米深的水。在炎热的夏季,你可以在泳池上搭建一个遮荫棚来保持凉爽。还可以在池中移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水花生等。

4.冬季和早春晴天上午10:00-下午3: 00去掉覆盖在塑料大棚上的秸秆,其他时间在大棚上覆盖秸秆保温。夏天把大棚里的塑料薄膜脱下来,在水池里漂浮水花生等水生植物,遮阳。秋天和晚春,盖上塑料薄膜,晚上用薄膜覆盖草席。

5.定期在水池各处撒生石灰和漂白粉,改善水质,预防鱼病。秋末冬初,当水温降至10-15℃时,泥鳅的食量会减少,因此可以捕捞,可以通过排干池水的方式进行人工捕捞。

第二,温室里一年能养多少条泥鳅

1.一般泥鳅只能在温室里养一年。泥鳅在4月份放流,9-10月份捕捞,繁殖周期一般为6-8个月。

2.大棚养殖泥鳅,养殖户要坚持巡塘,做好记录,每20天检查一次泥鳅生长情况,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大棚水质和采食量。

3.在大棚养殖泥鳅时,要坚持& ldquo预防为主& rdquo根据该原理,采取大棚消毒、池塘消毒、水质消毒、投喂药物饵料等措施进行鱼病防治。池壁要光滑,不能有尖锐的突起。鱼一旦被抓伤,就很难痊愈。

大棚养泥鳅高产与技术 人工养泥鳅怎么养殖

大棚养泥鳅有什么技术

1。鱼塘建设:在大棚里挖一个鱼塘,深度两米,池底和池壁必须夯实。底部铺一层30厘米厚的肥泥,池塘四周铺一层塑料薄膜。池塘两边还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排水沟底部要挖一条长两米、宽0.5米、深0.3米的鱼沟,方便捕捉泥鳅,供夏季使用。鱼塘建成后,需要注满10厘米的水。每亩鱼塘需要填80斤到100斤生石灰,然后洒在池底消毒。十天左右,将五十公斤水抽进鱼塘,然后每亩施两公斤尿素,培养肥沃的水质。三天后再施尿素。当池塘边可以看到大量的褐色硅藻时,当淡水颜色为黄褐色,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时,就可以放泥鳅苗了。

2.鱼苗放养:泥鳅的鱼苗必须健康、健壮、活泼,无疾病、无损伤。放养泥鳅前,一定要浸泡消毒。可以用含2%至4%的盐溶液浸泡消毒10分钟,密度最终为每平方米水2至3公斤左右的泥鳅苗。随着放养量的不断增加和鱼体重的不断变化,池水可深达0.7米。

3.投喂饵料:6月上旬,泥鳅鱼苗以天然饵料投喂为主,可适当补充一些鱼粉、豆饼、饵料,投喂量可占体重的2%。当泥鳅长到五厘米时,可以喂一些鲤鱼来配合饲料。喂食时,需要将诱饵放在食物桌附近。

4.水质的调节:养殖泥鳅时,水质颜色最好黄绿色,透明度能保持在20-25厘米之间,PH值在7.5左右,含氧量最好在每升2毫克以上。7-8月,水深最好在80厘米以上。当发现水的颜色太浓时,要及时换水。一般十天可以换一次水,每次需要换30厘米的水。在高温季节,可以在池中移植一些水生植物,如一些水花生、水葫芦等,需要在池塘上方搭建遮荫棚进行遮荫。

5.大棚管理:冬季和早春晴天,塑料大棚覆盖的稻草可以去掉,其余时间,塑料薄膜盖在棚上保温。夏天揭掉塑料薄膜,在池中种植水花生等水生植物遮阳。秋末春末,盖塑料薄膜,晚上盖草席。

6.防病与捕捉:泥鳅养殖中,要做到早防病,早治病。全塘定期喷洒生石灰和漂白粉,可以改善水质,预防鱼病,同时要及时清除泥鳅塘内的水蛇、水鼠等敌生物。秋末冬初,当水温下降到10℃至15℃时,泥鳅的食量就会减少,因此可以捕捞。一般采用排干池水,人工下入池中的方法来捕捉。

如何在温室养殖泥鳅

1。池塘建设的条件。

根据各自院落的不同,水泥池面积应该在100 ~ 150平米。养泥鳅的池塘可以建在地上、地下或半地下,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池塘深度为1.2 ~ 1.5米,出水口设置在距池底30厘米处,并安装防逃设施。池塘水深0.8 ~ 1米。放生泥鳅前,提前放入20厘米厚的淤泥,放养前10 ~ 15天对泥鳅池进行清洗消毒。

2.温室安装。

蔬菜大棚搭建方法,有单层或双层结构,材料可以用竹竿,有条件的可以用钢筋。另外,冬天要准备合适的草席或窗帘,盖在塑料大棚里保温。

3.放养泥鳅。

泥鳅放养前一般用3% ~ 5%的盐水浸泡3 ~ 5分钟,以防止水发霉和消灭体表寄生虫。密度约为每立方米水25公斤。随着放养量的增加,鱼会增重,池水可以加深到0.8 ~ 1米(有条件的话可以在池中保持轻微的流水,效果更好)。泥鳅入池时,也要防止温差过大,以免导致泥鳅感冒而死亡。

4.饲养管理。

泥鳅为杂食性,其天然饵料包括小型甲壳动物、水生昆虫、蜗牛、蚯蚓、动物内脏、藻类、米糠、豆渣等。投喂时注意动植物饵料的合理搭配,投喂要四定。当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可以进行配药。

扩展资料

养殖泥鳅的主要饲料种类有蝇蛆、鱼粉、水蚤、蚯蚓、猪血粉、蚕蛹粉、米糠、麦麸、菜饼等。

泥鳅是一种小型杂食性鱼类,饲料来源广泛。水蚤、蚯蚓、蝇蛆等。是泥鳅的天然食物生物,可投喂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在人工培养条件下。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密切相关。日投喂量3月为泥鳅总重量的1%,4-6月为4%,7-8月为1%,9-10月为4%。

投喂方法是在泥鳅塘内搭建投喂平台,将饲料放在投喂平台上。饲料要新鲜,无污染,无腐烂,不变质。投喂时间一般在上午9点左右,投喂量以泥鳅在3-4小时内吃完为准。成鱼阶段,饲料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情况、泥鳅生长和摄食情况进行调整。残留的饵料要及时清除。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如何在温室中饲养泥鳅

(1)在温室中饲养泥鳅需要很高的技术,如调水技术、防病技术等。但其产量效益也很可观,是生产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体现,是我们水产养殖生产的发展方向;

(2)温室内进排水设施齐全,水源充足,东西方向呈长方形,背风方向向阳,平均水深1.8m,池壁光滑,无粗糙面,池底为土,温室周围铺设增氧设施;

(3)育苗前15天用60公斤/亩生石灰对大棚进行消毒,消毒后再喂水。放苗前筛选,同规格泥鳅放入同一个池塘,要求鱼种无病无伤,游动活跃,体格健壮,入池前用10mg/L漂白粉消毒;

(4)人工浮饵是主要成分。饲料的主要成分有鱼粉、豆粕、麦麸、玉米、粘合剂、饲料添加剂等。蛋白质含量为32%。辅以天然水生浮游动物饵料,主要种类为轮虫、甲虫、枝角类和桡足类;

(5)温室内池塘定时增氧,溶解氧保持在5 mg/L以上,定期监测水质,透明度保持在25cm以上。生物制剂益酒(由酵母、光合细菌等8种有益微生物组成)在高温季节每15天使用一次,浓度为10mg/L;

(6)放养密度可适当降低至180尾/m2,增加网点规格,可提高售价,间接提高经济效益;

(7)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温室、池塘、水质、投饵等消毒措施,预防鱼病;

(8)温室的池壁应光滑,不应有尖锐的突出物。鱼一旦被抓伤,很难痊愈;

(9)温室内的鱼种放流需要肥水入池,分阶段注水。5月底前水位1m左右,6月底前1.5m,7月底1.8m,达到池塘最高水位;

(10)坚持巡塘,做好记录,每20天检查一次泥鳅生长情况,根据检查结果调整大棚内水质和采食量。

THE END

如果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点击页面右侧的“ ”加入交流群和群友一起讨论。如果你想请站长喝咖啡,点击打赏按钮扫码赞赏。

文章标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