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的真实故事?
说到武大郎,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水浒传》里武松卖炊饼的哥哥,三寸丁谷树皮,几个版本的电视剧里,一个黑矮的汉子每天挑着担子在街上叫卖“炊饼,炊饼,热腾腾的炊饼…”。
《水浒传》和《金瓶梅》里的武大郎形象
我们对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形象定位主要靠两部书,即《水浒传》和《金瓶梅》。水浒里的武大郎“身高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清河县人见他生得矮小,都叫他“三寸丁谷树皮”。他靠卖炊饼度日,日子过得不好。不过施耐庵对他还是同情的,没有什么讥讽,说他是个老实巴交的人,是个好人。
而在《金瓶梅》里,武大郎则有明显被丑化的成分。他老婆早死,自己又老又矮又丑,前妻还给他留下一个小女孩。他娶了美貌的潘金莲后,生活过得也并不如意。潘金莲很看不起武大郎,经常骂他,还经常虐待他的女儿。武大郎完全是一个很窝囊、猥琐的人。在两部作品里,潘金莲无疑都是美女,但也都是荡妇,还害死了丈夫。
但不管是《水浒传》还是《金瓶梅》,毕竟都是小说,而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夫妻是什么样的呢?按水浒里的描写,武大郎身高不满5尺,按宋朝的衡量标准,一尺等于30.72厘米,五尺也就是153.6厘米。武大郎不足5尺,尽管不是侏儒,也顶多1米5,在男人中已经是很矮的了。但书中明明说武大郎的弟弟,一母同胞的武松却身高八尺,相当于现在的2.46米,比姚明还高20厘米,这虽然有点夸张(武松估计身高有2米出头一点),但跟他哥哥比,也太夸张了,这显然不符合遗传学规律。
也就是说,施耐庵对武大郎的描写显然是不真实的,不仅是身高,还有他的身世、职业等,那么历史中的武大郎究竟有多高,是干什么的,他老婆是不是潘金莲,是不是荡妇?他是不是被人戴过“绿帽子”,他是不是被老婆潘金莲毒死的?后来,一个古墓的发掘,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底。
武大郎会干什么?
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本名武植,父母早亡,自幼家贫。他自幼聪敏,寒窗苦读多年,终于中了进士,当了个县令。武大郎家贫时,曾受过好友黄堂的接济。后来,黄堂的房子被烧,无奈之下投靠已经当了县令的武大郎。哪知道,住在武大郎处的那几天,人家倒是好酒好菜招待着,但关于赞助的事儿,却绝口不提。黄堂心里憋着一口气,于是,就开始报复了。回去的路上,黄堂四处散播武大郎和潘金莲的“丑事”,最后觉得用嘴说还不过瘾,于是写在纸上,四处张贴“大字报”。果然,这么一来,武大郎和潘金莲顿时成了焦点人物。
武大郎卖的炊饼就是烧饼吗?
您好,我是澜馋食记,美食领域青云计划获得者,我来回答您的问题。
武大郎卖的炊饼是烧饼吗?可以很确定的告诉你不是,因为水浒传中已经很明确的写到炊饼是蒸出来的,因此有些人认为有可能是现在的馒头(蒸馍),这种说法过于武断,炊饼其实也不是蒸馍,而是一种特有的死面蒸饼。
首先,武大郎卖的绝对不会是烧饼。很多人一说出饼,脑海里就浮现出一副扁圆形的干粮的样子。实际上在《说文解字》中,饼(食并)的解释是:麪餈也。麪为小麦磨成的粉,餈通糍,引申意为粘合(想象一下糍粑),只要把面粉粘合在一起,都可以叫饼。(面条长期都被叫做汤饼,索饼)
比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面条都被叫做汤饼,索饼,线饼。饼不不一定是圆形的。汉代的郑玄,在注解《周礼》的时候,也提到了“饵、餈皆粉稻米黍米所为也。合蒸曰饵,饼之曰餈。”也是这么个意思。烧饼是由西域大食波斯商人传入,说白了就是一种简易馕,毫无疑问是烤出来的。所以在唐朝时就已经盛行中国,被称之为胡饼。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宋代,在开封的胡饼店里,已经有了门油、菊花、宽焦、侧厚等十多个种类,都没有一种叫炊饼的。(扇既为竹屉垫)
水浒传中清楚写到武大郎的炊饼是蒸出来的。而且武大郎在外卖炊饼的时候,今天和西门大官人在家揉面,也多次提到了扇笼,扇为蒸屉,笼为蒸笼,所以炊饼绝对不可能是烧饼。其次,炊饼也不可能是蒸馍。很多人一看到上1点就会觉得既然是蒸出来的,那么肯定是馒头了。其实炊饼馒头说有很多漏洞。(宋代蒸馍是不可能有馅儿的)
首先我们看水浒传中26回,里面写到何九叔给武大郎烧纸,很明白的说道:“小人前日买了大郎一扇笼子母炊饼,不曾还得钱,特地把这陌纸来烧与大郎。如果把炊饼理解成蒸馍的话,那么这个子母炊饼应该怎么解释?很多人想当然的就认为那就大蒸馍跟小蒸馍喽。真的那么简单吗?在我国,都是把套在一起的东西,类似俄罗斯套娃一类的称之为子母。比如子母铳,子母锁,子母铜门等。所以张澜之就干脆很明确的说子母炊饼,不过是带馅儿的炊饼罢了。(宋代的馒头实际上是我们现在的包子)
这就有一个疑问了。我们都知道在宋朝唯一带馅儿的东西被称之为馒头,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包子,比如孙二娘卖的人肉包子那种。而蒸馍是绝对不可能带馅儿的,那水浒中所说的字母炊饼到底是什么呢?所谓的炊饼,其实就是死面蒸饼。炊饼其实以前就叫蒸饼,后来为了避宋仁宗庙“贞”字讳,所以改为炊饼。这个说法在很多宋代笔记和杂谈中都有记录,应该真实性很大。(老太太包子吃得动,馒头吃不动?)
炊饼作为死面蒸饼的证据,在《三遂平妖传》中,左瘸师买了个炊饼说:“我娘八十岁,如何吃得炊饼?换个馒头与我。”拿到馒头,听说“一色精肉在里面”,又道:“我娘吃长素,如何吃得?换一个沙馅与我。” 看出什么问题来了吗?如果炊饼是蒸馍,他老娘为何吃不动呢?难道馒头的面比包子面要硬的多吗?大家不都是发面吗?怎么可能吃得了包子吃不了炊饼?(或许炊饼就是这种死面花卷)
所以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得出炊饼的特性:硬而韧,而且很可能有素馅。单纯的硬,没牙的老太太可以把它放在嘴里泡软再吃。但现在既然吃不动,一定不光硬还像牛皮一样韧。发面烫面都没有这种性质,唯一符合条件的就是死面。张澜之在《礐岩集》中则更加明确了炊饼的特性,当仆人给他了一个冷炊饼,他发怒直接扔了,还说道:硬若磐,……丢与墙鼠磨牙。我们知道,蒸馍即使再冷再干,也不至于硬的像石头,而且摔到地上也碎成粉了。换句话说,如果把蒸馍脱水半个月再压缩的确像石头。但是仆人敢给张澜之送半个月前的蒸馍?嫌自己命长?那么什么东西只要冷了,干了,就硬的可以让老鼠磨牙?只有死面饼。所以从现在历史的一些记载当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所谓的炊饼,不过是我们现在常吃的死面蒸饼罢了。我的朋友可能会问,死面蒸饼并不好吃,为何武大郎生意还做得不错呢?一方面是金莲跟西门大官人面揉的到位,另一方面其实理由很简单,因为:
顶饿。
本回答到此就告一段落了。笔者长期更新美食文化深度文章,现在关注我,可以使您成为餐桌上的灵魂人物。
武大郎炊饼里咸菜的做法?
黑玫瑰咸菜200克,大葱15克,八角、香叶各5克,姜片、芫荽各12克,色拉油150克,熟猪油各50克(约耗20克)。
武大郎咸菜制作方法:(1)将咸菜切成6厘米长、02厘米见方的细丝,漂尽多余盐分,捞出挤干水分,放入不锈钢盆内。(2)加入剩余的原料,用保鲜膜密封入笼蒸制1小时晾凉,捞出控油摆盘即可。武大郎卖个炊饼,就能住别墅养娇妻,在真实的宋朝可能吗?
宋朝在当时的世界属于发达国家,gdp高得很,富得很。所以大郎做个小生意就生活得很好,国家富裕嘛。